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栖霞民间故事
26942900000016

第16章 牙山的传说

牙山的主峰由三个山头组成,每一个山头便是一个“牙”。三个山峰高低错落,很有气势。附近流传一民谣:大牙矮,二牙高,三牙只到二牙的腰。相传,牙山的每一个“牙”都神奇无比,不是凡身,三个“牙”能出三个大人物,大牙出了个好汉于七,二牙出了个“三朝元老”刘统勋,只有三牙至今未报名。

大牙没能出大官,却出了个好汉于七。于七是唐家泊村人。传说他的师傅是个貔子精,也就是像狐狸之类的一种灵性动物。小时候,于七到唐家泊东南面的泽头村去上学,路上遇到了那个化成人形的貔子精在外面玩耍,它手里拿着一个袋子,于七看着好玩,就抢去了,这貔子精就向于七要这个袋子。于七不给,他便教于七看书,还教于七武术。想不到这貔子教的招式都是邪法,学得快,也管用。

后来,于七长大了,问师傅保谁,师傅说保姓宋的。于是他到了登州府,在宋成的手下做了个二将军,等到宋成任期已满,于七也便辞官回家。于七有一个小老婆,长得很漂亮,被他手下的一个管事的看中了。这事被于七发现了,那管事的便跑了。恶人先告状,说于七在家乡反了。

这之前,于七家有一碾盘,有一边掉了一块,于是他便将这碾盘放倒,立在自家门前当个照壁。这个管事的向朝廷报告说:于七家里修了一个月牙照壁。过去只有皇宫或是达官显贵家里才可修圆形的拱门或照壁,普通人家修了的话则是犯上作乱。于是上面派官下来察看,什么也没见到就回去了。当时于七在外面给人家当送客,正喝着酒,突然手里的杯掉到地上,碎了。于七觉得不妙,酒也不喝了,起身就往家赶。回家以后,嫂子在家,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委屈地说道:要是你哥在家,今天能饶了他们吗?于是,于七便与几个兄弟一起去赶。赶到半道,赶上了,于七一火,把他们杀了,只留下一个回去报信。

于七知道犯下了事,上边必追究下来,于是决定以牙山为大本营起义造反。他的一些师兄弟听说于七要在牙山造反,都不支持他,说你姓于不能离开水,你占泊,我们都支持你,要是占山,你就自己去占吧!

不久上面派了九个省的兵来围剿牙山。大牙那个地方,地势险峻,大牙二牙之间有一隘口,只能通过一人,只要守住这个隘口,就是有千军万马也上不去。战斗持续了一段时间,清兵死伤无数,血流成河,直流到现在的接官亭,此后这个村被取名“血灌亭”,再后来改名接官亭。又过了几日,山上已是水尽粮断,如果再不想法逃走,必然死在这牙山之巅。就在这时候,清军兵营里有两位与于七稔熟的将军绑一纸条箭射到山顶,于七打开一看:“前山脱靴,后山逃命”。于是,于七依计而行,脱得身来,逃到崂山出家当了和尚。而那两位将军却因此而丧命,两人的坟墓就埋在桃村镇北楚留村前河的岸边上。

二牙在三个“牙”中最高,倒是出了个真正的大官,名叫刘统勋,是宰相刘墉的父亲。这刘统勋是诸城逄戈庄人,今属高密,生于1699年,卒于1773年,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升内阁学士。后历任刑部左侍郎、刑部侍郎、左都御使、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工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国史馆总裁官、《四库全书》总裁官、会试正考官等职。为官清廉果敢,乾隆帝说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谥号“文正”。传说刘统勋祖籍在山西(有说安徽砀山),老家的茔地在山西的一座老白山上,这老白山寸草不生,连猴毛也不长一棵,过去看地理的人讲这里有“气力”。二牙这个地脉正好对着这山西的老白山,于是也便出了刘统勋这么个大官。

三牙在大牙和二牙的前怀,矮墩墩的,本来也应该出个女将,结果出了点儿差错,从中夭折。相传,牙山脚下有一女子,她搞了一缸黑豆,在家里日夜练兵。在她眼里每一粒豆子便是她手下的一兵一卒,调动这一缸豆子就如调动千军万马。有一天,这女子有事准备出门,于是告诉嫂子说:我屋里的那个缸一定掀不得。女子走了以后,嫂子就觉得好奇,心想:有什么东西看不得?于是就到缸边上听,就觉得里面熙熙攘攘有动静,她便好奇地掀开缸盖,往里一瞅,只见这一缸豆子,在缸里来来去去直动弹,嫂子吓得烧了一锅开水,倒进缸里,把些黑豆都烫死了,所以这个女将也就一直没出世。人们后来就传:三牙出了个黑老婆。

关于三牙,占疃村王朋山也有另一讲。说有一位七十余岁的老头儿,晚上在家睡觉,睡到半夜,翻来覆去睡不着,无奈起身穿上衣服,顺着大路往三牙的方向走,走着走着,突然风起云涌,从三牙的方向发出数道金光,接着一个金翅金鳞的女人,骑着高头大马急驰而来,老头儿吓得缩成一团,紧闭着眼睛。女人大声喊道:“亮天了没有?”老头随口说了一句:“还早呢!”那女人转回马头,又向三牙奔去。所以至今三牙的大人物没有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