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世界五千年历史悬案
26993200000007

第7章 政治悬案——纵横捭阖诡异事件(6)

“金子”行动的组织者一开始就知道,行动早晚会被发现,但是他们同时也认定,苏联肯定不会对外声张,因为这样做只会使他们自己丢脸。但是事情最后还是被捅了出来。

1956年4月21日,柏林卫戍区的代司令在搞不清状况的情况下,草率地做了一个决定,向柏林的记者们介绍了如何发现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隧道的经过,还让记者们参观了隧道里面的各种设施。这顿时成了一个爆炸性新闻。值得美国中央情报局欣慰的是,世界各地的反应是偏向美国的。有的报刊甚至宣称,这是现代间谍史上的奇迹。1956年5月1日,《华盛顿邮报》以“爱的隧道”为题发表了社论,高度赞扬了中央情报局特工的聪明才智。5月7日,《时代周刊》以“充满奇迹的隧道”为题目,介绍了柏林隧道的情况。

“金子”行动就这样在世界媒体的一片喧嚣中结束了,但是,美国情报部门的“窃听事业”却没有停下脚步。现在,美国的窃听技术已运用到了各个领域,甚至可以监听任何一个他们认为有必要监听的电话。

肯尼迪遇刺案背后的重重迷雾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是美国历史上第四位遇刺身亡的总统,也是第八位在任期内去世的总统。1963年11月22日下午,肯尼迪在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和得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陪同下,乘坐敞篷轿车驶过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迪利广场时,遭枪击身亡。

在肯尼迪遇刺后,国会成立了沃伦委员会负责此案。10个月后,沃伦委员会出具了一份官方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指出凶手是得克萨斯州教科书仓库大楼的雇员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他从图书馆的6层用狙击枪射杀了当时正在经过的肯尼迪总统。办案人员在现场发现了他的指纹,而且他还曾经订购过一支和用于射杀总统的凶器类似的意大利步枪,但是奥斯瓦尔德并不承认是他射杀了总统。另外,这份报告还有很多疑点,例如奥斯瓦尔德受过10个小时的审讯,但却没有留下任何审讯记录。虽然报告认定是奥斯瓦尔德暗杀了总统,却没有交代他的作案动机,也没有关于他作案过程的描述。奥斯瓦尔德被拘留两天后,被杰克·卢比枪杀并当场死亡。而杰克·卢比说自己只是同情肯尼迪夫人才枪杀奥斯瓦尔德的,与总统被刺案无关。后来杰克·卢比在入狱两年后患肺癌去世,这让整个案件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氛围中。最后,沃伦委员会报告没有被认可。后来,事情又出现了一些转机,比如,在被公开的一张路人拍摄的照片中,有一个酷似奥斯瓦尔德的人站在人群中,这似乎可以证明奥斯瓦尔德不是当时的枪手;还有后来成立的众议院遇刺案特别委员会在对肯尼迪遇刺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调查后,认为刺杀肯尼迪的行为绝对不是个人行为。这也让本来就复杂的案情更加的扑朔迷离了。

案件最大的疑点是枪响的次数。当时官方公布的是3声枪响,包括穿透肯尼迪的身体,同时又射中康纳利州长的那一枪。但是后来一位美国法医D.B.托马斯经过谨慎研究,在《英国法庭科学周刊》杂志发表了一篇震惊世界的研究报告。报告中说,当时射向总统的子弹不是3发而是4发。证明研究所采用的录音带是当时总统车队中达拉斯警方汽车上的麦克风所录的现场录音,资料的来源是非常可靠的。当时的警方在判定3声枪响时,忽略了那一声听起来像枪声噪音的一枪,而恰恰是这一枪与总统中弹的时间最吻合。这一声的来源与其他3声也不一样,经过回声分析,专家认为射击的地点应位于公园山丘,也就是总统的前方。在对现场照片分析研究后也不难发现,这发子弹是从前面射来的。众议院特别暗杀委员会主席罗伯特·布莱基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的采访时也承认自己认可并接受托马斯的这一分析结果。这也就意味着向总统开枪的人不止一名,这次暗杀是有组织有预谋的。

1990年,一名叫珍妮弗·怀特的妇女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她在记者会上透露的内容似乎验证了法医托马斯的研究。她说,自己的丈夫洛克斯是一名杀手,与奥斯瓦尔德和卢比同时受命于中央情报局。珍妮弗曾亲耳听见他们商量刺杀现任总统的事情。肯尼迪遇刺后的第四年,洛克斯被中央情报局出卖,接着就死于一场匪夷所思的爆炸案中。到1982年,珍妮弗的儿子李奇·怀特无意间在家中发现了父亲的日记,日记中有对暗杀总统事件的记载,后来日记本被联邦调查局的人收走,再未归还。珍妮弗的言论无疑把矛头指向了中央情报局。而且当时,肯尼迪在古巴问题上和中央情报局存在巨大的分歧,中情局的人极有可能出于这个原因除去肯尼迪。但是,珍妮弗所说是真是假,也很难鉴别。

除了抓到的凶手,很多人怀疑幕后还存在黑手。有人分析说,当时的肯尼迪面临很多人际问题。他与两个情报部门的关系不佳,与黑手党也存在严重的矛盾,与副总统约翰逊的关系并不融洽。1988年,肯尼迪的情人朱迪思·坎贝尔向公众披露了黑手党和肯尼迪的关系。据说,黑手党曾为肯尼迪的竞选捐过巨款,而肯尼迪的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却派人调查黑手党,这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由此对肯尼迪下手。安托瓦内特和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约翰·休以及托马斯·约布等两名博士合作完成的《肯尼迪和山姆》就揭示了肯尼迪和黑帮的关系。当年肯尼迪和芝加哥黑帮头目加恩卡纳交往极为频繁。肯尼迪就任总统之后,立即开始对黑手党进行严打。肯尼迪的行为让加恩卡纳恼羞成怒,他向黑手党成员下达密令,暗杀肯尼迪总统。5年后,作为民主党候选人竞选美国总统宝座的罗伯特·肯尼迪也遭遇暗杀。1975年,加恩卡纳在他芝加哥家中的地下室厨房内被神秘杀手乱枪打死,凶手至今未能找到。《肯尼迪和山姆》一书称,这一暗杀行动正是中情局秘密策划安排,为当年加恩卡纳刺杀肯尼迪“复仇”。另外,当年的副总统约翰逊的情人马德莱纳·布朗也爆料说,刺杀事件是由石油大亨罗德森·亨特出钱,约翰逊谋划的,他们还买通了达拉斯市的警察局。

刺杀事件发生后的20年时间里,涉及该案的重要证人接二连三地死去,死亡人数已近200人。这也使得知道真相的人不敢站出来澄清事实。整个事件笼罩着一层神秘的气息。而肯尼迪的死,只是这个家族悲剧的开始。总统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在参加总统竞选时遭到枪杀。肯尼迪的儿子小约翰·肯尼迪虽然远离政治,但还是不明不白地死去。肯尼迪的妻子也远嫁希腊。这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现在都是谜,没有一件能说得清。

而约翰逊委托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在调查后,将调查结果封存了起来,对外宣称说要到2038年,与此事有关的人员都谢世以后,才能公布。这是在保护什么人?还是为了遮掩什么内幕?人们不得而知。

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水门事件”

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获得对手竞选策略的情报,尼克松派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这次事件直接导致尼克松本人,美国国内问题高级助手霍尔德曼、埃利希曼以及司法部长克兰丁斯特等人相继辞职,酿成了美国政坛的大地震。是为“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是美国政坛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对美国社会、政治甚至是新闻媒体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由于“水门事件”,诞生了一个新的名词“门”。“水门事件”之后,每当美国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的名称,如“伊朗门”、“情报门”、“虐囚门”等。

“水门事件”的发生经过是怎样的,又是怎么被披露出来的呢?

1972年6月17日晚上,尼克松派去水门大厦安装窃听设备的5个人被保安人员抓了起来。整个过程很有戏剧性:当时一位民主党的工作人员在离开大厦后发现已经熄灯的办公室里有晃动的灯光,他立刻叫来了保安队对办公室进行了搜查,结果就发现了5个形迹可疑的人,立刻将他们抓了起来。而这5个人中为首的是詹姆斯·麦科德,他是尼克松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负责安全工作的负责人。由于在总统竞选期间,媒体的嗅觉是异常灵敏的,竞争对手之间也会利用媒体大做文章,任何不利于对方的消息,都有可能使自己获得成功,民主党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第二天,《华盛顿邮报》在头版显着位置报道了这一事件,尼克松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尼克松在与幕僚进行紧急的商议之后,把“水门事件”说成是古巴人为了自己的民族利益而进行的窃听活动。由于当时正处在总统竞选的关键时期,互相攻击的事情是常有的,没有人对于“水门事件”有多大兴趣并进行深究,而且尼克松的策略很得当,也暂时欺骗了公众。随后尼克松在大选中战胜了民主党的候选人麦戈文,获得了连任。但是,不甘心的民主党人,在尼克松庆祝连任的同时,不断向法院寄匿名信,揭露“水门事件”的真相,最后,国会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组,对“水门事件”进行秘密的调查。最先缴械的是当时被抓的麦克德,他将白宫的法律顾问迪安供出,迪安最后将事件和盘托出,矛头直指尼克松。舆论开始变得不利于尼克松。

接着对尼克松更不利的事情出现了,当时的调查委员会掌握了一个新的证据,这一证据足以证明尼克松是“水门事件”的主谋。这个证据就是尼克松曾下令在白宫安装窃听系统,这些窃听记录里肯定有尼克松交代自己手下在水门安装窃听器的录音。当委员会让尼克松交出这些记录时,尼克松百般抵赖拒不交出,并将事情闹到上诉法院。法官要求总统必须交出录音带和文件资料,尼克松为此免去了“水门事件”特别检察官考克斯的职务。尼克松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大众,众议院顺应民意对总统进行弹劾。在压力下尼克松交出了一份残缺不全的窃听记录,其中的大部分重要内容都被隐藏。最后在白宫后来交出的录音带中找到了尼克松在事发6天后,指使中情局阻挠联邦调查局调查“水门事件”的证据。整个美国为之震动,就连共和党的一批参议员、众议员也建议他辞职。尼克松不得不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这一天是1974年8月8日。尼克松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因丑闻而中途下台的总统。

几十年来,“水门事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众多艺术作品也从不同侧面对“水门事件”的真相进行了解读。《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对整个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报道,在“水门事件”的大部分案情被揭露之后,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于1974年和1976年先后出版了两本关于“水门事件”内幕的书——《总统班底》和《最后的日子》。1977年,根据《总统班底》一书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也在奥斯卡中大放光芒。

“刺杀阿基诺”的黑手到底是谁?

2009年3月4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下令赦免1983年涉嫌参与行刺菲律宾前反对党领袖阿基诺的10名士兵,这一举动再次勾起了人们对往事的回忆。26年前的那一桩血案让阿基诺含冤死去,关于凶手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这次的赦免是不是意味着菲律宾史上最大的政治悬案会大白于天下呢?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阿基诺遇害的过程。1983年8月21日下午,菲律宾反对党领袖贝尼格诺·阿基诺结束了在美国三年的流亡生活,返回祖国领导反对独裁者马科斯的政治运动。当时由于机场内既有马科斯的支持者也有阿基诺的支持者,场面很是混乱,所以当天的机场戒备森严。但是当飞机刚刚降落在马尼拉的国际机场,沸腾的人群还没有搞清楚什么状况的时候,机舱里就传出了清脆的枪声。一名记者拍下了当时中枪后的阿基诺仰卧在舷梯脚下脖颈流血的画面。之后又是几声枪响,这次倒下的是一名叫罗兰多·加尔曼的搬运工,也就是后来被认定是凶手的人。

这一光天化日之下发生的政治谋杀震惊了整个世界。在各方压力下,当时的总统马科斯不得不成立了特别调查委员会,“彻底调查”这桩大案。1984年10月,总统调查委员会正式公布调查报告,否定了马科斯政权先前关于加尔曼为凶手的说法,并模糊地指出包括总参谋长维尔将军在内的20余名军人介入了谋杀阴谋。但在马科斯的幕后干预下,维尔等人最终被特别法庭宣告无罪释放。1990年9月28日,特别法庭宣判该案中的16名被告犯有双重谋杀罪,判处无期徒刑。

19年过去了,16名被告中有的已经故去,有的提前获释,而这次被赦免的10名军人出狱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不是刺杀阿基诺的凶手,我们是无辜者。”那么到底是谁杀死了阿基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