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有一天,这匹马突然病了,窦固是寝食不安,坐卧不宁,四处请来名医诊治,没想到马还是死了。窦固痛惜之余,便向门房嘱咐道:“我今天心里不痛快,谁来拜访我都不见。”
郭璞是个擅长投机取巧的人,听说这件事后,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一刻也坐不住了,便直奔窦府,说自己有法医活死马,让门房帮忙通报一声。门房通报进去,窦固说:“马都已经死了,还怎么治,这人肯定是个疯子,赶走他便是了。”门房轰他走,他硬是不走,说要见窦官人。
窦固听到外面吵闹,就出来了,窦固半信半疑地说:“死马当活马医嘛,不妨让他试试。”手下人松开郭璞。郭璞没有施礼,开门见山地说:“此去东门外三十里有座小山,山上树林密布,你叫几十个人去敲锣打鼓,撵出一个像猴一样的动物来,活捉了,送来这里便可医活宝马。”
窦固立刻派了上百个士兵照此方法前去捉拿。不到一袋烟工夫,便捉来了此物。郭璞让众人围绕地上的死马站成一圈,然后放出那猴样的动物。此物一见死马,就立即扑上去吸马的鼻孔,直吸得啧啧有声。不一会儿,地上的死马就一跃而起了,完全像没病过一样。众人都前来抚摸这宝马,猴样动物趁着人群兴奋之际逃走了。
窦固见马活了过来,又惊又喜,立即重赏郭璞。
趣味链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语出自王充《论衡·道虚》。汉高祖有个孙子叫刘安,继承父亲的爵位被封为淮南王。刘安笃信道教,修炼丹药,希望能得道成仙。后来,终于如愿以偿,飞天做了神仙。他家的鸡和狗也跟着沾光,一起升天享福去了。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来历。
为何是鸡犬升天,而没有猫呢?这是因为在那个时候,猫还没有进入人们的生活。事实是,汉代以后,人们才开始有意识地驯养猫,所以只有鸡犬升天了。
后人常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来讽刺一个人升官得势后,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发迹,捞到好处。
017画鬼容易画人难
“画鬼容易画人难”最初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一书,意思是说凭空瞎说很容易,但要想有真才实学却需下一番工夫。
传说战国时,齐王想找人替自己画一张像,先后找了许多着名的画工,他们都一一为齐王画了像,但齐王看了觉得很不理想。便问还有没有其他着名的画工,下人说:“国内有一个善画鬼怪的人很出名。”齐王便派人把这个画工请来了。
齐王对他说:“给我画一张像吧。”
画工说:“大王,我确实不会画人呀!”齐王感到很好笑,齐国最有名的画工,怎么连一个人都不会画呢?
齐王说:“为什么呢?”
画工答:“人有形,画起来最难,画狗和马也不容易。”
齐王说:“那你就只会画无形的鬼怪吗?那你就画个鬼怪来瞧瞧,如果你画不出,我会杀了你。”
画工说:“画鬼怪最容易,因为鬼怪,它本身没有固定的形状,谁也没见过,所以容易。”于是便铺开绸帛画起来。只一会儿的时间,一个面目狰狞、张牙舞爪的鬼怪就出来了。齐王看了,不禁毛骨悚然,退后说:“真是画鬼容易画人难!”
趣味链接:知人知面不知心
“知人知面不知心”出自冯梦龙编着的《警世通言》中有关庄周的故事。“知人知面不知心”常与俗语“画虎画皮难画骨”连用,意思是说,了解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而了解他的内心是比较困难的。
庄周是个极具才情的人,喜欢游历名山大川,一天,他出游于南华山下,见荒冢累累,不禁叹道:“老少俱无辨,愚悬同所归。”再往前走,新坟渐多,忽见一少妇,浑身缟素,坐于冢旁,手持大扇扇新坟未干之土,忙上前问道:“娘子,冢中所葬何人?为何举扇扇土?”那妇人装做没听到,继续用力大扇。
庄周更好奇了,上前一步说道:“娘子,要新土干燥极易,只是娘子手腕娇软,举扇无力,不才愿替娘子代一臂之劳。”那少妇听说有人要帮忙,喜形于色,忙说道:“有劳官人了。”接着便递过扇子来。
庄周又问:“因何扇之?”少妇答道:“冢中乃妾之拙夫,生时与妾相爱,死不能舍,遗言教妾如要改适他人,直待丧事毕后,坟土干了方才可嫁。妾思新筑之土,如何得就干,因此扇扇之。”
庄周含笑,心想,这妇人好性急!亏她还说生前相爱,若不相爱的,还不知要怎样呢?扇着扇着就睡着了,这妇人骂道:“真个懒汉,还不如老妪”,夺过扇子又用力大扇。其实庄周是佯装睡着,心内全都明白。
庄周心中不平,回到家中,坐于草堂,为此吟诗一首:
生前个个说恩深,死后人人欲扇坟。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018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则成语的本义指箭已经搭在拉满的弓弦上,不得不射出去。后来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出自《太平御览》。
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是个很有文笔的人,他在袁绍手下做书记官。袁绍野心很大,一心想除掉曹操,于是,他就让陈琳写了一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在檄文中,陈琳历数曹操的种种罪状,痛骂其祖宗三代,号召天下人起来共同反对曹操。
不久曹操看到这篇檄文,当时他正在犯头痛,又读到骂他祖宗三代的文章,更是极其厌烦。然而,当曹操仔细看时,竟然被其中精彩的文笔打动了。
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陈琳也投靠了曹操。曹操本人很有才学,又非常器重贤才。他找来陈琳责问道:“你当初写的那篇檄文,骂我倒也可忍受,为什么要骂我祖宗三代呢?”
陈琳一直害怕这件事,于是,他向曹操谢罪说:“做这篇文章非我自愿,就像一支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射出去。当时的情况您是知道的,我在替袁绍卖命。”
这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来历。
趣味链接: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指的是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七子”对于当时“后才云燕”、“彬彬之盛”的文学盛观和“建安风骨”的形成,及五言诗体的确立,都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七人中,以王粲成就最高,被誉为“七子之冠冕”,其代表作是《七哀诗》和《登楼赋》。此外,孔融的散文,刘桢的五言诗,阮瑀、陈琳的檄文等,也曾显赫一时。
019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为财死”出自宋朝时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宋朝的王黼伙同蔡京、梁师成、李彦、童贯等狼狈为奸,贪赃枉法,四处敛财,由于他们位高权重,一直未能查处他们,他们反而官越做越大。
王黼当政时,生活极度腐化,穷奢极欲,锦衣玉食不算,还用黄金铺地,甚至还专门用象牙打造了一张精致的大象牙床,床的四周镶满珠宝,夜间闪闪发光。在大床的周围又摆满了很多用象牙制作的小床,以供数十姬妾夜夜围着他睡觉,王黼称此为“拥帐”。
皇帝得知这件事后,很不满王黼的做法,下令将他赐死。临死前王黼请人给他打一口有窗户的棺材,再将他的双手五指摊开伸出窗外,以此来告诉人们: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财多了徒害自身。
“鸟为食亡”是后人补加上去的,意思是说,鸟雀为了生存才去寻觅食物,从而中了人设下的圈套,最形象的例子就是雪地里捕鸟。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两句话组合在一起,其中的两个“为”字都是“为了”的意思,表示目的或动机。两者的结果都是死亡,丧失了生命。然而,人为财死,却是咎由自取,落入自己挖掘的陷阱;而鸟为食亡,则是陷入别人的圈套。相比较而言,人更为可悲。
趣味链接:“人非利不生”的意思
“人非利不生”的意思是说人生而为利,一旦离开了利,人就不能生存。这句话出自北宋年间。李靓的《国用》记载:“人所以为人,是食也;国所以为国,是用也。”
在李靓看来,人在本性上都是言利的,“盖利者忙所欲”,“利之所在,是法合亦天由而胜也”(《富国策》第八)。
那么利是指什么呢?李靓认为,“利”是人们物质生活和国家财用不可缺少的条件。他还说,不言利人就不能生存,反对言利就是残害生命,反乎人情。
因此,他在《杂文·原文》中说:“人非利不生,昌为不可言……不贪不淫而日不可言,无乃赋人之生,反人之情,世俗不喜儒以此。”
这种重利的思想与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是相对立的,不过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这种观念倒是十分实用的。
020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民间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俗谚,意思是说与山为邻可以从山上得到生活来源,与水为伴可以以水为谋生的对象。
“靠山”是因为山上有矿石,有绵亘不断的森林,各种野生的果实和药材,也有出没其中的飞禽走兽;“靠水”既可以打鱼,晒盐,又可以建立交通航运,发展生产。
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要遵守自然法则,懂得休养生息,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否则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迟早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现在,这句俗语在用法上已不再限于山和水,而是以山水代指一定的资源。
趣味链接:“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是什么池子?
“不敢越雷池一步”出自东晋庾亮的《报温峤书》,意思是说生活中的一些人总是老实本分,循规蹈矩。“雷池”是个地名,并非是布满地雷的池子。
东晋成帝时期,温峤任江州刺史,权高势重。由于仕途风云变幻,后来温峤被改封为大司农,觉得自己的权力被削弱了,从此他的心情一落千丈,决心带兵入京讨个说法。
温峤有个老朋友叫庾亮,官至中书令,他得知此事后,忙写信给温峤,劝他不要一时冲动,酿成大错。信中如此写道:“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说,你还是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吧,我现在担心西部边陲的安全,而不是你那边的历阳,因此你一步也不用离开雷池。雷池,是温峤管辖地区的边界,即现在湖北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县共有的龙感湖。
021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古代社会提倡“女主内,男主外”,女人的主要职责就是相夫教子。“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说的就是女子嫁给了丈夫,也就是一辈子穿衣吃饭有了个依靠。
传统社会里,女孩子出嫁一般都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讲求门当户对的多。由于古代社会中,穷人占大多数,女子所嫁的人家也都是门当户对的人家,温饱问题自然就是首先要考虑的。做了人家的媳妇以后,穿衣吃饭的问题就算有了依靠。在当时的平民百姓间,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于是自然就形成了一句“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俗语。
在当时的条件下,对这些只能围着锅台转的女人来说,是没有多少自由可言的,所谓的自由,就是侍奉和照顾一家老小;所谓的希望,就是衣食温饱和一生平安。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了,也不允许有其他的了。
因为当时社会经济条件落后,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中国的历史又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是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很长一段时期都处于半温饱状态。婚嫁之时,娘家人自然不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除非是走投无路,卖儿卖女。
旧时男尊女卑,女子必须严守三从四德,没有权利,没有地位,不能独立自主。所以只能附属于男人穿衣吃饭,这句俗语反映了旧时妇女的依存性,这已经成为当时固定的生活模式了。
趣味链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一句流传久远的民间俗语,其意思并不是说要嫁给鸡、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比配阴婚还要荒唐。
因为在古代,人有三六九等之分,有好有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女子出嫁了,不论是嫁给一个能操持家业之人,还是嫁给一个游手好闲之辈,都得随着他,忍着他,生活一辈子。因为古时,女子出嫁了便不能改嫁,否则会为人耻笑。这是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之一。
但是,在汉语中为什么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不说“嫁牛(或猫、兔、羊、马等)随牛”呢?因为在六畜之中,鸡和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禽和家畜。在农业社会里,狗可看门,鸡可司晨。根据古今中外构造词原则,往往取身边最熟悉的事物,所以才会有如此说法。
但据更权威资料考证,认为这句俗语最初写做“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和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后来,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又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样说起来也更生动形象。
022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是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常用来表示礼物虽然不值什么钱,但人的情谊无限。据说这句话出自唐朝唐太宗时期。
相传,唐贞观年间,云南土司缅氏派遣使臣缅伯高带珍珠宝物向朝廷进贡,同时还带了一只他们认为世间稀有的白天鹅。走到湖北沔阳地区时,缅伯高见天鹅口渴,便放它到湖里喝水,可一不小心,天鹅飞了,仓促间,他只抓得一片鹅毛。
缅伯高急坏了,这下我该怎么完成使命呢?思来想去只好把这片鹅毛用锦缎包好,以示并无欺君之罪,并附上自己写的一首诗去见唐太宗,诗云:
天鹅贡唐朝,山高路迢遥。
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覆唐天子,请饶缅伯高。
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看了这首诗后,十分赞许,安抚来使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并让奴才把天鹅毛当做贵重礼品郑重地收下来。
唐太宗还留缅伯高在长安住了一段时间。缅伯高回去之时,唐太宗回赐了丝绸、茶叶、玉器珍宝等中原特产,缅伯高回到云南后大赞唐太宗盛情礼下,有着说不完的感激话。后来,人们就以“千里送鹅毛”来指代“礼轻情意重”了。
趣味链接:古代的土司
土司,是指古代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的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行政制度。
公元1253年,忽必烈消灭大理政权后,想将西南各少数民族置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但遭到少数民族的反抗,使元朝难以直接委官统治,于是忽必烈开始大量使用当地各部族酋长为地方官,史称土官。元朝的土官,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知府、知州、知县等职。
明朝建立后,承袭元制,规定只要是归附的西南少数民族,均以原官设职。以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统领士兵,改属兵部,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官隶属吏部,并陆续制定了土官的承袭、等级、贡赋、征调的制度。
到明朝中叶,土官开始改称土司,土司均为世袭制,他们既是朝廷命官,对中央要履行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又在辖区内保存传统的统治机构与权力,是土皇帝。
02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说三个普通人在一起商量事,可以和诸葛亮旗鼓相当。
古代对匠人的划分有很多种,比如说做木工活的叫木匠,打铁的叫铁匠,做鞋子的自然叫鞋匠,那加工皮革的自然就叫皮匠了。
过去鞋子上常有两道突出的“梁”,用以缝缀鞋面,这突出在鞋面上的“梁”,是用猪革包上缝成的,人们称做“猪革梁”。一旦鞋子的猪革梁坏了,鞋子就裂开不能穿了,所以就要请皮匠来修,由于当时没有专门的修鞋机,通常要三个皮匠才能完成这个工作。所以说“三个臭皮匠合做一个猪革梁”。而“猪革梁”与“诸葛亮”同音,“猪革梁”就讹变成“诸葛亮”了。这是这句俗语由来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