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既能避免感染又能尽早脱落。如果脐带沾污或弄湿,应及时更换消毒纱布。
脐带脱落后:
宝宝生后4—10天脐带脱落。脐带脱落后仍有一个创面,极易感染而发生脐炎,应小心护理:
(1)要经常注意局部的清洁、干燥、不被污湿,特别应及时更换尿布,以免污染脐部。
(2)洗澡时要避免脏水污染脐部,洗澡后要换内衣。
(3)每天在脐带根部涂75%酒精;如果脐部有渗出物,可以先涂2%的碘酒消毒脐窝,然后再用75%酒精退碘,以免灼伤皮肤。
口腔护理
正常新生儿无需做口腔护理,只需奶后擦净口唇、嘴角、颌下的奶渍,保持皮肤粘膜干净清爽即可。如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则需做口腔护理。
准备用物:
(1)治疗碗1个,内放生理盐水浸泡的大棉球6个。
(2)消毒液体石蜡油1瓶,或煮沸过的食用植物油。
(3)小镊子1把,棉棒1包,小茶壶1个(内放温水),小毛巾2块。
操作步骤:
(1)先洗净双手。将新生儿侧卧,用毛巾围在颏下及枕上,防止沾湿衣服及枕头。
(2)用镊子夹住盐水棉球1个,先擦两颊内部及齿龈外面,再擦齿龈内面及舌部,每擦一个部位,至少更换一个棉球。注意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
(3)擦洗后用毛巾擦净面部及嘴角。口唇干燥者,涂以石蜡油或食用植物油,口腔内根据需要涂药。
新生儿的卧室
刚刚离开母体的新生儿,就像刚出土的幼苗一样,非常娇嫩,因此,给新生儿安排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是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新生儿的卧室应当和母亲在一起,做到母婴同室。
卧室的环境
最好将新生儿的卧室安排在朝南的房间,因为这样的房间阳光充足,打开窗户就可直接晒到太阳。婴儿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新生儿的房间光线要明亮,以便于观察新生儿的变化,如黄疸是否出现、皮肤有无感染等情况。还可促使新生儿很快地分辨白天与夜晚的不同,对养成新生儿有规律的睡眠起到一定的作用。
新生儿的房间一定要空气新鲜,根据季节不同,每天要定时开窗1—2次,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但应避免风直接吹新生儿。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必须使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足月新生儿的室内温度在20—22℃、早产儿的室内温度应在22—26℃之间,湿度保持在60%—70%。
为保持一定的湿度,可在房间内放一盆水或在火炉上烧上一壶水,让散发的蒸汽来保持室内的湿度。
新生儿的卧室要经常整理打扫。打扫时最好用湿法打扫,如用湿布擦拭家具、地面用半湿半干的拖把清扫;也可先将地面洒水后再清扫。清洁床铺时,最好将床单拿下来在阳台或卫生间中轻轻抖动。
调节宝宝卧室温度
刚出生的新生儿,离开母体来到人间这个新环境中,对外界气温的变化是极为敏感的。尤其是寒冬腊月出生的婴儿,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安危,不可不慎!
要使新生儿得到最好的护理,就要给他一个适中温度,一般足月新生儿的室内温度在20—22℃、早产儿的室内温度应在22—26℃,使新生儿体温保持在36.5—37.3℃之间。一般情况下,将大哭大叫的新生儿放在室温为20℃左右的房间里,就会止哭,而且睡得很恬静。
寒冬的取暖:
室温太低,婴儿心情会变坏,手足乱动,大声哭闹。尤其当室温为15℃以下时,对初生婴儿来讲就太危险了。因此,要是室温低于15℃,最好使用暖气。
(1)用暖气取暖,室温往往低于25℃,应给宝宝盖上棉被。
(2)如果家中备有空调设备,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1—25℃,相对湿度为50%—60%。
(3)如使用烧煤、烧木炭取暖,就必须慎重,不要把取暖的火炉放在宝宝的室内,以防煤气中毒。必须每天开窗几次,以便将室内污气排掉。通风时间视当日风力、气温而定。如天气暖和,窗户打开的时间稍长些;如风大且冷,窗户就只能打开一会儿了。
(4)有的地方很难将室温提高到20℃,那就只好利用热水袋及多穿衣服了。热水袋事先用棉套包好,放在离宝宝10厘米远处取暖用,但注意防止烫伤。如新生儿体温低于36℃,应注意增加衣被;如果新生儿体温高于37.4℃,说明保暖过度,应适当调节。
盛夏的降温:
夏季出生的婴儿,要注意防止室内温度过高。
(1)使用电风扇时,要将风速调到最低(弱)档。电风扇不能直接对着宝宝吹,可放在较远处;也可在地面洒水来降温。
(2)使用空调设备时,室温最好保持在20℃左右,相对湿度为50%为宜。温度切不可调得过低。
(3)早晚天气凉爽时,务必将孩子抱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另外,每天多给孩子洗洗澡,这样即可使孩子清爽舒服,又可以防止出痱子。
宝宝的小床
为宝宝选购小床时,要把安全性能放在首位。
1.宝宝是一个独立的人,因此,尽量从小就给他一个单独生活的场所。当然,不一定非要给他一个单独的房间,但至少应该布置一个宝宝专用的场所,一张实用舒适的小床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小床要放在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以便随时观察婴儿动态。
2.摇篮四周有防止他滚下去的围栏。最好用海绵或充气尼龙制品垫在婴儿床的栏杆内壁,以防婴儿脑袋直接碰撞栏杆而受伤。摇篮上要有柔软、结实的床垫。婴儿床要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3.婴儿床的四周一般都有栅栏。从安全角度来看,栅栏的间隔应在6厘米以下,即孩子的拳头能伸得出为好;间隔太大,孩子的头就有可能伸出去。
栅栏的高度一般要高出床垫50厘米;太低,等到孩子能抓住栅栏站立时,随时会有爬过栅栏掉下来的危险;太高,妈妈抱起或者放下婴儿都十分不便。
4.婴儿床的大小可根据房间的大小而定。如果床太小,用一年左右就要淘汰,似乎有点浪费。如果太大,又不能给婴儿提供安全感。
现在有的床是可以调节长短的,这样的床比较实用,但是同样要注意是否结实,以免发生事故。
5.金属小床最为结实,但金属的质感不好,冰冷且过于坚硬,不适合用于婴儿。木制的小床最为理想,既结实又温和。
四、新生儿的喂养
母乳,婴儿最好的食物
母乳是最适合新生儿的营养
母乳是最理想的婴儿食品,母乳中所含的营养,无论在质或在量方面都比其他奶品更适合婴儿的需要;母乳中含有的乳糖和脂肪酸,是婴儿脑部发育的基本成分;营养状况良好的母亲,可供给婴儿较多的铁质及维生素;母乳中含适量的磷质,可促进钙质的吸收,帮助婴儿成长;母乳干净无菌,容易消化,较少有胀气感或不适;喂母乳的婴儿不易发生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多的情形。
母乳能增强宝宝的体质和抵抗力
母亲于产后最早所分泌的量少微黄的乳汁称为初乳,含有丰富营养和抗体,可增强婴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及帮助胎便的排出;初乳含有抗体,可抑制细菌或病毒侵入肠粘膜;母乳中所含免疫物质可维持到产后4—6个月,能帮助婴儿抵抗疾病;吃母乳的婴儿比较不易感染呼吸道及消化道的疾病;可降低婴儿的过敏几率及症状;婴儿得感冒、腹泻、便秘、皮肤病等发生率及死亡率都比喂牛奶的婴儿低,因为母乳含各种抗体,可增加抵抗力,这对愈小的婴儿尤其重要。
哺乳能增强宝宝的心智能力
用母乳喂哺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有利于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成长,更可以增进母子的亲情;吃母乳可满足婴儿吸吮的本能,使心理发展健全而平衡;吃母乳可满足婴儿心理上的安全感,促使婴儿容易适应社会;吸吮母乳可增加口腔运动,使婴儿牙龈强壮及脸型完美,且可增加婴儿的耐心。
哺乳能促进产后恢复
婴儿吃母乳可帮助母亲产后子宫收缩,促进产后身体复原;婴儿吃母乳可使乳汁分泌正常,可减少罹患乳癌的机会;省时方便,不需任何准备,可避免消毒奶瓶的麻烦及外出时携带奶瓶、奶粉等的不便;吃母乳可延长产后月经恢复的时间,还可达到自然避孕的效果;以母乳哺喂婴儿可使母亲获得极大的满足与快乐;母亲喂奶每天消耗一定的热量,对产后恢复身材有帮助。
何时开始吃奶好
新生儿出生后什么时候开始哺乳呢?以往主张让产妇及刚出生的新生儿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要求正常新生儿在生后6—12小时开始哺乳,早产儿甚至更晚。现在人们认识到,这种主张是片面的,不利于小儿的健康。主张让新生儿在出生后半小时左右,就开始伏在母亲的胸前吸吮乳头。
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第一个小时是个敏感期,且在出生后20—30分钟吸吮反射最强,如果此时没有得到吸吮体验,将会影响以后的吸吮能力;新生儿出生后母子接触时间越早、越长,母子间的感情越深,婴儿的心理发育越好;晚喂奶的新生儿黄疸较重,有的发生低血糖,使脑部受到损伤,有的发生脱水热。
哺乳姿势
为使母乳喂养成功,学会和掌握哺乳技巧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技巧包括母亲正确的哺乳姿势和体位等。
姿势要求
体位舒适:喂哺可采取不同姿势,重要的是让母亲心情愉快、体位舒适和全身肌肉松弛。
母婴必须紧密相贴:无论婴儿抱在哪一边,母亲应将婴儿抱在胸前,使婴儿的胸腹部贴着母亲的胸部,并使婴儿的口唇和母亲的乳房维持在同一水平上。
防止婴儿鼻部受压:保持婴儿头和颈略微伸展,以免鼻部压入弹性乳房而影响呼吸,但也要防止头部与颈部过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难。
母亲手的姿势:应将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个乳房喂哺,避免“剪刀式”夹托乳房(除非奶流过急、婴儿有呛溢时),以免阻碍婴儿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口内。
常取姿势
侧卧哺乳:躺在床上侧身哺喂母乳,可背后放一个枕头支托身体,抱着宝宝靠近身体哺喂;也可以在宝宝身下垫枕头或小褥子,让他靠近妈妈的乳房,喂奶时较为轻松。也可取仰卧位喂乳。
坐位喂乳:椅子高度合适,不要选用有把手的椅子,椅子不宜太软。椅背不宜后倾,否则使婴儿含吮不易定位。喂哺时,母亲应紧靠椅背,促使背部和双肩处于放松姿势。足下可添加脚凳,以帮助身体舒适、松弛。
哺乳方法
(1)妈妈洗手,以免将细菌带给婴儿或至乳头。
(2)妈妈用温水轻抹乳头及乳晕,然后用湿热毛巾敷3—5分钟,同时按摩乳房可刺激射乳反射,使乳腺通畅。轻轻用手挤出几滴乳汁在乳头上(目的是让婴儿愿意吸吮乳头)。
(3)妈妈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坐位喂哺。
若妈妈做了剖腹产手术,侧卧位哺乳不会引起妈妈的刀口疼痛。
(4)将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个乳房,引领乳头到宝宝嘴边,避免宝宝鼻孔太贴近乳房,防碍呼吸。
(5)用乳头触动宝宝的嘴角,当宝宝的嘴巴张大时,顺势把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都送入他的小嘴。只有这样,才能使宝宝有效地吮吸,妈妈的乳头也不会感到疼痛和破损。
(6)如要停止喂哺,可利用小指头轻勾宝宝嘴角,宝宝即会停止吸吮及松开乳头。
(7)哺乳后,可挤出少许乳汁均匀地涂在乳头上,以保护乳头表皮,然后将婴儿竖直,头部紧靠在母亲肩上,用手掌轻拍背部,以帮助宝宝将胃内空气嗝出。这时可让宝宝再吸吮另一边乳房。当宝宝吃饱时,他会自动停止吸吮,表示他已吃饱了。
(8)哺乳后一般应让婴儿呈右侧卧位,以防止吐奶和造成窒息。
判断母乳是否充足
许多妈妈对自己的乳汁是否足够,缺乏判断力。其实,可通过宝宝几方面的生理状态来判断:
1.看宝宝的小便:纯母乳喂养的孩子每天小便在6次及以上,尿液无色或淡黄色,尿量能将尿布浸透,这说明宝宝吃到了足够的母乳。
2.看宝宝的体重:每日或间隔几日为宝宝称一下体重,如果孩子每星期增加的体重在150克以上,说明宝宝吃到了足够的母乳。
3.看宝宝的精神状态:两次哺乳之间,婴儿感到很满足,表情快乐,眼睛很亮,反应灵敏;喂奶时伴随着婴儿的吸吮动作,可听见婴儿“咕噜咕噜”的吞咽声;哺乳前母亲感觉到乳房胀满,哺乳时有下乳感,哺乳后乳房变柔软。
增乳的方法
产后泌乳除了是因为胎盘娩出而去除了抑制因子这一因素外,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母亲乳头受到婴儿吸吮动作的刺激。婴儿吸吮乳头可以刺激乳汁大量分泌和喷射。因此,婴儿频繁吸吮,乳汁分泌也不断产生,不断增多,完全能满足婴儿的需要。
所以,要使母亲始终保持有充沛的乳汁,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早接触、早吸吮:在宝宝出生后的30分钟内,让宝宝吸吮母亲的乳头。
(2)按需哺乳:分娩后,让宝宝按需哺乳,即宝宝饿了随时让他吃,不要硬性规定时间。母亲感觉乳房胀满或孩子睡眠时间超过3小时,就把宝宝叫醒予以喂奶。
(3)掌握喂哺技巧:只有体位舒适,哺乳方法正确,宝宝才能顺利地吃到母乳。
(4)不用奶瓶,不喂糖水和牛奶:用奶瓶喂养与母亲哺乳时婴儿口腔内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用奶瓶喂养时橡皮奶头较长,塞满了整个口腔,婴儿只需用上、下唇轻轻挤压橡皮奶头,不必动舌头,液体就会通过橡皮奶头较大的开口流入口内。而吸吮母亲乳头时,婴儿必须先伸出舌头,卷住乳头拉入自己的口腔内,使乳头和乳晕的大部分形成一个长乳头,然后用舌将长乳头顶向硬腭,用这种方法来挤压出积聚在乳晕下(乳窦中)的奶汁。所以,千万注意,不要用奶瓶及橡皮奶头给宝宝喂食。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体内已储备了一定的水份和热量,初乳虽然量不是很多,但只要婴儿频繁地吸吮,还是完全能满足婴儿需要的。因此,不必担心初乳量太少会饿坏婴儿,更不要用奶瓶给孩子喂糖水或牛奶,因为这种做法恰恰会妨碍日后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5)早期乳房排空:母亲在每次充分哺乳后应挤净乳房内的余奶。手工挤奶的方法为:在离乳头二横指(约3厘米)处挤压乳晕,并沿着乳头(从各个方向)依次挤净所有的乳窦,以排空乳房内的余奶,在产后最初几天起就要做此项工作。
乳房是个非常精细的供需器官,婴儿吸吮次数越多(需要越多),乳汁分泌也就越多,排空乳房动作类似于婴儿吸吮刺激,可使乳汁分泌增加。
母乳不足时的喂养
1.促进乳量增多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对乳头的刺激。
2.新生儿在前2—4周,或是在恢复出生体重之前,每天至少要喂奶8—12次,要尽量避免喂奶瓶。
3.坚持按需哺乳和夜间哺乳。正确掌握喂哺技巧,做好乳房保健,合理营养和休息,不要给婴儿过早添加辅食。
4.乳量的多少,与产妇的营养有直接关系,产后应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尤其应注意增加鸡汤、鱼汤、肉汤等高汤类饮食。
5.母乳不足时,为了保证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需要添加牛、羊乳或其制品,添加量和方法应根据婴儿的需要量及母乳缺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