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今天,朱元璋终于可以对自己的仇人亮剑了。朱元璋的心情是兴奋的,情绪是激昂的,思想是谨慎的。总之,他站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对面就是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这支军队曾经纵横欧亚非大陆,横扫千军,所向披靡。
局势渐渐明朗
陈友谅、张士诚先后倒下,眼前的浓雾终于散去了,局势越来越明朗:推翻元朝。
说实话,朱元璋和陈友谅张士诚这些人并无私仇,这些人倒下后,他心灵深处某个地方反而有寂寞的感觉。所谓英雄惜英雄,枭雄对枭雄也有类似的感觉。
但是元朝就不一样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只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而元朝是朱元璋的仇人。是谁害得他家破人亡?元朝!是谁害得他毫无尊严到处讨饭?元朝!是谁害得他心惊胆颤要去造反?元朝!是谁害得中国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元朝!……
够了,任何一个理由都足以燃起朱元璋灭元的决心。
朱元璋能够走到今天,跟他缓称王有很大的关系,蒙古人比较认死理,谁称王我打谁。朱元璋很聪明,不仅不称王,反而表示不与元朝为敌,还托人给元朝的一些官员送上了厚礼。
元政府确实被他麻痹了,这些衣食无忧的统治者们认为朱元璋胸无大志,也只想占个地盘,捞些油水。就在局势非常明朗的时候,元政府还不认为朱元璋会把矛头对准自己。
当然了,在和元朝放手一搏之前,朱元璋首先要收拾地方的各个小军阀。这些小军阀虽然势力不是很强大,但是一旦在后面捣乱,也是后患无穷。
朱元璋第一个要收拾的人是方国珍,不仅因为这个人反复无常,经常和元政府眉来眼去,更因为这个人以前忽悠过自己一次。
方国珍虽然起兵最早,但发展缓慢。占据浙东二十年,到头来还是夹着尾巴做人,今天担心陈友谅,明天担心张士诚,后天又担心朱元璋。朱元璋在攻取婺州后,方国珍派人向朱元璋求和,承诺朱元璋攻下杭州后,便献上温州、台州,庆元三郡,而且愿意归降。
朱元璋结结实实被忽悠了一把,攻下杭州后,方国珍不但没有献出三郡,反而和元军勾结,准备联合夹击朱元璋。
随后,朱元璋给方国珍发出最后通牒:你最好每年给我缴纳23万石的粮食,否则严惩不贷。
方国珍把朱元璋的警告当成耳边风,反正自己背靠大海,船只有的是,朱元璋一旦打来,装上金银珠宝,带着家人逃入海上就是了。
朱元璋下令参政朱亮祖攻打方国珍。朱亮祖一路神速,攻下台州后,方国珍的弟弟方国英见势不妙,立刻逃跑,哪知又撞上朱元璋的军队,无奈之下跳海。可惜这不是电影,跳海之后立即身亡。朱亮祖再次领兵攻克黄岩、温州等地。
与此同时,汤和和吴祯领着大军从平江赶来,对方国珍形成夹击之势。方国珍看到这架势,哪有心思战斗,带着全家老小一起出海,打渔去。汤和太狠了,居然连渔夫也不让他做,乘风破浪,对方国珍紧追不舍。方国珍最后实在是走投无路,陆地上不让活了,海上也不让漂,只好投降。
朱元璋恨透了方国珍这个两面三刀的小人,本来是打算处死他的。后来想想,杀降的话,以后谁还敢投降。于是,不但没有杀他,反而设宴款待他,之后,给了他一个广西行省丞相的职位,还在应天为他修了一栋豪宅。几年之后,方国珍在豪宅中病死,善终!
忠于元朝的硬汉
现在轮到陈友定了。
陈友定跟陈友谅一样,也是个狠角色,之前还屡次打败陈友谅。陈友定这个人出身跟其他豪杰不太一样,他不是靠起义发家的,而是靠剿山贼起家的。换句话说,他是官府的人,跟方国珍、张士诚这些反反复复的人不同,他自始至终对元朝都比较忠诚。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点了两名大将攻打陈友定。这两人分别是中书平章胡廷瑞、江西行省左丞何文辉。胡廷瑞以前是陈友定的丞相,何文辉是朱元璋的义子。
朱元璋这个搭配很有意思,胡廷瑞非常了解陈友定,实在是讨伐的不二人选,朱元璋向来多疑,用胡廷瑞打陈友定也可以测试他的忠诚度。为了增加胜利的保险系数,必然要安插一个自己的亲信,相当于监军的角色。
几年前,朱元璋和陈友定就屡有摩擦,不过当时为了料理张士诚,也就没有把陈友定重点对待。这次来攻,那是新仇旧恨一起算,朱元璋向来是有仇报仇,有恩未必报恩。
朱元璋这么老谋深算的人不可能只派胡廷瑞和刘文辉一支部队,果然,胡廷瑞出发不久。汤和和廖永忠就从海路向福建进攻,李文忠从蒲城攻向建宁。
三路大军扑向陈友定,看来陈友定这次在劫难逃。
还是汤和厉害,很快到达福州,几乎没费多少力气就占领了福州。随后,汤和派使臣招降陈友定。陈友定很客气地接见了使臣,还摆下一顿丰盛的酒席,将自己的将领和使臣都请到酒席上。使臣看到这阵势,心想劝降的事成功了,陈友定当众设宴款待我,还怕他反悔!混了这么多年,今天总算立了个大功。
令使臣感到非常意外的是,陈友定并没有举起酒杯说敬先生一杯的话,也没有说从此以后就是一家人这些客套话,相反,犒劳使臣的是一把明晃晃的大刀。
使臣不但没有喝到一滴酒,反而人头落地。陈友定这人做事风格很像陈友谅,他竟然将使臣的血倒入酒中,和将士们共饮。想必陈友定对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很有感觉,大家喝着这血淋淋的酒,心里都很清楚,除了决一死战没有其他退路。
喝完人血红酒后,陈友定壮烈地说:“我们受大元朝廷多年的厚待无以回报,今天终于有机会报答朝廷的恩情了。所有人必须誓死杀敌,如有后退者,格杀勿论。”
第二年(1368年)正月,汤和和廖永忠兵分两路,围住延平。陈友定果然生猛,被围之后,居然主动出城打击敌人。勇气值得嘉奖,行为要受批评。陈友定出战七次,居然败了七次。由此可以看到朱元璋军队的可怕,要说陈友定也不是省油的灯,却被打成这样。
碰了一头包后,陈友定学乖了,我不出城了,你们攻吧!不过,这种战术却遭到部下萧院判和刘守仁的质疑,他们认为一味死守只能坐以待毙,主动突围的话还有一线希望。这个建议是有道理的,守城的话守得再久也是死路。可惜,陈友定听到这个建议,怀疑这两人与敌军暗通。气愤之下,陈友定杀了萧院判,夺了刘守仁的兵权。
刘守仁担心性命不保,连夜出城,向汤和投降。汤和得知城内发生内乱,立即攻城。猛攻十天之后,陈友定再也支撑不下去了。陈友定始终没有考虑投降朱元璋,他觉得朱元璋迟早要被元朝皇帝灭掉,想到自己这么一死,也是为国捐躯,陈友定便服毒自杀。
不过,这时发生了一件特别戏剧性的事情。
话说陈友定服毒后,手下的将领纷纷开城投降。汤和派兵进城后,找陈友定,听说陈友定自杀了,便找到他的屋子,终于看到陈友定的尸体。汤和让人把尸体抬出来,正巧外面下雨。陈友定突然苏醒过来,原来陈友定服毒还没断气,被雨水一淋,一阵呕吐,居然活了过来。
不过,如果一个人不想活,即使老天帮他也没用。
陈友定被带到朱元璋那里,要说朱元璋也算给他面子,亲自接见了,希望他能投降。
朱元璋认真地问:“元廷无道,马上就要灭亡,你何必这样执迷不悟?”
陈友定冷笑一声:“要杀要剐,动手就是了,何必那么多废话。”
朱元璋很郁闷,为什么自己的偶像刘邦劝降了那么多人,自己碰到的这些对手全是这副德性,好像跟自己有仇一样。当然,朱元璋成全了陈友定。
统一江南,出兵攻夏
收复广东就没那么费力了。
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朱元璋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大将军,朱亮祖为副将军。从福建战场直接转入广东地区。
这次的目标是东莞人何真。何真跟陈友定一样,也是元廷的官员。后来红巾军起义后,何真还弃官回家。他弃官回家不是为了跟农民一起揭竿而起,而是在乡里组织一部分农民起来打另外一部分农民,也就是俗话说的乡勇或者民兵。
何真为元廷很卖力,不仅逮捕了东莞的起义军首领陈仲永,还悬赏捉拿另一个首领王成。
王成手下有一个小人,唯利是图。为了得到赏银,偷偷把王成给绑起来,然后送到何真府上。何真很看不起这种为了钱不择手段的人,他先给那个小人一顿教育:“君子爱财,取之要有道。你这种卖主求荣的小人,实在是让人厌恶鄙视。来人,把这种无耻之徒丢进油锅里。”
由此可见,何真这个人脾气古怪,你要是讨厌贪财的人就别悬赏。
廖永忠大军向广东进发的途中,碰巧逮到何真派往元大都的使者。这个使者看到廖永忠的军队声势浩大,知道再抵抗下去也是没用,便想了个聪明的主意,将何真给元廷的奉表改成了请降书。
这事情何真当然不知道,但是当他看到廖永忠的大军时,一点抵抗的意志都没有,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把印玺恭敬地递给廖永忠。
多亏何真的倾情配合,广东就这么轻易地拿下来。朱元璋为了表彰何真的合作精神,给了何真一个江西参知政事的官职。
至此,江南统一。
接下来轮到明玉珍了。明玉珍,男,1331年生,正值盛年,职业跟朱元璋一样,都是反元专业户。朱元璋为什么要打他呢?明玉珍本来姓晏,因为信奉明教,遂改姓明。这么说来,他跟朱元璋还有共同的宗教信仰。相煎为何这么急?
明玉珍属于红巾军中的西系,曾经是徐寿辉的大元帅,陈友谅篡位后,他不服,带领一帮人马来到四川,建立大夏政权。
明玉珍是湖北随州人,跟朱元璋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农民出身,史书记载他身材非常高大,而且长着一双重瞳,也就是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大家知道项羽就是重瞳,明玉珍和项羽一样,性情非常刚直,这种人就是传说中的英雄好汉,所以很多人崇拜他。
明玉珍是个了不起的人,在蜀地称帝后,做了一系列好事,重用贤人,制定礼仪,崇奉弥勒佛。在战火连天的元末,因为明玉珍的经营,四川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被战火烧到的地方。不过也快了。
好人命不长,明玉珍就是这样,年仅三十五岁便得病去世。他死后,十岁的儿子明升继位,结果可以想象,乱世中最忌讳的是幼子当政。明升当皇帝后,大夏很快就乱了,大臣们斗来斗去,自相残杀,以至于大夏政权江河日下。
想必朱元璋已经看清楚了,所谓的大夏支撑不了多久,内乱都管不了,更谈不上会骚扰自己的后方。朱元璋决定先把大夏放一边,全力出击元政府。这里出于篇章结构考虑,将朱元璋灭夏提前说说,事实上这是洪武四年的事,也就是公元1371年。
洪武四年正月,朱元璋派遣两路大军出兵攻夏。一路以汤和为征西将军,周德兴、廖永忠为副将军,由水路进攻重庆。另一路以傅友德为征虏大将军,顾时为副将军,由陆路进攻成都。
在灭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大夏仗着瞿塘的天险,在峡谷两岸的岩石上安上铁索,阻挡汤和船只经过。同时,他们在两岸设置炮台,当真一炮当关万船莫过。看到这架势,汤和无可奈何,足足三个月对着炮台干瞪眼,寸步未行。
傅友德确实一个了不起的将领,他从陆路过来,一路上攻城略地,横行无忌,很快就扫平了成都。听说成都投降,重庆也没法坚持,这才投降,让汤和过去。
灭夏的过程中,傅友德和廖永忠的功劳最大,这里点名夸奖一下。汤和也有功劳, 他的功劳就是牵制住了一部分敌军,可以给他发个安慰奖。
大夏的皇帝明升后来被朱元璋送到高丽当人质,不仅得到善终,子孙也繁衍昌盛。
四分五裂的元朝
实际上朱元璋同志一直期盼的就是对自己的仇人元廷亮剑。朱元璋同志的心情是兴奋的,情绪是激昂的,思想是谨慎的。总之,他站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对面就是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这支军队曾经纵横欧亚非大陆,横扫千军,所向披靡。
当朱元璋回头的时候,他看到了累累白骨,朱元璋在心里对张士诚和陈友谅说:“谢谢你们,是你们把我的刀磨得更加锋利。反元大业有你们一份功劳。”
当然,朱元璋心里也很感激小明王,如果没有小明王这面旗帜招风挡风,我朱元璋早被吹跑了。
刘福通,也得感谢你,虽然你犯了一系列错误,但你会打仗不怕死,在后方不稳的前提下,你居然策划三路大军贸然北伐。结果可想而知,三路大军各自为战,互不呼应。元军轻易地离间你们,劝降你们,结果呢,你们自己打了起来。刘福通,你的这些经验教训是北伐的最好教材,当然是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