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三千年来激荡人心的发家史
2710500000002

第2章 发家秘诀之“夺”:江山无定主,舍我其谁(2)

至此,秦国已经在秦始皇的大力改革之下彻底完成了统一,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实现了空前的繁荣。全国人民告别了混乱不堪的战国时代,安居乐业,共同走向了一个统一的、繁荣昌盛的阶段,同时让秦始皇的发家之路完美落幕。

发家感悟

一般人认为,秦始皇之所以能够创造雄踞天下的不朽霸业,完全凭借的是在战争中的巧夺豪取。乍一听似乎颇有道理,但细细品味,就发现这样的理论未免有些偏颇,也不足以支持整个论点。在久远的战国时代,哪一个国家不是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哪一个国王不想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实现地盘扩张?因而,战争就成了战国政治家们实现安定和创收的常规手段。应当说,在秦始皇之前,很多政治家都做过天下一统的春秋大梦,不但无一人实现,还导致了连年战争的恶性循环,给各国的百姓造成了不堪之负。可是,天下一统的大业唯独在秦始皇的手里变成了现实,并终结了不讲信誉互相攻击的战国时代,这就是秦始皇发家之道的成功之处。

事实上,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不喜欢战争,因为它耗财耗力,还充斥着杀戮。但有时候,战争却是制止战争的唯一手段。尽管秦始皇也是通过战争这种血腥的方式,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也难免会伤及一些无辜,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代表了社会的主流方向。因为,他的发家历程迎合了大多数人的需求。众所周知,一个秦国与其他六国的综合实力相比差距甚大,但秦始皇却通过逐步蚕食的方式,一步步地实现了天下一统的梦想,这有利于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每一次战争的积累,都使秦始皇的家业逐渐扩张,并最终拥有了整个天下。

在有了如此大的家业之后,秦始皇并没有高枕无忧。这位从小就饱受战争蹂躏,并最终通过战争终结战争的政治家,自然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因而在拥有天下财富之后,他进一步完善了大秦曾经有效的改革措施,并统一了度量衡,修筑了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工事——长城。这才是人们应当从中吸收的经验。当然秦始皇为了巩固政权,也采取了一些暴政,这是需要予以严厉谴责的。但秦始皇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却是不争的事实。

2.刘邦——市井走出的大汉天子

刘邦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让人赞叹的不仅仅是他以布衣之身位列九五之尊,也不仅仅因为他战胜了史上最彪悍的军事对手——项羽,而是他的政治光谱不仅在延续400年的汉室江山自由传递,而且还穿越时空隧道,将他的政治衣钵升级为象征中华民族的符号——汉族和汉字,这是他发家规模、档次和历史穿透力的有力佐证,撇开其文治武功不说,仅此几点就足以让刘邦永载史册。这些,让后来的开国帝王者们感慨不已,但无一人能与其比肩,难以望其项背。

背景身世

关于刘邦的身世之谜,历史上一直纠缠不清,竟派生出几种不同的版本,但多数民众基本上比较认可司马迁《史记》中的说法,那就是认可刘邦出身草民的解释。至于所谓的“刘邦是私生子”、“与太公无血缘关系”、“刘邦从小受家里人歧视”等等说法均因缺少足够证据而不足为凭。

刘邦出生于沛县中阳里金刘寨村,在家排行老三,从小就被父亲视作无赖,直到48岁那年才混到泗水亭长的位置上。可这位不安分的小官却交上了一批三教九流的朋友,整天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王陵、樊哙等人都是那时候认识的。

公元前209年,当陈胜、吴广以“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的神奇传说揭竿而起后,不但动摇了大秦帝国的根基,还迅速建立“张楚”政权,验证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给天下豪杰带来了惊喜。看来朝堂的大门是向有勇气的人敞开的,于是怀抱着各种理想与志向的人,都纷纷从公堂街巷,甚至是田间地头,一同走进了乱世,霎时间旌旗林立,群雄争霸。早已不甘寂寞的刘邦自然也蠢蠢欲动,但怎奈龙困浅水,缺兵少将,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发家秘史

举兵起义,成功的模式可以复制

所谓乱世出英雄,历史给只知道以斗鸡蹴鞠为乐的刘邦,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不但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还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

这次在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机会,就是让刘邦押送劳役到骊山修陵墓。由于,劳役们知道,他们的命运已经被绑在了大秦帝国的战车上,根本无法预知未来,于是竞相出逃。作为押送者,刘邦自然要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在横竖都是死的情况下,刘邦终于痛下决心,毅然作出了他一生中最关键的一次大抉择:放掉所有的劳役,自己加入起义者的行列。其实刘邦作出这样的选择并非轻率之举,因为他已经看到了陈胜、吴广起义后所取得的赫赫战果。

当他把放掉剩余劳役的想法说出后,那些早就想逃走的劳役们在吃惊之余,有的说了一些千恩万谢的话之后纷纷出逃。当然,也有一些人愿意跟随刘邦,共走起义之路。但由于人微言轻,刘邦根本无法凝聚更多的力量。刘邦仔细研究陈胜、吴广建立“张楚”政权的经验后,认为他们之所以在短期内凝聚这么大的势力,就是因为陈胜吴广他们借助了不需要投资的神奇力量——“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的神奇传说。于是,在其铁杆死党的蛊惑下,便效法陈胜,编造了一个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的神奇传说,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真龙天子的模样闪亮登场。这个神秘的故事的确为他增加了不少号召力,从此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追随他。直至他彻底发家,关于斩白蛇的故事都没有降温。刘邦做皇帝多年之后,回乡祭祖,在为去世的母亲招魂时,据说有一条神秘的小赤蛇出现在现场,这才算为这一系列传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刘邦高举义旗后不久,就很快得到了家乡沛县的响应,萧何、曹参、樊哙等人也很快成为刘邦的助手,并像模像样地拉起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队伍。后来这支队伍与项梁的队伍会合,并共同聚拢在楚怀王的门下,从此刘邦就和项羽在名义上成了统一领导下的两支军事势力,刘邦也由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刘邦是一个悟性很强的人,在没有发家之前,他虽然抱着一副玩世不恭的心态,但对于别人的发家还是比较仰慕的。一次,他看到秦始皇出巡的豪华阵仗,不由得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当有这样的气魄!”,显然,言辞中除了流露出钦羡外,还有效法的政治野心。

楚汉争霸,两强相争智者胜

刘邦是一个善于藏锋的人,他愿意斗智而不愿意斗力,因为,这是他的强项。因此,他总能在于己不利的状态下扬长避短,所以总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这个看似有些窝囊的软脚虾,最终却成了无坚不克、战无不胜的深海蛟龙,取得了令人刮目的辉煌成就。

刚开始的时候,刘邦和项羽作为盟军,还能遥相呼应、相互配合,可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彼此都把对方看做潜在的竞争对手,并且暗中较劲。

说实话,刘邦和他组建的草台班子,虽然在气势上比较大,但毕竟不是正规部队,因而在作战中屡受挫折,但随着战斗经验的积累,刘邦的队伍整体作战能力迅速得到提升,竟然多次大破秦兵。公元前207年十二月,刘邦率大军长驱直入,直逼秦国都城,当主力部队到达咸阳东边不远处的灞上时,秦国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乖乖地献城投降,将玉玺亲手交给了刘邦,宣告了一代强国——秦国的彻底灭亡。

刘邦自然十分高兴,没有想到不可一世的大秦江山,这么快就落到了自己的手上,情绪非常高涨,就高调进入了咸阳城,并以“关中王”自居。这对于草根出身的刘邦来说,的确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当他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的心里不免有些飘飘然起来,便准备就此住下,享受一下这非同寻常的快感。看到刘邦有些忘乎所以,作为旁观者的樊哙就劝他务必保持克制,千万别忘了秦国的前车之鉴。可此时已经被巨大胜利冲昏头脑的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提到狂傲的项羽不但不会接受原先达成的协议——“先入关内者为王”的约定,而且还有可能带来更大的麻烦,刘邦才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才感觉到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于是接受张良的规劝,改变方针——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

刘邦重返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窃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之后,也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直奔关中。可毕竟还是晚了一步,被刘邦占了先机。范增就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否则将无法收拾。项羽就下令准备在第二天进攻。事实上,此时的刘邦只有十万兵力,根本无法和拥兵四十万的项羽一比高低。在这战争一触即发之际,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和张良有多年的私交,便连夜给其送信,让其赶紧逃走,以免被杀。张良顿感形势严峻,就立即告知刘邦,并定下计策。刘邦便依张良之计赶紧拜见项伯,重申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并和项伯结成儿女亲家。项伯连夜返回军营,开始为刘邦辩解,他对项羽说:“沛公先行入关,为的是为我们扫除入关的障碍,这才使我们得以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项羽听了,便放弃进攻刘邦的打算。

第二天,刘邦根据张良之计,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来到了项羽的军营——鸿门大帐,当面向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项羽的亚父范增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杀掉刘邦,但项羽却犹豫不决。范增便让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旨在趁机杀掉刘邦,项伯自然知道范增的意图,于是他也拔剑起舞,保护刘邦。最后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在这个杀机四伏的鸿门宴上,刘邦能够全身而退,除了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全力协助外,关键还是刘邦的冷静与沉着,宴会上刘邦表现出的极高的沉着与冷静麻痹了项羽的判断。

经过这场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之后,项羽便以老大自居,称自己为西楚霸王,分封各路将军为王,逃过生死劫杀的刘邦也被封为汉王,统辖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显然,胸怀天下的刘邦,对于项羽单方面撕毁“先入关内者为王”的承诺,只封他为汉王的做法从内心来讲是绝对不满的,但此时他还不具备和项羽抗衡的资本,所以只得暂时咽下这口气。事实上,当大秦被彻底推翻之后,刘邦心中就涌起了更大的梦想。可傲气冲天的项羽的存在,却让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种冲击的力量,经过权衡,他不得不暂时收起自己的梦想,忍气吞声地蛰伏在西楚霸王项羽的羽翼之下,成为十八路诸侯中的一路,并在公元前206年四月,领兵进入汉中,并用烧毁栈道的方法,来表示他再也无意出兵的决心,以此来麻痹项羽。

不久,齐国贵族后裔田荣因不满分封,赶走了齐王,并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刘邦趁项羽无暇西顾之际,以镇压叛军为名重返关中,并迅速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同时还用计欺骗项羽,让项羽相信自己在取得关中之后再也没有更大的图谋。项羽便放心地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战线没有加强防范。

可此时的刘邦,已经磨刀霍霍。按理说,秦亡之后,能成为下一个时代领袖人物在当时最有资格的无非是刘邦和项羽。他们都是从农民起义领袖转化为拥兵自重的诸侯王。刘、项两个诸侯王集团围绕争夺政权问题,也展开了一场长达四年之久的生死博弈。最终,刘邦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以垓下之战消灭了项羽的势力,使得持续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最后胜利而宣告结束。刘邦也正式以王者之君的身份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功成名就,快速崛起的政治暴发户

刘邦在铲除所有政治对手后,终于心满意足地建立了他朝思暮想的帝国,并于公元前202年二月二十八日,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了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

但是,如果把刘邦建立汉室江山当作历史的意外的话,那无疑是个极致的错误。刘邦虽然大器晚成,但他所走的每一步都非常坚实。事实上,刘邦虽然做了皇帝,但他却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从来没有掉以轻心,为保住自己辛苦打下的江上,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在设盛宴招待英布等大臣时,曾经对在场的父亲太公夸耀说:“原先您老人家,总是经常挖苦我,说我没有赖以生存的赚钱之道,没有二哥会理家治业。可如今我做了皇帝,如今天下都是我的,您看现在是二哥的财富多,还是我的财富多呢?”

刘邦说这话虽有夸耀的成分,但刘邦也确实有夸耀的资本,不过在享受巨大荣耀和财富带来的快感时,他也没有忽视对皇权的巩固。不但收拾了狂傲的韩信,还重创了一些嚣张的异姓王,并想方设法提高皇权,一是通过尊崇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二是通过对季布和丁公的处理,最终达到了他的目的。

同时还以文治理天下,广纳贤才,修改历法。其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力量,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地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刘邦接手的虽然是秦朝留下的烂摊子,但到高祖末年时,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刘邦也成为天下最富有的人。

发家感悟

当强大的大秦帝国轰然倒塌后,最有资格建立新的历史格局的人,只有两个,那就是刘邦和项羽。因此,刘邦和项羽导演的楚汉争霸正式拉开了刘邦发家的历史帷幕。可以说,那些日子才是刘邦足以自豪的荣耀定格。

一开始,与威风八面的项羽相比较,刘邦的劣势显而易见,他不但缺乏前者的勇武善战和云天豪情,而且在兵力上也根本不具备博弈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