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据鱼类生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般鱼类在-1℃就冻成“冰棒”,无法生存了,但是我们冬天所见的河水结冰只是在水的表面,冰层下面的水温一般在4℃左右,所以鱼不会冻成“冰棒”。
世界上最不怕冷的鱼,是南极的鳕鱼。南极鳕鱼生活在南大洋比较寒冷的海域,它体长40厘米左右,体型短粗,呈银灰色,略带黑褐色斑点,头大,嘴圆,唇厚,血液为灰白色,没有血红蛋白。但它的血液中有一种特殊的生物化学物质,叫做抗冻蛋白,就是这种抗冻蛋白的作用,能够让它冻而不僵。
小资料,为什么鱼有淡水鱼、海水鱼之分
生活在海水中的鱼,腮片中长有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它由“泌氯细胞”组成,能起到淡化海水的作用。另外,海鱼的表皮膜、内腔膜和口腔膜等都是一种半渗透膜,这些膜就会淡化海水,仅留下淡水留在体内。而淡水鱼却没有这些本领。
养金鱼为何先要养水
最早饲养金鱼的国家是我国,这是我国的一种艺术特产,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质都可以养金鱼,养金鱼需要先养水。
金鱼需要大量的氧气。为了使金鱼获得足够的氧气,水面应该比较大,可以增加水的溶氧量,也便于水中的有害气体散发到空气中;同时还要保持水面的清洁。养金鱼的水还必须有一定量的浮游生物,各种浮游生物与金鱼保持相对平衡。
金鱼和鱼一样属于变温动物,所以对水温的要求比较高,水温低于12℃,金鱼的代谢就会缓慢,生长基本停止;水温如果高于30℃,金鱼的活动和摄食也会受到影响。所以,需要经常用温度计来测量水温的高低。
家庭饲养金鱼水体一般在几升至1立方米,水质与水环境极易变化。在炎热的夏、秋季节每天排污1~2次,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视水体大小为2/3~1/3,有条件的可装小型增氧机或充气机,或2~3天全部换水并洗刷鱼缸一次。
小资料,为什么鱼要大量产卵
鱼之所以要产出数量很多的卵,是因为单个鱼卵成活到成年的机会非常小。大多数鱼产下几万个卵之后,便对其无能为力了,因为许多卵在孵化以前就会被吃掉。那些像海马、刺鱼之类能够给予后代某种形式的照料的鱼,产卵的数目就相对要少些。
鱼死了为什么肚皮朝天
在大多数鱼的身体内,有一种调节身体比重的器官,那就是鳔。鱼鳔的作用是通过贮存气体的多少,能使鱼停在不同的水层里。我们平时都见过不会游泳的动物到了水中会沉底,可是鱼一动不动时,也能稳稳当当地停留在某一水层,不会沉下去,这就是鱼鳔的作用。鱼鳔内气体的量是可以调节的。若要减少气体量,鳔内的气体就会通过鳔管、食管从口腔放出,或被流经鳔的血液吸收带走;若要增加气体量,流经鳔的血液就放出氧,补充到鳔内。同时,鳔可以在不同的深度放气或者吸气来调节身体比重,让自己和周围的水的比重一样,因此鱼可以轻松地停留在水中。
鱼死掉以后,鳔充满气体,失去调节能力,身体比重减轻。鳞脊部大都是脊椎骨和肌肉较多的地方,比重较大,而腹部则多为内部器官,空腔大,比重小,因此鱼死掉后,比重小的腹部就大多朝上了。
小资料,鱼如何游动
大多数鱼都是通过向两边摇摆身体,靠肌肉收缩产生向前的冲力来游动,鱼鳍能使鱼游动时在水中保持直线并稳定方向。每个鱼鳍都有特定的用途,成对的胸鳍和腹鳍控制鱼的俯仰角度,成单的背鳍和臀鳍能够使鱼的身体保持直立,尾鳍则更像船中的舵。
现在的类人猿有可能变成人吗
灵长类动物是所有哺乳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动物,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它们通常都是十分灵活的爬树能手,长着长长的四肢和灵活的手指、脚趾;大脑袋上长着宽宽的、超前的眼睛。古猿是它们和人类共同的祖先,所以它们在血缘和外形与人类都很接近。那么,现在的类人猿可能再进化成人吗?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几百万年前,古猿由于物竞天择的压力和基因突变,分别进化为现在的人类和类人猿两种物种。人类的进化是漫长的,从直立行走,到手和脚的分工,再到语言和文字的出现,然后是大脑的发展,最后才逐渐形成了现代人。
现在的类人猿还生活在大森林里,过着小家庭的生活,因为没有社会生活就无法进行交流,更无法产生语言和文字,所以它们的这种生存方式,决定了它们不可能进化成人类。
小资料,为什么大猩猩爱捶打胸脯
大猩猩经常会做这样的动作:双手拼命捶打自己的胸脯,还“呼哧呼哧”地喘大气。人们见到这幅可怕的模样,往往会被吓坏。其实,这是大猩猩在向对手显示勇猛。如果你不去惹它,它绝不会主动攻击你的。
猴和猿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我们经常把猴和猿均称为猿猴,其实猿和猴有很大的区别。猴有尾巴,猿没有;猴的后脚比前脚长,猿则相反;猴子走路时前脚掌着地,猿则是以指节着地或双手高举;猴的脸上有颊囊,采食时可以将食物暂时存在颊囊中,猿的脸上则没有;猴小臂的毛是往手掌方向顺着长的,而猿则是向外横着长的。
长臂猿和猩猩属于猿,长臂猿动作特别敏捷,它能利用双臂的交替摆动,在树上跃起数十米,速度非常快,它甚至可以在空中抓住飞鸟。
我们经常看到猴子之间经常互相抓搔身子,其实是在抓对方身上的盐粒。猴子平常吃的食物里含盐很少,身上出汗的汗水蒸发后,盐分便同皮肤和毛根上的污垢一起结合成盐粒,当猴子觉得盐分不足时,就在对方身上找小盐粒吃,看起来好像是在给同伴捉虱子一样。
小资料,为什么说黑猩猩是最聪明的动物
黑猩猩在所有动物中,身体构造同人类最接近。而且黑猩猩的大脑半球比较发达,表面上的褶皱也比较多。驯养的黑猩猩可以学会做简单的动作,如用餐具进食,用铲子挖土,甚至会坐上儿童用的三轮自行车骑几圈,因此说,黑猩猩是动物界中最聪明的动物。
猴王是怎么选出来的
猴子是群居动物,不管在自然界还是动物园中,猴子都是几十只甚至几百只地集群活动,而在一个猴群里,肯定有一只身强体壮的公猴担任“猴王”。
在猴群中,除了猴王就是母猴和幼猴。因为小公猴长大后,就会被逐出猴群过流浪的生活,直到完全长大。成年的公猴如果认为自己身强体壮,就可以回来挑战猴王,如果胜利,它就是新任的猴王,而老猴王则被逐出猴群。
猴王为了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喜欢占领最高点,独坐在猴山顶峰,然后高高翘起弯成“S”形的尾巴,显得威风凛凛。
猴王的权利很大,可以优先挑食,独自享有交配权利。如果有猴子不服从管制,就会遭到猴王的严厉训斥。猴王同时也要保护众猴的安全和部落的领土。流浪在外的野公猴到了交配的季节,常常到猴群中寻找交配的机会,这时,猴王就要带领众猴抵制来犯者,但绝不会将来犯的同胞置于死地。
小资料,猴子的屁股为什么是红的
有人说猴子的红屁股是被火烧的,所以屁股就变红了。其实不是这样,因为猴子经常坐着,屁股上的毛就被磨掉了,露出了皮肤。猴子屁股上的血管特别丰富,这样一来就露出了血液的颜色,所以猴子的屁股就成了红色的了。
冬天昆虫都上哪儿去了
蝴蝶等蛾类大部分是以茧的形式在地下过冬,土壤成了它们冬眠的温床,只要不受到冬耕翻地的破坏、禽畜的刨食,就可安全过冬。玉米螟、高梁条螟、粟灰螟以及多种危害水稻的钻心虫都以幼虫的形式过冬,它们钻到稻秆深处或根茎中,在越冬前尽量延长“隧道”的深度,并用啃下来的碎屑将隧道周围填满,又在隧道进口处吐丝结上一层薄网,既安全又保暖。蝗虫、蟋蟀、蚜虫、粉虱等以卵的形式过冬,成虫找到合适的地方,把卵产到那里,安全过冬。蚊、蝇大部分是以成虫过冬,每年气温逐渐下降、冬季临近时,它们就会钻到石洞、菜窖、畜舍等阴暗挡风的角落里躲藏起来过冬。
昆虫不管以哪种方式过冬,都要提前做好准备,首先是储存食物,其次要把体内的水分排出,防止结冰,最重要的是要找个隐蔽温暖的地方。
小资料,世界上还有三叶虫吗
大约5亿年前,三叶虫非常普遍,目前已发现的化石就有4000多种,但三叶虫现在已经绝迹了,所以只能通过化石来了解它。大多数三叶虫有5厘米长,但有一些能达到1米以上。它椭圆形的躯体和许多相通的环节表明了节肢动物的结构。
昆虫为什么只会走弯路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有6条腿,1对触角,身体分成头部、胸部和腹部,常见的昆虫有蝗虫、蝉、蜻蜓、蜜蜂、蝴蝶。不管昆虫中的哪种在地上爬行时都是呈“z”形的。那么昆虫为什么不会走直线呢?
原来,昆虫的两侧各长3条腿,前足最短,中足其次,后足最长。它在行走时,既不能6足同行,也不能同侧的3足同时迈进。它只好把右前足、左中足和右后足分为一组,剩下的左前足、右中足和左后足分为一组。爬行时,一组的前足先伸出,后足使劲把身体向前推,由于前后足的长短不一,身体就被推向偏离直线的一侧,另一组的前足再抬起时,身体又被推向另一侧,就这样,昆虫左歪一下,右歪一下,呈“z”形向前爬行着。
小资料,蜘蛛是昆虫吗
蜘蛛没有翅也没有触须,但是人们有时候会把蜘蛛头前部一对细软的须肢当成触须。蜘蛛的身体通常分成两个主要部分:组合头胸和腹部,两部分由一个细腰连接起来。所有蜘蛛都有一对有毒的鳌肢,用来杀死猎物。这些特征与昆虫不一致,因此它不属于昆虫类。
为什么蝗虫喜欢成群结队
蝗虫行动时都是成群结队,蝗群从庄稼地走后,一大片庄稼转眼间就一片狼藉。在我国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记载有八百多次大的蝗灾,使六七百万农民流离失所,四处逃荒。
蝗虫为什么要组成大部队来袭击庄稼地呢?这与它们的产卵习惯和生理习惯有关。蝗虫产卵时,对产卵场地和温度要求较高,因此,合适的产卵地比较少,所以,它们很可能都集中到一个小地方产卵。由于地方小,卵孵化时整齐统一,以至蝗虫的幼虫一出生就形成了互相靠拢、互相跟随的群居习性。
其次,蝗虫生存需要较高的体温,必须互相紧紧依偎才能维持体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蝗虫成群结队行动时,不易受到鸟类等敌人的攻击。蝗虫在飞行时,地面上的蝗虫能够感应到,并群起响应。所以,我们看到的蝗虫队伍都特别大。
小资料,蝗虫是怎样由卵到成虫的
雌蝗虫在植物上或土壤里产卵,卵呈长袋形,包含30~100个卵粒,每个卵粒外有一层保暖、保湿的胶状物质,已经孵化出的幼虫叫“蝻”,形状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膀,经过5~8次蜕皮后,幼虫就变成了成虫,它们的体形、体色都会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蝴蝶翅膀上的奇妙图案有何作用
蝴蝶的身体和翅膀上生长着扁平的鳞状毛,白天出来活动,喜欢吃花粉、花蜜,而蝴蝶的幼虫会危害树木与庄稼。
常见的蝴蝶翅膀左右结构是对称的,而且翅膀上的图纹与颜色也是左右对称的。蝴蝶翅膀上的这些图案不仅可以起到蒙蔽敌人的作用,而且在静止不动时也可以起到恐吓作用,避免自己成为天敌的腹中食物。
蝴蝶的翅膀颜色绚丽多彩,人们往往把它们视为观赏昆虫。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蝴蝶种类相当丰富。
蝴蝶的美完全在于它们的翅膀。蝶类的翅膀均长有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像房上的瓦片一样层层排列。随着鳞片的不同排列,每只蝴蝶的翅膀会呈现出不同的色泽与花纹。鳞片表面含有油脂,使雨水无法渗透,所以在雨天,我们也会看见蝴蝶翩翩起舞。
小资料,蝴蝶也会“逃婚”么
蝴蝶根据散发出来的性激素来辨认异性,并在空中展露舞姿向对方示爱。若不想交尾的雌蝶同时被几只雄蝶追逐求爱、紧逼和绕圈飞舞时,雌蝶会突然挟翅而下,急速降落,使雄蝶如坠迷途,雌蝶则趁机逃脱。这就是雌蝶有趣的“逃婚”。
飞蛾为什么要扑火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验,终于揭开了飞蛾“扑火”之谜。科学家发现飞蛾在夜间飞行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让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自己的眼睛里,这样在逃避天敌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只要再转,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依旧能找到方向。这是飞蛾的“天文导航”系统。
飞行中的飞蛾看到火光,错认为是月光,因此,它就利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火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本能地让自己与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于是只能绕着火光打转。由于它的两只眼睛离光源的远近不同,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眼睛感受到的光线强,于是它们不停地拐向光线更强的方向。这样,它们总是绕着圈子,逐渐接近火源,最后造成飞蛾扑火的现象发生。
小资料,城市里飞蛾的颜色为什么很暗
颜色和有斑点的图案可以使飞蛾与自然界中的树叶或者树干等物体混为一体,这可以使飞蛾避免被鸟类和爬行动物所捕食。在城市里,为了能更好地与周围烟雾重重的环境相适应,飞蛾的颜色已经逐渐变暗。
蜜蜂怎样将消息告诉同伴
蜜蜂没有听觉器官,同伴之所以能够找到花丛的位置,其秘密就是蜜蜂的特殊动作,昆虫学家把蜜蜂这些有含义的动作称之为“蜂舞”。
1923年,奥地利昆虫学家希博士在实验中发现,蜜蜂在蜂巢上方转圆圈这种动作是告诉同伴蜜源离蜂巢很近,一般在45米之内。另一种动作叫做摇摆舞,蜜蜂先转半个小圈,急转回身又从原地向另一个方向转半个小圈,舞步为“0”字形旋转,同时不断摇动腰部。这种动作表示蜜源不在近处,大约为90~5000米范围之间,具体距离与舞蹈的圈数有关,它们的舞蹈语言非常准确,误差极小。
蜜蜂还会利用太阳光的位置来确定方向,传递信息的蜜蜂通过太阳、蜜源、蜂巢等位置来定位。蜜蜂在跳舞时,头朝太阳的方向,表示应向太阳的方向寻找蜂蜜;若是头向下垂,背着太阳的方向,则表示蜜源与太阳的方向相反。在传递信息的蜜蜂跳舞时,会激发周围的许多蜜蜂都随着它一起起舞,由于舞蹈的队伍不断扩大,会使更多的蜜蜂得到蜜源的信息。
小资料,蜜蜂怎么储备食物
当蜜蜂降落在花朵上时,花粉就落在了身上。蜜蜂用中腿将花粉扫下来,堆放在后腿上的特殊部位。特殊部位上布满了刚毛,花粉就保存在刚毛之间了。
萤火虫发光有什么秘密
萤火虫是鞘翅目萤总科的一科。它是一种头被前胸覆盖,腹端有发光器,能发光,体较扁而体壁柔软的甲虫,全世界已知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往往也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幼虫和成虫均以蜗牛和小昆虫为食,喜栖于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