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铜镜鉴赏及收藏
26737900000022

第22章 古铜镜的收藏与投资

一、铜镜投资效益

铜镜的收藏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要远远好于钱币的收藏。青铜器收藏中铜镜是不容忽视的。古代的铜镜制造得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铜镜以战国、两汉和唐代的最为著名。铜镜的收藏远不如收藏邮票、古钱币、纸币、外币那么热门,专门收藏铜镜的人比较少。但投资收藏铜镜无论从经济价值还是观赏价值都是值得的。目前收藏铜镜具有有利的条件,因为收藏的人少所以其价格不是很高,而且近年来旧货市场上的铜镜不算少。近期虽有粗制滥造的复制品充斥市场,但历代传世和出土的铜镜也很常见。目前国家文物商店的铜镜价较高,品相好的汉镜多在1000元到8000元之间,品相差一点的也标到600元。钱币商店放有十几面历代铜镜都在几百元以上。由于铜镜价格要高于古钱币价格,使收藏者大都集中在手头比较宽裕的知识分子、个体户、古玩商等小范围内。

虽然铜镜的标价很高,但成交价却不高:一般的汉镜在一二百元之间;宋代、金代的人物镜也大都在200元以下;宋代素镜仅几十元钱;元、明、清的铜镜价格就更低一些。其要价一般高出实际价几倍甚至十几倍,但大都有行无市。铜镜中精美的唐海兽葡萄镜价格上涨很快,过去几百元可以成交的镜子现在需要上千元,一些款式、品相特殊的,则可卖到2500元左右。

当然铜镜收藏也有不利的因素。一是因为收藏铜镜的人少,市场没有形成固定的价格。同样一个铜镜,要200元是它,要300元也是它。二是铜镜在考古学中常常作为标准器来断代。由于铜镜是作为考古学中的一个内容来研究,在学术上没有象钱币一样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所以没有专门的学术团体和独立的铜镜收藏组织。三是有关铜镜方面的专著、参考书和铜镜图案比较少,也给收藏研究者带来不便。

铜镜作为历史文物,除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外,其经济价值也很可观,一位收藏家10年前收的20面铜镜,当时平均二三十元一面,现在平均在100元以上。前两年花七八十元能买到一块人物镜,现在大约要花150元左右才能买到。所以收藏铜镜是一项很好的经济投资和知识投资。近来有很多人开始收藏铜镜,从收藏几面的到收藏几十、几百面的均有。

二、历代铜镜珍品

下述铜镜是历代铜镜珍品,增值保值效益极大。

山字镜类《藤花亭镜谱》、《小檀栾室镜影》称为山字镜,梅原未治等称为丁字镜,有的欧美学者则称为T字镜,我国学者多采用山字镜的名称。其主要特征是羽状地纹上由三至六个类似山字的图纹构成主题纹饰;山字之间通常配以花瓣纹、叶纹、绳纹。山字镜均为圆形,钮座有方有圆。山字配列于钮座之外,有左旋、右旋两种。根据山字的数目,可分为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四种,流行于战国。

星云镜类《博古图录》名百乳鉴、素鉴,不少著作沿用,有的连称星云百乳镜。连峰式钮(亦称为博山炉钮),圆钮座,钮座外多为内向十六连弧纹,其外为星云纹带。所谓星云纹乃是带座四乳配置四方,乳间排列小乳钉,以曲线相连接。乳钉数目不等,少者三枚,多者十几枚。因有五星式、六星式、多星式星云镜之称呼。其形状似天文星象,故有星云之名。有的学者则认为:所谓星云完全系由蟠螭文渐次演变而成,小乳钉系蟠螭骨节变幻,云文则为蟠螭体之化身。内向连弧纹缘。流行于汉代。从目前报道的材料来看,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发现较多,湖北、湖南、四川、北京等地次之,河北、山西、山东、安徽、内蒙、辽宁、广西、云南等地也有发现。

连弧纹铭文镜类这里所指的连弧纹镜又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型的特征是钮座外内区纹饰为连弧纹,外区为铭文带,共同构成主题纹饰。第二类型的特征是钮座外的连弧纹已成为整个镜背的主题纹饰。前者有日光连弧纹镜、昭明连弧纹镜、清白连弧纹镜、铜华连弧纹镜等。后者有素连弧纹镜、云雷连弧纹镜、长宜子孙连弧纹镜等。流行于汉代。

四乳禽兽纹镜类《博古图录》称之为四乳鉴,不少学者沿用。这类铜镜的主要特征是钮座外四乳间环绕着螭(虺)、禽鸟、兽、四神等。其中一部分铜镜为素宽平缘;另一部分为一重三角锯齿纹缘,或为二重以上的三角锯齿纹、波纹圈及窄缘。两者形制稍有差别,但考虑到主题纹饰较一致仍归为一类。根据四乳间环绕的不同纹饰,将其分成四乳四虺镜、四乳禽兽纹镜、四乳四神镜。流行于汉末。

规矩纹镜类镜的最主要特征是镜背纹饰中有前述规矩蟠螭纹镜、规矩草叶纹镜中的规矩纹三个符号,不少学者将其字母化称为TLV,有的学者又称为TTL记号,也有的学者反对这些称呼。现在学者们一般都将这三种符号合称为规矩纹,这类铜镜也就名之为规矩镜。规矩纹镜类据其纹饰内容可分为四神规矩镜、鸟兽纹规矩镜、几何纹规矩镜、简化规矩镜。流行于汉代。

连弧纹镜类此类镜的特征是以内向连弧纹为主题纹饰,铭文处于装饰从属地位。根据其构图的特征可以分为云雷连弧纹镜、长宜子孙连弧纹镜、素连弧纹镜。流行于汉代。

神兽镜类所谓神兽镜是以浮雕手法表现主题纹饰神像、龙虎等题材的镜类。纹样隆起突出,一反以前纹饰主要由线条构成的方式。关于神兽镜的分类,有的学者根据神兽的配列方式分为阶段式、放射式、对列式。有的学者也根据神兽的配列方式,认为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二类:一类是心对称式,即以镜面圆心为中心的纹样设计方式:一类是轴对称式,即对称于镜的圆面直径的纹样设计方式。还有的学者根据某些纹饰的特征和布局,分为半圆方格带神兽镜、画文带神兽镜等。据其纹饰布局方式,分为重列式神兽镜和环绕式神兽镜二种。神兽镜是东汉时代新兴的铜镜,其主题纹饰、形制和浮雕式的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透光镜所谓透光镜是指将镜面对着日光和其它光源时,在墙上可以反映出镜背上的纹饰和铭文的镜子。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铜镜的“透光”效应是由于镜体厚薄不一,使镜面各部分出现了与镜背图文相对应的凹凸不平和曲率差异而造成的。但是这种曲率差异是怎样产生的呢?各派学者之间也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是铜镜加工过程中刮磨不均形成的;有的认为是铜镜铸造过程中冷却速度不同形成的;有的认为是通过快速冷却方法加工出来的;有的认为是在铸造和研磨时产生各种应力后形成的;有的认为在铜镜制作过程中,铸造、淬火、刮磨、开光等工序都可能影响到铜镜的透光现象;而有的则认为古镜的透光现象,是人们在使用时偶然发现的。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重列式神兽镜三国两晋时流行铜镜。圆钮,圆钮座。排列方式大体同建安重列式神兽镜,分五个阶段配列神兽。神像数目不等。配列七躯神像者:最上段一躯神像,两侧配禽鸟;第二段神像二躯;第三段两躯神像夹钮;第四段一躯神像,两侧各配一兽;最下段神像一躯,配玄武。龙虎在神像的外侧左右配置,呈轴对称式。

十二生肖像隋唐流行铜镜。圆形,圆钮,连珠纹钮座。铭文为钮座铭。内区似曲折盘绕的变形忍冬纹,外区由斜立双线分为十二格,格内各置生肖一个,素宽缘。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墓、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墓都有出土。此外,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刘伟夫妻合葬墓出土一镜。

四神十二生肖像隋唐流行铜镜。圆形,圆钮、连珠纹,柿蒂纹或花瓣纹钮座。内区四神,亦作“规矩配置”和“四方配置”。外区十二生肖。变形云纹和点线纹缘。分三区者,中区为窄铭文带,铭文有“熔金”、“炼形”等。

瑞兽镜类唐代流行镜类。有以兽的数目加以称呼的,如四兽镜、五兽镜等;《博古图录》以铭文命名;《岩窟藏镜》归于骈体铭镜类;《西清古鉴》则取名瑞兽镜,圆形,极少数为方形。主题纹为各种形态的兽,以四兽最为普遍。从兽的形态看,很难确指它们为某兽类。故梁上椿形容它们似狮,似虎,似豹,似马,似狼,似羊,似鼠,或称狐首狮身兽、狐首马身兽等。

瑞兽葡萄镜类唐代流行铜镜。此类铜镜《博古图录》定名为海马葡萄鉴,《西清古鉴》称为海兽葡萄鉴,还有禽兽葡萄镜、鸾兽葡萄镜、天马葡萄镜等多种名称。以前两种名称使用最为普遍。形制主要是圆形,少量呈方形、菱花形。主题纹饰由四五个瑞兽和葡萄蔓枝叶实组成,形态与前述瑞兽镜兽近似。可细分为葡萄蔓枝镜、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葡萄镜三种。

瑞兽鸾鸟镜唐代流行铜镜。《博古图录》也称舞凤狻猊镜、海兽朱凤镜……有圆形和菱花形、葵花形,主题纹饰由双兽和双鸾组成,鸾兽同向排列。一种为圆形或菱花形、葵花形,圆钮。圆形镜分区,内区兽形似狮、二角兽、马、狐等,鸾鸟有的衔花枝,鸾兽之间配置流云或花枝,外区飞禽、花枝或鸾兽相间旋绕。流云或花枝纹缘。菱花形镜不分区,中心纹饰同上,边缘配置蜂蝶、花卉。第二种,圆形或菱花形,圆钮。内区蔓茎曲折盘绕组成四等分,其间配置鸾兽各一。结构疏密相间,纹饰流畅和谐。禽兽葡萄蔓枝或花鸟蛱蝶纹缘。

花鸟镜类唐代流行铜镜。主题纹饰为禽鸟和花枝巧妙配合,又有雀绕花枝镜、双鸾衔绶镜、双鸾镜等各种名称。据其图案配置方式,分为雀绕花枝镜和对鸟镜。雀绕花枝镜,菱形花居多,还有圆形和葵花形。圆钮,内区纹饰布局系四禽鸟同向排列绕钮,其间配以花枝。禽鸟有鸳鸯、鹊、雀、凫雁等,有的嬉戏浮游,有的展翅飞翔,有的静静而立。

双鱼镜金代流行铜镜。主要为圆形,圆钮。主题纹饰为双鱼。有的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双鱼,外区为一狭窄纹带。有的不分区。主纹虽都为双鱼,但双鱼的形状、配置却有不少区别。一般镜背满布水波纹,或波涛汹涌,或浪层起伏;钮两侧各一鲤鱼,同向游泳,逐浪嬉戏;双鱼鳞鳍清晰,摇头摆尾,造型生动逼真。鱼身肥大,占据首镜背主体位置。有的镜背无水波纹,鱼身较小,姿态规整,整个镜背露出的索地较多,还有的只是钮下铸出双鱼共衔草叶,也无水波纹,露出的素地更多。主纹除呈鲤鱼形外,有一些身作鱼形而头呈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