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同一个问题,一个4岁的孩子说出了一个让大家出乎意料的答案:“气球飞到天上找白云姐姐捉迷藏去啦!”这位老师想,像这样的答案,上过学的孩子会不会想出来?也会的,但是他们不敢说,因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希望获得怎样的答案。如果说错了,老师会不会批评?同学会不会嘲笑?久而久之,孩子们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头脑里只剩下别人的思想。
有这样一幅漫画,刚进学校时,学生们脑袋的形状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椭圆形、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梯形……可等到毕业时,所有学生的脑袋都成了和老师一样的圆形脑袋。
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教育的现状:一切屈从于教师。教师常常将自己的愿望、想法强加给孩子,不许这样,只准那样。久而久之,孩子将会“千人一面”、“异口同声”,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也不敢表达自己的心声。以此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也是有启发的。
孩子的想法是千奇百怪的。在他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不是成人眼中的固定模式,所以,我们对待孩子异于“成人”的看法要学会宽容,要允许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妈妈正在做包子,5岁的小女儿坐在小凳子上看着。女儿忽然提了一个问题:“星星是从哪儿来的?”
妈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说:“你想想看。”
女儿出神地注视着母亲揉面的动作。母亲揉面、揪面团、擀面饼、包包子……
看了好一阵子,女儿突然说:“我知道星星是怎么做出来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东西做的。”
妈妈听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特别激动地亲吻了自己的女儿:“宝贝,你的想法真奇特。”
爸爸听了这件事以后也非常高兴,拉过女儿给她讲女娲造人的传说……
这对父母做得非常好,孩子在这样的自由环境中成长,思维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奇思妙想”常常会遭到成人的打击——“星星本来就有的,有什么好想的,快点背书吧!”“你就会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老师讲的却什么也不知道。”“你去看看书上怎么写的!”
有位美术教育家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从他拿起笔的那一刻,就能用寥寥几条线把活生生的人表现出来,他们有着独特的内心世界和观察方法,因此好的美术老师,应该从孩子灵魂的深处来认识他。真诚地培养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让每个孩子和这个世界有一份共鸣。最可怕的是把一个人的思想套在所有孩子身上,把人的智慧消灭在萌芽状态。”
智慧父母的教子心经
1.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环境和氛围。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是孩子思考的结果,父母应该感到高兴,应该去鼓励,并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无拘无束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的手脚、思想和头脑总是自由地、漫无边际地散发着自己的想象力。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一个宽松的、开放的、积极的活动环境。父母不要总是规定孩子一定要这样,或者一定要那样,孩子毕竟是孩子,所以,父母不要束缚住孩子的思想。
在一种自由而轻松的氛围中,孩子的思想和头脑才不容易被束缚住。如果父母总是按社会上的定式、常规来限制孩子的想法,那么孩子就会失去他们原有的灵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以自己的头脑思考,允许孩子“奇思妙想”的存在。
2.要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有发表见解的权利。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允许他们不懂就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说,而且不要在孩子还没有说之前,就给孩子设下一个又一个的障碍。这样做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发展。在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积极寻找并发现自己的想法与主见。
3.要打开孩子的视野。
父母不要把孩子关在家中整天做习题、上辅导班,要带他们到户外去开阔视野。让孩子接触大自然、社会,以开阔其眼界和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在大自然中感受美往往能激发孩子的勃勃生机与创造力。
孩子应该拥有独立的意识
我们不应该培养一个盲目听话的孩子。一个拥有独立意识的孩子才是完整的。他们在生活中不但不要盲从,而且应该敢于质疑父母所说的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会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摆脱依赖心理,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做出自己的决定。他做事会更充满信心,不至于陷入孤独无望的境地。
在小洛克菲勒四岁时,有一次,当他远远看到父亲老洛克菲勒从外边进来时,就张开双手兴冲冲地向父亲扑了过去。老洛克菲勒并没有去抱他,而是往旁边一闪,结果小菲洛克菲勒扑了个空,跌倒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等孩子哭完之后,老洛克菲勒严肃地对儿子说:“孩子,不要哭了,以后要记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爸爸也是靠不住的。从现在开始学会自立吧。”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习惯并且乐意孩子依靠自己,有意无意地培养了孩子的依赖意识,甚至使孩子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宁夏有个高材生,曾获得过全国中学化学比赛第一名,后来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他虽然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朋友,他放学回家后一直被父母关在家里学习,他不会与人交往,希望有朋友但不会交朋友。上了大学以后,他和同宿舍的一位男同学关系密切,几乎形影不离,这个男同学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时间久了,那位同学觉得他们关系过于亲密,怕别人怀疑他们是同性恋,所以不愿意和他过分亲密。这个宁夏的同学非常痛苦,他悄悄买来毒药放在那个同学的水杯里,那个同学虽然经抢救活了过来,可他被判刑八年。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渴望,只是在这些渴望表现出来的时候,被我们家长误解为“调皮捣蛋”、“不听话”,轻则遭到训斥,重则被“武力镇压”。
当父母发现,原先顺从听话的乖孩子,忽然一夜之间变了,好像浑身长了刺儿似的,不像以前那么听话,脾气越来越倔犟,对大人的种种安排,不但不服从还要对着干。这时,父母应该意识到这是孩子长大了的表现,有了自己的独立想法,这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开始。
这是每个孩子的成长规律,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孩子,内心深处的成人意识开始觉醒了。他们用企盼的目光面对即将来临的成人世界,并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他们不再满足父母保姆式的关爱。他们想摆脱约束,用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他们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对事情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未来的向往,喜欢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这个时候,孩子大多会因为独立的意识和渴望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智慧的父母发现这种情况应该为孩子感到欣喜,而不是觉得孩子脱离了自己的掌控范围而感到烦躁,因为这种独立的意识是好的。
另一方面,每个孩子都有依赖性,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一个漫长的任务。所以,家长必须经常给孩子心理暗示,他能行,并给孩子更多的信心。有了信心孩子就会积极地去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是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成长的机会。一位腿有残疾的女孩在雨中摔倒了,站在旁边的母亲硬是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却没有上前扶孩子一把,有人斥责这位母亲太狠心。这位母亲却说:“我可以扶孩子一次,扶孩子一程,但我不能扶孩子一生,最终的路还要孩子自己走。”这实在是一位明智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