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玉器鉴赏及收藏
26733500000003

第3章 玉器的种类(2)

4.渎山大玉海宋、元著名玉器。又称“墨五酒瓮”,是我国琢玉史上一件重要的大型玉器,现存北京市北海公园的团城内。渎山大玉海,玉质青白中带黑,属于杂色墨玉。硬度相当于摩氏矿石硬度六度,高70厘米,口径135×182厘米,最大周围493厘米,膛深55厘米,重约,3500公斤。它的周身浮雕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和海中的各种动物,有海龙、海马、海猪、海鹿、海犀等,以阴阳不同的线条表现海中动物的身形、毛发、胡须、鳞甲和翅膀;

以不同纹样显示海的激流、漩涡和波涛。各种海兽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造型气势磅礴,形象生动。玉海膛内光素无纹,刻有乾隆皇帝三次为玉海所作的三首七言诗及他自加的注释。关于玉海的琢造年代,据《元史》世祖本记载:至元二年(1265)十二月“已丑,渎山大玉海成,敕置广寒殿”。这是最早见于史籍的记录,玉海从制成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玉海成器之年,世祖忽必烈虽已称帝,但尚早于元代正式立国(1271)六年;这年又为南宋咸淳元年,距金灭国(1234)已相去三十一年。因此,严格说来,称玉海为宋(南宋)、元旧物比较合适。玉海曾经多次修琢,虽保留了原有的艺术风格,但与原来的面目当已不尽相同。

5.“一捧雪”玉杯明代玉器珍品。河南省新野县文化馆,在七十年代收藏一件古代玉杯,名为“一捧雪”。原收藏者李某,称其家族为莫怀古后代,从明代珍藏至今,玉杯已传世四百多年。

“一捧雪”玉杯为白色,略透淡绿,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0.2厘米。杯身琢为梅花形,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部分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一梅枝,枝身琢有十七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玉质晶莹,花美枝嫩,显然玉杯的作者取“腊梅傲雪”之意。经故宫博物院鉴定,“一捧雪”为明代工艺,玉料出自新疆和阗,是明代玉器的珍品。久沉复现,尤为珍贵。

青玉桃式杯明代玉器精品。杯高6.1厘米,口10.3×9.5厘米。有成片黑点和绺裂,做淡黄色烧处理。以折枝花叶作把,以桃作杯身,底部阴篆“子刚制”三字款;口沿下阴刻篆书四言诗四句:“君颜如桃,抱而饮之,似盛甘醪,断瑕甚壁。”

陆子刚,也有时写作“冈”,明代后期(约十五世纪下半叶)碾五妙手。其生平事略,只见于杂录笔记中。据称,陆氏原籍太仓,后似迁居苏州,以琢玉为业,一时“名闻朝野”,并可“与士大夫匹敌”。为当今所留名于玉器上,并有所记载的、为数极少的琢玉名师之一。

明“寿字执壶”明万历年间制作,据说是当时著名琢玉大师陆子刚的遗作。王质为新疆青玉。玉壶造型大方朴实,前后琢有两个“寿”字和“献仙酒”、“献蟠桃”的浮雕。陆子刚长年在苏州琢玉,这件“寿字执壶”为明代苏州玉琢的代表作。

清“白玉桐荫仕女图”此玉器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在苏州琢成。玉质是新疆软玉中的白玉。原玉料中心取走一件碗坯,玉工用余材琢成这件玉图。五工巧用红色玉皮琢成茂密的桐、蕉和玲珑假山,在中间圆形钻孔处嵌上门扇,女郎透过门缝“相顾问”,构成一幅典型的江南庭园景色。器底刻有乾隆“御制诗及注释,是一件带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清代玉器造型特征的珍品。

青玉水仙盆景清代珍贵的玉制陈设品。通高29厘米。盆为青玉质,以菊瓣形边组成,四周雕琢有四朵仰开的菊花,上嵌有红绿宝石。盆中水仙花和绿叶,都是象牙雕制,构图穿插有致,手法写实,姿态优美,雕琢技艺高超。

“大禹治水图”玉山清代玉雕珍品。大禹治水图玉山,陈列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玉山用青玉制成,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约五千三百多公斤。下有数千斤重的嵌金丝铜座,器座通高约三米。内容是描写我国古代传说中夏禹治水的故事。玉山气势雄伟,山岭重叠,洞壑深邃,民工们在夏禹的带领下,不畏艰险,开山劈水:兴修水利,表现了我们祖先为造福人类而辛勤劳动的伟大场面。五山上部阴刻填金清高宗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一月撰写的《题密勒塔玉山大禹治水图》御制诗一首及注释,共约一千七百多字。从诗文和注释看,玉山材料采自新疆和田西部昆仑山脉中的密勒塔山。玉山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六月在扬州做成,八月十六日由运河航运至北京。乾隆五十三年初,造办处玉匠朱永泰又用一年时间,将御制诗和注释、图章款式琢磨于玉山上,工程至此告终,前后共用了八年时间。玉山工程复杂,工艺精湛,器形巨大,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极为罕见,为稀世珍品。

三、中国玉器文化特征与地位

我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从下列比较中可看出其特征与地位。

从采玉时间上比较。

这里有两个可比点,即采玉时间的早晚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大约12000年以前,我国辽南原始居民就开始用蛇纹石打制砍砸器,7000年前的新乐文化出现了磨制较精的彩石石凿,河姆渡出现了彩石玉块,距今6000—4000年的新疆罗布淖尔先民已经采用和闽玉磨制无孔石斧。在此后4000年里,我们祖先的治玉活动从未间断过。而国外最早使用玉器的是公元前3000—2000年的西伯利亚原始文化,他们用软玉制造工具和圆盘,但此后便销声匿迹,未再重现了。日本古代硬玉大珠出现于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300年),碧玉管出现于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公元300年),到了古坟时代(公元300年~440年)治玉工艺便衰落以至消亡。印第安人玉器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900年趋于消失。

关于采玉时间的早晚,虽因检测手段不同。可能出现一定的误差,但可以肯定中国是用五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用玉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从玉质、玉色上比较。

国外各产玉地点所出五色泽较为单调,如日本、印第安玉器以翡翠为主,其软玉亦呈深浅绿色,欧洲软玉呈青、绿色,贝加尔湖附近所出玉石上带有墨点,孔东原始文化出白色软玉,而我国和阆玉除了青、碧、墨色之外,还有黄、白等色五,其中尤以羊脂白玉最优。

日本硬玉和碧玉,毛利人碧玉,印第安玛雅硬玉之质地均缺少温润晶莹之感,而我国和阗五质地细腻缜密。因此,从玉质、五色上比较,和阗玉亦是国外玉石所不及的。

从琢玉工具上比较。

我国琢五用的旋转性工具,可能始于原始社会的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后来又逐渐发展为“水凳”。日本、西伯利亚、印第安玛稚等地又以何种工具琢玉呢:日本学者从现行攻王法推论,认为日本古代玉器也是用旋转性工具碾琢的,此外不见其它论证材料。在印度,19世纪玉工操作旋转性工具的图示流传至今,为一老年五工用右手推拉弓弦以带动圆砣旋转,左手执五琢磨,估计操作不便,效率较低。这幅图中的琢五工具比《天工开物》所描绘的水凳晚了3个世纪,在其结构、传动装置上也远比水凳落后。不容否认,中国古代旋转性琢玉工具在当时是最先进、最完善的。

从碾琢技艺上比较我国古代玉器工艺有7000余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方面日本、欧洲、毛利、玛雅和阿拉伯等地的碾五技艺都是望尘莫及的。在这里须对痕都斯坦玉——莫卧儿玉的碾琢技艺作一下具体分析。我们承认痕都斯坦琢五技艺已达到厂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我国晚清及现代玉器工艺产生过较大影响。乾隆对痕玉有过极高的评价,他在诗文中说:“璞韫昆山,镂传印度”,“西昆率产玉,良匠出痕都”,并赞其玉器“莹薄如纸”或比作“蝉翅”。又赞其琢磨精美:“叶簇见重层,刀斧浑无迹”,“细入毛发理,浑无斧凿痕”“精镌本鬼工”,但费解的是他竟误认为痕玉是“水磨”而成。从现存的莫卧儿玉器考察,胎薄如纸者有之,但眙厚类瓷者亦不乏其例。苏州仿“蕃作”中也有薄胎的,其中菊办盘薄如蝉翼,呈半透明状态,说明苏州玉工有能力把玉器磨得很薄。那么为什么我国古代玉器中器胎偏厚者居多?这与玉材难得,价格昂贵有关。若琢磨得过薄,一则费工,二则使玉材耗损过大,三则有损玉质美,给人以不坚实感,易与玻璃器混淆,故治玉不提倡薄胎之工。清代晚期五业接受了痕都斯坦玉器的莨苕科植物图案与宝石镶嵌两个特点,并发展成“仿蕃作”,这说明我国五工对痕玉技艺持扬长避短的态度,吸收其优点以丰富和发展自己,而又扬弃了其不符合我们民族传统的薄胎及阿拉伯器形等因素。

从玉器功能上比较。

我国古代玉器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前面已经介绍了它所具有的五方面社会功能。欧洲人认为,软玉(Nephrite)挂在腰间有治愈肾病的功效,这自然是一种迷信的认识,但其原始社会的玉器工具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日本人对玉和玉器的认识较欧洲人复杂,他们认为玉除了装饰功能之外,尚有“咒术的、宝器的、祭祀的”功能;阿拉伯玉器大致也仅限于生活用具和瓶盆之类;印第安玛雅人玉器与神官的职司、祭祀有关,此外尚有生活用玉和装饰玉器。总之,上述各国玉器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均不及中国古代玉器所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功能。

从玉器造型上比较。

中国古代玉器型制相当丰富。国外古代玉器造型大致如下:日本古代玉器只限于珠、管、块,钩、栉形以及抽象化的动物,少见器皿;毛利人玉器仅见神像、佩、斧;西伯利亚新石器时代也仅有斧、凿,盘等工具和器皿,且造型均较简单;阿拉伯玉器以器皿为主,其器型别致,独具一格,但类型也较单纯;印第安玛雅玉器型制比上述各地稍多,有工具、珠、管、片、人物浮雕和象生玉等,但与中国古代玉器型制相比,玛稚玉器也显得相当单调了。

从玉器装饰图案上比较。

中国古代玉器之装饰图案,有几何形、动物、植物、文字以及绘画性、综合性等多种题材。而日本、欧洲、西伯利亚、毛利等地玉器则多呈光素状或饰简单的几何形图案,装饰甚少。其中玛雅和阿拉伯等地玉器的装饰图案,有其自己的独特风格,如痕玉之莨苕叶饰和“西蕃莲”与“铁线莲”等花纹。印第安玛雅玉器纹饰以人物图案为精,但与中国古代玉器图案装饰相比,便显得黯然失色了,尤其是中国古玉上的绘画性图案,在世界琢玉史上独具特色。

四、玉器评价

玉石,作为一种矿物,在当今市场上有一定价格,一般说来,一块15×20mm大小的软玉,其价格在6~40美元之间。一块15×20mm大小的硬玉,就其色泽的不同,价格变异很大,浓绿者,价在550~8500美元之间;绿者,价在100~550美元之间;其它色泽则每况愈下,至白色,红棕色时一般价在3~40美元之间。一块15×20mm大小的绿松石,其质优者价在8~70美元之间。

但是,玉器并非以石为贵,而是以其精湛的雕琢取胜,自古道“黄金有价玉无价”,更何况玉器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在我国,玉的佩带范围异常广泛,帝王佩之以示天意,士大夫佩之以炫耀高贵,市民佩之以示品格和风雅,到清代后甚至于不佩玉便衣冠不整,家中无玉简直称不上宅第了。在这种风气下,玉器的价格便无止境地疯涨,而古玉则更为贵重。

现在我国有了文物保护政策,古玉属于国宝,一般禁止交易。

出土玉当然绝对属国家之有,而传世玉中赝品数量极大。在古玩市场,私下交易的不过明清时候一些小件,但时过境迁,明清“新玉”现在也已价值连城了,因此所见真品也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