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世界五千年历史悬案
26993200000032

第32章 军事之谜——苍茫战争凝固瞬间(2)

历史学家在翻阅了大量的史料,认真查证了罗马军团战斗的战术之后认为,只有古罗马军队才会采用构筑木城防御工事,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形状的防御阵式,所以得出结论,这支军队很有可能就是卡莱战役中突围而出的普布利乌斯领导的罗马第一军团的残部。

澳大利亚专家戴维·哈里斯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结论,推断这支奇特军队就是帕提亚战役中逃出来的6000人。哈里斯推断,当年突围的军队继续向西行进,又突破安息东部的防线,进入了今天的中亚,被郅支单于收编为雇佣军,这恐怕是历史上最早的雇佣军了。在公元前36年,西汉与郅支之战中被陈汤打败被俘,之后就被带回中国。

另外,中国、澳大利亚和苏联的一些史学家还找到一张公元前9年绘制的地图,根据地图指示,确认骊县就是现在的永昌县。

尽管大部分学者都持有这种观点,但是仍然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如果生活在甘肃永昌县的人是罗马人的后裔,那为什么他们没有罗马人的体貌特征呢?

学者对此给出的答案是,罗马人经过与当地居民2000多年的通婚、融合,面貌早已大大改变,不再具有当初的特征,虽然有点避重就轻,但是也算给出了答案。

西班牙无敌舰队为何会覆灭?

在西班牙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支舰队,这支舰队在一定的时期内,曾经是所有西班牙人的骄傲。他们确实也有骄傲的资本,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称霸海洋,所向无敌。

这支舰队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在位时组建的。造船的工匠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他们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建造好。这支舰队一共由131艘帆船组成,而每艘船的重量达到了当时的极限——200吨,并且在船上配备了强大的火炮,正因为所有的装备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所以腓力二世兴奋地称它为“最幸运的舰队”,寓意就是得到上帝的保护,永远都会幸运,不可能战败,后来干脆改为“无敌舰队”。造这支舰队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英国,因为当时在世界范围,能够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的国家,只有英国。

无敌舰队造好之后,西班牙国王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打败英国,独享世界海上霸权,在海上贸易和殖民掠夺中获得丰厚的报酬。

为此,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亲自参与制订了一套入侵英国、将其打败的计划:两支部队分别从海上和陆上出发,海上从大西洋航行,越过英吉利海峡,陆上则挺进到法国北部的加莱地区。两支部队在那里会合之后,合兵一处,全力攻打大不列颠王国,将伊丽莎白女王的海上舰队彻底打败。

在无敌舰队出发之前,令人奇怪的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竟然任命了一位擅长陆战的将军——西班牙陆军军事指挥家梅迪纳公爵来负责,指挥无敌舰队进攻英国。国王对他的印象非常好,认为他有很多的优点,而且作战经验丰富。而梅迪纳认为自己无法胜任,坚决推辞,但是国王更加坚决,无奈之下,梅迪纳不得不接掌无敌舰队。

1588年5月,梅迪纳率领威武的无敌舰队在里斯本接受国王的检阅,将皇家战旗从国王手中接过升起在无敌舰队旗舰之上,也是无敌舰队所有战舰中最雄壮、火力最强大战舰“圣马丁”号上。检阅完毕后,武装有131艘巨大的战舰,配备将近三万人强大兵力的无敌舰队踏上它的征程,从里斯本出发,向着1200公里外的大不列颠驶去,去完成它的使命。

但是,在舰队出发20天之后,无敌舰队就遇到了大风暴,舰队被狂风吹散,船上的饮用水和食物也腐败变质。无奈之下,无敌舰队只好返航,首战无功而返。6月22日,无敌舰队主体返回西班牙,而那些失散的军舰在以后的一个月之内才陆续回来。

虽然无敌舰队铩羽而归,但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仍然不敢大意。当时英国的海军力只有30余艘战舰。于是,英国女王征调了大量的民用商船,在上面装上火炮,将其改装成战舰,这样在舰只数量上与西班牙舰队基本上持平,但是火力上的差距还是很大。

然而,就这么一支拼凑起来的舰队,能与西班牙倾力打造的无敌舰队相抗衡吗?女王的心里并没有多大把握。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为什么无比强大的“无敌舰队”,在遇到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时,竟然溃不成军,大败而归呢?军事学家经过仔细的论证,总结出三个因素。

一是国力强弱说。首先,西班牙的强盛,只是表面上的虚假繁荣;虽然西班牙经过殖民掠夺获得大量财富,但是都用于挥霍享受,财产反而流入英国,加强了英国的实力。其次,国王腓力二世连年征战,专横残忍,挥霍无度,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恨,国内危机四伏。而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发展了工商业,再加上海外掠夺,所以国力大增。

二是指挥失当说。“无敌舰队”的惨败主要原因是西班牙国王用人不当。“无敌舰队”的总司令本来是一名陆军将领,根本不懂海战,对指挥庞大的舰队在海上作战毫无经验,而且他还晕船。对这项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信心来指挥这场战争。试想,由陆军将军去指挥海战,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而英国舰队由60岁的海军上将霍华德公爵率领,霍华德曾经是一名海盗,在海上浸淫了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对海上的地形十分清楚,在海战时可以充分地发挥优势。

三是天灾说。这种说法比较片面,认为“无敌舰队”的失败是遇上了风暴,又不熟悉情况,远离祖国,在苏格兰北部海域触礁沉没。再加上英国小巧灵活的战舰穿插其中,不断开火,以致“无敌舰队”损失严重。

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无敌舰队的落败,不单单是某一方面的原因,而是各方面的原因综合起来的结果。但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仅有坚船利炮是不够的,决定胜败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这个道理也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

古代特洛伊战争真的存在吗?

历史巨片《特洛伊》宏大的战争场面再现了两大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用神奇的英雄传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向人们描述了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的那场战争和希腊英雄们的命运。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诱拐了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娇妻海伦,把海伦带回特洛伊,战争因此而起。墨涅拉俄斯的兄长、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从希腊各地召集阿该亚人,决心为他的家族所受到的侮辱复仇。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凭借坚固的城池奋力抵抗,希腊联军攻打9年,仍然一无所获。

特洛伊战争的结局是,希腊军队使用木马计里应外合,终于攻破了特洛伊城,普里阿摩斯和他的子民们在劫难逃,特洛伊城亦被付之一炬。

特洛伊战争早已结束了,但关于其历史真实性的争议却延续了3000多年。特洛伊战争到底有无其事?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在古代,人们对《荷马史诗》深信不疑,特洛伊战争被认为是希腊人早期的一段历史;阿喀琉斯、阿伽门农确有其人,他们是古希腊文化中的英雄,而特洛伊是希腊人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地方。

但是,从最近几个世纪开始,很多学者质疑《荷马史诗》中的记载,认为特洛伊战争根本就不存在,更有甚者,他们甚至怀疑盲诗人荷马的存在。因为在古代史诗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因此《荷马史诗》是集中了许多人的智慧完成的,而作为文学作品,其内容完全有可能是虚构和想象出来的。

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下半叶,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古城被发掘出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遗迹,不断地刷新着人们的观点。原本坚持认为历史上确实存在着特洛伊战争的学者,态度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他们就是相信特洛伊战争发生过,也不再坚持认为特洛伊战争发生在《荷马史诗》记载的希沙立克,而是另有地方。还有一些人,在看到考古发掘的进展后,更是坚定了原来的想法。

但是,还是有很多学者相信特洛伊战争的存在,他们的观点也同样有考古发掘作依据。1965年前后,美国考古学家弗兰克·卡尔弗特与德国人海因里希·谢里曼合作,联合发掘希沙立克,发现了古典时期的神殿和一些高大的建筑物。后来,谢里曼的助手威廉·德普费尔德继续对希沙立克进行发掘,终于发现了一些大房屋,一座望塔和一段城墙。

来自近20个国家的35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联合对位于土耳其西北部的特洛伊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希望用考古发掘的成果,证明《荷马史诗》中记载的特洛伊战争是否发生过。考古学家和技术人员,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发掘出土的文物进行检测,大致可断定特洛伊城是在公元前1180年前后被摧毁的,可能是因为这座城市输掉了一场战争。考古人员在遗址处发现了大量相关证据,如火灾残迹、骨骼以及大量散置的投石器弹丸。

按照古代的规矩,战争分出胜败后,如果城市的守卫者胜利,他们会将战场上的武器收集起来,比如投掷的石块、防护的盾牌等武器,用来对付敌人下一次的入侵;如果是入侵者取胜,他们不仅不会处理善后,而且还会将城市彻底地摧毁。

虽然考古小组发掘出特洛伊城作战的场面,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个作战的场面是《荷马史诗》中记载的那场特洛伊战争。由于特洛伊城位于亚洲和欧洲、地中海和黑海的连接处,因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直是各方争夺的军事要地,发生战事是经常的事情,而且为了巩固城防,更是会不断地修复、扩大工事。谁也无法肯定是不是特洛伊战争留下了今天的考古遗迹。

之所以有学者怀疑荷马所作的《荷马史诗》的真实性,质疑特洛伊战争发生的可靠性,还因为荷马所描述的特洛伊战争不是人与人的战争,而是人与神的斗争。我们都知道,神只有在神话故事中才会出现,这就难怪别人会怀疑了。

现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学者,在各种学术观点的围绕之下,一致达成共识,青铜时代后期,在特洛伊城确实发生过几次战争,这些从考古发掘的现场就可以得到证实。虽然考古发现了特洛伊作战留下的场景,但是,我们还是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特洛伊所发生的战争,就是《荷马史诗》中描述的特洛伊战争。

其实,如此多的人沉迷于研究特洛伊战争是否发生过这个话题,也许正说明了《荷马史诗》所拥有的文学魅力,在荷马充满激情的吟诵里,特洛伊早已获得了永生。

至于究竟是特洛伊战争成就了《荷马史诗》,还是《荷马史诗》成就了特洛伊战争,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去斤斤计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湮没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是谁下令点燃了莫斯科大火?

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但是莫斯科城虽然历史悠久,城中却没有特别古老的建筑,这是什么原因呢?

那是因为莫斯科历史上经历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几乎将莫斯科的一切都变成了灰烬,这件事就发生在二百多年前,即拿破仑进攻俄国的时候。

1804年,拿破仑创建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将罗马教皇从罗马请到法国,让他加冕自己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为了争夺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法国与俄国的矛盾日益尖锐,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而英国和俄国结成“反法同盟”一致对付法国。

在这个关键时刻,拿破仑决定先发制人,带领大军率先向沙皇俄国进攻,争取先拿下俄国,再掉过头来集中全力对付英国,最后统一整个欧洲大陆,成为欧洲大陆上当仁不让的霸主。

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蓄和准备,留下一部分兵力守卫法国,亲自率领60万军队向东进军,进攻沙俄。拿破仑的作战计划是先攻取俄国的心脏莫斯科,然后再孤立圣彼得堡,最后,就是坐下来等待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投降了。

战争一开始,法军不断进攻,俄军节节后退,丧失了大量的土地。不到三个月,即是年9月7日,法军就挺进到了莫斯科以西124公里处的博罗季诺,在这个地方同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指挥的12万俄军,展开了着名的“博罗季诺会战”。战斗打得异常的激烈,但是由于力量对比悬殊,俄军损失严重,伤亡的人数达到了4万人。库图佐夫被迫放弃莫斯科,率军向后方撤退。9月14日,莫斯科城里部分居民,随同军队一道撤离莫斯科。就这样将一座城市让给了拿破仑。

第二天清晨,拿破仑骑着马,趾高气扬地带领大军进入莫斯科城,此时的莫斯科差不多已经是一座空城。法军进城之后,进行了大肆搜掠,主要是食物、财宝和女人。整个法军队伍都喜气洋洋,满载而归。

所有的法国士兵,都有了一丝的懈怠:从开始进攻,到现在,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而且还有这么多的房子,可以找一个暖和的地方,晚上好好睡一觉了。虽然才进入9月,但是处在极北之地的俄国,早就苦寒无比了。此时,就连拿破仑也认为凭借法军强大的军事实力,可以静静地等待亚历山大来投降,但是法国人的美梦就像肥皂泡一样,“砰”的一下,就轻易地破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