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色彩心理学
26985500000003

第3章 心理学与色彩——神奇的色彩玄机(2)

而色彩对人的心理与生理的作用过程其实是同时交叉进行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克制:当生理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导致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而当心理变化时,也或多或少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变化。譬如,在一间四面墙壁都是红色的房间里,人们会因为红色的刺激而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里产生温暖的感觉;但如果长时间受红色刺激,人们就会因升温而变得躁动不安,此时就需要由蓝色或绿色进行调节。

其实,每一种色彩都有一种专属的心理颜色,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心理学中,色彩被分为红、黄、蓝、绿四种,也称四原色,而红和绿,黄和蓝则被认为是心理补色。人们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黑色和白色也是由这四大原色混合而成的,但在视觉效果上,没有人会轻易想象得出组成它们的原色。因此,在心理学中,红、黄、蓝、绿、黑、白是色彩在视觉上的六大基础颜色。

那么,为什么红色会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又为什么绿色会起到“降温”的作用呢?

心理学家认为,这其实是因为色彩的美感是由生理上的满足与心理上的快感共同决定的。即色彩是有温度的,它会使人产生温暖和寒冷这两种相对的心理感受。当然,色彩的温度只不过是它众多心理效果的其中之一。

炎热的夏天,空调是人们降温的不二之选,但长期开空调不但费电,还有损人的身体健康,有没有一种不用总是开空调就能降温的良方呢?也许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心理学家认为,只要把你的房间换一种颜色,就能够成功降温。

用颜色降温?是的,色彩有冷暖色之分,一般而言,红色、橙色、黄色是暖色调,给人以温暖的心理感受,象征着太阳、火焰和活力;而与此相对的绿色、蓝色、黑色则是冷色调,给人以寒冷的心理感受,象征着森林、大海和夜晚。而灰色、白色、紫色则处于中间的位置,因此也被称为中间色。当然,白色也可以划入冷色调,因为冰和雪就是白色的,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冰山和白雪,顿时产生一种冷冷的感觉。

事实上,在色度学中,色彩的命名取决于三刺激值;此外,还有色相(即颜色所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也是颜色之间互相区别的标志)、明度、纯度、主波长(某光谱色按照一定比例与另外一个确定的标准照明体相互混合匹配成样品色,该光谱色的波长就是主波长)等概念。我们平时看到的色彩,其实是和电视、收音机里传递出的电波比较相近的一种电磁波,即光波,当光线照射到某个物体的表面,反射回来的光就被人的眼睛接收并感受到,进而形成了人的彩色视觉。

而我们人类的眼睛只能看见一部分波段上的光波,也就是在380nm~780nm之间的光线,处在该范围内的光波被称为可视光波。其中,紫色的波长最短,其次是青紫色、蓝色、绿色、黄色、橙色,而红色的波长最长。

当我们提到色彩的温度时,或许很多人会想起太阳,在炎热的夏天被众多美女讨厌的刺眼的阳光,而在寒冷的冬季又被众多人渴望着的温暖的阳光。事实上,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阳光正是以上几种色彩的混合,并非是透明的,更不是绘画中所常用的金黄色。

而最早发现该秘密的人是着名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公元1666年,他在一间漆黑的房间里,只将窗户开了一条十分狭窄的缝隙,此时有一束阳光透过该缝隙射了进来,牛顿让这束光穿过一个三角形的棱镜,结果,透过棱镜投射到白墙上的并不是一道白光,而是一幅令人惊叹的画面:红、橙、黄、绿、青、蓝、紫依次排列,形成一束七彩光带,即彩虹。

因此,白色其实就是各种色彩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同时,这个实验也启发了我们,人们的眼睛之所以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色彩,是因为物体对光线的某些波长会有选择地吸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五彩缤纷的世界就像一曲曲由不同音符组合而成的乐曲,其中黑色是由于物体完全吸收了各个波长的光,而白色则是物体完全反射了各个波长的光。

关于色彩的冷暖温度,早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有了研究。南朝时期精通画技的梁元帝在其《山水松石路》中有“炎绯寒碧,暖日凉星”之语。而在现代,有人做了一个典型的色彩冷暖对比的实验。他们将一个工作场所布置成灰青色,而另外一个工作场所则被布置成了红橙色,在这两个工作场所的客观温度条件一致的前提下,工人们的劳动强度也是一样的。但在灰青色工作场所中工作的工人在摄氏15度时就感到了寒冷,而在红橙色工作场所工作的工人在摄氏11度的时候依然没有感觉到冷。这便是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即不同的色彩给人的心理温度也是不同的。

当然,色彩的温度与其明度和纯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即明度高的颜色,往往给人更为凉爽的感觉,而明度低的颜色,就会使人感到略微温暖一点。比如,我们说红色是暖色,而粉色看上去就会比红色更加清凉,因为粉色要比红色浅很多;深蓝色比淡蓝色更有温度感,因此淡蓝色就会使人感觉比较清爽。高纯度的色彩通常比较温暖,低纯度的色彩一般比较冷。

此外,色彩的温度还因人而异。冷和暖只是一个相对的比较,因此,不同成长环境和文化差异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从小就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北方人,在他们看来,或许冷色的典型代表就是白色,因为一提到寒冷,他们往往会联想到白雪;而如果是在热带长大的人,他们看到冷色就未必会感到寒冷,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热带,基本上没有体验过寒冷的感觉。

心理学家认为,带有红、橙、黄的色调一般都可以视为暖色调,而带有蓝、青的色调则通常是冷色调。在我国的汉字中,“静”字就以“争”为音,取“青”之意,即冷静、镇静。

也许很多人不禁要问了,既然冷色可以给人降温,那夏天的大街上为什么很少有人穿黑色或深蓝的衣服呢?事实上,不少颜色可以起到反射光线而又不吸收热量的作用,这就使得物体本身的实际温度要更低一点;而有的颜色是既吸收光线又吸收热量的,这就会令物体的实际温度变高。而最吸热的颜色莫过于黑色了,其次依次是茶色、紫红等色彩浓的颜色,然后是红色,最后才是黄色、白色、蓝色和绿色。

根据以上原理,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往往选择穿黑色或深色的衣服,而不是穿暖色衣服,主要是因为黑色与深色反光率比较低、吸热率高,带给人更多的温暖;而在炎热的夏季,白色或浅色的反光率高、吸热率低,不会吸收更多的热量,因而大多数人在夏季都会选择浅色的服装来降温。

而室内的装饰,如果想在冬天增加点温度,最好选择深色的地毯、窗帘或床罩,浴室里也可以加上一些红色、橙色等暖色系的用品、装饰,这样冬天洗澡就不会觉得特别冷;闷热的夏天则最好把房间换成以冷色调为主的装饰,冷色的被子、沙发、桌子、橱窗等,这样一来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凉爽,自然就产生降温的效果了。

色彩的缩放魔术

法国的国旗最初是由面积相等的红、白、蓝三种颜色的条纹依次排列而成,可当制作好的旗帜升上天空时,人们却意外地发现,原本面积相等的三块区域却变得大小有别了,白色的面积似乎变大了,而蓝色的条纹最小。于是,设计者开始重新设计。在确定了造成这三条色带的宽度不等的原因之后,设计者们经过研究,最终一致决定将三色宽度的比例调整为33%红色、30%白色、37%蓝色。这样设计之后,升到天空中的法国国旗看上去三条色带宽度才一致。那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呢?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很多个子不高但又偏胖的女性,她们往往比较中意黑色等深色系的衣服,即使是在穿丝袜的季节,也比较倾向于穿上黑色的丝袜;而那些身材偏瘦或不匀称的女性,比较倾向于浅色的衣服;此外,横向条纹的衣服常常会拉大宽度,而竖向条纹的衣服则会收缩宽度,因此,上身比较宽的女性如果再穿上横向条纹的上衣,就会在无形之间使身材失去了匀称感……那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实际上,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视觉差异,比如我们在一张纸上画同样大小的两个方块,并将它们分别用黑色和白色上色,再比较这两个方块的大小,你会惊讶地发现,白色的方块似乎要比黑色的大一点,这其实是因人的心理感受差异而产生的结果。表面面积完全相同、形状也完全相同的物体,会因为其表面色彩的不同而产生视觉差异。而黑色的方块之所以看起来要比白色的方块小,是因为黑色是心理学中的收缩色,而白色是膨胀色。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身材偏胖的女性都钟情于黑色了,因为黑色令她们显得苗条一点,黑色的丝袜也会让她们的腿在瞬间变细。

实验发现,各种光都有不同程度的“色像差”,简称“色差”。在色彩学中,白光属于复色光,它经过透镜折射之后所成的影像边缘会出现模糊的现象,进而“扩大”它原有的面积。这是因为透镜材料对各色光的折射率是不同的,因此,透镜对各种色光的焦距也不尽相同。这就好比钻石的折光效果,其成像的位置和大小取决于焦距的位置远近。所以,“色像差”还可以分为位置色差和放大色差两类,而位置色差又叫纵向色差,放大色差也叫横向色差。

如果用一道白光作为光源,然后分别用红色和紫色的滤色片先后挡住光源,此时,我们会发现,紫色滤色片对白色光源的折射率要大于红色的滤色片,紫色光像的位置要比红色光像的位置距离透镜更近一些,并且紫色光像要比红色小很多,这主要是因为紫色波长比红色短的缘故。

也就是说,当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同时经过类似于透镜的晶体时,比如我们的眼睛,聚集点并不会完全落在视网膜的一个平面上,因而,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影像的清晰度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一般而言,波长比较长的暖色调的影像焦距不准确,所以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影像就会显得模糊,具有一种类似扩散的感觉,而波长较短的冷色调反之,焦距相对准确,落在视网膜上的影像就比较清晰,具有一种类似于收缩的感觉。

假如我们一直盯着红色的东西看,眼睛会感到疲劳,甚至产生眩晕感。如果在红色的表面有图案或文字时,人们还会觉得图案好像是模糊不清的,字也似乎在微微晃动;而当人们把视线转到青色或蓝色时,这种感觉就会消除。可见,红色的扩张感需要蓝色、青色或绿色这一类具有收缩感的色彩进行调和,这其实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看久了红色,要用绿色来缓解视力疲劳的原因。

通常来说,色彩的收缩或膨胀和颜色的色调有关系,即暖色一般属于膨胀色,比如白色、红色、黄色、橙色等,而冷色则属于收缩色,比如蓝色、黑色、藏青色等。我们在黄昏日落的时候,看到天边一望无际的橙色,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同时也有一望无边的心理感受。这也解释了法国最初设计的国旗会出现红、白、蓝三条色带看上去面积不等的原因,当红色、白色和蓝色被放在一起注视时,冷色调的蓝色就会产生收缩效果,而白色和红色是暖色,便出现了膨胀的现象。而解决该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调整它们最初的面积大小比例。

色彩的收缩与膨胀效果不仅与其波长和色调有关系,并且也与明度息息相关。“球面像差”的实验原理是,明度比较高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影像轮廓外部似乎有一圈光圈存在,这使得物体落在视网膜上时就显得扩大了,即看起来比实际的物体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钨丝,开灯时候的钨丝看起来比灯灭时候的钨丝要粗很多。这也是为什么两个同样大小的方块,在涂上颜色之后,白色方块看上去要比黑色方块大的原因了。

研究发现,宽度相同的黑白条纹,看上去黑色条纹要比白色窄,而横向条纹要比纵向条纹粗,但这要因人而异,也因条纹的大小而异。比如,体型较小的女性比较适合横向条纹,而体型比较高大的女性如果一定要穿条纹服装的话,最好选择纵向条纹,因为纵向条纹有拉长的效果;此外,条纹色彩的选择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的肤色比较适合亮色,同时体型又比较娇小,穿彩色的横向条纹的服装效果或许要比肤色暗、体型偏高大的人更加好看。当然,条纹的面积也是影响其效果的一大因素。比如宽条纹比较适合的女性体型应当是身材高大、丰满的,而细条纹则比较适合体型娇小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