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品读老子领导之道
26971700000011

第11章 道经(11)

努尔哈赤的制胜法宝就是小事不争、能屈能伸。他这样做不仅没有让人消灭,反是消灭了对手,自己则日益强大了。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就要求人们在小的方面不要力争、要忍耐,从而不影响大事。

有时候作些退让,屈从一点,只是为了等待机会。有朝一日,当“伸”的时机来临时,便可一跃而起,取得成功。此时,再回过头来看看以前的委屈,就算不得什么了。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生前,立大儿子耶律倍为太子。等到辽太祖一死,皇后述律平却有心让小儿子耶律德光继位。

当时,皇族宗亲安端是拥护太子的,他见形势突变,立刻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对自己的兄弟们说:“我们扶持太子多年,只想太子登基之后,我们也大富大贵。现在看来,皇太后要废去太子,我们虽不情愿,但也要忍耐,不能和皇太后作对。”

安端的二哥和五弟性子刚烈,不肯低头。他们不听安端的劝告,结果因为一再请求让太子继位而遭杀害。

安端愤恨不已,可他没有失去理智,只是哭着对自己的手下说:“我这时若不冷静,只会白白赔上我的性命,是没有其他结果的。不是我怕死,而是我要为了将来能够复仇而存活下来。你们切不可说过激的话,让人生疑。”

安端于是强装笑脸,劝皇太后废掉太子,改立耶律德光。他还对死去的二哥和五弟怒声痛骂,说他们不识好歹,死了也是活该。

皇太后本想把安端也一起铲除,可见他对自己忠心耿耿,于是就把他视为心腹、委以重任了。多年之后,安端趁耶律德光病倒之机,拥立太子的儿子兀欲为帝。因为这件大功,他自己也当上了明王。

安端能生存下来,还成功地拥立了太子的儿子为帝,都归功于他当初的忍耐和顺从。有些人会因为咽不下一口窝囊气而致祸,便是如果当时咬牙挺下来,后面的祸事就不会发生了。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将军。在他成为大将军之前,曾经在侮辱他之人的跨下钻过。这样的侮辱与委屈是一般的人绝对不能忍受的。然而,韩信却忍下了。这并不是无能的体现,而是机智的体现。

韩信年轻时家境贫穷,他本人既不会溜须拍马、做官从政,又不会投机取巧、买卖经商,整天只顾研读兵书,最后连一天两顿饭都没有着落,他只好背上家传宝剑,沿街乞讨。

有个财大气粗的屠夫看不起韩信这副寒酸迂腐的书生相,故意当众奚落他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又好佩刀带剑,但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剑捅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档底下钻过去。”

说罢,屠夫双腿架开,立了个马步。众人一哄围上,看韩信如何动作。

韩信认真地打量着屠夫,想了一想,竟然弯腰趴地,从屠夫裤档下面钻了过去。街上的人顿时哄然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鬼。

忍受了跨下之辱后,韩信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反抗秦王朝统治的大起义,韩信闻风而起,仗剑从军,最终威名远扬。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而图盖世功业,也成为千秋佳话。假如他当初为争一时之气,一剑刺死羞辱他的屠夫,那么,他就要以盖世将才之命抵偿无知狂徒之命。太不值得了!

韩信深明此理,所以能够做出“委曲求全”之举,没有为争一时之短长而毁弃自己长远的前程。

委曲求全的事例屡见不鲜。有时,委屈自己而成全他人,也是成全自己的一个高明之举。

解放前,一个政客利用张作霖爱搓麻将,自己又擅长于麻将,从而委屈自己,成全张作霖的办法,哄得张作霖开心,从而达到了心愿。

这位政客想在东北谋一个美差,曾经请了个有势力的大老板,把他推荐给张作霖,张也表示同意委以重任。可一等再等,委任状迟迟不下来,急得那个政客像热锅上的蚂蚁。

后来,这位政客委托他的旧友——张作霖的顾问,请求他催催张作霖。

顾问一个劲摇头:“不好办啊。你既有人推荐了,我再为你去说,好像是追问他一般。他是一个多疑的人,便会想到你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在他那里谋事,本来也许会给你个差事,这样一来,非但不给,没准还会招来祸殃呢!”

顾问最终为政客想出一个好主意:“我想到一计,老头子近来很高兴打牌,我们就借某总长家里,请人来吃饭打牌。打牌时你也来,你是打麻将的老手,每次是包赢不输。这回你只许输,不许赢。不妨连自己的底也输光,一定要让老头子赢得满意。到那时候,我自有妙计。”

到了约定的那天,在某总长家里,由那位顾问出面请张作霖吃饭。酒饭之后,开始搓麻将。

这天,张作霖的牌风出奇地顺!要什么牌就来什么牌,要吃有吃,要碰有碰,坐庄就连庄。他高兴地一个劲儿地乐!原来,那位政客将张作霖手中的十三张牌摸得透透的。知道张在等和了,就拆了搭子给他和满贯。十二圈牌打下来,一结算,那政客输了2000元,张作霖赢了1800元。

结果,张作霖自然十分开心,以为自己牌打得好,运气也好!政客走后,顾问捧他:“大帅,您这牌可打得太棒了!”

张作霖笑道:“哪里,碰运气罢了!”

那顾问话锋一转:“今天那一位可输苦了!他也不是个富有的人,这次到北京来,是想谋一个差事的。”

张作霖听了道:“他是你的朋友?那就把钱还给他得了,咱们一千两千的也不在乎!”说着就去口袋里掏钱。

那顾问连连摆手着:“使不得,使不得,他也是个要面子的人,输了的钱,他决不会收回的。他在前清也是个京官,还有些才干呢!大帅要可怜他,就周全周全他,给他个什么职位,他就感激不尽啦!”

就这样,张作霖痛痛快快地就许给了那政客一个不错的位子。

这位政客委曲求全的做法真是太值了!舍弃区区2000元,就换来了一个好的官位,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好事。

以上的事例说明,处于某些特殊时刻,委屈自己才能保全自身、忍一时之屈才能成全自己,“能屈者才能伸”!

第二十三节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寡言少语是合乎自然规律的。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使它这样的?是天地。天地的狂暴都不能持久,何况人呢?

所以,能依照道的规律办事的人,就和“道”相合;依归于德的人,就与“德”合;表现失道、失德的,行为就是暴戾恣肆。与道一致的人,道也愿意得到他;与德一致的人,德也愿意得到他;与失“道”、失“德”一致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若不值得信任,臣民自然就不信任他。

[本章要旨]

本章阐明道的原则,强调清静无为之政。

[评析]

本章阐明道的原则,强调清静无为之政,主旨为“希言自然”。希言:指少说话,含义是不施加政令。老子在本章强调“道”的原则,告诫人们要相信“道”,与“道”一致,循“道”行事,因此就会得到“道”,并就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失掉“道”,必然就会失败。

[实例应用与分析]

信不足焉——言而无信是大忌

《道德经》中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原意为:统治者若不值得信任,臣民自然就不信任他。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理解为:“言而无信是大忌”。

老子劝诫世人不要言而无信。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没有人会相信他的。常人且如此,那么官场之中就更是如此了,小至关系到一个人的威信和前途,大则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威望和兴衰。

讲诚信的人有时候可能会面临着吃亏的选择,但此时,即便是吃亏也不能算是失败,也不能说是最大的损失。

因为,一切损失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有诚信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齐桓公吃亏反而换来美名的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齐桓公即位后,亲率大军伐鲁,以报鲁庄公扶持公子纠争位之仇。鲁军节节败退,齐国大军长驱直人到距离鲁国都城只有五十里的地方。

鲁庄公派使者向齐桓公说,鲁国愿意以齐军现在驻扎的地方封土为界,像齐国的封邑大臣一样臣服齐国。齐桓公非常高兴,答应了鲁庄公的求和,并要求他在三天后与自己会盟。

会盟前一天,曹刿对鲁庄公说:“国君您是愿意死而又死呢,还是愿意生而又生呢?”

鲁庄公不解其意,问道:“先生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曹刿说:“生而又生是指如果您听从我的话,国土必然会扩大,您自身也一定会安乐;假使您不听微臣之言,国家必定灭亡,您自身也必定遭到耻辱,这就是死而又死。”

鲁庄公赶忙答道:“我当然是愿意生而又生!”

于是曹刿如此这般地把他的计策告诉了鲁庄公,庄公听后不禁大悦。

第二天,鲁庄公和曹刿都暗藏宝剑来到会盟的地方,这时齐桓公已经以胜利者的姿态等他们很长时间了。鲁庄公乘齐桓公不备,突然拔出剑来抓住了他,大声地对他说:“鲁国的封地本来就不多,现在被你们霸占的只剩下五十里了,没有土地就无法生存,这和跟你拼命一样都是死,不过,在我死之前,我要让你先死!”

齐桓公没想到事情突然会变成这样,一下子也没了主张,只盼着管仲能够想办法救他。管仲和鲍叔牙见情况不妙,想要冲上土坛救主。

曹刿拔出剑来站在台阶上说:“不许上来,不然我就先把齐桓公给杀了。”

鲁庄公再次大声地说:“在汶水封土为界就可以了。不然的话,我就和你拼个鱼死网破,你我谁都不会有好下场!”

管仲一听此话,马上在土坛下大声地对齐桓公说:“君主的安危比所有的领土都重要,国君您还是答应了吧”!

在鲁庄公的威逼下,齐桓公只好答应了。齐鲁两国在汶水之南封土为界,并为此签订了盟约。

齐桓公回国后,觉得十分窝囊,他又气又恼地想撕毁盟约。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群臣时,管仲马上反对说:“这不行。在盟会开始的时候,人家只是要劫持您,并不想与您签订盟约。可是您却没有看出这一点,这不能说是聪明;面对危难却不能不受人家的胁迫,这不能说是勇敢;而答应了人家却不还给人家土地,这不能算作诚信。一不聪明,二不勇敢,三不诚信,缺乏了这三条又何谈建功立业呢?

我们还是给它土地吧,这样虽然失去了土地,也总还能得到诚信的好名声。用四百里的土地就能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诚信来,您还是合算的。”

听完管仲的话,齐桓公很是惭愧,他说道:“好吧,就请仲父去处理吧!”于是管仲把土地还给了鲁国。但是从此以后,齐桓公在天下诸侯中已经树立了诚信的好形象。

讲诚信是君王赢得人心的前提之一,一个说话不算数的君主很难让众人心服,也就没有人肯追随他、接受他的统治。守信是君主的一种“资本”,这种资本能给君主赢来“江山”和“人心”两种东西。

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必须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得到别人认可的前提就是拥有诚信。晋文公就是因为自己的诚信而得到了众人的拥戴,最终取得了千秋霸业。

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奚齐立为嗣君,设计害死了长子申生,同时也将公子重耳和夷吾逼走了。

重耳历尽千辛万苦,经过齐、曹、宋及郑国,过着流亡的生活。很多国家对重耳态度冷淡,有的甚至不肯收留。在曹国,曹共公听说他肋骨长得不同寻常,趁他洗澡时偷看,使重耳感到很羞恼。

后来,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热情地接待了他,这让他非常感动。

一天,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席间楚成王问重耳道:“如果公子能够回到晋国做国君,将怎样报答我?”

这个问题问的很突然,重耳低头想了一下,回答道:“奇珍异宝,楚国都不会缺少,我也不知道该怎样报答您。”

楚成王说:“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吧!”

重耳只好回答:“如果我能够回国当上国君,将来万一楚晋交战,双方军队相遇,我将会率军退避三舍。”

楚王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重耳离开楚国后到达秦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在外漂泊了19年的后终于回到了晋国,登上了君位,他就是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励精图治,很快使晋国强大起来。有一次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文公率领军队救援,终于与楚军在城濮相遇,想不到他在楚成王面前所说的“万一楚晋交战”竟变成了事实。

其实,在那个诸侯混战的年代,大国之间刀兵相见算不了什么稀奇事,只是楚成王没有想到晋国的发展会这么快,现在竟然可以与他抗衡了,当时的一句“戏言”不幸而被言中了。

为了遵守当时许下的诺言,重耳下令晋军后退九十里,晋军将士都不能接受这个事实,认为退兵就意味着失败,目前晋军士气正旺,怎么能因为当时的一句玩笑而退兵呢?

唯有大臣狐偃明白晋文公的用意。他劝大家说:“退避三舍,一可避楚的锐气,积蓄自己的力量;二可使国君立信于世人,这是上好的计策呀!”

晋文公正是这样想的,退避三舍是非常有利的,并非是意味着失败。但楚军却认为晋军胆怯、不敢迎战,顿时神气了起来,以为晋军不堪一击,便趁晋军退军之际,迫不及待地进攻。

谁知晋军收缩防线,退到了有利的地形处,便进行了有力地回击,很快就把楚军打败了,实现了晋文公以守为攻,转守为攻的策略,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道义上都取了胜利。城淮一战,奠定了晋文公霸业的基础,使他后来能够称霸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