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杏、桃、谷物、坚果类、豆荚、海产品、干香菇和绿叶蔬菜等食物中,含镁较为丰富;苹果、梨、葡萄、枣子和桃子、黄豆、杏仁、花生、蜂蜜中含有大量的硼。
2.维生素。
维生素K与骨骼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增加骨的强度,预防骨质疏松症。动物肝脏、燕麦、蜂蜜、深绿叶蔬菜、海藻类等食物中,维生素K的含量较为丰富。
维生素C可促进胶原的合成,而胶原是构成骨质的重要物质。因此,补充维生素C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有重要意义。花菜、西红柿、草莓、猕猴桃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
维生素D是钙在肠道被吸收所必需的物质。阳光照射可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长期缺乏阳光照射,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会下降。维生素D的饮食来源首推乳制品,如牛奶等。富含脂肪的鱼类也是维生素D的极佳来源,如沙丁鱼、秋刀鱼、鳗鱼、鲑鱼、鲽鱼等。
相关食物
1.牛奶。
牛奶除含有钙外,还含赖氨酸、精氨酸等,这些成分对钙的吸收有益。另外,牛奶中的酪蛋白在体内的分解物也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2.碱性食物。
食物按其在体内代谢产物的酸碱性,可分为酸性、碱性两大类。像肉类等含高量蛋白质的食物,以及大部分谷类和淀粉类即属酸性食物,能增加钙的流失而导致骨质疏松。
因此,平时应尽量摄入碱性食物,如水果、蔬菜和乳制品等,以避免引起钙的流失,但这类食物中不包括橘子、李子、玉米、扁豆和乳酪。
3.咖啡。
每天喝一杯咖啡,未必对健康产生什么损害,但若再增加饮用量,就会导致一些问题。因为咖啡因能引起钙质流失,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4.酒。
少量饮酒,不会对骨骼产生伤害,但饮酒过量情况则会有所不同。因为过量的酒精会对骨细胞进行猛烈攻击,直至该物质被摧毁,而且量越多,危险也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吸烟和高盐饮食等,均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此外,食物纤维不能摄入过多,它能妨碍钙的吸收。
■ 脑血管障碍 ■
脑血管障碍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导致脑内发生缺血或出血,造成脑功能障碍。其死亡率较高,存活者多会留下手脚麻痹、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后遗症。
1.脑出血(脑溢血)。
脑出血常被称为脑溢血,是因脑实质内动脉破裂,血液外流而形成血肿,对周围的神经产生压迫,使脑功能受损,从而出现各种神经症状。脑溢血几乎都会留下后遗症,轻微者会出现面部麻痹、语言障碍,严重时会导致半身不遂和痴呆。
高血压是引起脑出血的主要原因。因为血压升高对动脉的压力增大,最终可导致动脉壁失去弹性,变脆。一旦出现血压突然上升,超出动脉壁所承受的能力,就会形成破裂。
一般情况下,多数脑出血是在白天突然发作,常出现于兴奋或用力干活时。发病时出现剧烈的头痛,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病情轻者,渐渐地会出现口齿不清、手脚不能动弹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意识丧失、打呼噜和大小便失禁。
2.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处于中间位置的蛛网膜和内侧的软脑膜之间的动脉破裂所致。出血不是发生在脑组织本身,故不会留下半身不遂等后遗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高达30%。剧烈的头疼是其发病的重要特征,从后脑到脖子,乃至整个脑袋都感觉疼,像裂开了一样。
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常见于高血压患者。但血压正常的人在精神兴奋、极度紧张、排便用力以及用力干活等情况下,使血压急剧升高,也有可能会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另外,与其他脑血管障碍不同,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容易出现于30岁左右的人身上。故在接受身体检查时,即使年龄不大,也要对脑内血管的状况进行检查。
3.脑血栓。
脑血栓是由于脑动脉硬化、血液流动通道变狭窄,使血液淤塞,以致脑动脉中出现血栓(血块),堵塞血管,造成局部血流停滞,导致部分脑细胞坏死,从而产生脑功能障碍。
脑血栓在脑动脉硬化加速的老年人身上较常见。另外,睡眠中和安静时血压降低也会导致脑血栓形成。所以,预防脑血栓,首先要防止动脉硬化。
脑血栓很少突然发作,与其他脑血管障碍相比,其病情进展较为缓慢,要经过数小时到两天,时间长的时候要过一个月才出现明显的症状。
脑血栓发病时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慢地出现半边脸麻痹、口齿不清、半边手脚感觉麻痹,有时还会出现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
4.脑栓塞。
脑栓塞是由于体内其他部位的血栓通过血管运到脑部,在脑动脉中被卡住,从而使脑动脉血管堵塞,而非脑动脉中形成的血栓所导致的脑动脉血管堵塞。脑栓塞也会造成局部血流停滞,导致部分脑细胞坏死,从而产生脑功能障碍。
导致脑栓塞的栓子不仅仅是血栓,还有细菌、肿瘤、脂肪等栓子,皆可导致脑动脉血管堵塞,产生相应的症状。例如,空气从伤口进入血管中,或伤口处皮下脂肪进入血管都会形成栓塞。
脑栓塞会出现面部和手脚麻痹、口齿不清、意识障碍和失语等症状,与脑血栓的症状基本相同,但脑血栓发病较缓慢,而脑栓塞却是突然发作,其死亡率也相对较高。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可出现面部和手脚麻痹、口齿不清等神经症状。但症状持续时间较短,最长24小时内就会消失。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原因大致有两个:
一是由于细小的血栓将脑动脉血管堵塞,导致出现短暂性脑梗死状态。但由于这种细小的血栓在短时间内即被溶解,血流随之畅通,症状也即随之消失。
二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导致脑动脉调节功能障碍,从而在血压急剧下降时,不能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发生脑部供血障碍。血压恢复正常后,症状随之消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若不及时治疗,放任不管,将会多次反复发作,数年后,将会有30%的人死于脑梗死,所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是很危险的疾病。
引起脑血管障碍的环境条件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特别是心瓣膜病)等疾病是诱发脑血管障碍的主要因素,但不是患有这些疾病的人就一定会出现脑血管障碍。因为除了诱发因素外,还得有引起发病的条件。
例如,季节变换引起气温变化、血压升高或者下降、沐浴使身体迅速变暖、在寒冷的更衣场所脱衣、大量饮酒后接触到户外的寒冷空气、用力排便等情况,都会诱发脑血管障碍。
脑血管障碍大多数是突发性的。但发病前,身体也会出现某些先兆。比如,出现眩晕、起立眩晕、头痛、手脚麻痹、身体不适、肩酸等症状,或者行走时脚不灵活,眼睛看不清东西,说话时舌头不灵等症状,以及忘事严重,反复唠叨以前的事情等痴呆性症状。
脑血管障碍的预防,除了对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一些基础病变加以改善之外,还要注意加强运动,调整饮食结构。
相关营养成分
1.钾。
钾能使血管壁保持弹性,防止因血压太高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可用于脑血管障碍的防治。有研究证实,每天额外摄取400毫克的钾,发生脑血管障碍的机会可以减少40%。
鱼、香蕉、哈密瓜、马铃薯、西红柿、大蒜、海带、大豆、苹果、柑橘类、卷心菜、银耳、绿叶蔬菜等食物中,钾的含量较为丰富。
2.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能降低脑血管障碍的发生概率,对于发生了脑血管障碍的患者,Omega-3脂肪酸能降低受损的程度。因为Omega-3脂肪酸可以调节血液的状态,抑制血凝块的形成,从而对大脑血管阻塞起到预防作用。
另外,这种营养成分可使细胞变得柔软,富有弹性。这对红细胞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柔软的红细胞便于从狭窄收缩的血管中挤过,把氧气运送给脑部细胞,提高缺血区域脑细胞的存活率。
Omega-3脂肪酸在鱼中含量较高。有研究证实,年龄在60~69岁之间,每周至少吃一次鱼的人,与不吃鱼的人相比,在以后15年内罹患脑血管障碍的机会要减少一半。
3.维生素。
维生素C能加固血管,维护血管的正常功能,防止血管老化。草莓、西红柿等食物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类黄酮可增强维生素C的功效,在洋葱、萝卜中含量较多。
维生素E能软化血管,增强动脉弹性,还可扩张血管,预防脑血栓形成。燕麦、大豆、植物油、坚果类、玉米、南瓜、蜂蜜、芝麻等食物中,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
维生素A是一种抗氧化剂,尤其是β-胡萝卜素能够防止胆固醇被氧化成有害的形态,以减轻血管壁的损伤。胡萝卜、菠菜、南瓜和番薯等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
相关食品
1.姜。
现代研究发现,姜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对预防血栓有一定好处。
2.葱和洋葱。
经现代研究证实,葱和洋葱含有烯丙基硫化物,能够抑制血液凝固,防止血栓的形成。
3.食物纤维。
摄入魔芋、香蕉、牛蒡等含食物纤维的食品,可以预防因排便用力而造成的脑血管疾病。
4.绿茶。
多喝绿茶,可以预防脑血管障碍。有人作过调查,发现常喝绿茶的妇女,比那些较少喝茶的妇女要减少一半罹患脑血管障碍的机会。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含黄油、猪油和奶油等脂类多的食品要尽量少摄取,因为这些脂类可促进血栓的形成。
盐会使血压升高,引起脑血管障碍。每日盐的摄取量应在10克以下,尤其是有脑血管障碍者更应注意控制盐分的摄取。
过量饮酒也会引起脑血管障碍。研究发现,每天喝三到四杯酒的人,发生脑血管障碍的机会比不喝酒的人要高出三倍之多。
■ 老年痴呆症 ■
老年痴呆症是指因脑细胞老化、死亡,使脑功能减退,以致出现以痴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老年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健忘、认知能力低下。
此病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血管性痴呆,由脑梗死、中风而引起;另一种是阿尔茨海默氏痴呆。脑血管性痴呆发病迅速,而阿尔茨海默氏痴呆是阶段性发展而成的。
老年痴呆在早期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下降、学习新知识困难,而对久远的事却记忆犹新,生活中易闹矛盾。
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认知力消失、判断力减弱、方向感丧失、人格改变、语言能力丧失等一系列表现,甚至连最亲近的人都不认识。
老年痴呆症患者不懂季节变更,情绪幼稚化。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生活能力逐日衰退,以致最后发展到除了部分本能要求外,其他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丧失殆尽。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不可逆的逐渐加重的疾病,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疗法。有研究发现,患者脑中含有过量的铝,这与使用铝制品有一定关系,如铝壶、铝锅、铝勺等。
预防老年痴呆症,应不断学习、锻炼思维。脑部也像身体其他部分一样,愈锻炼刺激,就会变得愈活跃、愈强健。受较多教育,又有兴趣积极学习的人,较少患老年痴呆症。
相关营养成分
1.锌和镁。
锌可防止铝和其他有毒金属的沉积,而这些物质的沉淀会导致老年痴呆症;镁能减缓随年龄增长所发生的脑细胞退化。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症患者,脑中锌和镁的含量都较低。
2.EPA和DHA。
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脑组织正常生长发育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并能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延缓血栓形成、保护脑血管,提高脑和神经组织机能,对预防老年痴呆症有益。海水鱼油中,两者的含量较为丰富。
3.银杏内酯。
银杏内酯改善痴呆的效果非常显著,它能提高脑内葡萄糖浓度,降低有害乳酸浓度,扩张末梢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防止活性氧损伤等。银杏叶与白果中,富含银杏内酯。
4.卵磷脂。
卵磷脂是构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原料,而乙酰胆碱与记忆力以及认知能力密切相关。摄取卵磷脂,对防治阿尔茨海默氏痴呆有益。豆制品、蛋黄、奶酪、动物肝脏等食物中,卵磷脂的含量较高。
5.维生素。
维生素E、维生素C和维生素A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能保护细胞对抗自由基的损害,尤其是脑组织最容易受到自由基的攻击,因而维生素E、维生素C和维生素A可延缓大脑老化,预防老年痴呆症。
B族维生素是脑部的能量代谢所必需的,缺乏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2,很易形成老年痴呆症。乳酪、蛋、动物肝脏、牛奶、海鲜、肉类、鲫鱼等食物中,维生素B12的含量较为丰富。
相关食品
山芋具有益肾健脑的作用,可以增强记忆力;银耳具有活血、益肾作用;枸杞子具有滋肾、益脑作用。这些食物皆可用于老年痴呆症的防治。
另外,核桃仁所含有的成分对脑神经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还可抗衰老,对防治老年痴呆症具有一定作用。
■ 帕金森综合征 ■
帕金森氏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缓慢进展性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氏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障碍、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其主要临床特征。
帕金森氏病的典型症状为:面部表情减少,称为面具脸;手指节律性震颤,形成所谓搓丸样动作;站立时呈头部前倾、躯干俯屈的特殊姿势;行走呈慌张步态,即小碎步。
其发病是由于脑黑质、蓝斑和迷走神经背核等部位的细胞发生变性,导致多巴胺递质生成障碍,造成多巴胺能系统与胆碱能系统的不平衡,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很多疾病或因素可以产生类似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症状,被称为帕金森综合征。如感染、药物(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等)、毒物(一氧化碳、锰等)、血管性病变(多发性脑梗死)和头部外伤等因素,皆可导致帕金森综合征。
另外,中枢神经系统变性也可伴有帕金森症状。如多系统萎缩的病变早期,可表现为单纯的帕金森病,之后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的一些其他症状,如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相关营养成分
1.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在体内可生成多巴胺,肉类、鱼类、鸡蛋、牛奶中苯丙氨酸的含量较高。
2.维生素。
脑组织易受到自由基的攻击,维生素C和维生素A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能保护细胞对抗自由基的损害,可延缓大脑老化,预防帕金森综合征。
猕猴桃、草莓等食物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C;南瓜以及果仁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两者应同时摄取,可以提高抗氧化的效果。
维生素B6参与多巴胺的合成,对帕金森综合征的防治有益。在金枪鱼、秋刀鱼中,维生素B6的含量较高。
■ 神经痛 ■
周围神经病变或受刺激,引起并放射至该神经支配范围内的疼痛,称为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人。咳嗽、打喷嚏等可诱发神经痛,或使疼痛加重。
病变部位可在神经根、神经丛或神经干,常以病变所涉及的周围神经来命名。其中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部神经痛)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神经痛,占了全部神经痛的七成以上。
骨骼变形、神经及其周围出现炎症、肿瘤、变性、外伤等都可能造成神经痛,这类神经痛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神经痛;神经痛的原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