书城艺术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玉器鉴赏及收藏
26733500000001

第1章 玉器概述

一、中国玉器源流

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多集中于畿、都邑。自宋至清,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制玉中心。历代王室朝廷皆设有玉器作坊,进行生产。因玉硬度较高,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过程大体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光玉、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等工序。奴隶社会治玉以青铜工具为主。封建社会由青铜工具逐步变为钢铁工具。石英砂硬度高于玉,因此自古用于磨玉,又名“解玉砂”。当无齿锯前后推拉或铊、钻旋转接触玉材时,放进用水调匀的石英砂,随工具运动而琢磨成器。玉器的造型、花纹都是靠这种方法制成。所以,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以示与雕刻工艺有别。

中国玉器的艺术风格历史演变如下:

在中国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壁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标志着治玉工艺已与石器工艺开始分离。玉器造型较为复杂,已能碾琢阴线、阳线、平凸、隐起的几何形及动物形图案装饰,具有朴素稚拙的风格。商周时代的玉器以形象单纯、神态突出,多用双勾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为其特征,并出现了俏色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有了广泛的发展,各诸侯国竞相碾治,精益求精。秦汉玉器与精雕细刻的春秋战国玉雕相比,在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汉玉隐起处常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有如古画上的游丝描一般刚劲有力,以弥补其立体感不强的弱点。这是汉王技法上的一个特点,对后世玉器有着深刻影响。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泽莹晶,质地精良,技术精湛,禽兽花卉的题材和玲珑剔透之器增多,写实能力大为提高,开始出现世俗化的倾向,在形神兼备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这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元明清时期南北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现存北海团城内的元代渎山大玉海,明汪兴祖墓出土的玉带板,朱翊钧墓出土的玉圭、玉带钩、玉盂、玉碗、玉壶、玉爵、玉佩等可以代表这时期玉器的特点。在继承宋代玉器特点的同时,出现加工粗放或碾琢繁琐的两种互相排斥的倾向。元明玉器还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发展了碾琢文人诗词和写意山水画的玉器,也往往镌刻名家款识,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乾隆时期的玉器因玉材丰富、皇家提倡和社会需要,技艺成熟达到空前的高峰。另外,中国维吾尔族的碾玉工艺富有地方色彩,是中华民族玉器艺术宝藏的组成部分。在后期封建社会仿古思潮影响下,以“返璞”为目标,追仿“汉玉”风格而生产的各式玉器,被称为仿古玉,这种玉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有着自己特殊的美学价值,也是古代玉器的组成部分。

二、古玉概念及其他

中国的传统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角闪石又叫软玉,色泽较近于凝脂,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极名贵;又因其含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青、绿、黑、黄等色。辉石类也叫硬玉,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有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嫩淡紫等典型色彩,其中尤以翠绿色为贵,又名曰“翡翠”。现在我们所说的“玉”,一般就指软玉与硬玉,加入玛瑙、青金石、绿松石、孔雀石、南阳玉、岫玉等传统玉石时,我们称为“玉石”,它们都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而我们平时说的宝石,绝大多数是某种矿物的单晶体,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碧玺、紫牙乌等。因此,在现代,玉、玉石与宝石的概念是有区别的。而在古代,玉是美石的同义语,凡具有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统称为玉。因此,在古代,人们所说的玉不仅包括真玉,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

我国的传统玉器多为软玉(角闪石)制品,也有玛瑙、岫岩玉等制品;而18世纪后,硬玉制品才大量出现。

我国属产玉大国,其开采历史之古,分布地域之广,蕴藏之丰富,皆列于世界前茅。其中新疆的和田玉最为著名,为历代皇室所珍爱。有许多学者认为,狭义的“玉”应仅限于和田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就已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向内地,成为玉器原料的重要来源。另外,传统玉器的常用原料还有甘肃的酒泉玉,陕西的蓝田玉,河南的南阳玉(独山玉)和密县玉,辽宁的岫岩玉等。

(魏晋)玉天马

人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又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确实,历代那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的玉器,都并非行外人所认为的那样,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研磨、琢制而成的。因此,在行家们说来,制玉并不叫雕玉,而叫治玉、琢玉、碾玉、碾琢玉。我国的传统制玉工具是很简陋的,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制玉工具多为木竹器、骨器和砂岩配制而成,就是到近代,也不过是些线锯、钢和熟铁制成的圆盘、圆轮、钻床、半圆盘和架以木制的车床而已。但就是这样粗陋的工具,却制出了世所罕见的珍奇,这不能不说是人间的奇迹。

可是,我国无数的琢玉名手却未载于史书,有记载的名家寥寥可数。据晋王嘉《拾遗记》载:“始皇二年,骞消国献善画工,名裂裔。裔刻白玉为两虎,削玉为毛,有如真矣。”另据历代艺人相传,著名的道教大师,长春真人丘处机,也具有卓越的制玉技艺,曾亲自带领徒弟们制玉。北京传统的玉石业行会把他尊崇为鼻祖,每逢其生日皆行参拜。而在有记载的制玉名手中,明代万历年问的陆子刚笋得上是最有名的一位了。陆子刚主要活动在苏州,苏州是当时制玉业发达的地方。传说当时皇帝曾命其在一个拉弓用的玉搬指上琢出百骏图,而陆子刚用虚拟之法,只用三匹骏马便呈现出百骏之意,令人击节赞赏,可见其不仅技艺高超,构思也极为巧妙。现在国内外各博物馆及私人手中,藏有子刚款玉器的为数不少,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后入托名仿制。行家们认为,凡玉器制品具有明显的明代特征;

款识不是另加,且与器物风格相符;“子刚”或“子冈”款为篆文,且工艺水平较高,就可判定为陆子刚真品。另外著名的明清制玉名家还有曾鼎、文征仲、三桥、何长卿、尚均、胡德成、鲍友信、姚宗仁、张象贤、杨瑞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