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栖霞民间故事
26942900000122

第122章 柳光铎和他的“柳公葫芦”

推开屋门,便听到蝈蝈清脆悦耳的叫声。声音源于客厅角的一个大铁盆,里面摆满了大大小小20多个雕刻精美的葫芦。围着屋子环视一圈,古董、字画到处可见,最多的还是葫芦,桌子上摆着的,柜子里放着的,墙上挂着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样。这里是73岁的老人柳光铎的家。

本来柳光铎是搞书法和篆刻的,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和栖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栖霞的牟氏庄园、太虚宫、艾山等旅游景区的大量石刻和匾额都出自他手。后来,柳光铎又迷上了收藏,他从民间收集了花瓶、盘子等古代流传下来的瓷器有数百件之多。而与葫芦结缘也只是几年前的事情。柳光铎告诉我们,葫芦文化在我国民间历史悠久。宝葫芦象征着吉祥幸福,与摇钱树、聚宝盆、金马驹被誉为民间“四宝”,经常出现在民间年画、重大民俗活动中。在搞民间收藏的时候,柳光铎整天泡在乡下,欣赏到了许多前人留下来的雕刻精美的葫芦。有一天,他在外面捡了一个被人丢弃的小葫芦,回家把上面的泥洗了洗,用钢笔在上面简单勾画,设计图案,钻上眼,又找来烙铁一加工,就成了一个别有情趣的小水瓶,让他爱不释手,于是便一下子喜爱上了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齐鲁晚报》上看到了一则关于聊城葫芦文化的报道,深深地吸引了他,心里便有了一种创作的冲动,于是他说服妻子,只身一人前后两次到聊城考察葫芦文化,花500元买回来了三个葫芦。在聊城的路庄村,柳光铎即兴做了一首诗:“东海之滨一颠夫,古稀尚不知老至,忽有一日游兴发,千里路庄觅葫芦。”并让葫芦艺人刻在葫芦上,他决心在自己的暮年好好玩一把葫芦。他说,他不指望用葫芦来挣什么大钱,就是个兴趣爱好,让葫芦给自己的晚年带来更多的欢乐。

葫芦是有品相的,好的品相才能雕刻出好的葫芦。为了找到更多的好葫芦,柳光铎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去收购,远的时候他能一口气跑到蓬莱,后来亲戚朋友知道他喜爱葫芦,收集了一些好的葫芦就给他送过来。

柳光铎告诉我们,一开始,他就是“玩”葫芦。他说,其实做一个葫芦,要先构图,然后再雕、刻、镂,有时要几天时间,如果讲钱的话还不够个功夫钱,重要的是玩中得乐。可是,越玩他越觉得这葫芦里的学问越大。在葫芦上做画,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它是一门综合艺术,里面融合了美术、书法、雕刻等许多的艺术门类。而要真正掌握这门艺术,光玩不行,关键还是要钻进去,于是,葫芦就成了他每天想得最多的事。

柳光铎的创作主要是用电烙铁当“笔”,在葫芦表面上烫出字和画。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了解和掌控烙铁最恰当的温度,而且轻重缓急的力度和速度,都决定着线条的流畅和构图的神韵。对此,柳光铎不断地摸索,反复练习,还把自己擅长的书法、刻字等融会到葫芦艺术中,“绘、烙、雕”等技法兼用,在葫芦上惟妙惟肖地画出了人物、花草、鸟兽、山水和风景,同时,他还注重向前人学习借鉴,从自己收藏的大量古陶瓷器皿的图案上吸收精华,新创出了席子纹、蕉叶纹、蝙蝠纹等装饰图案,巧妙地运用到艺术葫芦上,呈现出古拙浑厚的气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图文并茂也是柳公葫芦的一个特点。从年轻的时候,柳光铎就喜欢写诗,几十年下来,他创作的诗歌有近千篇,他的这些诗文都富有生活情趣,一首诗其实就是一幅很美的画,就是一道漂亮的风景。 “天下父母无不慈,人间儿孙谁至孝,莫待父母百年后,自悔天恩不得报。”这是柳光铎的一首诗,后来,他根据这首诗做了一个葫芦,名曰《待哺》。葫芦上画了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巢,巢中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小鸟。画的旁边是他的这首诗,许多人看了这个葫芦都深受感动并大加赞叹。

葫芦不但可以欣赏,而且还实用。采访中,柳光铎的妻子从里屋捧出了一个圆圆的葫芦。就在我们纳闷时,老人打开葫芦上的一个盖子,从里面倒出了花生。这让我们非常惊异,原来这葫芦既可以欣赏还很实用呢。我们一边吃着花生,一边聊着天,柳光铎又把他制作的葫芦台灯、小酒壶、小瓶子、小杯子及碗碟、储物罐等一一搬出来,让我们大开眼界。

喝着茶,吃着花生,墙角的蝈蝈又此起彼伏地叫了起来。我们的话题又扯到了蝈蝈上。前年的一天,柳光铎在街上散步,突然听到久违了的蝈蝈的叫声,循着声音找去,在路边的一棵松树上他看到了那只正在鸣叫的蝈蝈。出于好奇,他把蝈蝈带回了家,又特意为蝈蝈制作了一个带眼的葫芦笼子,让他一下子找到了童年的感觉。后来他得知养蝈蝈在大城市里很盛兴。他想,我们栖霞是山区,以葫芦为依托发展蝈蝈养殖对于繁荣地域文化、发展旅游业既有优势,又有必要。于是他就上网学习蝈蝈养殖技术,儿子下班后,还让他到山里去捉蝈蝈。不久,他把蝈蝈拿到一些旅游景点,还真的引起了不少游客的兴趣。

“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开始就是玩葫芦的柳光铎,现在还真的把他的艺术葫芦搞出了名堂。去年,七十多岁的柳光铎学会了用电脑上网,今年春节,他的“苹果·虎”葫芦刊登在《齐鲁晚报》的春节特刊上。今年8月在烟台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柳光铎带着他的“柳公葫芦”参展,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位80多岁的老人捧着葫芦爱不释手,喜不自抑,坐在地上用照相机拍来拍去,照了好长时间,然后花400元一下子买走了两个艺术葫芦。在这次博览会上,柳光铎的艺术葫芦在参展的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银奖。这都让柳光铎的名气大增,到他家里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人提出想跟他学习艺术葫芦制作,他都毫不保留地手把手地教。如今他的徒弟已有五六位。在柳光铎的影响下,他的妻子、儿子也成了艺术葫芦爱好者。儿子下班后就跑到父亲屋里一起切磋技艺,到了秋天还到野外去捉蝈蝈,制作蝈蝈笼子。妻子看他父子俩这样辛苦,就把儿子捉回来的雌蝈蝈放在屋角的一个箱子,里面放一小盆泥,她要做蝈蝈繁殖试验。她说,要是能试验成功,儿子就再也不用为捉蝈蝈而东奔西跑了。

采访结束的时候,柳光铎说:“我虽然年老了,但是也要为社会发出自己的余热。当前,栖霞的旅游产品开发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我希望自己的柳公葫芦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