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情绪控制
26987800000016

第16章 缺陷是用来补偿的——心理学教你如何超越自卑(3)

温弗瑞也有可能会努力克服自己率性的“缺陷”,努力达到电视台的要求。或许在温弗瑞的努力下,她真的克服了自身的“缺陷”,并成了一名主持人。那么,温弗瑞也只是一名普通的播音主持人而已,并无自己主持的特色。

所以,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并在现实生活中为自己正确定位。这便需要你放下自卑,重新审视自身的缺陷,这时你会发现原来那些缺陷或许正是你自身特色的体现,你的缺陷具有很高的价值,你便会从你的缺陷中重拾自信。

瑕疵也是一种美——欣赏生活的缺陷美

有一个伟大的雕刻家,他的雕刻技术十分精湛,他所创造出来的作品都接近完美,因为这个雕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总是会告诉自己:“我一定要雕刻出最完美的雕像。”雕刻家的努力没有白费,因为对于他完成的每件作品,人们都分不清真假,不知到底哪个是真人,哪个才是雕像?

时光飞逝,这个风华正茂的雕刻家已经风烛残年。有一天,雕刻家的一个占星师朋友告诉他说,他的死亡期限已经到了,死神就要来接他了。

尽管他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但是面对生死问题的时候,他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他害怕死亡,也不想死。伤心了一段时间后,这位雕刻家便冷静了下来,并开始思考对策。后来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高明的对策:他做出了十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雕像,来迷惑死神的眼睛。

终于死神来了,那天晚上雕刻家把自己藏在了这十一个雕像之间。雕刻家的技术果然巧夺天工,成功蒙蔽了死神的眼睛。因为这个雕刻家控制住了自己的呼吸,并和十一个雕像站在一起。死神面对着面前一模一样的十二个“人”开始困惑,因为死神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的。

无奈之下,死神只好向上帝请教。上帝告诉了死神一句话,并让死神到雕刻家的藏身之地时说出来。死神有些怀疑,但是上帝笑了笑说:“放心,这句话肯定管用,你会成功找出那个真正的雕刻家的。”

死神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来到了雕刻家的藏身之地,四处张望了一会儿后说:“先生,你的雕像看起来几乎完美,但是却有一个小瑕疵。”

听到这句话后,那个追求完美的雕刻家马上质问道:“瑕疵?你在开玩笑吗!我的作品从来都是完美的,你说说看到底哪里有瑕疵?”这时,雕刻家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要躲开死神的初衷。

死神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开始笑起来:“这就是你最大的缺点——你总是在追求完美!就连天堂中也不存在完美,更别说是人间了。好了,伟大的雕刻家先生,你应该和我走了。”于是死神成功地带走了雕刻家。

追求完美几乎是每个人的目标,许多人也认为这是一个优点,但是追求完美的个性,有时也会成为一个致命的缺点。

在二战时期,美军曾经抓到一个德国军官,这个德国军官在德军中的地位很高,而且掌握着许多军事机密,同时他也是一个十分忠诚的人。

美军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有从这个德国军官那里得到一丝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本来美军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审讯。后来一个人的建议让美军审讯人员茅塞顿开。

原来这个德国军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习惯于追求完美。美军决定利用德国军官的这个特点。美军每天都会带这个德国军官去听讲座,实际上这些讲座是专门针对德国军官的。这是一些漏洞百出的讲座,所讲的内容充满了错误,而且那些讲课的人还表现得非常自信,认为自己讲的就是真理。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或者说是一个陷阱。果然没过多久,这个德国军官就忍不住了,对于这样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来说,他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这些漏洞百出的讲座的。最后,这个德国军官不仅纠正了讲课人的错误,甚至还直接上台进行授课。

这个德国军官在讲课的时候变得神采飞扬,就好像是在对自己的士兵进行授课一样,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身在敌营的事实。结果,美军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很快应用到了战争中。

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德国军官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叛徒。真正打败这个德国军官的其实就是他追求完美的优点,有时候一个人的优点恰恰会成为他致命的缺点。

追求完美并没有错,格式塔心理学也认为追求完美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基本需求之一。绝大多数人不仅在追求幸福的生活,同时也在追求完美。

但是生活中到处都是不完美,人本身也存在着缺陷。人们往往会因为自身的缺陷而丧失信心,陷入自卑之中,于是在生活中就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

当一个人遭遇挫折的时候,他的完美感就会被严重伤害,他的内心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为了摆脱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他们就开始更加努力地追求完美。于是,追求完美的目标就会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

在完美主义者看来,人生就应该是一条直线。但是事实上,人生根本不可能是直线,而是崎岖的小路。于是,那些完美主义者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幸福,因为过于沉重地追求目标往往会让人感到负担,从而无法体会人生的快乐。

所以我们需要接受缺陷,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美。正是因为这样,自身的缺陷更不应该成为你自卑的理由。

做与众不同的你——保持个性

在日本,有一个小孩在书法方面十分有天赋,九岁那年夺取了日本青少年书法大赛的冠军,参加比赛的四幅书法作品被私人买家高价买走。这个书法神童立刻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一时不少人都开始练习书法。

日本着名的书法家小田村夫在观看过这个书法神童的作品后,这样预言:“他将成为日本未来书法界的一颗新星。”

小田村夫在静静地等待着这个书法神童的长大,二十多年很快过去了,书法界升起了许多新星,但是依然不见当年那个神童的影子。这让小田村夫很不解,于是他决定寻找这位当年的书法神童。

当小田村夫找到这个神童后,马上观看了这位神童的书法作品,看完后小田村夫说了一句:“右军,你又毁了一个神童!”

小田村夫所提到的右军其实就是中国一千六百多年前着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号称“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漂若游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小田村夫为什么会把这个罪名安到王羲之的头上呢?毕竟这个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古人与这个神童是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这样一来,王羲之是不是太冤枉了?

原来,这个神童十分崇拜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于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临摹王羲之的字帖。这种临摹长达二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神童的书法个性已经完全丧失。如今,这个神童的书法作品如果和王羲之的作品放在一起,已经难辨真假。

但是这个神童的书法作品始终是赝品,没有人愿意收藏一幅是赝品的书法作品。而神童也因为模仿而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书法个性,成为了一个平庸的人。

在面对那些伟大的成功人士时,普通人总会有一种自卑和崇敬掺杂的感觉。于是,人们总是会不自觉地去模仿这些优秀的人。

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个性反而被磨灭掉了,最终依然还是一个平庸的普通人。于是,人们就开始抱怨运气不好,陷入自卑之中。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应该一味地拿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个人总是去模仿别人,无法坚持自己的个性,其实也是一种自卑的体现。因为保持自我的本色和个性是需要勇气和信心的。一个自卑的人是无法做到坚持自我和保持个性的,他们总是在迎合周围人的眼光和评价,永远活在别人的世界中。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一个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主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个人想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必须坚持自己的个性,只有这样你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完完全全地发挥出来,你才能摆脱自卑的阴影。

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做不擅长的事情

1952年,以色列独立以来的第一位总统魏茨曼不幸离世。这个总统与着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好朋友。所以在魏茨曼去世的前一天,爱因斯坦就接到了一封信,这封信是以色列总理古里安写的,在信中古里安表示,自己和总统都希望爱因斯坦能够成为以色列下一任总统。

就这样,爱因斯坦是以色列总统候选人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世界,一位记者针对这个问题去采访了爱因斯坦,想要知道爱因斯坦的态度。

在采访中,爱因斯坦明确表示:“我不会成为以色列的总统,因为我并不具备成为一个总统的才能。”这样的回答让记者很吃惊和不解:“为什么?这对您来说是一项荣誉,而且据说以色列的总统并不负责多少具体的事物,也不用具备处理政事的才能。对以色列来说,总统只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如果您成为以色列的总统,您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人了。”

面对激动的记者,爱因斯坦还是平静地回答道:“不,我干不了这样的事情。”果然,当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再次询问爱因斯坦的个人意见时,爱因斯坦还是拒绝了。

后来爱因斯坦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还专门在报纸上发表声明:“有关自然,我可能了解一点儿;但是有关人性,我几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我来说,方程式更重要。因为政治是暂时的,而方程却是永恒的。”就这样,爱因斯坦拒绝了以色列总统一职。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只有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中,人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找到自信。

当一个人涉足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时,往往会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这些糟糕的境遇会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从而使你陷入自卑之中。后来你付出了更多努力,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你就会更加自卑和沮丧。因此,当一个人离开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时,也就离开了自卑。

一个人只有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中才能发挥所长,获得成功。

当你获得成功之后,你的自卑自然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