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26986000000016

第16章 亲子关系援助(4)

第四节 独生子女的性格缺陷

一、案例

案例一:

戚某是某高校学生,大二刚开学时,父母给了他两万块钱,包括学费和第一个月的生活费。但是,缴费截止日期早就过了,戚某却迟迟不肯上缴学费。学校多次催促,戚某始终支支吾吾。最后,学校只好联系戚某的父母。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后,戚某才承认钱被自己花光了。但短短几天的时间,戚某居然将两万元花个精光,确实很令人震惊。

了解情况后,学校方面找戚某谈话,对其严加管束,还追问他用这些钱都做什么了。没想到面对老师的询问,戚某感到自尊心受挫,当天晚上就跑到学校附近的湖边准备自杀,然后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别,扬言自己将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父母在深夜接到这样的电话,焦急万分,赶紧打电话给学校。学校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劝解。只见戚某就坐在湖边,一条腿已经悬在半空中,民警也赶到了现场,和校长、老师、同学一起劝他回去。

戚某对着众人大喊:“你们谁敢过来,我现在立马就跳下去!”校长与班主任只好站在原地,轮流劝解他,民警和同学们也纷纷劝他。大约持续了两个小时,戚某被同学和民警拉了起来,和父母报完平安之后,戚某回到了学校宿舍。

第二天,戚某的父母就重新给戚某打来了一万多块钱,戚某如数交了学费。据戚某的父母介绍,戚某是家里的独子,平时自尊心就很强,别人说不得也骂不得,小的时候脾气就很倔;而在老师的眼中,戚某算不上优秀,上学期期末考试还有好几门课都需要补考,但他在辩论赛上的表现很突出,口才很不错;戚某的同学则认为戚某有点自傲,平时花钱很大方,不怎么合群。

案例二:

小南是某大学的大一新生,以前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即便是读高中,也是由母亲陪读照顾的。所以,面对独立的大学生活,小南感到茫然。

第一堂课上,老师要求大家上台做自我介绍,但当小南站在讲台上时,她竟然紧张得面红耳赤,双腿发抖,最后一个字都没说。大学寝室一般都有四个女生合住,小南被分在了401宿舍;不久之后,小南发现自己被孤立了,其他三个女孩一块去吃饭,一块去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社团,唯独丢下她;到最后,她们索性不和小南说话了。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一起讨论过参加社团的事,结果这三个女孩都表示愿意尝试,只有小南怯怯地说不想;而小南在和她们相处的时候,也明显感到她们对自己有意见,但有什么意见,她也不知道。不过,有时候她会隐隐地觉得是因为那件事。那是一个夜晚,同宿舍的娜娜生病了,其他两个舍友都起床陪她去医务室,挂了吊瓶才回来。当时,只有小南还躺在被窝里。之后,室友们对小南的态度就开始变了。

大一的生活令小南很苦闷,每天除了上课、吃饭、去图书馆,她就再也找不到其他的事情可做了,而且自从被舍友孤立之后,小南就感到很压抑,每天回到宿舍,就像活在地狱中一般。她想改变这样的处境,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她更担心的是,像她这样以后肯定适应不了社会,想改变却又害怕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她想起以前在家中,妈妈除了要她写作业之外,什么家务活都没有让她碰过,所以什么洗衣服之类的事情,都是在上大学了之后才开始学的。小南忽然感到心情沉重,她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二、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近些年来,很多研究表明,独生子女是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的高发人群。但也有研究反对这种观点,认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他们在成年之后,不管是在生活方式、学业事业,还是在婚姻状况方面,都与非独生子女没有太明显的差异。

事实上,独生子女是父母唯一的希望,是他们独一无二的宝贝,所以整个家庭几乎将所有的期望都放在独生子女的身上。但这些独生子女也因此而背负了更多的压力和“众望”,有的甚至因无法承受这种众望而出现个性偏差。心理和行为问题在独生子女中已经越来越普遍,他们有优厚的物质生活基础,更有聪颖的大脑,但就是在个性方面表现反常。

曾经有统计显示,在我国大约3.4亿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里面,最少有3000万人存在各种学习、情绪以及行为等方面的障碍。调查还显示,中小学生患上心理障碍的概率在21.6%到32%之间,比较明显的是人际关系、情绪不稳以及学习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占15%,在初中生中占20%,大学生占到25%的比例,而这些独生子女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性强,难以独立。父母对独生子女过度关爱,甚至是事事包办,造成孩子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依赖,比如父母往往会认为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习,所以,除了学习,他们不会让孩子动手做其他任何事情,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但这样很难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性,对家长过度依赖将会给其今后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2.性格孤僻。独生子女从小就没有兄弟姐妹,父母不在身边时,他们也只能自己待着,很少有同龄人的陪伴,有的只是和同班同学或邻居相处,时间相对不如非独生子女多。因此,在独生子女的内心往往有难以消除的孤独感。但父母往往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有的父母还把孩子交给祖辈照管。这样一来,对独生子女而言,交流对象少,内心压抑,长此以往会造成性格内向,也不善与人交流。

3.任性、逆反。有些夫妻中年得子,他们在喜出望外之余,会把全部的希望和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独生子女在这样的家庭中受到的关注和爱护是超乎寻常的。也因为过高的期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因此,孩子不得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在高要求、高期望中成长。这样的孩子内心是压抑的,很多本真的东西难以释放,长此以往,导致这些独生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在青春期就容易出现叛逆行为,反抗父母的严格管教,甚至变得专横、冲动,做出令父母、社会感到失望和遗憾的事来。

4.自尊心过强。从小就生活在鲜花和掌声里,父母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家里的一切开销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独生子女转,过惯了这般“众星捧月”的生活,独生子女的优越感是极强的。不仅物质生活充裕,而且还一直享受着精神上的鼓励和吹捧,他们已经习惯了被视为“最棒的”、“最优秀的”、“最出色的”,所以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也有不足,而拒绝批评和指责,虚荣心比较强。所以,当走出家门后,他们也不能接受批评,否则就会暴跳如雷,甚至任性地做一些出格的事儿。

5.性格懦弱。父母的娇宠、优质的生活条件、顺利的成长环境,这些都会令独生子女养尊处优,不知道逆境为何物。所以,他们就缺少了锻炼意志的机会,一旦遇到困境,就会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做事也欠缺独立性,通常没有主见,意志力薄弱,情感脆弱,容易消沉。比如上述案例中的小南,不善交际,和舍友也难以相处,最终被孤立,还想到了退学,这些都是独生子女常见的性格和心理缺陷。

除此之外,有些独生子女因为小时候得到的关爱较多,而不懂得付出,所以,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表现得比较冷漠,对他人缺乏真诚和关心,有的还特别自私。在处理情绪方面,独生子女也比较欠缺情商。有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会表现为行为异常、人格异常、思维异常等。而引发以上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也比较多,但归根结底还是跟这些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分不开。所以,心理学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诱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1.父母的特殊行为的影响。这也是前文中反复提到的,即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给孩子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过分地保护和溺爱。

2.家庭结构。生活在双亲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接受父母教育时,会受到比较及时的关注和引导,帮助其顺利地度过童年和青春期,成年之后的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多的心理问题;同时也避免不了一些负面影响的产生,比如孩子容易缺乏责任感、忍耐力、毅力和主见等。但如果家庭成员过多,对独生子女而言又是一个潜在的影响因素,孩子往往会为了获得关注而不断表现自己,因此会容易形成争强好胜、任性或怯弱、胆小、自卑等不良个性特征。如果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他们会因为欠缺父爱或母爱而更加具有耐力和自制力,有的性情温顺、善良、自尊、学习努力等,但也会因为单亲父亲或单亲母亲的教育不当而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3.亲子关系和教育方式。父母性格温和,从不打骂孩子,这是典型的慈父慈母,他们能够尊重孩子的意见,给予孩子想要的温暖,会比较迁就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独生子女一般性格都比较温和,热情开朗,但缺乏耐力;如果父母管教严格,用高标准要求孩子,这是严父严母类型的家庭,独生子女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一般都缺乏活力,很难与父母亲近,在父母面前表现得规规矩矩,一旦离开父母的视线便会无拘无束起来。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独生子女容易缺乏自尊和自信,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三、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1.家长应该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避免将过多的期望都放在孩子身上,过高的期望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时还会成为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根源,得不偿失;同时,父母对独生子女的管教也要讲究张弛有度,既不能过分宠爱,也不要过于严格,掌握好一个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当然,家长应该充分了解孩子,针对孩子的独特个性和能力水平提出合理的要求和标准。

2.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独生子女创造一个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独生子女拥有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一般都要比非独生子女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所以,家长需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氛围。同时,更要注重与孩子在精神上的交流,满足其心理需求。

3.鼓励孩子适当扩展人际交往,多参加社会实践。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所以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要比非独生子女少很多,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有原则地结交朋友,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或符合个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学校应该以教育为基础,注重各项素质的综合培养,给学生展示多方面才能的机会。学校应定期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缓解独生子女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增强其合作意识和分享意识。此外,应当及时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善恶观。

第五节 警惕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

一、案例

赵铭在父母的眼中一直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但自从读了高中之后,他就变成了妈妈眼里的“逆子”。赵铭的爸爸在外地做生意,回家的次数并不多,而母亲单某就独自担起了照顾赵铭的责任。赵铭今年读高二,高二是个很重要的过渡阶段,但单某近期忽然发觉儿子起了变化,在家看书的时间变少了,经常吵着要零花钱,单某不给,他就扔下筷子走人。单某在电话里和老赵唠叨,她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了,而且几乎都不和她说话,每个周末回家,连眼皮子都不抬一下。单某心里很难过,好歹自己也是他的母亲,没想到现在儿子和自己不亲了。

单某以前在一家私立幼儿园做教师,她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也很喜欢和孩子们打交道。而自从儿子读高中以后,加上丈夫在外经商,她就干脆辞职在家,专门负责儿子的饮食起居,做起了全职母亲。她喜欢在饭桌上给儿子灌输考大学的思想,讲得头头是道,但赵铭每次都是低头吃饭,开始时他还会还嘴,后来就索性不说话了。直到出现现在这种局面,用单某的话说就是“现在见面就当我是空气了,我说什么,他都不回应”。单某觉得委屈,后来便开始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见了心理医生的面,单某开始聊自己目前的状况。她说:“我现在已经快是年过半百的人了,生儿子的时候都三十好几了,他就是我和老赵的宝贝,很多事都顺着他。现在他长成了一个17岁的小伙子,可不知道为什么,我越是关心他,他就越是和我疏远,他爸爸不怎么回家,反倒和他爸挺谈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