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之最全知道(图文本·珍藏版)
26801600000062

第62章 艺术篇(1)

最早的书法家

李斯(前284年—前208年)字通右,秦代政治家,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初为郡小吏,后从荀卿学。战国末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被秦王政(秦始皇)任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宗室贵族建议逐客,他上书谏阻,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他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六国后李斯任丞相,他又反对分封制,主张焚《诗》、,禁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他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对我国文字的统一有一定贡献。秦始皇死后,他追随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即秦二世。后为赵高所忌被杀。

李斯不仅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而且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创新者,对汉字书法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李斯同时也是秦著名书法家。他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小楷书法长卷之最

一部总长度达4770米、共计1272万字的书法长卷,2003年8月在河南创作完成,并喜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小楷书法长卷之最”证书。

这部名为《古今经典名著书法长卷》的作品,由大象出版社退休编辑张玉林花10年时间抄写、河南省乡镇企业局干部张转周策划资助完成。内容包括《毛泽东诗词》、《邓小平文选》、《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及《诗经》、《论语》、《道德经》等18部中国古典名著。

这部长卷赋予了书法艺术与经典名著新的含义,它不但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还具备深厚的思想性和政治意义。

最著名的肖像画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人们一提到他自然就会想起他的杰作《蒙娜丽莎》。达·芬奇的这幅作品所给与观众的深刻印象会有一种“销魂”的力量。

名画《蒙娜丽莎》高77厘米,宽53厘米,俗称“佐贡多”。目前此画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经过政府允许,从1962年12月14日至1963年3月12日,先后到美国的华盛顿和纽约市展出,轰动了全美国,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一睹为快。由于参观的人太多,据说展览会规定每个观众只能在《蒙娜丽莎》画像前面停留3秒钟。以后该画又借到日本展览,轰动的程度更甚于美国,据说每位观众只能看2秒钟。

为什么《蒙娜丽莎》如此著名呢?多少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她的微笑的确神秘:它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

艺术家是如何获得这种效果的呢?比如,在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的作品《赫耳墨斯》中,我们已见过雕塑中人物脸部的表情是如何变化的。圆形的表面那样微妙地反射出光线,使雕塑看去似乎在微笑,或者另一种严肃的神情,这完全是根据光线的变化而产生效果。

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关于这幅画有一个故事。达·芬奇在为蒙娜丽莎绘画时,请了位乐师在她旁边弹奏,以便她能像个模特儿那样耐心平静地坐着。她眼中的神情告诉我们她正在倾听,而现在,如果我们看她那双美丽的手,并把它们与她的脸联在一起考虑,我们会觉得那神情更诚挚。她的右手轻轻地放在左手上,中指根本没有任何依托,我们感到它正和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打着拍子。

当我们看着这幅如此逼真的肖像画背后的景色,我们会为那不真实的背景吃惊。山峰、道路、小桥、流水都在一种梦幻般、飘拂不定的气氛里出现,仿佛以此证明蒙娜丽莎的思绪沉浸在一个梦的世界里。

蒙娜丽莎梦幻般的肖像与她周围梦的世界,是达·芬奇的天才创造,这解答了为何《蒙娜丽莎》这幅肖像会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使人难以忘怀的一幅肖像。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画卷是北宋风俗画作品,是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描绘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及城内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展示的是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描绘的是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闻名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呈现的是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550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20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是古代规模最大的风俗画。

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他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清明上河图》在细节描绘上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临摹画制作精美,也是一种商业艺术。

最古老的画种

凡以人物为内容的绘画统称人物画。人物画范围很广,从画面人物多少一般分为群像画和肖像画。前者以突出人物活动为主,后者以描绘人物形象的酷肖为主。二者表现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都要求形神兼备,即不但人物形象符合人物的形体,服饰结构、比例、场景透视原理等,而且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气质和精神、神态等。人物画是最古老的画种。

人物的面部是描绘的重点,同时还要处理好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求得人物及人物动作和整体画布局(章法)的统一。另外中国人物画以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情(神似)为其主要特点,而有别于西方绘画以注重质感、光影变化的特色。

综观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的技法上大致可分成三类,一为白描画法,二为工笔重彩画法,三为写意画法(简笔画法)。

作品最多的画家

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作为西方文艺的中心巴黎,画家辈出,如莫奈、德加、雷阿洛、戈更、西斯莱、英格尔等人。这些画家一反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追求光色变化的新的创作方法,主张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被人们称为印象派。

20世纪初,西方画坛又出现了一位画法新颖、富于创新的一代大师——西班牙人毕加索。他出生于一位图画教师的家庭,自幼受家庭的熏陶,爱好绘画。他的风格一变再变,早期作品形象简练,中年以后趋向现实主义,晚年又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它既有相当强的写实能力,又有极高的艺术造诣,是一位创作活动非常丰富的著名画家。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个画家之首。

最长的石窟画廊

敦煌石窟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艺术宝库,它由莫高窟(又叫千佛洞)、西千佛洞、榆林窟、小千佛洞四窟组成。而莫高窟是其中最大的石窟,现有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塑像2000余尊,唐、宋窟檐木构建筑5座。如果把窟内所有的壁画联结起来,足可以组成一个长达25千米的画廊,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的画廊。

在唐代,莫高窟艺术达到了顶峰。艺术匠师继承了前代绘画、雕塑的优良传统,吸收了外来艺术的有益成分,创造出了独特风格和不同时代的特色艺术品。它不愧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

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

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窿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自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最早的雕塑艺术作品

维林多夫的维纳斯是石灰石圆雕,高约10厘米,宽约5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30000年。

人类雕塑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那时,人类不但已经克服了生存的困难,而且文明也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得以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艺术。这尊《维林多夫的维纳斯》就是人们发现的迄今为止最早的雕塑艺术作品之一。这尊小圆雕发现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维林多夫山洞中,距今已有约三万年的历史了。

雕塑头部和四肢雕凿得十分笼统,脸部特征基本忽略,头发均匀地卷曲排列在整个头部上,但胸部突出,腹部宽大,女性特征被强调得极其夸张。人们推测它很可能是当时母系氏族社会崇拜的偶像。同时,它也是旧石器时代母权制社会观念的反映。由于发现于维林多夫山洞中,所以西方美术考古学家们戏称其为“维林多夫的维纳斯”。这尊雕像被公认为人类雕塑艺术的开端。

画面上人数最多的油画

丁托列托(1518—1594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后期威尼斯派的重要画家之一,他出生在威尼斯的一个染工家庭。其作品多以宗教历史深化为题材,宣传对宗教的虔诚,色彩绚丽,并善用豪放的手法,绘画构图宏大,富有想象力。他的一幅《天堂》被认为是世界上出场人数最多的油画。

1590年画成的《天堂》高10米,宽25米,该画把对天堂的幻想和构思具体化了,在环状层的最上端是十二信徒像,中央是基督正在给升天的玛利亚授冠,中段是预言者、教父、书记们的像,还有奏乐者,下断是天国里的人群像,全是照远近法缩小,千姿百态,令人惊叹。在这幅画中出场的人物共有700人之多。

最大的石刻佛像

乐山大佛石雕,高71米,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开始修建,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坐落于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山。

乐山大佛通体高达71米,其中头部高14.7米,耳朵长7米,眼睛长3.3米,脚背宽8.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