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世界部落文化
26741900000019

第19章 世界部落文化(4)

斯基泰艺术还极大地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文化。大约公元前4—前3世纪,斯基泰艺术就已经传播到东及蒙古高原及其附近地带,西达多瑙河流域的欧亚大陆干燥地带及其周边地区。斯基泰艺术的动物风格后来发展形成了萨尔马特人的彩饰风格,以后又被哥特人所吸收,进入了中欧,在中世纪时又传入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从而传播到了北欧,成为欧洲艺术的典型特征之一。

腓尼基部落:字母文字的最早发明者

腓尼基本是是古代地中海东岸地区一系列小城邦的总称,该地位于利万特海岸中部狭长地带,北起阿拉杜斯,南到多尔,长约320千米。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腓尼基沿海已出现一批贵族统治的城市小国,社会状态以部落联盟为主。城邦有推罗、西顿、比布鲁斯、乌加里特等,生活在这里的部落便是腓尼基部落,但这些居民大都服从于迦南人管辖。

腓尼基部落最早时臣服于埃及新王国。公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城邦才从其他迦南人国家中脱颖而出。公元前12世纪初,腓尼基达到极盛时期。公元前10世纪起,各邦开始大批向海外殖民,殖民地遍布地中海沿岸各地,其中迦太基最强大,腓尼基部落成为仅次于希腊人的殖民部族。

公元前9世纪—前7世纪,腓尼基各城邦多次参加叙利亚各国反对亚述的同盟,结果都失败了。公元前6世纪—前4世纪,腓尼基各城邦先后被新巴比伦王国征服,后又成为波斯帝国的第五行省。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在推罗遇到顽强抵抗。此后,腓尼基人先后处于希腊人、罗马人的长期统治下,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在母邦丧失独立时,腓尼基人的殖民地却正在西部地中海称霸(公元前7世纪—前2世纪),他们先与希腊人争雄,后又成为罗马人的劲敌。罗马人称其为布匿人。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失败。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大军几乎攻入罗马,但最后罗马人仍取得胜利。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被罗马灭亡。

古代的腓尼基是由个别的奴隶制城堡式国家组成的,它以殖民城堡方式逐渐地占据了地中海沿岸广大的地区。每一个殖民城堡,都一定拥有一个当时来说是相当好的、有防御能力的港口。其中特别突出的就是卡尔伐坚。

腓尼基人把辽阔的海域变成了个部族间交往的工具。从事贸易(包括贩卖奴隶)时,他们经常是把贸易活动和海盗的掠夺结合起来进行的,后者的目的主要在于掠夺奴隶。腓尼基人是古代世界最优秀的航海家和探险家,曾有绕航非洲以及远航不列颠和爱尔兰岛的壮举。在陆路,北非的腓尼基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与西非进行贸易往来。

腓尼基人的浆工船曾到达西班牙和法国的西海岸。他们是地中海的首批航海者,曾和大不列颠建立过联系,并在那里组织过锡矿的开采。腓尼基人到达过北海,甚至可能到达过普里布尔基克,往南则沿着非洲西岸越过了赤道。从腓尼基航海者那里甚至还得到过关于印度的消息。

腓尼基人以经商、航海和殖民著称,也进行海盗活动,掳掠人口并从事奴隶买卖。各城市手工业、商业发达,葡萄酒、橄榄油、玻璃制品、优质木材和紫红染料等行销地中海沿岸各地。

腓尼基人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是字母文字。腓尼基人发明了由22个辅音字母组成的文字系统。这种文字直接影响古希腊字母,由希腊字母又衍生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在东方,对阿拉伯、印度、亚美尼亚等地字母文字的产生也有重大影响。

腓尼基人的艺术受亚述、埃及和爱琴地区的影响,但保留自己的特点。艺术主题多以人物和人首鸟身的斯芬克斯为主,金属制品十分精巧,石浮雕也很多,牙雕和木雕是腓尼基人特有的艺术。

埃兰部落:有独特文化艺术的部落

伊朗最早的文明产生在伊朗高原之外的埃兰地区(在今天伊朗的西南部,波斯湾北部,底格里斯河东部,现称胡齐斯坦),称为埃兰文明。当时生活在这一地区的部落便是埃兰部落,在鼎盛时期他们曾建立了国家。关于埃兰国名的起源,现众说不一,它最初只是一个山区城市国家,后来才用于表示卡尔黑河—卡伦河冲积平原在内的整个地区。但也有学者认为埃兰一词在古埃兰语中意为“神的国家”。但在《圣经》中,埃兰则源于古希伯来人。

埃兰部落的历史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古埃兰时期(公元前2700—前1600年)、中埃兰时期(公元前1400—前1100年)和新埃兰时期(公元前800—前600年)。各个时期之间都有相当长的间断,史学界称其为“黑暗时期”。

古代的埃兰王国位于如今的伊朗国家的南部地区。埃兰人就像他们南部的邻居美索不达米亚人那样,一直为一系列的朝代所统治着。埃兰部落的文化从公元前2000年起,一直得到不断的发展,到公元前650年的时候,埃兰文化的发展被迫中断,此时,埃兰人已经被阿舒尔人所征服了。

古埃兰时期,埃兰部落多次受到两河流域国家的侵略,据《苏美尔王表》的记述,基什国王恩梅巴扎吉西曾击败埃兰,但不久埃兰就进行了报复。王表称“乌尔被军队打败,其王权被移往阿万”。阿万是当时埃兰最强大的城邦。

埃兰人的文化艺术特色是与众不同的,这一点人们可以从那些在遗址中已经发现的艺术品上得到证实。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充分展现了埃兰人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埃兰圆柱上的封印生动地描述了埃兰人日常生活中一些情景,比如:打猎、编织以及弹奏音乐仪器等等。这些描述性的封印也成为考古学家推断当地人个人装饰的信息来源。

很多封印上显示出一系列的珠子项链,这说明在当时无论男女都非常喜爱珠子,并愿意将它作为个人装饰物品。这些珠子的制作需要一系列的原材料,其中包括石头、泥土、精巧彩色陶器以及骨骼等等。埃兰文化中如果某条项链是由赤褐色珠子串成,那么它大概制作于公元前1200—前1000年;土色的珠子都是由烘干的泥土制作成的;蓝色的珠子则是由彩釉黏土制作成的;浅黄色的珠子是由雕刻的骨头制成的。这些珠子都被精心的重新串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条长达50厘米、紧密连在一起的项链。

埃兰长期保持有母系社会的遗俗,比如:王位传甥不传子,有时为了防止王权落入他族手中,甚至采取兄妹通婚的方式,后来才演变为兄终弟及,并且逐渐向长子代父发展。

阿摩利部落:最早创造法典的部落

阿摩利人属于闪米特族,最初可能生活在今叙利亚及其附近地区。公元前2200年左右,来自叙利亚草原的一支阿摩利部落攻占了巴比伦地区,并在两河流域站稳了脚跟。

公元前21世纪下半叶,阿摩利部落由西北侵入两河流域,在苏美尔建立伊新和拉尔沙两个国家,其创立者均为阿摩利人的氏族酋长。伊新和拉尔沙对峙达200余年。公元前19世纪初,阿摩利人的阿姆纳努姆部落在巴比伦摆脱伊新的控制,其首领苏木阿布建立巴比伦第一王朝。此时两河流域的主要城邦国家为亚述、马里、埃兰等。

骁勇善战、争强尚武的阿摩利部落经过南征北讨,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并发扬光大,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了顶峰。

巴比伦建立之初尚较弱小,但由于其位于两河流域商路的枢纽地区,境内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政治和经济力量不断增强。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是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他登上王位后,即着手进行统一两河流域的战争,他先后征服伊新、乌鲁克、拉尔沙等国,并占据亚述南部,建立起从波斯湾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权制奴隶制帝国,自称“世界四方之王”。

汉谟拉比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外交政策,首先与拉尔撒结盟,灭亡伊新;接着又与马里联合,征服拉尔撒;灭亡拉尔撒后,他又掉转枪口,挥兵直逼马里城下,迫使马里俯首称臣。除北部的亚述之外,他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最后定都巴比伦。

汉谟拉比最大的贡献是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典,对后世的法律制定有很大影响。但汉穆拉比的统治并不巩固,其继承者萨姆苏伊卢纳在位时,两河流域南部发生起义,内部也发生反债务奴役斗争,这导致了巴比伦第一王朝的衰微。

汉谟拉比时期以后,巴比伦王国由盛而衰,约在公元前1595年,赫梯人从北方入侵,赫梯统治者穆尔西里斯一世最后将其灭亡。1000多年后,从西部沙漠迁来的又一支闪族迦勒底人,他们在巴比伦建立了巴比伦历史上最后一个独立王朝,再现了古巴比伦帝国昔日的辉煌。

古巴比伦时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与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及乌尔第三王朝不同。汉穆拉比统一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大行政区设总督,在较大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的官员,小城市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有些城市获得一定自治权,城市商人监督从富裕商人家族中选出,任期1年,负责税收、运河开凿、城墙修筑、公共仓库和码头的管理等。汉穆拉比的对内政策基本是伊新—拉尔沙时期城邦政策的继续。统一过程中,汉穆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远交近攻,灵活变动的结盟关系,为统一两河流域总目标服务。

亚述部落:崇尚武力的军事集团

历史发展与文化概况

亚述部落是居住在两河流域北部(今伊拉克的摩苏尔地区)的一支闪族(闪米特人)部落的后裔,更确切地说是与非闪族人融合了的闪族人。在人种上他们带有许多闪族人的特点:长脸钩鼻、黑头发、多胡须、皮肤黝黑。在亚述占统治地位的语言是属于闪族语系的亚述语。

古代亚述的本部位于现代伊拉克北部沿底格里斯河上游的一小块地区,4000多年前,他们的生活范围大致是东至扎格罗斯山,西北至马希奥斯山,西与辽阔的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草原接壤,南临下扎步河,北接亚美尼亚高原。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亚述逐步形成为雄居西亚的奴隶制国家,其存在长达1400多年。从历史发展进程来说,亚述通常分为3个时期:古亚述时期,或称早期亚述王国,约存在于公元前2030—前1366年,先后传位42个国王;中亚述时期,或称中亚述王国,约存在于公元前1366—前935年,传位25个国王;新亚述时期,或称新亚述帝国,约存在于公元前935—前612年,共传19个国王。

在亚述四周的草原和山脉上,当时植物稀少。这里的居民主要从事于畜牧业。每逢春夏之交,由于积雪融化,上扎步河水量充足,故河谷地区也适于农业。境内底格里斯河谷地区,因伟大河流的定期泛滥而得到了良好的灌溉,但是由于东西有高山横亘,这个河谷的面积是比较小的,古代亚述本部的耕地面积不超过1.2万平方千米。

底格里斯河上游河谷,在商业上处于有利地位。这里有四通八达的商路:向南可沿底格里斯河到波斯湾,向东沿各河河谷到伊朗高原,向北则经过山道进入三大湖区域及南高加索,向西则沿底格里斯河进入叙利亚与小亚细亚,再从那里通往叙利亚和腓尼基沿海的各个城市。

据考证,亚述人非常精明乖巧、颇具才识。他们有一套完善的贡金和戍卫制度,以保帝国富庶平安。亚述人建造了许多宏伟的城市,如尼尼微。其城中的图书馆收藏有楔形文字书板,后来许多英国考古学家相继来到这里进行发掘,一共找到了24000多块泥版文书。这些珍贵的泥版文书现在也都收藏在大英博物馆。霍沙巴德和卡勒也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精品。亚述人所作的浮雕以写真见实,栩栩如生,现在也大都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亚述人的筑渠和铸铁技术也在当时水平最高。

虽然商业发达、国家富强,但亚述人过的日子并不快乐,如果犯了法就更惨了。如丈夫发现妻子与人通奸,提出控诉并且证据确凿,就处死通奸男女,此种情况下杀人无罪。如果一个女人包庇离家出走的妇人,这两人均可判刑。不过,书板刻记的有关惩罚妻子的刑法也可置之不理,男人可以鞭打妻子,弄伤甚至割下她的耳朵。亚述的重犯可能遭处决、剥皮、刺瞎双眼、长期禁锢、贬为奴隶或投入监牢。

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出色的军事艺术

亚述部落最大的特点是比其他游牧部族更崇尚武力,更喜好穷兵黩武。亚述人以武力建立帝国,以威吓维持社会秩序,其实亚述人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战争的艺术,亚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亚述时期留下的浮雕作品几乎全是与军事有关。

亚述帝国的军队拥有很多当时最强大的攻城武器。一种叫投石机,是亚述军队特有的一种攻城器械。它们是一个个巨大的木框,里面装有一种特制的转盘,上面绞着用马鬃和橡树皮编成的绳索,只要用力一拉就能射出巨大的石弹和燃烧着的油桶。还有一种攻城锤,是由青铜铸成的,攻城时用来撞击城墙。

虽然是在几千年前,但亚述的军队兵种齐全,分为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工兵等。行军非常迅速,就是过河也不困难,他们善于使用充气的皮囊渡河。这种皮囊可以连结起来,安置在河面上,从这岸排到对岸,上面再铺上木板,就成了一条军用的浮桥。亚述国王对不肯投降而在战争中失败国家的报复是极其残酷的,破城之后,一般会对其杀光、烧光、抢光,手段十分残酷。

可以说,在当时,亚述人的军队是整个西亚最强大的。亚述军事力量之所以强大,一是由于亚述人的军事理念和军事素质。在亚述人的观念中,国家和军事几乎是同一个词,或者说,国家就是一架巨型的战争机器,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和进行对外扩张是国家的首要任务。二是他们的作战技术。作战时,将这些兵种作适当编组,发挥各自的威力。亚述人还用急行军来争时间、抢速度,懂得使用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这种战术就是拿破仑后用来克敌制胜的法宝。三是因为亚述拥有先进的武器和优良装备。铁制武器的使用使亚述人的扩张几乎具有战无不胜的威力。

迦勒底部落:空中花园的建造者

历史发展与文化概况

世界古代文明的另一个摇篮就是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拉斯河流域。在古代这两河流域地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伊拉克共和国,希腊文为“美索不达米亚”,其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远在公元前3000年前,迦勒底人就从东部山岳地带来到这两河流域,并在那里建立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