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被监禁者在进入监狱的那天起,会生出一种自卑感,担心不再被社会接受,认为自己是个蹲过监狱的人,而社会对他们也存在极大的偏见。于是,很多出狱后的人会利用一切机会表现自己,有的还会在生活中见义勇为,立志弥补从前的过失等,这同时也是希望赢得尊重、信任与谅解的一种表现。很多被监禁者在狱中接受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其实还是希望自己的每一分努力和进步都能够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他们忌讳别人不分场合地、时不时地提及自己的过去,依旧渴望自己还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和光明的前途。
但是,并非所有的被监禁者都会这样想,比如上述案例中的40岁男子,因自己蹲过监狱就因此而否定了自己的全部,还在监狱中研制撬棍,好在出狱后继续作案。这说明在接受思想和劳动改造时,他就一直存有逆反和侥幸心理,并不是真心地想要悔改。
心理学家建议,监禁者在狱中应该积极地做好心理保健工作,不应该自暴自弃,灰心丧气。
1.监禁者需要正视现实,坚定接受改造的决心。监禁者应该明白,谁都会犯错,而犯错后势必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更何况是触犯了法律。监禁其实也是在给犯错者一个改过的机会,只不过这是以暂时剥夺人身自由的方式,力求解决监禁者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而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其实更加有利于消除监禁者以往生活中的不良土壤,抑制其人性中的恶性的滋长。监禁者只有正视这种现实,虚心接受改造,才能在出狱后真正改过自新。
2.监禁者要在狱中克服不良心理。监禁者出现懊悔、自责、痛苦、烦闷等情绪均属正常现象,但监禁者自己要意识到并及时处理负面情绪的侵蚀。但切忌不要出现对立或逆反情绪,抵触一切改造,这样只会自毁前程。
3.要给予监禁者充分的尊重。虽然监禁者暂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人格还在。所以,现在监狱都是人性化管理,实施人道主义改造,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被监禁者的合法权利。一方面,监狱教育者要以情动人,从情感上感化他们;另一方面,监狱教育者也要给予被监禁者一定的信任,引导其提高自我约束力和自我评价。但是,被监禁者自己要积极配合并同样给予自己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相信自己的人格尚在,相信自己通过在狱中的改造,会顺利地走出人生中的低谷。
4.社会也要给曾经被监禁者重新做人的机会。监禁者在狱中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应该就是出狱后如何谋生,社会以及周围的人会不会接受自己。所以,只要是经过成功改造的人,即便蹲过监狱,社会也应不要用有色眼镜去审视对方,给他们一个生存下去的机会,也是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人生。这样,那些有过监禁经历的人只会感激并更好地回馈社会,而不是“重操旧业”。
第七节 离退休者心理干预
一、案例
老郑以前在单位里威望很高,大家都十分亲切地喊他“郑处长”或“郑处”,这一喊就是三十几年。但是,现年62岁的老郑却被告知要退休了,领导说手续已经办得差不多了。老郑不服:“我这身子骨还硬朗着呢,怎么就退休了!”领导说:“按照我们公司的规定,你本该60岁就退休的,但我们就是考虑到你还可以做一两年,才留你到现在。最近,公司新招了一批年轻人,你也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啊!老郑,回家安享晚年不好吗?你的孙子都两岁了,回家抱孙子吧,累了半辈子了。”老郑无言以对,只好颤巍巍地去收拾东西。
当老郑抱着一摞档案文件从单位里走出来时,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燃烧殆尽,他提不起任何精神。然后,他把文件丢进垃圾桶里,独自没有方向地漫步在大马路上,天黑后才回家。
郑太太早就像往常一样做好了饭菜等老郑回家,吃饭时,郑太太发现老郑不对劲,神情恍惚,问他怎么回事,他也不说,饭没扒两口就说饱了,然后就回屋去了。第二天,老郑还是和以前一样早起,匆匆忙忙地出门上班。因此,郑太太也没注意。直到周末的时候,老郑还是早起准备上班,却被郑太太拦住了:“我说老郑,你这几天怎么回事儿?今天是周六,你上什么班!”老郑一听,跌坐在沙发上,半晌都没吭声。郑太太心里早就有预感了,后来在她的追问下,老郑才说:“我退休了。”原来,老郑这几天都是出门后才发现自己已经不用上班了,但又碍于面子不想回家,只好去外面瞎遛,遛到下班的时候才回家。
郑太太也在前几年退休了,当时她倒没觉得怎么样,就是经常和老郑怄气,觉得生活一下子变得空虚无聊起来。后来,几个老邻居拉着她一起去参加老年舞蹈团,这才慢慢使她活跃起来。所以,她很理解老郑现在的心情,打算抽个时间给他开解开解。
但郑太太没想到的是,还没等自己给他开解呢,这老郑倒先犟起来了,脾气变得很坏,一有不顺心就摆脸色,还扔碗扔筷子,好几次当着儿子儿媳的面差点掀了饭桌,把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如果郑太太多说了几句,他就开始数落郑太太的不是,嫌她啰唆;但平时没有人去招惹他时,他又闷闷不乐,一直唉声叹气。这样一来,郑太太也不敢再去做什么开解工作了,只好忍着。
但郑太太的脾气也不是很好,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便多说了老郑几句,没想到老郑摔门而出,午饭和晚饭都没有回家吃。眼看到了晚上十点还不见老郑的影子,郑太太担心起来,害怕他在外面出什么事,就打电话把儿子儿媳叫了回来,一家人四处去找。结果,两个小时之后,儿子在附近公园的椅子上面找到了老爸,当时老郑正躺在那里呼呼大睡。
这次失踪事件之后,郑太太就再也不敢说什么了。某个午后,老郑从外面提着一个鸟笼回家了,说:“我宣布,从今以后,这只鸟就是我的伴儿了,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它饿着。”平时吃饭时,老郑总要把鸟笼摆在饭桌上,郑太太不允许,他就说:“你连只鸟都不如。”郑太太觉得伤心,暗自落了好几次眼泪。一段时间以后,老郑又吵着要去给这只鸟找个伴。
儿子也觉得父亲这种一反常态的行为确实和以前的他判若两人,他怀疑父亲得了退休综合症。于是,通过朋友介绍,他找到了一个从事心理咨询的朋友,为了不伤害父亲的自尊,他让这位心理医生扮成上门做客的朋友,然后找机会和老郑聊天。这个办法很有效,两次聊天以后,老郑的言行确实转变了不少。当这位假装上门做客的“朋友”第三次来他们家时,老郑表示他愿意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还说自己其实早就知道他是心理医生了。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老郑想通了,并成功克服了退休综合症,恢复了以往的精神状态,也找到了自己的娱乐项目——种花、养鸟,每天都乐呵呵的。
二、离退休者的心理护理和保健
今年5月1日到3日,北京举行了第二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数已经高达1.94亿,占据全国总人口的七分之一,预计到2050年将会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我国养老服务业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服务和保障。
上述案例中的老郑是一位十分典型的离退休综合症患者,退休不仅让他顿时失去了存在感,也使他难以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只好用暴躁的脾气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给他和他的家人都带去了不小的烦恼。事实上,离退休综合症是老年人在离退休前后,因对环境变化难以适应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问题,在我国,有四分之一的离退休人员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离退休综合症。
通常情况下,离退休老年人会出现以下几种心理反应:
1.孤独感和失落感。忽然离开了以前的工作岗位,老年人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生活清闲了,心理却失衡了。他们觉得无奈,但又无法改变现实,因此,独自一人时难免会感到失落和孤独。
2.空虚、情绪难以自控。退休后的平淡生活不仅令他们手足无措,也同时使他们感到岁月的无情,觉得自己没有了价值,心理上会产生极大的落差,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心态,便不能接受生活的巨大转变,心理和精神上都会背负重压,一丁点的不顺心都会成为他们发泄情绪的出口。
3.躯体症状明显。坐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犹豫不决、做事容易出错、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燥热等。
4.怀旧、多疑。退休之后闲适的生活也给了老年人更多的回忆往事的时间,他们大多会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光辉形象、美好时光,而一旦触及现实,就会有一种凄凉感,心情也会变得抑郁,性格变得孤僻。当然,情绪不好,再加上烦躁不安,他们会更加敏感,对周围的言论都会格外留意,猜测对方是否是在暗讽自己,即便是平时很有修养和内涵的人,也会在这个时候失去风度,判若两人。
5.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离开了工作岗位也就意味着职权的丧失,加上经济收入下降,他们会认为这会严重影响到其在家中的地位。这样一来,退休老人会在潜意识中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希望自己还会得到尊重和爱戴,也喜欢周围的人还是称呼自己在位时的职务尊称,需要家人和朋友的特殊关注等。
心理学家认为,离退休前后的老年人很容易出现以上几种心理,因此,周围的亲人或朋友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事实上,离退休综合症的成因与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譬如,一向不善交际、性格内向、爱好较少的人就比较容易患上离退休综合症,而善于交际、性格外向、爱好广泛的人则不会轻易患上这类疾病。此外,事业心较强、好胜、爱争辩、偏激而固执的人发病率比较高;平日经常为工作奔波劳碌的人发病率也很高;毫无心理准备时,患病的几率也会比较高。当然,离退休综合症在男性中要比女性多见,这也是因为男性在面对离退休时,难以迈过自尊受挫的坎,加上他们本身就不擅长发泄情绪,因此,男性患病率要比女性高。
离退休是人生的一个转折,对于老年人来说,在这段时期内出现不适应主要还是因为对角色转变的不适应。比如,由以前的职业角色转变为退休角色,由一个主角转变为配角,人际圈子也变小了。可见,做好离退休心理调适和保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1.离退休综合症患者要正视离退休的事实和本质。退休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转折点,属于正常的社会现象,也是客观发展规律的结果,老年人要正视这种现象的存在,正视退休的事实。
2.提前做好退休的心理准备。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龄女性是50岁,男性是60岁,所以,在即将迈进50或60这个年龄时,就要提醒自己即将面临退休的事实了,让自己有充分的心理和思想准备,为今后的退休生活规划一下,逐步让自己的角色转变到退休后的角色上去,提高对退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
3.尽快给自己定位,寻找闲暇时间的娱乐项目。当原本的在职生活规律被打破后,即便不适应也要尽快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给自己今后的生活做好规划,去做自己爱好的事情,或者重新培养一种兴趣爱好,好让闲暇的时间不那么无聊。只有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和生活目标,才能重新找到心理平衡。平日里还可以多找找亲朋好友,大家一起聚聚,把心里的不痛快说出来,用这种交流和沟通的形式排解不良情绪。
4.淡然地面对变化。退休之后,老年人确实需要面对诸多变化,如果心态不好,势必会造成情绪上的压抑,整日被孤独感和焦虑感困扰。因此,患者要用一颗淡然的心去面对这些不可避免的“变化”,顺其自然,不予计较,看得越开,自己就越舒服。
5.发挥余热,寻找昔日的辉煌。退休只是一个转折,并非终点,所以,退位之后不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重新去学习某种技艺,找回自己的存在感,使生活充实起来。
6.坚持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心理学家认为,运动使人心情愉悦。对于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来说,运动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还可以使其保持健康的身体。所以,不妨制定一份具有可行性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按时休息,规律运动,比如晨练、打太极等,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和保持健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