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
26991500000002

第2章 世界上古卷(1)

人类的史前时代

人类的起源——人从自然界走来

在古埃及的神话传说中,全能的神“努”可以呼唤万物,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了人。

而《圣经》描述说,上帝用尘土捏造出亚当,用亚当身上的肋骨创造出夏娃。二人经受不住诱惑而偷吃了知善恶树所结的果实,遂被上帝逐出伊甸园,成为人类的袓先。

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女神女娲参照自己的样子,用泥捏造出了人。由于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自然高于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众说纷纭。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出来后,人们才知道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类不是超自然的存在物,人类的历史和自然界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进化论认为,地球发展的初期阶段可能在六十亿年之前。从那时开始,地球的历史可分为五个代,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太古代出现了最原始的生物。元古代出现了原始的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多细胞的生物。古生代则出现了生活在水里的最早的脊椎动物。这些脊椎动物后来发展成为鱼类,鱼类又繁衍出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分化出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在中生代繁盛一时,代表就是恐龙。中生代也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及鸟类。

恐龙灭绝后,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的天下。这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灵长类,从原始的灵长类中又先后出现了猴类和猿类,最早的人类就是从古猿演化而来的。从动物进化的过程,可以看出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人属于动物界,现代人在动物界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现代人都知道动物园中的黑猩猩跟人类是一个祖先,其实类似的还有长臂猿、猩猩和大猩猩。这几种猩猩都属于现代类人猿,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证明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着亲缘关系。不过,虽然血缘近,但现代类人猿并不是人类的祖先,它们也不可能进化成人,人类的祖先是某种早已灭绝的古猿。

趣味链接 从猿到人的发展历程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指出人类是从猿进化来的。1876年,恩格斯指出从猿到人,中间的关键中介是劳动,提出劳动造人说。新生代时期,猿类从猴类分化出来。森林古猿繁衍出南方古猿,南方古猿是已经可以确定的从猿到人的过渡期间的生物。南方古猿在漫长的进化中,终于学会了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意味着有思考的、有意识的活动,这是一个飞跃。研究界把这个阶段的生物称为最早的人属。最早的人属继续进化,当其脑容量从800毫升提升到了1200毫升左右时,也就进化成了直立人。直立人的脑容量达到1300-1750毫升时,也就进化成了早期智人。早期智人慢慢发展,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颏明显,其体质特征与现代人类已没有多大差别。研究界称之为晚期智人。晚期智人也称现代智人。晚期智人出现后,现代人种也形成了。人类学家把现代人类分为三大人种,即蒙古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和尼格罗人种。

氏族社会的形成——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关于最早的人类社会,历史上学者们曾提出原始群和血缘家族两个概念,但都没有考古材料给予证明。真正有实证的原始社会组织是氏族社会,其显着特征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血缘纽带和血统世系相联结。

氏族社会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氏族是由类人猿的群体转化而来的,但人类的氏族又不同于类人猿的群体,相对比较固定。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亲属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集团,它是原始人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几个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往往联合成为一个大氏族,几个大氏族又常常联合成一个部落,这就构成了所谓的氏族社会。

氏族社会分为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最早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产生于原始社会至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婚姻世系基本特征为:始终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婚姻形式在早期是群婚。由于实行外婚制,夫妻分居在各自的母系氏族中,婚姻生活采取丈夫走访妻子的形式。子女从母居,属母方氏族,世系和财产继承从母系计。到了母系氏族繁荣期,由于对偶婚的出现和逐步巩固,丈夫迁到妻方氏族从妻居。人们通过这种方式使各个原始集团之间发生一定的联系,互通婚姻的氏族组成了最早的部落。

父系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下一阶段。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男性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高于女性,家庭婚姻关系也由母系氏族社会的“从妻居”改变为“从夫居”;子女自然不再属于母系氏族的成员而成为父系氏族的成员,成为父亲财产的继承者。在父系氏族社会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成果的有所剩余,一些人能够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利用已占有的劳动财富役使他人。于是,贫富现象出现,私有财产开始萌芽。贫富悬殊的变化是阶级产生的基础,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氏族社会开始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开始出现。

趣味链接 母系氏族社会是如何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

母系社会时期,男子从事狩猎,女子从事采集。女子的生产劳动为生活提供更为可靠保障,因而她们的地位也高,在氏族中受到高度的尊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社会大分工。无论是在农业生产还是在放牧管理牲畜的生产中,都需要较强的劳动力,男子的劳动逐渐占了主导地位,妇女转为主要从事家务劳动,男女性别间出现了新的分工。私有制的萌芽和个人财富的日益增加,促使男子要求改变旧的传统,打破原有的婚姻秩序——把他的妻子带到家中居住,以便自己的亲生子女能继承自己的财产。这样,对偶婚的“从妇居”转变为“从夫居”。母系家族彻底变为父系家族,家属及亲属也由从母系计算改为从父系计算法,氏族也由母系转为父系。

国家的产生——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不再把多余的劳动产品上交氏族,而是据为己有。这样就出现了贫富家庭之分以及贫富部落之分。这时期,部落间的战争目的也变了,过去是为血亲复仇或疆域争执而战,这时期则以掠夺他人财富、奴隶而战。

这样,领导部落对外进行战争的军事首领地位日益上升,个人权力也不断加强。但这种权力还没有达到统治国家的程度,由各氏族部落的酋长所组成的议事会仍起着作用。但它的成员逐渐变为由氏族贵族担任并世袭继承,议事会也变为氏族部落内有势力的人操纵的权力机构。

原来由全氏族成年男女参加的氏族议事会,已转变为只有全体武装男子参加的人民大会。在军事民主制的初期和全盛时期,人民大会还起着一定的作用,如对议事会的议案作出决定。随着军事首长个人权力的扩大,人民大会的作用日益减弱。

私有制和奴隶制的发展,使得为掠取财富、奴隶的战争频繁发生,而战争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分化。掠夺战争带来的财富首先落到首长、贵族等氏族上层分子手里,担任社会公职的人物逐渐从氏族中独立出来,由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并结成一个统治阶级。氏族内出现奴隶主和奴隶、富人和穷人的尖锐对立和矛盾。原先利益一致、地位平等的氏族成员分裂,分化为不同的阶级和社会集团。他们各自为了自身的阶级利益而斗争。面对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及阶级斗争的出现,除舆论外没有任何强制手段的氏族制度已无能为力。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使社会生存下去,必须建立一个强制机关,这就是国家。

以军事首领、氏族贵族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经过长期斗争夺取了全部权力,军事首领成了一国之王。国家是从氏族组织的废墟上产生的,但它和氏族有着根本的不同:国家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而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国家设有暴力机关,如军队、警察、宪兵、法庭、监狱等,而氏族完全没有这些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机关。

趣味链接 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国家——乌鲁克古城

根据史学界的定义,文明社会必须有四大要素:(1)政治,出现了阶级分工的国家机构;(2)文化,发明了记录语言的文字和文献;(3)经济,使用青铜器和铁器的工具、武器和日用品;(4)建筑设施,出现了商业城市。这四大要素齐备,才是完全的文明,否则就只能说是不完全的文明。例如,美洲印加文化,有了城市、国家、大型建筑、金属冶炼等,但是还没有文字和文献,就是不完全的文明。于是,人类最早的一批国家出现在西亚和北非。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地区出现了大约十个独立的城邦(城市国家),其中第一个出现的是乌鲁克古城。这个城市国家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幼发拉底河下游东岸,占地六平方公里,人口约达五万,是当时最大的城邦。居民制造铜器和陶器,建有巨大塔形建筑物,并创造图画文字,成为后来两河流域钉头文字(楔形文字)的源头。乌鲁克古城的这些结构设施,比较符合文明社会的四大要素,因此被史学界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国家。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赠礼”——埃及的文明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条国际性的河流。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东北部布隆迪高原,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南苏丹、苏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干流自卡盖拉河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671千米,是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支流还流经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刚果(金)、厄立特里亚等国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陆面积的1/9,入海口处年平均径流量810亿立方米。

尼罗河一词最早出现于两千多年前。关于它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不可能”。因为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但是由于瀑布的阻隔,使得中下游地区的人们认为要了解河源是不可能的,故名尼罗河。二是认为“尼罗河”一词是由古埃及法老“尼罗斯”的名字演化来的。尼罗河——阿拉伯语意为“大河”。

埃及的历史和文明与尼罗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尼罗河注入地中海,在下游河口形成了尼罗河三角洲。三角洲地势平坦,河渠交织,是古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现代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尼罗河三角洲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古埃及诞生于此。

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6月至10月定期泛滥。8月份河水上涨最高时,全淹没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人们纷纷迁往高处暂住。10月以后,洪水消退,留下肥沃的土壤。在这些肥沃的土壤上,人们栽种了棉花、小麦、水稻、椰枣等农作物。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埃及流传着“埃及就是尼罗河”,“尼罗河就是埃及的母亲”等谚语。尼罗河确实是埃及人民的生命源泉,她为沿岸人民积聚了大量的财富、缔造了古埃及文明。尼罗河创造了金字塔,创造了古埃及,创造了人类的奇迹。如今,埃及90%以上的人口均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因此,埃及人称尼罗河是他们的生命之母一点也没有错。

尼罗河干流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苏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支流还流经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刚果(金)、厄立特里亚等国的部分地区。由于流经国家众多,如何分配尼罗河的水资源就成了问题。尼罗河的沿岸国家都缺水,围绕尼罗河水资源之争有一天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战争。这对包括埃及在内的所有沿岸国家,都不是件好事。

趣味链接 阿斯旺大坝

埃及尼罗河上所筑的阿斯旺大坝,是一座具有灌溉、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阿斯旺大坝1960年破土动工,5年后大坝合拢,1967年阿斯旺大坝工程正式完工。这个大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坝工程,它高112米、长5公里,将尼罗河拦腰切断,在高坝内形成了一个长650公里、宽25公里的巨大水库——纳赛尔湖。大坝的建成使灌溉面积扩大,有40万公顷沙漠变成了良田,埃及的农业产值因此翻了一番。阿斯旺大坝在控制了尼罗河千百年来周而复始地泛滥的同时,也使两岸的农田失去了天然的肥源。

古埃及的盛衰——中断了的文明历史进程

从美尼斯建国开始,一直到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为止,古埃及经历了三十一个王朝。历史学家在此基础上将古埃及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早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期、中王国时期、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后王朝时期以及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时期。

早王朝时期包括第一、二王朝,时间约为公元前3100年至前2686年。据史料记载,美尼斯不仅是第一王朝的建立者,而且是埃及国家的建立者和统一者。他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征服了北方的三角洲地区。为了巩固对北方的统治,他在河谷和三角洲交界的地方建立了一个要塞城市——孟斐斯。从美尼斯到卡斯克摩,早王朝时期共有十四位法老。

古王国时期包括第三、四、五、六王朝,时间约为公元前2686年至前2181年。由于金字塔的修建开始于此时期,所以古王国时期又称金字塔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