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业模式原理
27000100000028

第28章 商业模式结构原理(11)

商业模式容器板块共有五个,这些板块的实质是:它们各自代表了为实现“持续赚钱”这一最终目的,企业需要分别需要完成的五个环节或五类任务。对具体企业来说,完成容器板块所定义的每一类任务都具有其特定的方式,这些方式集成起来就构成了具体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说,商业模式可以分解为五个方面的任务模式。

容器结构中每个板块的支撑要素(有时简称“板块要素”),是指影响板块任务成果好坏的基本因素,它们也可以理解为是板块任务的“分任务”;更准确地说,是对这些分任务的做法安排。这些分任务的执行方式组合起来,将决定板块任务的实现情况(这可以用板块面积来具体衡量),进而影响容器的实际体积。商业模式容器的体积体现了两类价值——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交集大小。容器的体积越大,企业持续赚钱的可能性就越大,商业模式性能越好,反之则越小。

商业模式规则结构

基于“材质”的结构构造

老师:“各位早上好,今天我们讨论商业模式的功能问题。在开始研讨之前,我想巩固一下商业模式的概念,哪位同学说一下,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

“没有人来主动回答一下吗?那,罗璐你来说。”

罗璐:“好像是说,商业模式是指企业赚钱的方式……是企业持续赚钱的方式。”

老师:“嗯,表述没错。那么,请大家考虑一下:如果一个人做某件事采用了可以观察到的方式,那么需要什么条件?”

“怎么还是没人主动回答?那罗璐你再来说说。”

罗璐:“……老师这个问题我想不起来……我是说我要想想。”

我们已经知道,为了保障“持续赚钱”这个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顾客的确存在需要企业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由所需开展的特定顾客工作而产生的;其次,由企业主导提供的顾客问题解决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剧本形成的顾客工作情景,可使得顾客在通过消费这个情景解决其面临的问题上获得满足;再次,企业主导提供上述“情景”的过程高效并有充分的弹性(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扩张);然后,合作者们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最后,企业以合适的方式进行收割,来获得利润,或者说赚钱。

其实,我们可以用更简洁的形式表达上面的意思,商业模式作为“持续赚钱的方式”,可以表达为:

商业模式=∑(不同主体开展)相关活动的方式=顾客在什么工作中遭遇何种问题,并如何评价问题解决获得的满足+顾客如何开展该项工作并解决该问题+核心企业如何产生并传递其产出+合作者如何产生并传递其产出+核心企业如何收割并获利。

在构成上式总和的各个“活动”加项中,有的是可视的活动过程如核心企业的运营活动,有的则是不可见的思维过程,如顾客感知价值,也就是评价其满足的过程。

所有这些活动的方式组合起来,才是商业模式所指的“……方式”的完整内容。现在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不起眼却十分要命的问题,它将引导我们发现商业模式的真实材质是什么。

一个人(比如李东教授)的某项活动(比如阅读),已经形成了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方式,以至于有人会讲这样的话:“李东教授的阅读方式没有代表性,无法推广”或“李东教授的阅读方式可以解释他为什么看了这么多书”。那么,我们可以相当肯定地推断:李东教授这个人在阅读这项活动上,其行为是可重复的。否则,人们无法承认李东教授的阅读具有某种可观察的“方式”。

因此,“方式”就意味着“可重复”!反过来也成立:如果一件事情人们以重复的方法、重复的过程去完成,那就意味着在做该事情上人们已经形成了某种“方式”。至于这些形形色色的方式效果如何并不重要。

我们快要接近想揭示的真相了:如果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存在确定的方式,或者说我们希望他按照某种方式去做这件事,就意味着活动是重复发生,或我们希望活动能够重复发生。那么,条件是什么呢?这就回到了本节开头的课堂问题。

条件就是:存在某种力量使活动以相同形式重复发生,这个力量的来源就是规则。所以,商业模式还可以表达为:

商业模式=∑(不同主体开展)相关活动的方式

=∑(针对不同主体相关活动的)规则

商业模式就是一组规则的集合!如果说商业模式是一个可蓄水的容器,那么规则就是这个容器各个板块上的一块块“砖石”。

规则的概念和功能

规则有两大类别:社会规则和自然规则。前者是指由群体共同制定或公认,由群体成员共同遵守的条例和章程。规则具有普遍性。“国家标准”就是最典型的规则。后者则指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不同的规则具有一定的制约范围,也就是遵守这些规则的群体覆盖范围。宗教的教义其实就是各种各样的规则,但这些规则的制约范围只在宗教影响的群体之中。

规则的功能体现在它们对行为的制约上。“习俗”作为一种规则,对人类某些领域的活动如礼节活动、社交活动等具有相当深刻的影响。而“工艺技术”作为另一种规则,则对生产过程活动产生强制性影响。

然而,规则对行为的影响,并不一定总是被当事人所知晓。例如,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揭示的“归属需要”,这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由人类进化过程决定的自然规则。这一规则促使人们对家庭、同学会、朋友圈等群体的依恋和向往,但并不是每一个有这种向往的人都了解这一规则的存在及其机制。这就导致了一类基本的创新模式:那些被经济学特别仔细地贴上了“企业家”标签的人,在对某些实际存在的规则观察基础上,经过斟酌、评价并加以利用,由此导致新业务的产生。保险业的出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因此,最先发现并利用一些别人尚未注意到的规则,是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途径。你不用发现的太早,只需要比别人早一点就行了。在此,我们特别提醒读者关注“派生性规则”这一概念。

所谓“派生性规则”,是指由现有已经出现的规则G而连带引发的规则。我们把起始的规则作为源规则,把它导致派生性规则的过程称为派生过程。源规则具有不同类型,相应的派生过程、演化机制以及作为结果的派生性规则的属性,均各不相同。

技术型源规导致派生性规则的过程则相对比较清晰。其导致的派生性规则也以新的技术规则为主。例如,4G技术的标准化,将催生出一系列与之相应的各种新规则,涉及移动支付、音像内容下载等领域。

相比之下,政策法律型源规则导致派生性规则的过程就相对模糊一些。例如,尽管人们知道,政府重大的科技产业政策出台总会促发新技术的出现,但什么样的新技术能够成为主导技术,其判断则相对困难。

最为模糊的是思想方面“形而上”规则的派生效应。我们都知道,“以自我为中心”是东西方社会中年轻人共有的思维规则,但这一规则会导致其他什么样的派生性行为规则,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但是,不论这个过程以目前人们的认识能力看是多么复杂,其派生性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意味着,它们一定在默默地推动着各种各样派生性规则的产生,只不过我们还不大了解而已。

已有的规则总是要被人们发现、利用。当已有的规则都已经被先到者捡去作为“砖石”,打造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时,有进取心又有智慧的后来者,就应特别关注那些新出现的、尚未被其他人注意的规则“砖石”,用以砌成自己的创新性商业模式。

回放的审视

乔布斯的苹果帝国创造、利用了哪些规则?

人们对移动式小屏幕产品的接受。

数字播放音乐技术。

人们对“方便”地欣赏海量音乐的认同甚至渴望。

影像制品销售的分账制度。

基于互联网的零配件外包技术(体系)。

前瞻的审视

新的规则“砖石”及其应用

据调查,职场中有近6成人很“自闭”。他们喜欢独往独来;懒于表达,与同事没什么话可说;不喜欢电话沟通,而乐于选择邮件等虚拟途径。

如果上面我们引述的事实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证实,那么这就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已出现规则。在其他人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可能可以作为商业模式构件的规则砖块以前,它就是一个新规则。如果它能够被应用到谋和商业模式中去,那么它的商业价值就得到了实现。

规则的类型划分

构成商业模式的规则可以根据不同依据而划分。在商业模式视角下,我们特别关心以下细分变数。

形态

规则可按其形态划分为技术规则(各种标准、规范、工艺要求等)、组织规则(制度、政策、法律等)、心理规则(信仰或信念、习俗包括禁忌、惯例、时尚等)和自然规则。

约束机制和约束力大小

不同的规则对行为主体的约束机制各有不同,相应的约束力大小也不尽相同。在这里,存在两种约束机制:保健型约束和激励型约束。

保健型约束是指,如果行为主体(强行)突破了规则要求,那么一定会产生不利于他们的后果。也就是说,行为主体遵守这些规则的约束,是因为他们不愿接受由此产生的负面后果。显然,这是一种刚性约束。我们之所以称之为“保健型约束”,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因为行为主体是出于防止出现不利于自己的后果出现而选择遵守。技术规则,一部分组织规则,如法律等,一般具有保健型约束机制。

激励型约束则是指,如果行为主体遵守了有关规则,那么他们能够(或者,他们预计能够)获得满意的后果。一部分心理规则,例如时尚,会产生激励性约束。

不同规则对行为主体的约束力大小也不尽相同。技术、法律等保健型规则通常约束力较高。激励型约束力则呈现比较活跃的分布,也就是说,有些激励型规则的约束力较高,甚至高于保健型规则,例如信仰。而另一些则弱于保健型规则,如某些组织惯例。

规则的来源

作为商业模式容器各板块的构成“砖石”,一些规则是企业主动创立的,最典型的情况是企业研发产生的新技术。此外,企业通过企划等手段促成的一些诸如消费信念、惯例等,也是典型的自创型规则。极端情况是企业促成一种信仰的产生。我们可以在诸如“男人的尊严就在于……”“……是人生力量源泉”之类的广告语中,不难发现这种自创规则的企图。

然而,作为商业模式构成材质的另一些规则,并不是企业创造的。企业只是“借用”了这些规则而已。事实上,这是商业模式容器材质中比例较大的一个部分。我们可以回过头去看一下苹果的例子。乔布斯创立的商业模式,从其构成材质即有关的规则来看,真正属于苹果公司创造的部分并不多。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这样认为:发现一些别人尚未注意到的规则,并加以利用,是企业家成功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途径!这就是了,只有先发现,才有接下来的“借用”。

对于商业模式中“借用”的规则部分,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主动借用和被动借用。

主动借用,是企业决策层有意识地搜寻、评估、利用的外部规则。由于是主动的发现、识别和利用,主动借用通常是借用和配套规则开发并重,结果往往是商业模式的显著改进甚至创新。

如果你有机会跟那些成功企业家久呆在一起,也许你会发现他们的一些共性口头语:

“老张,我发现有这样的趋势,现在的年轻人都离不开手机,一有空就盯住个巴掌大的小东西,他们眼睛肯定吃不消啊,我想搞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