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你:带你走进心理学世界
26983400000007

第7章 记忆的秘密(1)

“为什么辛辛苦苦背下来二十个单词,转眼又忘记了,可是,昨天话剧院里的表演,却记得一清二楚呢?”“为什么我可以听出音乐中的旋律,却搞不懂三段式推理呢?”你是否也为了这样的问题而苦恼呢?总是有人说哪个人记性好,哪个人记性差,是不是好记性已经成为某一种人的专属呢?在每个人的记忆里,又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这正是艾宾浩斯准备告诉大家的。

你记住了什么——告诉你一个科学的记忆

你或许不知道,如今被大众广泛了解的记忆,曾经是一个披着神秘色彩的心理学词汇,吸引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学者,也引起过全人类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记忆呢?《辞海》的解释为:保持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而心理词典里是这样定义的: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我们所有的学习、工作,掌握知识,开展研究,都要依靠记忆。世界发展到今天,人类能够记录漫长而又详尽的发展史,也是因为人类大脑中存有过去的记忆。相信,每一个单独的个体,也都希望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能够把所见所闻的信息,都储存在大脑中。可是,你知道,记忆到底是怎样构成的吗?

假设,你正站在一条悠闲、雅静的街道上,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活动,大约十秒钟后,如果让你闭上眼睛,你能记起什么?如果问你,穿蓝色衣服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走在前面的小女生在干什么?街道右边的妇女,她的雨伞是折叠伞还是长柄伞?要回答这些问题,如果能睁开眼睛再看一眼刚才的场景,你会感觉更轻松一些,更容易回答吧。否则的话,街道上的场景,将永远变成一幅模糊的风景画,氛围好像仍然在脑海里盘旋,细节却永远都想不清楚了。

人们之所以回忆不出刚刚看到的一个场景,是因为刚刚启用的感觉记忆,保持时间太短,外界刺激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瞬现即逝、须臾即忘。你的眼睛和耳朵能感觉到身边的事物,大脑却来不及对它们进行加工和重复,因此眼前的一切都在呈现后的一秒钟内消失,并且永远不能恢复。

感觉记忆,又称为瞬时记忆,是大脑记忆的一种,另外两种分别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种记忆,是按照保存时间长短来分类的。其中,短时记忆保存时间在一两分钟之内,因此,有人又把短时记忆比作电话号码式的记忆,好像一个想要打电话的人,他需要先查找号码,然后心里默念着号码,立刻拨号,电话接通之后,号码随即忘掉。在日常生活中,短时记忆随处可见,如学生上课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打字员一边看稿件,一边打字;同声传译的人从听到信息到翻译成外语。

长时记忆是保存信息时间最长的记忆方式,通常从一个小时到一生不等。经过长时记忆加工的信息,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即使有时遗忘,依旧能够按照线索提示,重新想起来。这些线索可以是一个词语、一个表情、一个具体的场景或是一个熟悉的动作,当我们想要回忆时,这些线索就像图书管理员的标识一样,按照不同的标识,顺利地找到放置在不同地方的信息。

记忆是一台强大的扫描仪,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一记录。可是,有些人也难免要面对遗忘或是失忆的问题。遗忘,可能是由于时间过久,大脑一时间无法提取信息,也可能是由于外界干扰,无法准确回忆。只要是存在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永远不会真正地遗忘。失忆,却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悲伤,心中的痛。你瞧,生活在夏威夷海滩,一向快乐无忧的亨利,也遇上了失忆的难题。

亨利是海洋馆的一名驯兽师,也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在美丽的夏威夷海滩上,平静的生活百无聊赖。他除了和朋友的孩子们一起玩耍、嬉戏,就是和美丽的女孩们约会。

亨利是一个调情高手,他风趣幽默,阳光开朗,在与他约会过的女孩眼中,他是一个拥有高贵气质和神秘感的男人。他总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一个陌生的女子爱上他,也可以迅速摆脱深陷在爱慕里的女子。他好像永远不会爱上任何人,只爱俘获爱情时那种胜利的快感。

一天,刚刚摆脱上一个约会对象的亨利,来到海边的一间咖啡馆,准备吃点早餐,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时,一个坐在对面,正在独自用餐的女孩露西引起了亨利的注意。她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女,正在无聊地摆弄着眼前的食物。亨利坐在了露西的对面,为她用饼干搭了一座小房子,同时,也喜欢上饼干房子的主人。他们相谈甚欢,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约好第二天一起吃早餐。初战告捷的亨利非常兴奋,满心期待着两人第二天的相遇。

第二天早上,当亨利满脸喜悦地坐在露西面前,准备和她一起吃早餐时,露西好像从没见过他一样,把他当成了随便搭讪的轻浮男子,用强硬的态度拒绝了他。从未被女孩严词拒绝过的亨利,一时间非常失落。后来,他从咖啡馆老板娘那里得知,原来露西一年前出了车祸。由于大脑的损伤,她患上了短时记忆遗忘症。她的记忆永远停在车祸发生前,而现在发生的事情,她只能暂时记住,过了二十四小时之后,她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意识又回到了车祸前的状态。

得知露西的遭遇后,亨利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但是,当他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位可爱的姑娘,他决定每天按时出现在咖啡馆,让她每天爱上自己一次。

据说,金鱼的记忆只能维持三秒钟,所以金鱼永远无法拥有爱情。如果一个人的记忆,也只能维持一个短暂的时间,爱情和生活,要靠什么维持呢?《初恋50次》这部电影,给了我们答案。不过,失忆,或是记忆遗忘症都是特例,我们大多数人依旧活在记忆的世界里。依靠各种各样的记忆方式,感知着世界,感知着内心。

永不磨灭的场景——情景记忆

牛顿在专心研究时,除了少量的时间为了锻炼身体,出门运动,其余时间都待在他的书房里。在他的书房里,有他最感兴趣的物理研究,也有他所作研究的原稿与资料。可是,一次无心的错误,却让他长久以来的研究记录,一瞬间化为了灰烬。

那是一个星期天,牛顿按照惯例,要去附近的教堂做礼拜。等他下午回来时,却发现书房刚刚经历了一场火灾,放在书桌上的许多珍贵的手稿和研究资料都付之一炬。牛顿感到非常沮丧的同时,更加觉得疑惑不解。他清楚地记得,离开前他吹灭了房间里所有的蜡烛,桌子上除了一块普通的玻璃板,没有任何东西。家里的仆人那时正在院子里收拾杂物,并且仆人保证说:“在您去教堂期间,没有任何人进过您的房子,自然也不会有人进入书房。”

牛顿心里一直惦记着这次失火,可是,重新投入研究的他,并没有把太多精力用来追查真相。直到时间过了两个星期,又到了去教堂做礼拜的星期天。牛顿像往常一样,早晨起床后,洗脸,穿衣,准备吃过早饭就出发前往教堂。洗脸时,当他抬起头来,对着镜子,看到自己脸上正在低落的水珠,突然,他的脑海里浮现了两个星期前的场景。当时,他也是在这面镜子前洗脸,一边洗脸,还一边思考着刚刚写完的论文。他突然想到论文有一个地方阐述得不够充分,需要补充几个细节。于是,脸上的水滴尚未擦干,他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书桌旁,将心中所想马上写到论文里。全部补充完毕后,他才用毛巾擦干了脸,换过衣服,朝教堂走去。

“哎,我真笨,原来是我自己引起了火灾。”牛顿自言自语道。

原来,就是牛顿脸上的水滴,导致了书桌上的稿纸起火。他脸上的水滴落在了书桌的玻璃上,由于表面张力的关系,水珠变成了一个半圆形,功能相当于一只小凸透镜。这样,水珠将太阳光聚集到一点,经过长时间的烘烤,温度达到了纸张的燃点,自然就引燃了桌面上的书稿。

牛顿之所以能够找到书稿起火的原因,很重要的线索就是他脸上的水珠。根据脸上水滴的提示,牛顿回到了两个星期前的相似情景中,利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查明了事实真相。他所回忆的场景,就是心理学上经常提到的——情景记忆。

所谓情景记忆,就是一个人亲身经历后,对一个时间、地点和事件发生环境的记忆。比如,你回忆起昨天在公园里遇到了一个久违的朋友,并且和他攀谈了几句;或者,你突然听到了一首小虎队的歌,就回忆起当年听歌时的心情,一起听歌的人,还有当时喝掉的饮料的味道。

情景记忆没有枯燥的概念和条文,都是实际情况的再现,既生动,又活泼,因此成为很多人协助记忆的一种有效方法。有意识地用环境的刺激来加深记忆,也就是所谓的情景记忆法。

为了更牢固地记住某些内容,我们可以在记忆的时候,设置自己熟悉或喜欢的情景,让识记内容在情景中生根、发芽,大脑就会连同情景和需要牢记的内容,一同记忆。比如小学生背诵诗词,老师会将诗词的具体含义描绘成一个连贯的场景,用诗词的情感铺垫成环境的背景,像一段小故事一样讲给学生听,学生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记忆的效果也非常好。

情景记忆除了可以帮助记忆,还可以帮助回忆。很多电影中都出现过这样的场景,当某个人失忆时,身边的朋友为了帮助他恢复记忆,常常会带他回到原来住过的房间,走过的街道,曾经参加过的朋友聚会等,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帮失忆者唤醒曾经的记忆。在电影《恶魔岛》中,当FBI侦探要求一个从恶魔岛监狱逃出来的人,按照记忆画出监狱下水道系统时,他风趣地回答说:“我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如果让我再逃一次,我就可以想起来了。”

这些电影里的桥段或许有些不可思议,却也并非天马行空的想象,它们都是有可靠的科学依据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当被试者学习某种东西时,如果他正处于醉酒状态,那么过一段时间回忆时,被试者在于酒醉状态下回忆比正常状态效果更好。有些人甚至在醉酒时藏起来的东西,清醒时想不起来放在哪里,而重新回到醉酒的状态,就会很快找到。这些都是利用与过去相似的情景,来刺激大脑中封存起来的情景记忆,从而达到回忆效果的方法。

艾宾浩斯和他的遗忘曲线——遗忘规律

我们都知道,记忆的保持和遗忘是一对冤家对头。如果以前存储起来的内容能够回忆起来,就说明记忆保持住了;如果一点儿都回忆不起来,或者回忆的内容是混乱的、错误的,就说明大脑发生了遗忘。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信息的存储库,所有经历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情感、操作过的动作,甚至思考过的问题,都会成为大脑中的记忆内容。比如现在你脑海中的英文单词、唐诗宋词和名人诗歌,都是通过记忆留在头脑中的。不过,大脑中能够存储的知识,永远比你学过的知识要少,因为大脑在记忆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个遗忘的过程。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地再认与回忆的过程。就好像有一个人,看到一个灵异的鬼故事后,当他向第二个人复述时,总会下意识地删减一些细节,增加一些原本没有的段落。如果他是一个偏爱阅读鬼故事的人,就会增加一些恐怖细节来渲染氛围;如果他是一个无鬼论者,或是一个逻辑性特别强的人,他在复述时,则会删去大篇幅的灵异描写,把原本的故事变得更加合乎逻辑。

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审判中,辩护律师找到了一位目击证人,想要利用这位证人的证词,来证明被告人并非超速行驶。可是,在案件审理经过了一个月后,法官却因为目击证人对事故现场的遗忘,导致证词模糊,最后判处被告人的超速肇事罪名成立。

第一次,检方律师问询证人说:“当时,你目击车辆冲撞时,被告的车速大概是多少?”证人回答说:“五十公里左右。”第二次,检方律师向证人出示事故现场的图片,并问询说:“根据这张图片,你可以判断车辆冲撞时的速度是多少?”证人看了看图片说:“超过六十五公里。”

一个星期后的第一次问询,检方律师要求证人回忆,车辆发生冲撞后,车窗玻璃是否被撞碎,结果,证人凭借记忆回答说:“车窗玻璃没有撞碎。”第二次问询,检方律师再次拿出了车祸现场的照片,要求证人看着车祸现场的照片,回答同样的问题。没想到,证人又更改了供词,回答说:“车窗玻璃当时被撞得粉碎,满地都是玻璃碎屑。”

由于证人反复修改供词,法官对证词的法律效力提出了疑问,因此取消了目击者出庭作证的资格,并且宣判被告超速肇事罪名成立。

这位证人之所以几番更改供词,可能是当时对车祸现场的记忆原本就很模糊,再加上时间太久,遗忘的信息增加,最后连他自己都分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真实了。这位目击者的遗忘情况,恰好符合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是一位德国的心理学家,他采用独创的无意义音节研究人的记忆和遗忘,并于1885年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他将实验数据描绘成一条以时间为横轴,以记忆保持量为纵轴的曲线,后人将这条曲线命名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自此,记忆研究成为心理学众多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而艾宾浩斯本人,也因此成为发现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这条曲线表明了记忆遗忘的规律:识记后的短时间内,我们总是很快就遗忘刚刚记住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曲线逐渐变缓,遗忘速度也逐渐变慢。到了一定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