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试图控制你身边的人
对离婚案例的探究都显示出一个很有意味性的理论:爱的最初是美好而甜蜜的,但是到最后,爱会发展成为压迫或操纵对方的一种手段,即控制欲。曾经就有一对夫妻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姑且称他们一个为黎娜,一个为大伟吧,谈恋爱的时候,黎娜就是一个粗线条的女人,活泼开朗,异性缘很好,为此也常常遭到大伟的责问,但是黎娜觉得这样反而更加体现了大伟对自己的重视,觉得甜蜜至极。后来交往不到两年,两人便结婚,婚后一切都很平静,大伟主动担当起了养家的重任,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而黎娜则一直待在家中,被大伟无微不至地呵护着,他甚至像对待一个小女孩一样来宠她,不会对她凶,不会对她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加以指责,即使有的时候黎娜确实做错了。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当黎娜从婚前的野蛮女友逐渐转变成一个小鸟依人型的小女人的时候,大伟的态度开始产生了变化,他会指责说黎娜乱花钱,但是当黎娜提出想出去工作的想法时,他又极力地反对。平时只要黎娜在家里有一点点做得不好,他就指指点点。早已习惯了依赖大伟的黎娜这时候在心理上总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检讨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惹他生气了。为了讨得丈夫的欢心,她甚至放弃了所有与好友娱乐的时间,生怕有一天大伟不要她了。于是,她的重心开始渐渐转向大伟和家庭,丈夫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着她的心,从前勾肩搭背、无话不说的异性哥们已经逐渐从她的世界中淡出——黎娜完全被她的丈夫掌控了。
大伟的做法其实是现代婚姻生活中很典型的男人控制女人的一种方式。他利用不允许妻子外出工作的方式来降低她的地位,用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体贴来虏获妻子的心,使她在精神上完全依赖于他。当他成功地成为了她精神和生活中的主宰的时候,又使用疏离和批判的手法来动摇妻子在婚姻中的安全感,而妻子也已经陷入一种思维模式:他是我生活的全部,并竭尽全力讨他的欢心,完全没有了自己的世界。
同样,一些控制欲比较强的女性也会在婚姻中采用类似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丈夫,比如会说一些烦心事给他听,希望他也为此而烦恼一番,并把丈夫的反应视为是否重视她的表现,当得不到满意的结果的时候便会心生怨怒,使用各种方式来使丈夫不悦,但是有的时候又会温柔可人,慷慨备至,简直判若两人,长此以往,丈夫就会失去信心,焦虑不安起来,要时时看着妻子的脸色来行事。两个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人,使用不同手法往往都是要达到一个结果,那就是将对方的信心击垮,造成其心理上的混乱,使其产生挫败感,从而达到成功支配对方的目的。
因此,当两个相爱的人相互控制的时候,爱便成为了一种枷锁,甚至导致分离。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从小就渴望有一天可以住进大房子,有一件纯白色衬衫。读书的时候,他看见别的孩子有新鞋,有漂亮的书包,每天吃美味的零食,用好看的手机发短信打电话……于是他小小的心里便悄悄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梦想。后来工作了,挣钱了,那些大大小小的理想也一点一点地变成了现实。当衣柜里装满各式各样的白色衬衫的时候,他开始觉得它们太容易脏了,于是不再喜欢穿了;当鞋柜里的鞋多到他每天早上出门不知道该选择哪一双好的时候,他居然萌生了要扔掉几双的念头;自从一部笔记本摆在了他的办公桌上之后,手机几乎一直安静地躺在他的口袋里——除了平时接打电话;当他每天住在那样一栋大房子里,下班后独自对着电视的时候,他突然好怀念以前一家人挤在一起的温馨……心想,这些也不过如此。
生活中如此的例子不乏其数,当想要的东西都一个个得到了之后,便会觉得一切也不过如此。没有拥有之前,觉得它们是那么美好,而拥有了之后又开始忽视、厌倦。难道真的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很久之前,有一个叫布鲁玛·紫格尼克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群孩子分成A组和B组,并给他们布置了作业,但是在他们完成作业的过程中,B组中途突然被勒令停止了,而A组则顺利完成了作业。后来,老师就作业中的一些题目询问这些孩子们,结果B组的孩子们对作业的内容依然记忆犹新,而A组的孩子们却几乎说不上来——他们对做过的题目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了。由此,紫格尼克得出结论:人们对已经完成的、得到的,最容易健忘,而对那些未完成的、未得到的往往难以忘却。
忽然想起一个男性朋友说过的一句话来:在男人的心中,初恋永远都是最美丽的遗憾。心理学家指出,任何人都有为满足心理需要而产生的一个张力系统,若该系统被迫中断,那么这种未解决的张力将永远存在,而一旦任务完成,与之并存的张力系统也就随之消失。由此可见,那些“得不到的”正是“未完成的任务”,它们促使渴望被满足的心理一直存在着,并让人固执地认为那些留在记忆最深处的“得不到”便是最美丽的。
难题不难,善于酝酿
在古希腊,国王让工匠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等到王冠完工的时候,国王又怀疑工匠是否在王冠中掺了假。可是又没有证据,因为这顶王冠和起初交给工匠的黄金是一样重的。于是国王就找来了阿基米德,把这个难题交给了他。阿基米德也尝试了很多办法,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虽然知道国王的要求很紧,但是阿基米德依然没有着急,他想,既然现在想不到好办法,那就等等吧,说不定下一秒就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呢。于是,阿基米德就暂时把这件事搁下了。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洗澡,满满一盆的水,当他坐下去的时候,水就向外溢,与此同时,他的身体也开始轻轻地向上浮起,突然之间,他灵机一动,便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来,他找到国王,利用浮力的作用替国王解决了一大难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对一些难题束手无策,越是希望早点解决就越是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思维便进入到了一种酝酿阶段,当某一天,我们抛开了眼前的难题而改变思维去从事另外一些事情的时候,却会在不经意间找到那个苦思冥想而不得解决的问题的答案。有一句诗歌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心理学家将这种心理现象称为“酝酿效应”,即在这一酝酿的过程中,人们会在潜在意识层面进行推理,而存储于记忆层面的相关信息便在潜意识里进行组合,当个体在从事其他事情的时候,前期的心理紧张情绪渐渐消除,暂时丢开了之前不正确的思路,重新具备了创造性思维的状态。由此可见,当你在生活中遇见难题或者是难以抉择的事情的时候,不要急于做决定,暂时把难题丢在一边,搁上一段时间,或许不久便会获得更加满意的答案。
别让妒忌毁了你的生活
有一个女孩如愿以偿地和自己的崇拜多年的偶像走在了一起,她崇拜他的文字如此优美,崇拜他的思想那么高尚,他想的事情总是与平常人不一样,他的为人也因此而显得特有魅力。女孩和他结婚了,刚开始,她多么庆幸,在一群追求他的人中,她是那个被幸运选中的人,而不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崇拜者。之后他们一起吃饭、共枕而眠,一起出入高档别墅,她享受着同他一样的优越生活,然后,女孩便觉得自己已经和丈夫一样高贵了,从前丈夫在她的眼中就是一个无法企及的神,而如今自己就真真实实地站在和他平等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日复一日的相处,她也渐渐发现,丈夫其实和常人没什么两样,他并没有她原本想象的那样伟大,于是她心里一边害怕,一边也有股新生的怨恨:为什么我如此崇拜他、爱他,他就不可以崇拜我?于是渐渐变得爱管闲事,习惯以丈夫的名义发言、说话。最后自然引起了丈夫的不满,矛盾也浮出水面,女孩开始觉得周围都是情敌,处处是险境,从此便仔细观察他人格上的弱点、生活中的缺点,以及他在不经意间暴露出的卑微之处,然后会将所得到的信息同自己的姐妹们分享。最后当他们不得不离婚的时候,女孩说:“我没有遗憾了,因为我终于看清了一个男人的真实面目了。原来完美这么不堪一击,是我亲手将它毁灭的。”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崇拜究竟可以持续多久?谁也不知道,但不管怎样,你要明白的是,完美的人并不存在,如果非要说有,那么从一开始就是自己在自导自演——构建,享受,再毁灭。女孩为何会亲手将好不容易得来的幸福毁灭掉?也许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这是因为她的心中有一颗妒忌的种子。它那么狡猾地混淆于男女关系之中,使人难以辨别,女孩在偶像丈夫面前的挫败感、失落感以及期待和丈夫平起平坐的心理,无不有妒忌的影子,她想完全占有他,不愿意“情敌们”成为自己的威胁。就如同她看见一件自己喜欢的珠宝摆在面前,却无法用自己的能力去拥有时所产生的挫折感,心想有一天它会出现在别的女人的身上,那么,妒忌便由此产生。当某个人产生这种情绪时,外界越是刺激她,妒忌便会越强烈,消除妒忌的有效方法是获得“认同感”,这样才能减小彼此间的差距,缩小心理落差。
在日常生活中,妒忌的影子无处不在。比如你见到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想起自己家的孩子只能在普通的全日制大学读书时,感到没面子,继而产生怨怒心理,心胸狭隘的人会将它愈演愈烈,而懂得用欣赏的眼光观览世人的人,便会获得心灵上的解脱。
饥饿的时候,还介意什么?
一天,一家动物园里新来了一名年轻的大象饲养员。按照惯例,这位年轻人必须接受培训,而负责做培训工作的老饲养员告诉他说,在喂养大象的时候,千万不要给它过多的食物,不要担心它被饿着,否则大象就很难长大。年轻人心想:这是什么歪理啊?后来,在饲养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听从老饲养员的话,而是在大象的面前摆满了食物,生怕把大象饿着。然而两个月后,当大象的兄弟们都飞速长大的时候,他所饲养的那只却没怎么见长。年轻的饲养员以为是大象的身体素质不好,后来老饲养员和他调换了大象,但是一段时间以后,老饲养员的大象又长得飞快,而年轻人养的那只又是不见长。年轻人疑惑了,于是老饲养员一语将其点破:当大象不缺食物的时候,面对眼前的食物反而不当回事了,不能好好吃,自然长不大。我所饲养的大象虽然总是在饥饿中忍受煎熬,但是面对得来不易的食物,它懂得珍惜,并好好将食物吃掉,进而充分消化,因此才有了健壮的体魄。
动物在面对得来不易的东西的时候,尚会知道珍惜,好好利用,那么人呢?这使我想起曾经有一位母亲,因为工作需要,必须出国几个月。于是就将还在读小学的女儿托付给母亲照看。不久,女儿的舅妈给她打来电话说:“我给儿子报了钢琴补习班,并请了一个家教老师,你家丽丽也想学,要不然给交点学费让她跟着学吧?”这位母亲果断地说:“不行,不要让她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不久,舅妈又来电话了:“我看你家丽丽是真的想学,让她学吧!”但是这位母亲还是没同意。差不多一个月后,丽丽自己打电话来了,哭着对妈妈说:“大家都在学钢琴,我也好想学,妈妈你就让我学吧,我一定比其他的小朋友用功,弹得一定比他们好。”这一次她表示同意了。这个小女孩果然很努力,似乎天生就有天赋一样,后来还代表本校参加了市级钢琴比赛。
由此可见,在面对得来不易的东西时,人们往往会更加珍惜,太容易拥有的反而会被忽视。心理学上称为“饥饿疗法”,即在饥饿的时候,任何东西都是美味的。所以,适当地实施“饥饿疗法”,或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会放下,才能收获更多
小河从遥远的高山上而来,流经许多森林与村庄,最后来到一片沙漠。但是,这次小河遇到了难处,不管他怎么努力就是过不去。灰心的小河叹道:“也许这就是命吧,这里便是我生命的终结了。”就在这个时候,四周响起一阵低沉的声音来:“微风都可以越过沙漠,为什么小河就不可以?”小河不服气了:“微风可以飞过去,可是我不行。”
沙漠继续说:“假如你一直坚持自己原来的样子,那你永远都越不过。”
小河疑惑了:“你是说要我放弃自己原来的样子?那就不再是我小河了。”
“对,变成水蒸气,让微风带着你飞过这片沙漠,你就可以到达你的目的地了。要不然你只有消融在干旱里,任空气将你蒸发,消失不见。”
“那还是原来的我吗?”小河想想自己的梦想,犹豫了。
“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是。当你乘着微风飞过沙漠,等到了你梦想中的地方,只要你还愿意继续完成梦想,微风就会将你变成雨水,汇进河水里,这样你便可以继续向前。”沙漠很有耐心地说着。“实际上,只要你的本质没有改变,坚持自己的梦想,相信你依然是原来的小河。”
小河轻轻叹了一口气,然后将自己融进空气里,随着微风一起飘向了远方。这个时候,小河似乎做了一个梦,梦里的他曾经也是这样被微风带着飞的,然后一直飞到大陆,跨越大山、丛林,最后在一片瀑布的奔泻处,它变成了雨水,形成了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