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老子右手孙子:千古成大事之道
26972700000035

第35章

一唱众合,半吞不吐,非毁主将的,是丧失军心;屡次行赏的,是赏而不功,窘迫无法;屡次行罚的,是罚而不戒,约束困难;先虐待部下,后又怕部下叛变的,是恩威无常,最不近人情。这四条系相敌官兵不知,以觇敌弱昧可击之法。

敌军盛怒而来,可是,久不进攻,又不撤去,必须谨慎地侦察它的企图。这一条系对敌情不明,应提高警惕,加强侦察,以备不虞之法。

兵力不在于有多么强大,只要不盲目进攻,能够集中力量,判明敌情,捕捉敌人就行。所以没有长远的计划又轻视敌人的人,必然会被敌人打败。

战士还没有亲附时却要进行惩罚,必会导致不服,不服就难以使其卖力。战士已经亲附却不能执行惩罚,同样不能使其卖力。所以要用政治去训导战士,用纪律去整理战士,这样,就能树立威信,得到战士的服从,这是将领与战士之间的关系要领。

[评析]

本篇专论战时行军应知备事:在不同环境作战、驻扎安寄存和观察敌情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加强部队管理教育。

[应用]

察微之著——以细微处察知局势(第九篇)

《孙子兵法》中的“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薪来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原意是:前方许多树木摇动,那是敌人荫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遮障物,是敌人布下的疑阵;群鸟惊飞,下面必有伏兵;野兽惊骇,是敌人大举突袭而至。尘土飞扬而高冲云间,是敌人的战车驰来;尘土飞扬低而宽广,是敌人步兵开来;尘土疏散飞扬,是敌人正砍伐树木;尘土少而时起时落,是敌人正在扎营。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以细微处察知局势。

孙子提出“察微知著”,是因为在作战时,必须要观察判断敌情,要依据战场自然景象的特点和变化来观察和判断敌情。另外,敌人常借助各种地形来隐藏自己,这时就需要独具慧眼,这些现象都需要能够透过迷乱的表象看到事情的本质,也就是要以细微处察知局势。

有时,一点点风吹草动的信息就可预示将要发生的事情,对于商业活动来说,能够以细微之处察知局势来预知商业情况变化,是十分关键的,它能够使一个抓住时机的人一举腰缠万贯。在中国西部农村,有一位叫张永旺的青年农民,他就是通过细微之处察知局势而成功的。

在中国西部还未开通火车的时候,有一天,当他看到有人勘测,他马上意识到这是要通火车,而且这个县城还是一个大车站。于是他承包了300亩荒山并全部种上梨树,因为梨树在那个地方极易成活,而且结出的梨口感好、个大、水分足。

好多人对他的举动大为不解,认为他在自讨苦吃,因为在当地几乎家家都有梨树,没有人会买他的梨的。没过几年的时间,这里果然通火车了,张永旺种的梨树也到了大量结梨的时候,火车帮了他的大忙,他把那些梨发往外地赚了一大笔钱。这时那些同乡才反应过来,也赶忙栽种梨树,但梨树并不是种上就结果的,而等到别人的梨树结果时,张永旺的梨树正是产果的最佳树龄。

等同乡们的梨树都大量结果的时候,张永旺一鼓作气把自家300亩梨树砍掉了近一半,种上了一种丛生性的荆条。这一作法又自有他的道理,这又是他“察微知著”的一招妙棋。

原来,张永旺发现了一个情况:梨越来越多,可是,却没有装梨的筐。于是,他马上种植了当年就见效益的荆条,又招了一批人日夜编织装梨的筐,结果,张永旺又赚了一大笔。

能够以细微之处察知局势的张永旺因其超乎寻常的精明,成了传奇式的人物。

哈默本来是一位魔术师,而当富兰克林·罗斯福竞选总统成功后,他却立刻就放弃了魔术师职业,去做酒桶生意了。

哈默这样做是有根据的。哈默的精明就在于他能利将捕捉到的信息迅速领悟,作出入木三分的判断。他认为,有朝一日,只要罗斯福的新政得势,那么,禁酒法令就会被废除。果然不出他的预料,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3年宣誓就职,接着就签署了一道法令:废除禁酒令。在此之前的十多年,美国一直实行禁酒令。罗斯福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很直接,提出彻底废除禁酒令,谁想喝酒就喝个够。

废除禁酒令之后,脱销的商品不是啤酒,而是装啤酒的酒桶,特别是经过处理的白橡木制成的酒桶(可用来装啤酒和威士忌的那一种),在市场上没有销售。因此,装啤酒的酒桶现在身价百倍,特别是用经过晾干的白橡木制成的酒桶,需要量更大。这种桶板必须是白橡木板,要一寸厚,至少要经过二年的风干,全美国也无法找到这样的木板。这一点,哈默早就料到了。

哈默清楚地知道在哪里可以弄到桶板,那就是苏联。在两个月之前,也就是他认为罗斯福很可能当选总统的那个时候,他就发电报给苏联外贸部,以每只酒桶5美元的价格订购了几船桶板,同时,哈默立刻到安豪泽·布什酒厂,表示愿意供给他们酒桶,他们立刻给他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订购了一万只酒桶,平均每只酒桶10美元,当其他酒厂得知他从苏联进口桶板的消息时,也纷纷争着向哈默订购。

哈默从苏联得到的不是成型的桶板,而是一块块晾干了的白橡木板,还要经过加工才能制成桶板。当哈默订购的几船桶板抵达纽约时,他才发现这个问题。哈默决定:立刻创办自己的桶板加工厂。

在停泊苏联货船的布鲁克林,哈默利用纽约船坞公司的一个码头修建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还好,当时到处都可以找到在禁酒时期被解雇的桶板加工工人,而且他们都很乐意重操旧业。就这样,一日三班,每班8小时,每班可生产1000只酒桶。因为酒桶颇为紧俏,一直供不应求,哈默又在新泽西州的米尔敦建立了一个现代化酒桶工厂。

富兰克林·罗斯福宣布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好是哈默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滚滚而出的时刻。安休斯、布希、库尔斯、申利和其他各家制酒厂用高价把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抢购一空。

很多人既佩服又羡慕哈默,却并不知道,哈默是通过以细微之处察知局势——通过政治变化的风吹草动,而预知商情变化,从而抓住时机,大发了一笔横财的。

1985年春天的一天,美国实业家亚默尔照例在办公室里看报纸,一条条的小标题从他的眼睛溜过。突然,他的眼睛发出了光芒,他看到了一条几十字的时讯:墨西哥可能出现了猪瘟。

他立即想到:如果墨西哥出现猪瘟,就一定会从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州传到美国,一旦这两个州出现猪瘟,肉价就会飞快上涨,因为这两个州是美国肉食生产的主要基地。

想明白这些关系,他立刻抓起电话,问他的家庭医生是不是要去墨西哥旅行。家庭医生一时间弄不清什么意思,不知怎么回答。亚默尔只简单地说了几句,就又对他的家庭医生说:“请你马上到野餐的地方来,我有要事与你商议。”那天恰巧是周末,亚默尔已经与妻子约好,一起到郊外去野餐,所以,他把家庭医生也约到了他们举行野餐的地方。

亚默尔、他的妻子和他的家庭医生在野外聚集在一起了,他满脑是赚钱的想法,以至于对野餐都失去了兴趣。他说服了他的家庭医生,请他马上去一趟墨西哥,证实一下那里是不是真的出现了猪瘟。

医生很快证实了墨西哥发生猪瘟的消息,亚默尔立即动用自己的全部资金大量收购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的肉牛和生猪,很快把这些东西运到美国东部的几个州。

果然不出亚默尔的预料,瘟疫很快蔓延到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美国政府的有关部门下令一切食品都从东部的几个州运往西部,亚默尔的肉牛和生猪自然在运送之列。

猪瘟的出现致使美国市场肉类奇缺,价格猛涨,亚默尔趁机狠狠地发了一笔大财。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就足足赚了100万美元。

一条报纸短讯价值百万美元,这就是有心人通过以细微之处察知局势创造的奇迹。

无论是张永旺、哈默还是亚默尔,他们都是通过以细微之处察知局势获得成功的好例子,也让我们知道了察微知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

《地形篇》第十

[译文]

孙子说:地形有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六种。我军可以去,敌军可以来的地形叫做通形。在通形地域上作战,应先占领至高点,利粮草,这样,打仗就有利;可以前往,难以后退的地形叫做挂形。在挂形地域上作战,如果敌人没有防备,就可以突然出击而战胜它;如果敌人有所防备,出击又不能取胜,难以返回,就很不利了;我军前出不利,敌军前出也不利,这种地域叫支形。在支形地域上,敌人即使以小利诱我,也不要出击,而应首先率军假装败走,诱使敌人出来敌占领并封锁隘口,伺机打败敌军;两山中间,通谷窄狭,入口又难的地形,叫做隘形。在隘形地上,我军先占领,必须派兵齐满隘口,布阵严守,待击敌人。如果敌人先占领隘口,并用重兵据守,就不要去打;如果没有封锁隘口,则可以进攻;涧壑坑坎,崎岖不平的地形,叫做险形。在险形地上,我军先驱者占领,必须控制制高点,来待击敌人。如果敌人先占领,就应撤走,不要出击;敌我相隔遥远,行军、运输都不方便的地形,叫做远形。在远形地域上作战,双方地势均等,不宜挑战,勉强求战,必然不利。这六个方面,是利用地形的原则,掌握这些原则,是将领的重大责任所在,不能不认真地加以研究。

军事上有“走”、“弛”、“陷”、“崩”、“乱”、“北”等六种必败情况,这六种情况,不是天时地理的灾害,而是将领的过错造成的。凡是地势均同而以一击十的,必然败逃,叫做“走”。士卒强悍,军官懦弱,指挥必然松弛,叫做“弛”。军官强悍,士卒懦弱的,战斗力必差,叫做“陷”。部将怨怒而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忿然擅自率军交战,主将又不了解他们的能力而加以抑制,必然如山崩散,叫做“崩”。将帅懦弱又无威严,治军没有章法,官兵关系紧张混乱,陈兵布阵杂乱无章,必然自己搞乱自已,叫做“乱”。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众,以弱击强,又没有尖刀分队,叫做“北”。以上六种情况,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是将领的重大责任所在,不能不认真地加以研究。

地形不过是用兵的辅助条件,能判明敌情的强弱虚实而制胜,并能计算出地表的险易远近而用兵,才是上将用兵的要道。知道这些道理用以战斗的,必然会胜利。不知道这些道理用以战斗的,必然会失败。

按照战争规律分析,必然会胜利的,即使国君说不打,将帅也可以坚持打;按照战争规律分析,没有胜利条件的,即使国君说一定要打,也可以不去打;前进不企求战胜的名声,后退不逃避战败的罪责,只知道保护民众而有利于国君,这样的将领才是国家的栋梁。

对待士兵像对待婴儿一样,士兵就可以跟随他共赴患难;对待士兵像对待爱子一样,士兵就可以跟随他同生共死:对士兵厚养而不使用,溺爱而不教育,违法而不惩治,那就如同娇惯的儿子,是不能用来打仗的。

知道自己的部队能打,而不了解敌人不可以打,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知道敌人可以打,而不了解自己的军队不能打,胜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了解敌人可打,也了解自己的部队能打,但不知道地形不利于作战的,胜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懂得用兵的人,他的军队行动决不迷惘,他的对敌之策变化无穷。所以说,知道敌人的虚实,又知道自己的强弱,打胜仗就不会有危险;知道地形的利害,又知道天时的顺逆,打胜仗就可以收全功。

[评析]

本篇重在说明如何利用地形以立胜,着重讲客观地理条件在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其对军队作战行动的影响,强调将帅必须重视对地形的研究。另外论述了将帅品质及带兵方法等方面的思想观点。

[应用]

通形者,先居高阳——创造有利的形势(第十篇)

《孙子兵法》中的“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原意是:在通形地域上作战,应先占领至高点,利粮草,这样,打仗就有利。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创造有利的形势。

孙子说,在通形地域上作战,应先占领至高点,利粮草,这样,打仗就有利。这就说明了占据有利地形在打仗中的重要。地形虽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却也是兵家的辅助工具,对于战争的胜负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孙子的地形之论,我们可以理解为:创造有利的形势。

三国时,曹操在汉中被蜀军打败,蜀军大将关羽乘胜追击,攻打樊城。樊城守将曹仁向曹操求救,为解樊城之围,曹操令子禁、庞德率七路人马火速赶往樊城。蜀魏两军几经混战,未分胜负,两军形成相持之势。

当时正是秋季,下着连绵的阴雨,蜀军是远道而来,如果长期相持下去,必然因粮草不济而难以为继。为求破敌之计,关羽苦思速决的办法。后来,于禁和庞德的七路人马移驻樊城以北。关羽见襄江因连日暴雨,水势猛涨,河水湍急,而于禁、庞德的七支大军沿城北的十里山谷驻扎,关羽由此心生妙计。

关羽回营以后,令手下兵将赶造大小船只和木筏,又派兵到襄江上游的各谷口截流积水。于禁和庞德对蜀军行动一无所知,仍然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