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27100900000022

第22章 权威名着(1)

哲学名着不是普通的书籍,它是思想者的足迹,是智慧者的独语。每一部哲学着作都能展现出时代与社会的文化特征,也是探讨人文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绝佳记录。这些对人类文明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名着,不仅是哲学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也是伟大的文学和诗学作品,展现出充满洞察力的卓绝见解,弥漫着智慧的芬芳气息。

《理想国》是怎样一本书

《理想国》是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所着,他是所有西方哲学甚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与思想家之一。他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理想国》,又译为《国家篇》《共和国》等,和柏拉图的大部分着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采用对话的形式,共分为10卷。这部哲学大全不但概括总结了柏拉图此前的哲学思想,还综合了当时的各种学科,涉及哲学、政治、教育、伦理道德和文艺等多个领域,以理念论为根基,创建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它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和别人的对话,给后人呈现出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柏拉图将国家分成三个阶级: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级、保卫国家的武士阶级和平民阶级。他轻视个人幸福,不断强调城邦整体性,强调他一直所谓的“正义”。在柏拉图看来,平民阶级的人民是卑下的,可骗的。虽然他们是理想国的根基,可是无任何政治权力。而武士的地位要高于平民,但是他们既是城邦的矛,也是城邦的盾。而城邦中的统治者被赋予了无上权力,他们有着非常深厚的哲学功底,是理想国的头脑和灵魂,他们可以“为了国家利益用撒谎去对付敌人或公民。”

总而言之,理想国的阶层划分是明确的,所有人都各司其职,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理想国的信条就是国家利益至上。尽管理想国只是一个神话之城,可是它是哲人的国,理想的国,所以《理想国》不仅是一本哲学大全,还是一本有灵魂的书。

亚里士多德是如何阐述《形而上学》的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与科学家。人们称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形而上学》是他最为重要的哲学着作之一,是西方哲学史上首部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的着作。在这部着作里,亚里士多德通过论述本体和本质、形式和质料、潜能和现实等范畴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本体”说,创建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形而上学体系。

《形而上学》共14卷,它并非亚里士多德本人写成的系统着作,而是后人把一些内容相近的文稿集中在一起编撰而成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而上学的核心是“本体”学说,在这本书中,他明确指出,本体的主要意义是本质,所以探讨本体主要是探究事物的本质。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们认识事物,不仅要认识它是这种东西,还要问它为何是这种东西,是什么决定了它成为这种东西?这便是本质问题。当然,在他有关本质的思想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偏见,形式与质料本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事物,可是在他看来,形式与质料并非处于同等地位,构成事物的只能是形式,而非质料,将质料彻底排除在本质以外。

除此之外,他还进一步认为,纯粹质料并非实际存在,而纯粹形式却是现实存在的。人类的理性灵魂,属于这种形式,而神更加属于这种形式。神作为无法感知的永恒本体,是所有事物生死变化的最高原因,所有形式的最高形式。所以,他声称,以探究本体为主要对象的形而上学事实上也是神学。

《第一哲学沉思录》写了什么

《第一哲学沉思录》是由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所着,笛卡尔在哲学思想方面的贡献,让他成为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将他称作“现代哲学之父”。《第一哲学沉思录》是他最重要的哲学着作之一,被视作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这部着作提供给人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为近代科学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在这部着作里,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的方式,力求让心灵脱离感官的束缚,通过纯理智来获取确定的知识。他以“我思故我在”这个著名命题为出发点,推断出上帝与外物的存在,重新建立了心灵、上帝与物体的观念的可靠性。笛卡尔还在书里阐述了对天赋观念论、身心二元论、理智至上和自己对知识的确定性的追寻,这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由此引发了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风潮。

《政府论》是如何阐述政府的

《政府论》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1690年所出版的政治着作,此书汇集了他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集中批判了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君权神授说与王位世袭论。下篇系统地阐述了公民政府的真实起源、范围和目的。该书出色地完成了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辩护,对英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洛克所阐述的政府源于政治社会的一致同意规则,或者是人民所授权代表的一致同意规则,这不仅是政府的起源,还是立法与行政权力的起源。《政府论》中政府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一个人只要在自然之物上添加一些东西,使其脱离自然状态,那么这个东西便掺入了他的劳动,因此这个东西便成为劳动者的私有财产,财产权在自然状态下就存在,创建政府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所以绝不能侵犯劳动者的私有财产。因而政府在未经人民自己或者其代表的同意下,是绝不能对人民的财产课税的。既然国家权力是受人民委托去现实某种目的,那么它必然要受这种限制,当这种限制的目的受到忽略或打击之时,委托便取消,政府也会因此解体,权力又归于授权的人民手里,人们便可重新将它授予最能够保护自己和财产安全的人。

所以,政治社会一直保留着这种最高权力,来保护自己不遭受任何团体、甚至是他们的立法者的攻击与谋算。

《论法的精神》为何被奉为经典

《论法的精神》是18世纪上半叶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最主要着作。

该书也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影响力最大的着作。其书中提出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的理论,对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被载入了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该书被称为是“亚里士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政治学着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最进步的政治理论书”,凝结了孟德斯鸠毕生的心血。

在书中作者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阐述了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性。论述法律和工业、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等关系,主张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反对横征暴敛,促进国际交往和世界和平,并论述罗马继承法和法国民法的起源和变革,强调严格区分各种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制订法律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孟德斯鸠作为法国18世纪资产阶级杰出的思想家,成为当时进步的资产阶级向腐朽的封建主义英勇进攻的坚强斗士。《论法的精神》1748年出版,这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学术名着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论点严密,一问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论法的精神》中的理论和思想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其中提出的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等脍炙人口的理论被历代资产阶级啧啧称道。

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开始接触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变法,在他的《戊戌奏稿》中便明确提出了孟德斯鸠的君主立宪思想。其资产阶级宪法论及法制观念也曾深刻地影响过民国时期的宪法和法制。从当时的宪法、民法、刑法的内容,就会发现许多内容都源于《论法的精神》的重要思想,为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适应了当时特殊的社会需求。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写了什么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本书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本书主要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同时也为其后的《社会契约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成为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沿袭其他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所提出的观点,即人类的发展经历了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两个不同的阶段。其中,在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之间有何具体差异这一问题上,自然法学派内部原本没有统一的意见。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就已服从理性,那时的个人实际拥有一些权利,而后来人们订立契约,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行使这些权利。卢梭则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是完全不同的。他反对拿自然来为社会组织制度做任何辩护。关于人类的不平等,卢梭有两种不同的概括:即第一种不平等在自然状态中也存在,但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第二种不平等在社会状态中,两种不平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起着作用,不过,需要对其追根溯源的则只有后一种不平等。同时在书中,卢梭十分看重冶金术和农业的发明对于人类不平等产生的巨大作用。到了这两项技术都高度发达的时候,人类的一切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而同时人类不平等现象也日益加重。例如,给弱者以新的桎梏,给富者以新的力量;同时永远消灭了天赋和自由,使自由再也不能恢复;把保障私有财产和承认不平等的法律永远确定下来,把巧取豪夺变成不可取消的权利;自此后,便为少数野心家的利益,驱使整个人类忍受劳苦、奴役和贫困。

卢梭在论述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时,实质上坚持了这样一个主要论点,他认为人类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的发挥一步步导致了人类的不幸。因而,从表面上看人类在逐步完善自己,而实际上却是把自己引向堕落。同时在他看来,私有制的建立是对自然和人性的背叛,是万恶之源。然而,卢梭也意识到这种演进过程带有必然性。

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书之所以被广为传颂,除了其中阐述的学说本身极具魅力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文笔的优美、流畅。这样的一个论题,通常别人做来,可能只是单纯地罗列史实、考证年代,而后摆出一堆枯燥乏味的东西。而卢梭却能将深刻、严肃的思想寓于生动活泼的话语之中。

《社会契约论》是怎样一本书

《社会契约论》又可译为《民约论》,是由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在1762年写成的,它所阐述的主权在民思想,是现代民主制的奠基石,深深地影响了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也鼓舞了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帝国统治、创建民主制的斗争。

卢梭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是建立在人和人之间并非人和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在卢梭看来,政府的权力源自被统治者认可。他宣称,一个完美的社会是被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掌控的,建议由公民团体组建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产生公共意志。

《社会契约论》主要阐述的是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而这个政治权威并不存在于我们的自然状态之中,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契约。在这个契约里,人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获得契约自由;在参政的过程之中,只有人人放弃同等的所有天然自由,转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获得平等的契约自由。他还表明政府必须分为三个部分:主权者代表公共意志,这个意志必须有利于整个社会;由主权者授权的行政官员去实现这个意志;最后,要有形成这个意志的公民群体。卢梭认为,国家应该保持比较小的规模,将更多权利留给人民,使政府更加有效率。人民还拥有决定与变更政府形式与执政者权力的权利,包括使用起义的形式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

《社会契约论》虽然不适用于国家产生的多数情形,但却适用于新宪法的制订,例如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尽管《社会契约论》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却无法掩盖其理论方面的缺陷,因此,不断有人对“社会契约论”提出挑战。

密尔是如何《论自由》的

J.S.密尔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理论家、经济学家和和逻辑学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有《论自由》《逻辑学体系》。《论自由》一书不仅是密尔激进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着作,还体现了19世纪50-6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的要求。

密尔在这本着作的引论里开宗明义地说,自己所探讨的是“公民自由或者社会自由,即讨论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与限度”。本书要义可概括成两个基本原则:一、个人行为只要不触及别人利害,就拥有完完全全的行动自由,无须向社会负责;他人不得干涉,最多可进行忠告、规劝或避而不睬。二、只有在个人行为危及他人利益之时,个人才应接受社会或者是法律的惩罚。社会只在这时,才有裁判权,才能实施强制力量。这便是密尔所划定的个人与社会间的权力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