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
26991500000037

第37章 世界现代卷(5)

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傀儡政权广田弘毅内阁被扶持上台,建立了军事法西斯****。军部全面改组并控制政府,国家的权力和内外政策完全掌握在军部法西斯手里。随后军部法西斯便积极推行自己的施政方针,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闻和出版自由,加紧扩军备战。1936年8月,军部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确定了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

趣味链接 关东军导演下的流血事件

“万宝山事件”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挑起事端,寻找武装侵占中国东北的借口而蓄意制造的。日军利用侨居在长春附近万宝山的朝鲜人与当地农民因租地挖渠引起的冲突,以保护朝鲜人为由,开枪镇压中国农民,打伤多人。日本事后反而颠倒事实,在朝鲜大肆宣传华人排斥朝鲜人,在朝鲜煽动了一场骇人的排华暴动事件。为发动日本侵占东北三省的战争,制造舆论准备。

西班牙内战——德意步步紧逼,英法节节后退

1936年,西班牙****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成立了共和国政府。共和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击国内法西斯势力。同年7月,驻扎在摩洛哥和加那利群岛的西班牙殖民军想浑水摸鱼,壮大自己的力量,在将领佛朗哥的带动下发动叛乱。叛军趁政府惊恐不定之际,迅速占领西属摩洛哥、加那利群岛等殖民地以及西班牙本土北部和西南各省,企图南北夹击马德里,进而夺取全国政权。叛乱发生后,西班牙各阶层人民奋起反抗,拿起武器保卫共和国。政府军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打退了叛军的进攻,控制了局势。

在叛军处境危急之际,德意法西斯为了控制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的西班牙,进一步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切断英、法与亚非殖民地的联系,把西班牙变成制约英、法的战略基地,答应佛朗哥的要求,协助佛朗哥向西班牙本土运送叛军,把大批坦克、飞机运往西班牙,并出兵西班牙,全力援助西班牙叛军推翻西班牙共和国。共和国危在旦夕。

尽管德意在西班牙的侵略严重损害了英法等国家的利益,但是英法害怕引火烧身,制定互不干涉政策,不支持西班牙内战的任何一方,禁止向西班牙运送武器和军用物资,禁止西班牙交战双方购买的武器过境。这时,美国为了获得大量的军火贸易利润,也执行了不干涉政策,拒绝援助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任法西斯分子在西班牙胡作非为。

1939年3月,叛军攻陷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共和国政府被颠覆。西班牙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不久,佛朗哥便宣布“内战结束”。之后,英、法政府宣布承认佛朗哥政权。

西班牙内战结束后,德、意法西斯获得了巨大物资财富,矿产资源,占据了许多重要的战略要地,实力大增。英、法、美等西方大国的妥协,进一步暴露了它们的软弱,法西斯国家更加有恃无恐。德、意法西斯国家与英、法、美等国家的矛盾日益加剧。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勾结。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协议,加强在对外侵略过程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

趣味链接“欧洲之门”——马德里

马德里,西班牙首都、西班牙第一大城市,全国经济、交通中心。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梅塞塔高原中部,瓜达拉马山脉东南麓的山间高原盆地中。海拔六百七十米,为欧洲地势最高的首都。南下可与直布罗陀海峡相通,北越比利牛斯山可直抵欧洲腹地,因战略位置重要而素有“欧洲之门”之称。“欧洲之门”反映了西班牙悠久的历史和人民的战斗业绩。

英法的绥靖政策——以牺牲他国利益来换取本国的安宁

西班牙内战后,英法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采取“绥靖政策”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求得一时苟安。

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英法两国眼睁睁地看着奥地利灭亡而不过问,认为这是一件无法挽回的事件,为此保持沉默。英法等绥靖主义者认为,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所以不惜以任何代价在欧洲大陆维持和平。他们认为可以通过谈判避免战争,力图和希特勒达成和平协议。然而,希特勒“不买账”。希特勒指使苏台德的法西斯分子大肆进行分离活动,并指责捷克斯洛伐克统治者迫害苏台德的德意志人。德国随即以武力相威胁,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了割让领土要求,要求占有苏台德等地区。

面对德国法西斯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企图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苏台德区“赠送”给希特勒,与希特勒达成妥协。并希望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推动德国向东进攻苏联,而自己坐收渔利。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英、法、意三国经过紧急磋商,分别表示,它们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而战,或提供任何军事援助,答应希特勒的一切要求,只是要求希特勒不再发动新的战争。不久四国便正式签订协定,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把这次会议称为“慕尼黑阴谋”。张伯伦回国后,在机场就挥舞着协定宣称:“这是历史上第二次英国首相从德国带回保持尊严的和平,我相信这就是我们一个时代的和平。”

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后,德国更加肆无忌惮。1938年10月1日,德军开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其他住有日耳曼人的地区。1939年3月,斯洛伐克地区分裂主义者蒂索按照希特勒的旨意,宣布斯洛伐克“独立”,要求德国“保护”。3月15日,德军开进布拉格,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这使德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张步伐。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而苏联出于对自己国家安全的考虑,对英法两国的不信任,于1939年8月,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在英、法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于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迅速增长起来。“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而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则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鼓励了侵略者的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趣味链接“电话战争”

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战争爆发前有一个绰号——“我爱柏林先生”。他的宣战被称为“电话战争”,因为一直维持到希特勒进攻荷兰时,英国才真正进入战争。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但张伯伦政府并没有立即宣战,因为法国只有防御没有进攻的意图。张伯伦宣称,如果德国在两天内撤出波兰,英国将协助他们举行谈判。他受到议会的极大压力,保守党议员领袖警告他如果再不宣战,政府将会垮台。在取得法国同意和英国步调一致的允诺后,直到9月3日,英国才正式宣战。但在此期间他下令加速英国重整军备计划,健全了雷达防御系统和空军的更新,这一切对于后来的英国保卫战还是起了关键性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军的闪击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幕表演”

回望历史,人们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展开了使人哭笑不得的阵地战,十分折磨人。西线战线的交战双方彼此移动都没有超过八英里,攻方每推进一公里都要付出惨重代价。相比之下,防御方的损失却微乎其微。那么,在时隔二十多年之后,德国为什么能够超越一战时期固若金汤的阵地战而重新获得在战场上的机动性呢?为什么德国能够在二战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所向披靡,征服了绝大部分欧洲?有人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德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现代化”军事改革,这场改革出现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战术——闪击战。

闪击战——由德国军事家古德里安提出的战争模式,也叫“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首先使用的一种战术。按照古德里安的看法,所谓闪击战,即使用具有强大突击和机动能力的快速机械化进攻部队,集结大量作战飞机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重炮,为装甲兵赢得前进的时间,获得密集的火力支援,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突击力量,向敌人后方做快速、大胆的袭击,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产生令人胆战心惊的震撼,使敌人在惊愕中丧失斗志,使敌崩溃,然后由后续部队完成清剿溃散敌军。

德军把它付诸实践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的序幕。德军以六个重装甲师、四个轻装甲师和四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大批飞机的配合下,分南北两路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纵深迂回到波兰防线的后方,分割包围大批波兰部队,势如破竹,撕破波军约八十万人组成的坚固堡垒。之后德国用装甲部队和空军构成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在9月8日下午,摧毁除了华沙之外的波兰的全部防御工事,使波军丧失战斗力。不久,德军便占领华沙。波兰,这个陆军居欧洲第五位的国家,就这样在地图上悄悄消失了。之后,德军攻城略地的势头丝毫未减,同样用闪击战的战术奇袭北欧、西欧等国家,促使这些国家相继沦陷。其速度令人吃惊,德军一天内征服丹麦,五天内征服荷兰,十八天内征服比利时,二十三天内征服挪威,三十九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趣味链接“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1888-1954),德国陆军一级上将,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装甲战的倡导者,也是“闪电战”、“坦克战”的提出者,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担任装甲兵总监时,德国装甲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希特勒非常欣赏古德里安坦克战的理论和实践,他不仅在财力、物力上优先满足装甲兵发展的需要,而且每当演习和试验新坦克时,他都亲临现场。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古德里安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

不列颠之战——英国空军挽救了英国

在德国打败法国后,欧洲战场上只剩下英军还在孤军奋战。当时的英国处境岌岌可危,在法兰西战役中损失十分惨重。虽然经过敦刻尔克大撤退,拼死奋战,奇迹般地将四十多万英、法军队撤回英国,为后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但所有重装备和车辆丢弃殆尽。此时希特勒伸出“橄榄枝”,提出和谈,愿与英国重新瓜分世界,实际上是为入侵英国赢得备战时间。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识破纳粹阴谋,断然拒绝。愤怒的火苗在希特勒心中又一次燃烧起来,他准备用武力大举入侵英国。

此时的德国,刚占领了法国、荷兰等西欧诸国,达到了军事胜利的顶峰,士气异常高涨。它的空军规模急剧扩大,并陆续驻扎在沿海机场,正摩拳擦掌蠢蠢欲动。然而德国海军实力十分薄弱,根本无法与强大的英国海军相比,也根本没有力量保护登陆部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安全。因此德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以空军发起空战战役,消灭英国空中有生力量,夺取战役制空权,进而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再以空军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然而这只是纸上谈兵,是德军最高统帅部的一相情愿。德国空军虽然拥有几千架作战飞机,但是飞机要远离本土,飞越欧洲大陆,横穿英吉利海峡,并且快速俯冲轰炸,这是很有难度的事。而德军能够用以战略轰炸的重型远程轰炸机数量有限,且航程短,载弹量小,故难以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对于德国空军而言,采取战略轰炸来夺取战役制空权超出了其实际能力。然而好大喜功的德军最高统帅决定铤而走险。1940年9月7日,德军冒着大雾对伦敦进行连续几天的狂轰滥炸。

然而,狂轰滥炸更增加了英国人对纳粹的敌视和愤怒。9月15日,丘吉尔首相亲临皇家空军的指挥中心督战。英国空军经过调整和补充,先后出动了十九个中队三百余架战斗机,前往伦敦迎战德军。在英国空军的英勇阻击下,很多德机在大雾中失去方向,抱头鼠窜,德机漫无目的地投下炸弹,几十架徳机被击落,德机惨败逃回机场。这一天成为大不列颠空战的转折点,之后英国空军慢慢强大起来。

战后,丘吉尔首相说:“这天是世界空战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为激烈的一天!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赋予我们的所有力量,在陆地、海洋和天空,与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黑暗罪恶势力战斗!”广大英国人民也清醒地认识到了纳粹德国的残暴和征服世界的野心,全力支持政府对抗德国,战斗到底。此后英国人将9月15日定为不列颠空战日,以纪念这一辉煌胜利。不列颠空战为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赢得了战机。

趣味链接 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开始,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斯大林高度评价了诺曼底登陆战役,他说:“就其规模、就其宏大的布局以及杰出地执行计划情况来讲,在战争史上从来也没有过足以和它类比的战役。历史将把这一业绩作为一项最高的成就记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