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发迹史
26998200000030

第30章 最后的元帅,最大的惨案(2)

其实蓝玉强奸北元皇后这事,说严重很严重,说不严重还真不严重。关键取决于领导,像刘邦这种可能无所谓,但朱元璋对军纪要求非常严,而且他已经制定了怀柔的民族政策。

蓝玉也不知道是不是吃错药了,接下来做的事情更荒唐。当他带着军队到达喜峰口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守关口的官员已经休息了,蓝玉在关外让他们开门。守兵们不敢怠慢,不过这事得先通知守官。这天晚上蓝玉也许是太兴奋了,居然下令士兵去攻打关口。强行攻破城墙后,他还洋洋自得,蓝玉这种行为很不正常,似乎捕鱼儿一战打得还不过瘾。

对此,朱元璋非常恼火,但蓝玉功劳太大。朱元璋决定警告他一下,他原本想封蓝玉为梁国公,结果把“梁”字改为“凉”字。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含义截然不同,可惜蓝玉完全不理解。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评价蓝玉说,这个人不过一粗人,应该说这个评价是中肯的。朱元璋用一种文人的方式给一个粗人警告,效果可想而知。

蓝玉不但没有丝毫改观,行为反而越来越骄狂,他纵容家奴霸占民田,还不经朱元璋同意,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军队里。

蓝玉的蠢事是说不完的,最大的蠢事还是对朱元璋不敬。因为蓝玉功劳很大,朱元璋破格封他为太子太傅,这是个一品官,在明朝可是相当稀少了。但是蓝玉不但不认为是荣幸,反而当众信口雌黄:“凭我的功劳难道就不能给个太师吗?”

在朱元璋朝中,蓝玉的做法简直就是无法无天。就像之前纵容胡惟庸一样,朱元璋也抱着同样的心态观看蓝玉的“死亡表演”。

蓝玉还没表演完,朱元璋的屠刀已经伸向了他。锦衣卫找上了门,蓝玉被带走了。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蓝玉所以被杀,跟燕王朱棣有关系,据说蓝玉征讨纳哈出回来后,曾经对太子朱标说:“我观燕王在封国的举动,与皇帝无异,又听善于望气的人说,燕云一带有天子气。殿下一定要事先预防,以防万一。”

朱标半信半疑,但表面上仍说:“燕王对我很恭敬,绝对没有这样的事。”

蓝玉所以关心朱标,是因为他跟朱标是亲戚。常遇春的女儿是朱标的妃子,蓝玉又是常遇春的妻弟。后来燕王朱棣听说这事,便向朱元璋打小报告。

这些传闻我们大可不理,因为就算没有这事儿,蓝玉也是躲不过朱元璋屠刀的,不仅是因为朱元璋杀功臣上瘾,更因为蓝玉为人骄纵不法。

朱元璋杀人总是喜欢冠以谋反的罪名,这次也不例外。

好了,罪名成立,可以提审犯人了。蓝玉当然不招,何况他没有谋反的意思,不招就打。蓝玉虽然是个军人,最终还是屈服于闷棍,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字。这是一篇范文,不仅供述了自己为何要谋反,还说出了谋反的方式方法以及时间地点。蓝玉本是个粗人,文笔肯定不行,所以我们可以设想这篇论文是早就准备好的,蓝玉按下手印就好了。

谋反既然成立,可以杀头了吧!朱元璋说,不行,谋反不可能是一个人,一定是一群人,必须揪出这群人。

锦衣卫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揪出了一万五千多人。好,先杀这一万五千多人吧!以后谁有问题打入蓝党,继续杀。这一次,许多高官显贵被杀掉,蓝玉被灭族。

像蓝玉这种人,早晚都是一死,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低调为何物,仗着自己立了大功横行霸道。但无可否认,蓝玉是一个了不起的统帅。他犯了一个杰出统帅常犯的错误:会打仗,不会做人。

蓝玉一案,诛杀了一公——也就是梁国公蓝玉,十三个侯爵,两个伯爵,许多元老宿将牵连其中,统计被杀的人有一万五千多人。

朱元璋本来是准备将蓝玉凌迟处死的,但考虑到蓝玉跟自己是儿女亲家,改为剥皮,就这样,无名的刽子手将一代名将蓝玉的人皮剥了下来,免费赠送给蓝玉的女儿,蜀王妃。后来,明末的农民起义军攻破蜀王府,发现了这张保存近三百年的文物。

将功臣宿将杀得一干二净后,朱元璋很大方地说:“从此以后,蓝党和胡党一概赦免,不再过问。”

史学家评论朱元璋的残忍千古未有,雄猜好杀是老朱的天性。在杀人方面朱元璋是相当变态的,曾经有个印度僧人来到中国,朱元璋款待他多日,临走时送给他许多黄金。这个僧人很感激,由于精通一点汉语,便写诗献媚,其中有两句是:“愚僧万里来殊域,自惭无德颂陶唐。”

本来大家高高兴兴的,但朱元璋一看这诗,满脸杀气,“殊”字,“歹朱也”,这还了得。印度僧人因为多嘴卖弄文墨无端送了性命,确实冤枉。

诛杀蓝玉的真正动机

蓝玉从捕鱼儿海一战大获全胜开始,就已经是一个死人了,退一万步说,即使他人品可以跟孔圣人媲美,也难逃一死。

为何这样说呢?

朱元璋在杀蓝玉之前,早已在心里编织了一张大网,进入这大网中的绝不仅仅是蓝玉,而是一切对皇权有威胁的人。换句话说,朱元璋在为后代谋划。

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很悲痛,悲痛之余他感到极大的触动,要知道朱元璋曾经赐死了朱标的母亲李淑妃,再加上这孩子性格宽厚,他对朱标的感情很深。所以,朱标死后,他打算把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朱允炆和朱标的性格很像,这可能也是朱元璋选择他的原因,从这孙子身上他能找到逝去的儿子的影子。不过,朱允炆那时还太小,只有十五岁。朱允炆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如何驾驭得了像蓝玉、周德兴、冯胜这些九死一生文韬武略的开国功臣。

朱元璋曾经亲口对太子朱标说出了屠杀功臣的动机。

某天,朱元璋又准备杀掉一批功臣。朱标实在看不下去,便劝父亲:“父皇,杀人太多了大家都不快乐。”

朱元璋听了,阴沉着脸,让人拿来一根带刺的木棍扔在朱标面前,然后让朱标捡起来。朱标看到上面有刺,不肯动手。

朱元璋冷笑一声:“我杀功臣就是为了替你清除棍子上的刺,这些人都是有威胁的人物,不能不杀。”

很多书上讲这个故事一般到此为止,好像朱标完全被朱元璋的雄辩折服了。其实,朱标是一个有自己看法的人,他虽然没有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却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

他确实怔住了片刻,然后用一种温和又坚定的语气说:“如果父皇是像尧舜一样的贤君,大臣自然是拥护尧舜的臣民。”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是个暴君,所以才要大肆杀戮;如果问心无愧的话,何必如此。

这种话如果是大臣们说出来,十个脑袋也保不住。朱标也很惊险,因为朱元璋听完这话啥也没说,抄起一把椅子就朝他砸过去。朱标虽然及时闪开了,但也吓得半死。朱元璋是个戎马一生的开国皇帝,朱标是治国仁君的合适人选。不过,不幸的是,这样一个未来的皇帝却早亡,享年三十八岁。

朱标英年早逝,跟朱元璋的暴虐是有关系的,虽然他们的关系是父子,但是两个人性格完全不同,时常会发生冲突。

这个故事已经充分说明了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动机,像蓝玉这样自取灭亡的,朱元璋求之不得。

朱元璋一生有许多大手笔,比如取消丞相制度,这个改革虽然表面上解决了君权和相权之间的冲突,但埋下了重大的隐患,君权和相权的关系绝不仅仅是冲突的关系,更是协作的关系。取消丞相之后,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权力空白,这为宦官和内阁专权埋下了隐患。

朱元璋大面积收割功臣的脑袋,好像为帝国去掉了隐患,但也为帝国对外战争制造了许多困难,特别是后来的靖难之变,更是这一措施的直接恶果。

朱元璋毫不留情地肃贪,结果让朝中的大臣们不敢做官。

朱元璋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政权顺利交接,然而历史却给了他一个深刻的讽刺。

由于他大肆屠杀开国元勋,剥夺武将权力,国防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难不倒朱元璋,他重拾古代的藩王制度。

朱元璋一共封了二十五个藩王,其中除了一个孙子外,其余都是儿子。这些人掌管着国家的大部分军队,每个王至少有三个卫队,一个卫队的人数通常在一万七八千左右。其中以九个王的势力最大,这九人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拱卫边疆的责任就落到他们身上了。在这九个人之中,又以燕王朱棣和晋王朱建国的兵力最多。

这些藩王无疑是中央的最大隐患,所以朱允炆上台后第一步就是削藩。最后削藩不成,他自己流亡在外。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享年七十一岁。朱允炆登基,有一个人很不高兴,这个人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

这才是最大的刺。但这个刺朱元璋没法拔掉,因为死人是不能拔刺的。

朱元璋为何这么喜欢杀人?

朱元璋杀的人实在太多了,杀人的方式也非常变态。仅仅是从政治的角度无法理解这种变态,在《大诰》中记载一件小事,最能反映朱元璋的暴虐心理。

杀大臣的话我们还可以理解成是政治需要。《大诰》中记载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朱元璋曾经亲自审讯一个在集市上开药店的郎中,审案过程非常变态。

事情经过是这样:锦衣卫内部有个厨师叫王宗,不小心犯了一个小错误,很担心被发现后掉脑袋,就让家人到一家药铺里买砒霜,准备自杀。卖药的郎中叫王允坚,有生意做他不可能不做。

这个王郎中错就错在不该在朱元璋统治期间卖毒药,卖毒药是死罪,虽然毒药可以有不同的用途,但政府规定了,卖毒药死你就得死。假如只是把这个王郎中砍头,事情也没什么看头。关键是,朱元璋突然变态心理发作,一定要亲自审问这个倒霉的郎中。

王郎中哪见过这种场面,皇帝亲自审问自己。被押进大殿,人已经吓得半死。朱元璋的审案的方式很特别,他没有让锦衣卫杖打王郎中,而是让他吞下自己卖的砒霜。

王郎中手捧着药发抖,神情紧张,双腿发抖,折腾了半天,才吞下毒药。

朱元璋在一旁盯着王郎中吞下毒药,然后笑眯眯地问:“这药是用什么东西制成?”

王郎中:“砒霜的主要原料是巴豆,用饭粘成丸,然后裹以朱砂。”

朱元璋:“服用多久人才会死?”

王郎中哆嗦道:“大概有半天的时间。”

说到这里,王郎中已经是满脸泪水,朱元璋面目狰狞地笑道:“你看起来很伤心啊!是怕死呢?还是舍不得妻子儿女?”

王郎中回道:“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参军,为国家出力,还有一个出门在外做生意,我想在死之前见见他们。”

朱元璋没理他,而是接着问:“这毒能解吗?”

王郎中:“能。”

朱元璋问:“用什么解?”

王郎中答道:“凉水,生豆汁,熟豆汤,可以解毒。”

朱元璋似乎对砒霜有过研究,说道:“这种解法太慢,有没有更快一点的方子?”

王郎中不敢隐瞒:“粪清和凉水。”

朱元璋听了脸上露出怪笑,立刻让人取来半碗凉水,又用蛋壳装来粪清,放在一旁。但他并不打算马上给这个郎中解毒,而是在一旁兴趣浓厚地等待他毒性发作,欣赏他饱受折磨的样子。

没过多久,王郎中身上的药性发作,在地上翻滚呻吟,浑身上下到处乱抓,腿脚乱踢,双手捶腹,眼珠子突出。

朱元璋则很悠闲地从金銮殿上漫步下来,走到王郎中身边,淡然地问:“毒发时是啥感受?”

王郎中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回答:“五脏六腑翻滚不停,心脏像火在烧,血压上升。”

朱元璋点点头,想了想又问:“这种毒药对人体哪种经络有损伤?”

此时,王郎中已经快不行了,在地上滚来滚去,艰难地答道:“五脏先损坏,人死后,全身发黑。”

朱元璋笑了笑,又问:“解药什么时候可用,多长时间后没用?”

这时候王郎中已经说不出话来,一旁的锦衣卫对他一阵狂踹,他才挣扎过来,回答:“三个时辰后,就无药可救了……”

欣赏了王郎中毒发后的整个过程,朱元璋有些审美疲劳了,这才让人把解药灌入他嘴中。

解药还是管用的,王郎中最终活了过来,什么后遗症也没有,又是一条好汉。王郎中正准备暗自庆幸逃过一劫,不料朱元璋冷笑一声,下令:“把这个非法医生押入死牢,明早闹市,枭首示众!”

王郎中傻眼了,心里骂道,朱元璋,你杀人就直接杀,干嘛把别人当猴耍。

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居然能够抽出时间折磨一个市井小人,从这件事里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心理有多阴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