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
26991500000040

第40章 世界现代卷(8)

1943年《开罗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中国成为四大国之一。这个宣言让中国得到了一个庄严的保证,“收复自1895年以来被日本侵占的所有领土”。不久美国也提出“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构想,但这完全是从自己的利益考虑的,是自私的战略目的,美国想“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国的军事潜力”拖住日本。这样可以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打破日本宣扬的“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的理念。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在最后战胜法西斯及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等重大国际事务上,盟国认识到,没有中国的参加,有些问题是难以真正解决的。再加上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势力,便暗中拉拢中国。不久美国便口头承认并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当时,表面上统治中国的国民党因得到这样的“虚荣”而感到兴奋。而此时各地受压迫的人民,受到巨大鼓舞,纷纷掀起反抗英、法等殖民统治运动,使英法等大国感到十分惊恐。他们害怕中国成为大国会威胁到他们的殖民统治,因此它们竭力反对中国的大国地位。当时的苏联也不愿意看到美国支持的******政府强大,因而也竭尽全力阻止中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因此,中国在战争中虽然取得了大国地位,但这种地位只不过是一件华丽的外衣下遮住的空壳而已。

趣味链接《开罗宣言》内容

罗斯福、******、丘吉尔、偕同本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发表声明如下: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联合国的成立——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机构

1945年初,为了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各国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早在1942年1月,正在对德、意、日法西斯作战的中、美、英、苏等二十六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当时,联合国只是作为对德、意、日法西斯进行战争的各国的统称。1943年10月30日,中、美、英、苏四国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4年8月,苏、美、英以及中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郊区的一个古老庄园——敦巴顿橡树园开会,拟定了《联合国宪章》的草案。1945年4月,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6月26日,五十多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等。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

联合国及其会员国还必须遵循如下原则:联合国组织基于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应忠实履行它们依宪章规定所承担的义务;各会员国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联合国应要求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此外联合国成员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反对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胁解决彼此间的纠纷,提倡通过对话和谈判方式化解争端,只有安理会有权采取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的成立是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维护和平的产物,联合国努力实践其宗旨与原则,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共谋人类和谐发展与福祉的机构。如今,联合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性、影响力、重要性的国际组织。

趣味链接 人民的使者——董必武在联合国会议上签字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国民党当局想一手包办参加联合国会议代表团的组成,这当然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不能接受的。1945年2月,******向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多次致函,“调停”国共关系。指出“设若国民党独占代表名额,将不仅为不公平与不合理,并将表示他们的见地是要分裂中国”。经过多方几次交涉,国民党当局才不得不允许中国共产党派人参加代表团,但仅给了一个名额。经周密研究之后,中国共产党决定派德高望重的董必武作为代表团的成员赴旧金山参加联合国会议。1945年6月26日,按照大会商定的程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正午时分,董必武同志用毛笔代表中国共产党签上了“董必武”三个遒劲有力的楷体字。作为国家和人民的代表和使者,他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党中央、民主人士和全国人民赋予的重任。

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冷战兴起——从盟国到对手的演变

美国和苏联在二战中是盟友,二者携手与其他国家一起打败了法西斯国家,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二战结束后,失去了共同敌人的美、苏两国便很快从盟友转变成了对手。

1945年,美国领导人宣称对未来有“三怕”:一怕斯大林,也就是社会主义;二怕原子弹的秘密守不住;三怕经济上的衰退。美国在战争中发了大财,然而战争结束后,如何从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成了摆在美国领导人面前的难题。美国领导人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国际体系,要想保持美国的繁荣,美国需要向全世界扩张。但是扩张的最大障碍便是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因为此时的苏联也在战争中成长起来,上千万的军队配备着精良武器,实力上并不比美国弱多少。

正是由于苏联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力量妨碍了美国的称霸计划,导致二战期间美、苏同盟关系的破裂和美国对苏联冷战遏制的开始。

美国对苏联的遏制行为开始于伊朗问题和土耳其问题。二战期间,为了消灭德军,美、英、苏军队陆续开入伊朗境内。三国后来达成一致协议撤军,届时,美、英军队按时撤离,而苏军未动,并在苏占区成立了“阿塞拜疆民族政府”。美、英抗议,支持伊朗政府在联合国控诉苏联侵权行为。后来苏、伊达成协议,苏军撤军,美国却立即乘虚而入,大举渗入伊朗,俨然成为伊朗的保护国。苏联对此耿耿于怀。土耳其问题是指苏联和土耳其的领土争端。二战后苏联要求土耳其归还以前割让的土地,土耳其断然拒绝。美国积极支持土耳其,并派军舰驻扎在土耳其港口,控制了海峡地区。苏联又一次遭到美国的遏制打击,忿忿不平。此时的同盟关系已经名存实亡了。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发表名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人们一般认为丘吉尔的这次讲话是“冷战”的第一枪。此后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相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美苏两国正式形成“冷战”对峙格局。

趣味链接 《和平砥柱》演说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不断“扩张”,“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着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居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演说是杜鲁门借丘吉尔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冷战也从此揭开了序幕。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军事一体化机构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为了对抗苏联,继续控制欧洲,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进而称霸全球,联合西欧国家组建的一个军事政治组织。

正如西欧在经济上的复兴离不开美国的援助一样,西欧在军事上的合作也不得不依靠北约,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西欧国家早已意识到,欧洲的安全问题虽然不像二战以前那么严峻,但是没有美国的参与,欧洲自己也解决不了。于是在1948年7月6日,西欧各国代表齐聚华盛顿,举行正式会谈,讨论缔结安全条约问题。1949年3月,《北大西洋公约》条文拟定并向外公布。4月4日,美国、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8月24日,北约正式成立。条约规定:北约国家实行集体防御。任何一个成员国同其他国家发生战争时,北约必须援助,成员国须指派本国的一部分军队归北约统一指挥。此后,北约又成立军事委员会作为北约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由参加军事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总参谋长组成,负责就北约防务问题向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提出建议,并对下属各主要战区司令部实施领导。

为了防止欧洲笼罩在苏联的阴影之下,北约成员国承认美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维持并继续扩大北约组织。此时的欧洲大陆已成为美国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美国出于在欧洲南部包围苏联的需要,于1952年2月,把希腊、土耳其吸引进来。之后,欧洲大陆便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的弧形包围圈。

从1948年起,中国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已成定局。鉴于亚洲形势的巨变,美国决定改变对日政策,扶植日本,缔结对日和约,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遏制中国和苏联的重要棋子。1951年9月,美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为日本提供军事上的援助。接着,同年9月,美国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了《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1954年9月,在美国策划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等八国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订了《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即《马尼拉条约》,成立了“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至此,北约的势力范围由大西洋延伸至太平洋,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

趣味链接 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

1959年,戴高乐出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摆脱美国的控制,放弃在美国主持和领导下的大西洋集团。戴高乐于1959年3月宣布法国的地中海舰队不受北约指挥。为了与美国对抗,法国还加强了同欧洲国家的关系,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法、美对抗不断加剧。1963年,法国政府宣布大西洋舰队不受北约指挥。1966年3月,戴高乐致函美国总统约翰逊,要求正式退出北约各军事机构,并宣布在7月之前撤回受北约指挥的全部法国军队,同时还取消了北约军用飞机在法国过境和降落的权利,限令美军在一年内撤出法国。7月1日,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北约总部从此由巴黎迁至布鲁塞尔。

华沙条约组织——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军事一体化机构

二战结束后,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处于冷战对峙状态。为了使东欧各国进一步团结在苏联周围,对付“杜鲁门主义”,加强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斗争,苏联政府指出美国是帝国主义阵营的主导力量,是世界反民主的反动势力的堡垒,“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全球扩张总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久苏联政府便采取一系列措施。

但北约为了维护联邦德国的稳定,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于1954年10月签订了《巴黎协定》,允许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一举动引起了苏联政府的强烈不满,要求西欧各国不要批准《巴黎协定》,“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但遭到北约成员的严厉拒绝。同年11月29日,苏联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在莫斯科举行欧洲国家保障欧洲和平和安全会议。会议通过宣言声称:如西方国家批准《巴黎协定》,苏联和东欧国家将在组织武装力量和联合司令部方面采取共同措施。1955年5月5日,《巴黎协定》被批准。5月14日,苏、阿、保、匈、德(民主德国)、波、罗、捷八国在华沙签署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