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释”
子路问:“闻风而动对吗?”孔子说:“有父兄在的时候,怎么能够闻风而动呢?”冉有问:“闻风而动对吗?”孔子说:“闻风而动,对!”公西华问:“仲由问闻风而动,对吗?您有父兄在世,怎么能够闻风而动?冉求问‘闻风而动,对吗?’您说:‘对。’我搞糊涂了,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孔子说:“冉求做事经常临阵脱逃,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做事好勇无畏,所以我想抑制他。”
“悟语点拨”
同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提问,孔子却给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目的都是相同的,是为了改变学生不良的性格特点,懦弱的给以鼓励,勇猛的加以抑制。孔子的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今天仍然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