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人生
26984400000024

第24章 与你同在的日子——隐匿的个人成长(3)

在肥胖人群中,肥胖儿童的比例开始急速上升,和成年人相比,肥胖儿童更容易患上慢性疾病,寿命也会比上一代人缩短。根据美国纽约食品银行的数据,纽约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儿童更容易出现肥胖的现象。由于贫困家庭在购买食物方面存在困难,于是,父母没有能力保障儿童的营养均衡,反而为孩子提供了大量高脂肪的食品。可是,肥胖儿童往往更容易患上疾病,这无疑会给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家庭带来更大的打击。

除了英、美等西方国家备受肥胖症的困扰之外,处在亚洲的泰国也成为了肥胖症的重灾区。截至2006年,总人口只有6000万的泰国已经有1200万35岁以上的人患有肥胖症,主要以老年人和女性为主。此外,超重对年轻女性的影响要远远超过男性,尤其是心理上的影响。为此,有人称肥胖正在超过全球气候变暖和禽流感,像一种新的流行病一样在全世界蔓延。

临床医学的统计表明,多数肥胖症患者都不喜欢体育运动,而是喜欢坐在椅子上或者躺在床上。当肥胖者躺在床上时,他们往往又开始睡觉或者吃东西,如此循环,胖子们就变得越来越胖。全世界的肥胖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懒。有机会坐着,绝对不会站着,有机会躺着,绝对不会坐着,极度缺少活动,使得肥胖者的体重只增不减。

在喜欢躺着和坐着的肥胖者中,喜欢吃甜食和辛辣食品的人也特别多。然而,带有葱、姜、蒜的辛辣食物往往会诱发消化液的分泌,刺激人的食欲,导致肥胖者饮食过量。摄入过量的食物,尤其是甜食中的大量糖分,让肥胖者的身体始终处在能量过剩的状态,糖类、淀粉等消耗不尽,就全部转化为脂肪堆积在身体里了。

除了摄入过量食物且缺乏适量的体育运动会导致肥胖,心理问题也会导致肥胖。有的人喜欢在心情好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吃东西,吃起来没完没了,甚至暴饮暴食,久而久之,就会体重剧增。这种类型的肥胖者通常能够通过节食减肥成功,而体重反弹的几率也非常高,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控制情绪和食物之间的联结。

追溯其早期经验,可能是因为婴儿时期没有得到适当的照顾,尤其是饥饿方面。如果妈妈定时喂奶,或者经常忘记给孩子喂奶,婴儿就会经常处于饥饿和不安的状态,当获得食物后,心理上会产生放松的舒适感。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由于父母的错误培养。当肥胖者处于幼年时,对许多道理尚不理解,为了诱导孩子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事,父母就会用各种好吃的作为奖励,孩子如果做对了就获得食物,如果做错了则被没收食物。这种长久的互动在肥胖者的头脑中形成了条件反射,以至于成年后,肥胖者更喜欢用“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用“脑”。

发表在《心理学》杂志上的文章表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导致了成年人肥胖率的增加,那就是经济危机。这项研究证明,到2013年,美国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体重超标,各州及华盛顿特区的成年人肥胖率超过了20%。在1991年,全美任何一个州的肥胖率都没有超过20%。而且,多数肥胖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

研究人员说,人具有和动物一样的本能,当心里感到不安时,就会选择性地摄取高热量的食物,以此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经济危机后,在职的人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失业,失业者最关心的就是尽快找到一份新的工作,以保障家庭的正常开支。这时候,过度焦虑的人就会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来安慰自己。同时,当他们感到摄取能量不确定时,也会抓紧机会大吃特吃,继而导致了肥胖。可以说,正是这种对未来不确定甚至无望的情绪导致了贫困阶层的肥胖。

如果说,肥胖者只需要面对一大坨一大坨的赘肉和反反复复的减肥计划也就算了,当社会风气不断推崇“白骨精”式的骨感身材时,肥胖者的身形、体重都成了人们消遣、打趣甚至嘲笑的对象。

墨尔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曾经调查过肥胖者的生存现状,研究人员采取的调查方式是访谈法。在了解了76位肥胖者的生活、工作以及人际交往的情况之后,研究人员很遗憾地宣布:肥胖者正在被当作一种流行病人看待,而且,随着媒体不断地宣传瘦身广告和产品的革新运动,肥胖者将承受更大的社会压力。

在受访者中,有人说自己不被尊重,有人说自己受到了社会的歧视,有人说自己被同事列入了“病人”的行列。对于肥胖者来说,多余的赘肉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更多的不快是来自社会、内心和身体健康的压力。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几乎所有体重超标的受访者都表达了减肥的意愿,但是他们不愿意听从医生的指导,正式加入减肥计划。在受访者中,有一半人称自己曾经因为肥胖出现了抑郁、沮丧、意志消沉等负面的情绪,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曾经采用绝食的方法减肥,试图在最短的时间里减轻体重。

莫斯科的医学专家曾经对正在进行减肥计划的肥胖者进行过统计,结果发现,只有10%的肥胖者能够减肥成功,并且在两年的时间里保持减肥后的体重。减肥失败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心病”,也就是婴儿期的饥饿感是否得到了满足和父母亲的教养方式。当患有“心病”的肥胖者将减肥计划和心理治疗结合到一起时,节食和锻炼的效果才变得非常明显。

即使减肥成功的肥胖者,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和蔬菜,远离辛辣食品和甜食。此外,还要严格限制躺卧、瘫坐的习惯,即使不喜欢运动的人,也应该试着跑步、快走或者骑自行车,这些运动项目可以帮助消耗过剩的能量,防止肥胖的再次反弹。

谁都不和我聊天——人际沟通

张爱玲在《更衣记》中写道:“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就是一种语言,是随身携带的袖珍戏剧。”的确,一个人的衣着往往就能够显示一个人的生活、文化、修养和审美等背景与信息。往往不需要言语的表露,观察一个人的衣服,就如同观看他的生活。

不过,将这句话放在今天,或许显得不太适宜了。想要了解一个人,或者想要让别人了解自己,一套衣服已经不够了。外表的装饰只是沟通中的一小部分,至多是一个抛砖引玉的“砖”,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想要引出“玉”的本质,还需要在言语之间,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之中进行更深入的观察。

和外表的装饰相比,一个人谈话的状态更能够直白地反映一个人的心态。如果不信,你可以用录音笔记录下身边人平时说的话,除了讲话的内容之外,再留意一下说话人的语气、声调、助词等。如果一个人说的十句话中,每一句都带着“死”、“倒霉”、“鬼”这一类词,可以想见,这样一个不断反复地说着具有否定意义的负面词汇的人,他的内心又怎么能积极乐观起来呢?

此外,如果一个人习惯性地爆粗口,出口就是脏话、粗话,评人长短,论人是非,此人不是水平太低、修养太差,就是内心邪恶。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态度温和,暖言暖语,即使不是口吐莲花的人,至少也是理解他人、激励自己的人。

曾经有一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如今,也有人说“沟通改变命运”。沟通能否改变命运尚未可知,但是,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社会沟通,已经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人际沟通需要的不仅仅是长期积淀出来的文化素养,还需要勇气、热情和一定的沟通技巧。表达自己,看似平常的一件事,却不能像工厂的生产线一样,按照同一个模子刻出来诸多的成品。在这个人人需要发声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参与沟通,勇敢沟通,并且形成自身独特的言语风格。

曾经有两位中国的留学生,他们通过了一轮一轮的筛选之后,得以顺利进入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虽然两个人都是国内的尖子生,到了国外却遇上了大麻烦——这个麻烦不是来自别人,而是因为他们自己。蹩脚的英文让两个人在异国他乡成了不会说话的哑巴,无论是大学课堂上的发言,还是同学聚会上的交谈,都成为两个人生活和学习中最大的障碍。

其中一位留学生生性怯懦,碰过一两次壁之后,不愿意再参加同学间的聚会了,课堂上也不愿意发言,在大多数业余时间里,他都和中国的留学生在一起。另外一位留学生则不甘心如此,他不愿意千里迢迢飞到地球的另一端,仍旧停留在中国人的小圈子里。于是,他愈加频繁地参加美国同学的聚会,硬着头皮和美国人交流。虽然他的中式英文让其他同学听起来很别扭,但是他更让同学们看到了他的与众不同。

撇开两个人未来的生活机遇不谈,单纯地分析他们面对沟通的态度,就可能看到两个人的不同之处。这两种态度往往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两种方式。一件事的处理方式往往有许多种,退缩或者挑战,选择不同,结果也会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