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情绪控制
26987800000027

第27章 成功者自酿的毒酒——心理学教你如何避免得意(2)

不出所料,共叔段果然变得无法无天起来,开始吞并郑国的一些城邑扩大自己的领土,俨然成了一个国中国,极大地威胁到了郑庄公的统治地位。共叔段从小就受到母亲武姜的疼爱,而且一直认为自己比哥哥更适合统治郑国。在郑庄公给了自己一块儿非常大的城邑之后,就变得更加得意起来,认为郑庄公不过是一个没用的摆设而已,将来有一天自己一定能取而代之。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根本不是哥哥的对手,他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而已。

这时,郑庄公统治集团内部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异议,公子吕甚至对郑庄公说:“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被两个国君统治,接下来您准备怎么办?如果您准备把郑国交给共叔段统治,那么我就请求去共叔段那里效力。如果您依然想统治郑国,那么就铲除共叔段,不要让百姓继续疑虑下去。”

其实,郑庄公也很想了结这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共叔段,但是碍于共叔段是自己的亲弟弟的身份,再加上母亲武姜的阻碍,郑庄公还不能铲除共叔段,因为时机未到。郑庄公说道:“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受灾祸的。”其实,郑庄公的言外之意就是等待时机,找到一个适当的理由。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郑庄公的这种置之不理的态度,让共叔段更加得意起来,他认为哥哥一定是畏惧自己的力量,根本就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草包。于是,共叔段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开始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领土。

面对这种情况,子封就建议郑庄公:“可以行动了!不然共叔段继续扩大土地,他会得到越来越多的百姓和土地,到时候解决起来就会更加棘手。”郑庄公说:“共叔段对君主不忠诚,对兄长不仁义,就算得到了更多的领地和百姓,最终也不会有人支持他,只能自取灭亡。”

郑庄公等到共叔段置备了粮草和兵器准备造反的时候,才出兵征讨共叔段,并一举歼灭共叔段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权。

捧杀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手段,能杀人于无形之中。当一个人面对他人的赞美或者纵容的时候,往往很难自持,很容易洋洋得意起来。一个人一旦得意忘形,就会有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和危害。

共叔段之所以会输给郑庄公,并不是因为郑庄公的“捧杀”手段有多高明,只是因为共叔段自己不懂得控制得意的情绪,为所欲为而已。所以,与其说共叔段败给了郑庄公,倒不如说共叔段败给了自己得意忘形的心理。

有这样一则我们所熟知的寓言故事,也充分说明了“捧杀”的威力和得意忘形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角是乌鸦和狐狸。

有一只乌鸦,它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儿肉,乌鸦很高兴地叼在嘴里,准备飞回家好好美餐一顿。乌鸦飞累了,就停留在一棵树上休息,但是却被一只狐狸看见了。狐狸很想得到乌鸦嘴里的肉,但是它没有翅膀,根本不可能去抢。于是,狡猾的狐狸就开始想各种办法,不一会儿它就想到了一个不错的办法。

于是,狐狸就很虔诚地蹲在地上,对树上的乌鸦说:“亲爱的乌鸦小姐,您真是太漂亮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像您这样美丽的鸟。我听许多动物说,您的歌声也十分悦耳动听,我早就想听了,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您能满足一下我卑微的愿望吗?”

狐狸用它那狡猾的头脑欺骗了森林中许多动物,早就臭名远扬。而乌鸦也早就听说过狐狸的臭名,所以一开始就对狐狸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但是,狐狸的赞美之言已经让乌鸦丧失了理性,乌鸦似乎忘记了自己根本就是一副破锣嗓子,并开始相信自己拥有动听的歌喉。

于是,乌鸦就答应了狐狸的要求,准备为狐狸高歌一曲。可是,当乌鸦一张开嘴,那块儿让狐狸垂涎欲滴的肥美的肉就掉了下来。

树下的狐狸一直在等待着这个时机,马上纵身一跃,接住了肥肉。

很多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我们的自信心往往是从他人的赞美中获得的,但是我们的得意之情也是从赞美之中滋生的。所以,为了防止得意的情绪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一定要养成淡定从容的心态。

这种坦然的心态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抵制得意的情绪之外,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面对失败。因为当一个人养成淡定的心态后,就可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失和成败了。

别把赞美变成毁灭——赞美要有“度”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在1968年曾经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赞美会激发人的潜质,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许多人都赞同用表扬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培养一个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赞美的教育方式一样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尺度。如果赞美过头了,孩子很容易陷入得意忘形之中,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根本不用继续努力了。这样,这种赞美的教育方式无形之中就变成了一种“捧杀”。

王安石写过一篇名叫《伤仲永》的文章,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天才儿童被捧杀为庸才的例子。在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人,家里世世代代靠种田为生。在方仲永五岁的时候,他突然向父亲索要纸笔之类的学习工具。由于家里没有读书人,父亲就向邻居借来了纸笔。

拿到纸笔的方仲永就写下了四句诗,还署上了自己的姓名。这首诗写得还不错,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题,受到了全乡秀才的欣赏。要知道,这时方仲永不过才五岁,而且完全是无师自通。因为之前根本没有人专门培养过方仲永识字、写字,甚至作诗的本领。

一时间,这个神童方仲永就成了全乡的名人。有不少秀才都会找方仲永作诗。方仲永不仅能马上赋诗一首,而且诗句的文采和主题都不错,总有可以欣赏的地方。

因为神童儿子,方仲永的父亲也得到了大家的尊重。有的人还会花钱请方仲永来参加聚会,当场作诗。方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于是就带着儿子到处给人作诗,然后收取金钱。而方仲永自身也被周围的赞扬冲昏了头脑,洋洋得意起来,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天才,非常优秀,根本不用努力读书学习。于是,方仲永也没有向父亲提出继续读书的要求,在方仲永看来,那对自己毫无用处。

方仲永渐渐长大了,请他作诗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方仲永的诗句并没有进步,如果说一个五岁孩童做出一首没有水平的打油诗是新奇,那么一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做出一首没有水平的打油诗就是笑话了。于是,这个曾经的天才儿童就被这种赞美和自己的得意扼杀了,成了一个毫无特色的平庸之人。

当然,造成这种结果并不是方仲永的错,因为那个时候他才五岁。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赞扬固然是必要的,没有得到赞美的孩子很容易自卑,但是被过度赞美的孩子也容易被得意扼杀天赋。

顺境中更要淡定——别被胜利冲昏头脑

韩信的出身并不高,而且落魄的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周围许多人都看不起这个衣衫褴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有一天,韩信走在街上,被一个泼皮无赖缠上了。

那个泼皮无赖虽然不是什么达官贵人,但是也十分看不起韩信。

他在大街上当着许多人的面嘲笑韩信:“你这个人虽然看起来高大魁梧,而且还带着一把剑。实际上你就是一个草包,一个胆小鬼。”

韩信受不了这样的侮辱,就辩解说自己不是胆小鬼和草包。

那个无赖看到这个落魄的年轻人居然敢顶嘴,一下子来了兴趣:“你想要证明自己不是胆小鬼和草包,就用你身上的剑砍我两下试试。如果你不敢砍我,就必须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并且承认自己是个胆小鬼和草包,这样我就放过你。”

这时韩信才意识到自己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为了息事宁人,韩信就答应从无赖的胯下钻过,而且承认自己是胆小鬼和草包。

当时围观的人很多,但是韩信都没有在意,很平静地从无赖的胯下钻过,然后拍拍自己身上的灰尘就走了。当时所有人都在嘲笑韩信,但是韩信表现得毫不在意。后来这件事情被记入了史册,后人往往会用“胯下之辱”来鼓励人们一定要学会忍耐,因为只有忍常人所不能忍,才有可能像韩信那样成就一番事业。

后来,由于许多人都忍受不了秦朝的暴政,纷纷起义。全国各地战火四起,韩信认识到自己的机遇到来了。起初,韩信去投奔项羽,但是由于项羽这个人很高傲,看不上这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韩信并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

为了施展自己的才华,韩信决定去投奔刘邦。同样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失望之下,韩信再次决定离开。但是,刘邦的得力手下之一萧何却很欣赏韩信的才能,于是就连夜追赶韩信,希望能为刘邦留住这个难得的人才。

在萧何的推荐之下,韩信得到了刘邦的重用。在楚汉之争期间,韩信凭借他那过人的军事才能屡立战功。后来韩信的官越做越大,最后被封为楚王。

韩信一步步地着手书写了自己传奇的金戈铁马的一生。但在帮助刘邦打败项羽之后,韩信开始变得目中无人、居功自傲。

有一次,韩信在和刘邦谈论众人的才能时,刘邦随口问一句:“你觉得如果我带兵打仗的话,可以带多少兵?”

韩信的回答很实在:“带领十万士兵已经是你的极限了。”刘邦其实也没多想,他并不适合带兵打仗,这点儿自知之明刘邦还是有的。但是刘邦不知怎么又问了一句:“那你适合带多少士兵打仗呢?”韩信自信地回答道:“越多越好。”

刘邦虽然不是什么小心眼的人,但是对韩信统率军队的才能还是有所畏惧的。但韩信还回答得如此轻松,这难免让刘邦心存芥蒂,这也为韩信带来了最终的杀身之祸。而韩信却在临死之前都不知道害死自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韩信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虽然出身卑微,但是却颇具军事才能,帮助刘邦夺取天下。但是最后却死于非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真正改变韩信命运,又害死韩信的正是他的军事才能。

因为军事才能,韩信才得到了萧何的赏识,并推荐给了刘邦。

因为军事才能,韩信在作战中总是立下奇功,并得到了刘邦的赏识。

因为军事才能,韩信才从一个无名小卒爬上了诸侯王的尊贵地位。

也是因为军事才能,韩信才开始洋洋得意起来,于是变得目中无人。

最后他的这种得意引起了刘邦的顾虑,于是在刘邦的示意下,吕雉出面除掉了将来可能会威胁到刘家统治地位的韩信。

韩信早年不得意的时候,做到了坦然,这点从蒙受胯下之辱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出来。但是成功后的他却难以做到冷静和淡定,最后身败名裂。

一个人在面对挫折和失意的时候,很容易丧失意志力,被现实生活击败。但是也有不少人会在逆境中勇往直前,努力地磨炼自己,寻找机会赢得成功。却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在人生得意的时候,保持一种从容的心态。如果说逆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意志力的话,那么顺境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定力,一种不被喜悦冲昏头脑的定力。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顺利、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