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名石鉴赏及收藏
26992600000022

第22章 藏石趣话(2)

北方的太湖石产自土中,质地坚韧,沉实浑厚,表面也有涡、沟、洞,只是不如南方水中的太湖石那样玲珑剔空,但也不乏奇伟、秀丽的佳品。北京颐和园乐寿堂前院的青芝岫,是北方太湖石的代表。该石重达数十吨,品貌雄伟,挺拔阔大,令观者每起肃穆崇敬之感。此石最先为明人米万钟从房山县寻得,准备运往他在海淀的居处,但因石头过大,运载困难,不得不半途而废。清代,该石被乾隆皇帝发现,随即命人千辛万苦运到颐和园内。乾隆赋诗对青芝岫大加赞颂,并刻诗于石上。现今北方园林的假山,大多数是用北方太湖石堆叠成的。天津海河公园的假山,中环线路边园林小品的观赏石,有的来自山东泰安地区,有的来自北京房山大灰厂一带,也有的来自天津的蓟县,无不给人以“秀而野”的印象。

太湖石不仅可置于园林,一些小型佳晶也被爱石者陈之于室、供之于院。着名画家张大千曾在巴西建八德园,在美国建环筚庵,后在台湾建有摩耶精舍之庭园,里面均有怪石耸立。大一点的太湖石堆之于自家园林,小巧的置于书斋画室,点缀其间,表现主人的清淡高雅。画家刘旦宅的房内也陈列了不少太湖石佳品。书法家龚望的自家小院内矗立着一块高不过两米的太湖石,为居家增色不少。广州西苑的大厅、走廊中也陈设着一些小型太湖石峰石。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太湖石这种着名的观赏石,将会进入更多的家庭和私人庭院。

五、灵壁秀美英石雅俏

灵壁石产于安徽省灵壁县浮磐山,它是一种碳酸岩的变质岩,实际是一种大理石。石埋土中,赤泥渍染,刮净后方显本色。这种石头质地素雅,色泽美观,多呈中灰色,清润,指弹有共鸣声。石面有坳坎,石形多变化,但少有宛转回折洞眼,稍稍加工,可掇山石小品,或盆景置石。《博物论》说;“灵壁有玉石山,出石如菜玉色,磨之可为屏风、棋子、图书之类。”《格古要论》也说:“此石能收香,斋阁中有之,香云终日不散。假者多以太湖石染色,刀刮成屑。”由于灵壁石击之能发8音,其声清逸,如“青铜碧玉”,故早在战国时代就被作为贡品,用以制做乐器。明洪武年间,取其石作磐,赐于各府文庙。

灵壁石观赏性极强,而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云林石谱》卷上说:“石底多有渍土,不能尽去者,度其顿放,即为向背。石在土中,随其大小具体而生,或成物状,或成峰峦咚岩,透空其状,妙有宛转之势。或多空塞,或质偏朴,或成云气、日月、佛像,或状四时之景。须籍斧凿修治磨砻,以全其美。或一面,或三四面。若四面全者,即是从土中生起,凡数百之中无一二。有得四面者,多是石尖,择其奇巧处镌治,取其底平。顷岁灵壁张氏兰皋,列巧石颇多,各高一二丈许,峰峦岩窦,嵌空具美,大抵亦三两面,背亦着土。又有一种石理嶙峻,若胡桃壳纹,其色稍黑,大者高二三尺,小者尺余,或如拳大,坡拖拽脚,如大山势,鲜有高峰岩窦。又有一种产新坑黄泥沟,峰峦嵌空奇巧,亦须刮治,扣之稍稍有声,但石色青淡,稍燥软,易于人为,不若磬山青润而坚。此石宜避风日,若露外日久,即色转白,声亦随减,书所谓泗滨浮磬是也。”灵壁石之所以多姿多彩、质地坚脆,与该石的结构和形成有关。据地质学家分析,这种石头是在8亿年前生活在浅海中的低等植物群蓝绿藻死亡后,与海水中的碳酸盐物质一起沉积下来而形成的。那些碳酸盐沉淀的结晶为方解石,那些蓝绿藻就成了花纹美丽的灵壁石。

灵壁石之美,博得了诸多历史名人和藏石家的喜爱,历来为人所搜求。据传明朝时当地有两个人掘出两大块灵壁石,纹致色润,高近丈,厚数寸,可以当做屏风。老子山有位叫悟本的僧人,酷爱奇石,他听说后,立即找到物主将其买下,又请吴中着名石匠,根据石之长短,制成两个大磬,磬的拴绳处正好有天然生成的9个小洞,如同连环一般,玲珑宛转,击之冰然。悟本视同生命。后来悟本圆寂,其弟子也不便随意处理二石。后有高邮进士吴某经过老子山,忽见寺内奇石,视为罕见之宝,抚之良久而不忍离去,心中喜爱而不能强取。有位客人替吴某出主意,要他出资修庙。吴某照办,赠金300,悟本弟子十分感激,为表示谢意,便将这奇石送给了他。吴某将石送至高邮,筑小园置之。清初时,很多名人目睹此石,争先赋诗,以志其盛。

英石产于广东英德县。英德城临江海,石山回绕。此石多出自溪水中,有数种。一种色呈淡青灰,间有白色纹路。一种呈灰黑或浅绿,各有峰峦,嵌空穿眼,宛转相通,其质稍润,手指叩弹有共鸣声。还有一种呈白色,轮廓变化突兀,四面峰峦耸拔,面面有光,扣之有声。英石常作特置、散置或庭院、案头陈设,精巧多姿,别具一格。《格古要论》说:“此石如铜矿声,倒生岩下,以锯取之,故底平起峰二三寸,亦可作几案奇玩,黑润者可爱。”《清稗类钞》说:“石工人山,择其形势适用者,凿之以归。大者充园囿中假山之用。其小者或剖而分之,或粘而合之,作几上假山及案头砚山之类,均以皱瘦透秀四者备具为良。”

英石在宋代已有人收藏。据《云林石谱》载,当年苏轼收藏一绿色一白色两峰石,认为是仇池石,实为英石。有一位叫王廓夫的人曾藏有数枚英石。高尺余,大小不一,各有主观,其色也不只白绿二色,尚有多种。岭南园林也常有用英石缀山的,如广州西关逢源大街8号“风云际会”假山即用英石所造。清人笔记中记有德清徐某曾在岭南见有三件英石佳品;一件是商人吴某家的几上之石,高一尺五六,长三尺多,千峰万嶂,长亘连绵,其下坡陀,若临水际,宛然衡岳排空,湘江九曲环回于下,右首边际石壁镌人分书“南岳真形”4字,并钤朱文印章一枚。一件为两淮运使赵之璧所藏之石峰,是其祖勇略将军良栋遗留下来的,石高三尺多,上大下小,根底处形成三足,以紫檀为座,绝似奇峰插,却一点没有造作的痕迹,石之中部刻着“一柱擎天”4字篆书。还有一件是梧州太守永常所藏之砚山,长有五寸,高仅二寸,但峰峦挺拔,岩洞幽深,玲珑剔透,且无反正面之分,至为奇观。徐某所见三石,都是英石中的珍品,曲尽皱瘦透秀之妙,今藏英石者依此三石比较,自知所藏当属何品。

六、寿山石玩趣

“爱他冰雪聪明极,何止灵犀一点通。”清代文人黄任曾在他的诗作中如此称颂寿山石之美。

寿山石因产于福建省福州郊区的寿山而得名,属于叶腊石的一种。寿山石色彩斑烂,很早以前已被人们用作装饰品,并施以雕工。最早的寿山石雕多限于印章或刻在砚台上做为装饰用的花虫鸟兽。后来,随着雕工的精进,较为简炼的雕刻技法逐渐发展为精细的薄意、浮雕、高浮雕、镂空雕、透花雕和圆雕,雕刻题材逐渐发展到各种人物、山水、鸟兽、花卉、瓜果、器皿等,成为深受国内外人土钟爱的玩物和观赏品。今天,如若能在书房、客厅陈列几种精美的寿山石雕,或平日自我把玩观赏,或时而邀约三五好友,边品茶边论石、赏石,既充实精神生活,又为居家增添雅趣。

寿山石有田坑、水坑、山坑之分。论其质地,田坑为第一,水坑次之,山坑较差。田坑中最名贵的是田黄冻石,相传此石经溪水雨迹长年流淌洗浸慢慢形成,其明显特征是细洁莹亮的石体内呈桔瓤丝或罗》丝纹状,其中色黄者称为田黄,色白者称为田白(或白田),黄白间有者称为金银田。这一石种历来出产稀少,故深为藏家所宝爱。民国年间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近年来,其价更是成倍增长。水坑中以“水晶冻”、“鱼脑冻”、“牛角冻”等品类为佳。山坑中以“都成坑”、“高山冻”等品类为好。

现在,文玩市场上销售寿山石雕的商贩日渐增多,给玩家提供了选择精品的契机。有人说:“寿山石除了可赏其变幻无穷的色泽,若再加上名师鬼斧神工的雕工,更能使寿山石的价值大增。”这固然不假,但玩家也须学会赏石才能买到既可供玩赏又有收藏价值的寿山石珍品。行家认为,优秀的寿山石雕应具备“三美”,即石品美、石质美和工艺美。石品美:石之难得可贵者,如田黄,白田、红田等,其他品类,只要细腻润泽,也有收藏价值。石质美:温润如玉,颜色娇艳迷人。工艺美:雕工古博、有法、精致、有神,把玩不刺手,开丝整齐,条条不乱:半浮雕要因材施艺,善取巧色,并能剔除石病:薄意讲究画工与刀法,排除石病,亦取巧色,且脉工(用墨画后,用尖刀描之,有如素描,日脉)要精,深度适当,磨工平整。如果符合这三大要素,就称得上一件完美的寿山石雕。玩寿山石要尽可能搜集这类有欣赏价值的精品。

玩寿山石还要善于保养,而保养其实也是玩赏。寿山石雕适宜陈列在室内,或放在锦盒中,以防其干裂。小型摆件和印石,要经常把玩,使之逐渐显出温润的古意。若将其放在脸颊或鼻翼两侧摩擦,亦能增加石面的温润感。台湾某些玩家提出“三坑分法”的保养方式可为参鉴。他们认为:田坑石性质稳定,无需特别的油养(将白茶油涂在石雕的各部位),平时只要多把玩即可。水坑石的石性与田坑一样稳定,也无需油养,也要经常把玩。山坑石品种繁多,石色鲜艳多彩,但质地略松,必须经常油养,石表吸收油脂,可使石质润腻。只有白芙蓉石不宜油养,免得使洁白的石表变得灰暗。

七、奇石的品题

奇石是大自然的缩影,是无声的诗、不朽的画,它不仅需要玩家去评赏,还需要独具慧眼的品题。清代学者阮元在《石画记序》里说:“名石虽有造化之功,若无品题,犹未凿破混沌。”这也是玩奇石与玩他物的不同之点。

品题,要求玩家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学养,只有具备相当的文化根底和文学修养,才能作出深刻奇石(之一)而富有创意的品题。《万石斋大理灵岩石谱》的作者张轮远先生,从3000余枚雨花石中精选出64枚,一一为之作小传,叙说其形状、色彩、纹络,并附名人题诗,各加品题。如黄石公、黄山云雾、黄冈竹、雪岭、朱霞、西湖春晓、上清仙境、冷枫夕照、柴门雪夜、御沟红叶、疏篱秋色、莫高石窟、万里长城、探海石、金带圈等等,不仅石奇无敌,而且多由他以品题赋予深刻的寓意和巧妙的情致。他从平生集藏的100余方大理石屏中选择20方佳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晶评,阐幽发微,并系以诗及友人题赠,使自己的石玩又上了一个档次。这20方佳晶分别题为五岳独尊、华岳三峰、黄山云海、雁荡一览、白云在望、青鸟使、独坐看云、湖山夕照、江村雨霁、荒山积雪、石中石、奇峰独秀、绝岛惊涛、碧落横云、天台采药、春山如笑、谷口莺声、点苍春晓、软翠浮风、行有恒堂。这些大理石屏多有不同意境,经玩家品评赋诗,观者如卧游名山大川,美意无穷。如“黄山云海”方屏,纵横各一尺二寸,质微灰,黄绿纹,峰峦起伏,云雾弥漫,俨然黄山云海。玩家题诗曰:

“白云铺海隐嵯峨,片石英英幻境多,可有诗人黄仲则,絮袍翦处化兜罗。”又如“独坐看云”立方屏,高八寸、宽五寸,似大米山水笔意,其下磐石上有一老人形象,宛若坐看云起时。玩家题诗云:“出岫本无心,归来亦无意,为问石中人,久看何所思。”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品诗赏画,令人神往。张轮远先生是位玩石者,但首先是位诗人、学者,而且是位品德高尚的人。因为他具备很高的文学水平和美学造诣,所以才能以巧妙的构思、突发的灵感,通过画龙点晴的品题为他的奇石“点石成金”。由此说明,玩石除了需要玩家具备相应的艺术鉴赏知识,还需要调动玩家丰富的想象一种基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艺术遐想力。

欣赏和品题奇石,还需要清净的心境和氛围,摒除杂念,凝神观照,远观近取,也就是美学意义上所说的“审美静观”。过怒过喜会影响人对周围事物的评价,容易产生偏见。此时品石,绝无所获,更不会窥见其中的意境。如心淡平和无欲无求之时进行品评观赏,定能神思飘逸,浮想联翩。过去常见这样一副对联: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上联所指就非常适用于对奇石的品题和欣赏。

奇石往往与古玩有关,今人品鉴奇石还要注意其历史渊源。有的因出于古人和名家之手,流传数代,本身就是古玩,这样的奇石更具特殊的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奇石赏玩》一书认为:大凡古雅有征、于史可稽的奇石便可厕身于古玩之列,玩者尤其应该留意这种旧石。笔者曾在老画家梁崎先生那里见到这样的奇石,其外表乌黑发亮,主人说这是宋人遗物,在它的身上积淀着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有许多旧石,本身就刻有古代收藏者的晶题,词句相当典雅。这种奇石可谓中国石文化精华的代表,人们见到它,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联想和感慨。它的身价是一般奇石所不能比拟的。

玩石就是“发现艺术”,能否在茫茫石海里发现“珍宝”,全凭玩家一双慧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