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生活宜忌全书
27118700000048

第48章 儿童生活宜忌(5)

心理学家认为,适量的环境刺激会提高新生儿的视觉、触觉和听觉的灵敏性,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原始的生理反射,还会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条件反射,从而使新生儿的动作越来越复杂和高级,最终具备作为人的一切生活能力。同时,适度的、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不仅可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也会使孩子的大脑本身更发达。

所以,当孩子出生后,父母应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要把孩子放在嘈杂的环境中,也不要放在无声响的环境中。

不宜用闪光灯给新生儿拍照

现在,年轻的父母都喜欢给小宝贝拍照,很多人采用在室内用闪光灯拍照。其实,这样做对婴儿的眼睛危害很大。

新生儿由于视网膜发育还不完善,眼睛受到较强光线照射时还不善于调节,可使视网膜神经细胞发生化学变化,瞳孔对光反射不灵敏,泪腺尚未发育,角膜干燥,缺乏一系列阻挡强光和保护视网膜的功能。

如果用闪光灯对准婴儿拍照,可能引起眼底视网膜和角膜的灼伤,哪怕是1/50秒的电子闪光灯,也会损伤婴儿眼球中对光异常敏感的视网膜。闪光灯距离越近,其伤害程度越严重。甚至有失明的危险。

因此,为新生儿拍照时最好利用自然光源,或采用侧光、逆光,切莫用电子闪光灯及其他强光直接照射孩子的面部。同样,新生儿的卧室灯光过强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夏天中午不宜让孩子晒太阳

在一般情况下,适当让孩子晒太阳,可预防小儿佝偻病。但是,夏天中午的太阳容易把人晒伤。因此,给孩子晒太阳要避开中午。

因为,幼儿皮肤组织发育还不完善,保护功能也不完全,过多的阳光照射后,太阳光中的中波紫外线的强烈辐射,可引起人体发生光毒和光变态反应。光毒反应是在烈日照射2~3小时后,前臂、背部出现局部的潮红、豆疹。这些损伤会留下色素沉着,有的人还可能导致成年时患皮肤癌。所以,夏天中午忌让孩子晒太阳。

婴幼儿不宜吮指吮物

儿童好动,双手沾染了很多细菌,吮指时会吃进各种寄生虫卵、病菌,还会使婴幼儿失去大量唾液,使胃黏膜抵抗能力受影响。再则,吮指时将手指放在上、下前牙间,上前牙向外侧突出,下前牙向内倾斜,上、下齿对合时形成较大空隙,影响牙齿正常发育。

有的婴幼儿爱吮枕巾、衣物等,有时家长为使儿童入睡,放任不管,学龄期儿童咬物、咬衣服、咬铅笔、咬指甲等都较常见,这样做,不仅不卫生,还易使牙隙改变,造成人为创伤。

所以,父母应想方设法去除小儿吮指吮物的不良习惯。

不宜捏摸男孩的生殖器

有些大人经常用手捏摸男孩子的生殖器,以此表示对孩子的喜爱,殊不知这是对孩子不良习气的引诱开端,其结果会使孩子养成手淫的习惯。染上手淫毛病的孩子,有的厌食,面黄肌瘦;有的语言反应迟钝,发展迟缓,性情孤僻。有的还会引起各种疾病,造成不良后果。

不宜让婴儿吮吸空奶头

有些母亲或爷爷奶奶带孩子时让宝宝吸吮空奶头,宝宝哭闹时、不睡觉时,拿来一试,效果真还不错。殊不知,这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有害无益。

孩子在吮空奶头时,虽然没有食物进入胃里,但口腔和胃通过神经反射,仍不断分泌出消化液,等到孩子真正吃奶时,消化液就会相对减少,使食欲下降,严重的还会引起孩子消化不良。

另外,孩子在吸空奶嘴时,还会将空气吸入胃中,引起吐奶、腹痛或腹泻。如果孩子长时间地吸吮空奶头,还会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以及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等后果。

因此,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坏习惯,已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应当及时纠正。

婴儿不宜用滴鼻净

婴儿容易出现鼻阻塞,发生吸奶困难等,有时被呛得哇哇大哭。有的父母因此而惊慌,有的则忙用治鼻阻塞的药滴鼻净点上几滴:殊不知,这样处理对孩子危害很大。

滴鼻净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急性、慢性鼻炎和鼻塞的常用药物,婴幼儿鼻黏膜血管丰富,滴药后易被吸收,如滴药过多,会引起婴儿中毒,中毒后会出现嗜睡、抽泣样呼吸、面色发绀、出冷汗、四肢发冷、心动过缓、体温过低、尿少和腹痛等症状。

婴儿鼻塞如无其他全身症状,应首先用棉签清除鼻涕和异物,如仍不通,鼻塞严重,可滴少许薄荷油,也可以用0.5%麻黄素或呋喃西林溶液点鼻,每次1滴,间隔不应少于4小时。

小儿不宜滥用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

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都是氨基糖类(耳毒性的)抗生素,能使听神经和肾脏产生不良反应。可导致耳聋、耳鸣以及肾功能损害,儿童尤应注意。

目前有些地区的有些孩子伤风感冒之后,打了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结果感冒好了,耳朵却聋了,造成了终身的遗憾。这些教训不能不提醒家长及医务人员注意,不该用的绝对不用,可用可不用的尽量少用。新生儿尤其忌用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

婴儿不宜乱服止泻药治腹泻

有一种婴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的婴儿,尤其是初生的新生儿,症状是大便稀薄。每日4~6次,多者可达10余次,便质有奶块或少许透明黏液。

有些家长急于给婴儿服用止泻药和消化药,这种做法不但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对小儿的身体不利。

人工喂养的婴儿出现腹泻也不能随便用止泻药。因为腹泻是一种症状,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人体通过排便可以把肠道内的微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有利于病因的消除,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腹泻是一种保护性机制。如用了止泻药,会使肠蠕动减少,细菌、毒素在体内增加,容易引起中毒。

因此,腹泻要采取对因疗法,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就应积极予以治疗;如果属于婴儿生理性腹泻,就不必用药。

少儿不宜有咳就止

咳嗽是小儿秋冬季节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在治疗小儿咳嗽的过程中,切记不要盲目止咳。

因为,从生理上说,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起着清洁呼吸道使其畅通的作用,只要将痰液排出,咳嗽往往会自行缓解。而止咳药之所以能止咳,是因为它作用于咳嗽中枢、呼吸道感受器和感觉神经末梢,抑制咳嗽反射。

但是,由于小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咳嗽反射较差,加上支气管管腔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盲目服用止咳剂,就会造成痰液大量滞留在呼吸道内,引起气管阻塞,出现胸闷难受、呼吸困难、脉搏加快等现象,甚至继发成细菌感染,引起心力衰竭等病症。

因此,小儿只要不是过于频繁、剧烈的咳嗽,不要盲目止咳,过早使用止咳药。

婴儿不宜多喝止咳糖浆

小儿止咳糖浆是一种家庭常备药,由于此药味甜,小儿喜欢喝,一些年轻的父母也误认为小儿止咳糖浆能止咳又无毒,多喝点好得快,常常过量地给小儿喝,这种做法对孩子是非常有害的。

有的小儿由此出现了不良反应,如头昏、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还可出现大脑兴奋,如烦躁和失眠等;影响了小儿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因此,小儿服用止咳糖浆不宜过多,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不宜给婴幼儿滴氯霉素眼药水

氯霉素眼药水是眼科常用滴眼剂。但它和氯霉素针剂—样,也有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灰婴综合征”的危险。婴幼儿的造血组织十分娇嫩,氯霉素眼药水杀菌能力很强,还十分具有刺激性,会对婴幼儿娇嫩的造血组织形成损坏。

用氯霉素滴眼,药物很快会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进行性贫血、出血倾向和反复感染,甚至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若血中氯霉素浓度过高,会损害心肌组织,引起循环衰竭,导致“灰婴综合征”,表现为腹胀,面色青灰,体温降低和休克,死亡率非常高。

婴幼儿如果长期滴用氯霉素眼药水,会引起不良后果。

婴幼儿不宜服用速效感冒丸

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发育完全,速效感冒丸含有咖啡因和扑热息痛,咖啡因可引起小儿惊厥,扑热息痛在体内的代谢产物能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载氧功能,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对婴幼儿的肝功能损害极大。

婴幼儿不宜用药过量

婴幼儿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倘若用药过量,会引起药物积蓄中毒。若是服用酸、碱类药物,比较容易发生酸血症或碱血症;若服利尿剂,则容易产生低钾低钠;若用抗生素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婴幼儿在用药时要特别慎重。

新生儿房间不宜夜间长开灯

昼夜不分地经常处于明亮光照环境中的新生儿,往往出现睡眠和喂养方面的问题。研究人员将40名新生儿分成两组,分别放在夜间熄灯和不熄灯的婴儿室里进行观察,时间均为10天,结果前者睡眠时间较长,喂奶所需时间较短,体重增加较快。

有关专家认为,新生儿体内的自发的内源性昼夜变化节律会受光照、噪声等物理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昼夜有别的环境对他们的生长发育较为有利。

不宜阻止婴儿正常啼哭

婴儿啼哭并不是坏事。现代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宝宝,有些年轻的父母不让孩子哭一声,生怕孩子哭坏了。殊不知,完全不让孩子啼哭反而会影响婴儿的健康。

婴儿期啼哭是全身性的健身运动。婴儿的正常啼哭可以帮助清除肺内黏液,因为黏液会严重影响婴儿的正常呼吸。婴儿啼哭时,呼吸系统运动量增大,增加了肺活量,还可促进婴儿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通常来讲,婴儿啼哭会本能地调节,当婴儿觉得哭累了时,自然就不再啼哭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婴儿饥饿时也会啼哭,这时应哺乳或喂食物;有的婴儿撒尿拉屎也会啼哭,这时就应立即换尿布。如果不是以上原因,而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啼哭,就应及时诊治。如果婴儿哭得厉害或哭得时间过长,则应将婴儿抱起,轻轻拍打背部,使之安静下来。

不宜搂睡婴幼儿

孩子一出生,就要尽可能地单独睡在小床上,有困难时即使和大人同睡一张床,也应单独睡一个“被窝筒”。有的妈妈十分疼爱自己的宝宝,常常搂着孩子睡觉,以为这样便于照顾孩子,防止孩子着凉。其实,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健康是有害的。

因为人的脑组织耗氧量最大,成人脑组织耗氧占全身耗氧量的1/5,婴幼儿更高达1/2。搂着孩子睡时,孩子的头常常捂在被窝里,被窝里的空气很污浊,使之处于供氧不足状态,睡不稳、做噩梦、爱哭闹等,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要是家长白天太累了,睡得太沉,还容易把孩子压着。

所以,要让孩子自己入睡是正确的做法,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还可以减少对大人的依附性。

不宜拍打婴幼儿的后脑

后脑和脊椎骨的椎管内有中枢神经和脊髓神经。如果用力拍打婴儿的后脑,则会产生压强和震动,很容易使孩子的中枢神经受到损害。所以,不宜拍打孩子的后脑。

不宜让婴幼儿睡空调房

婴幼儿是不宜睡空调房的。

因为婴幼儿呼吸道的发育尚未完善,生理功能尚未健全,很易因冷热失调而致病;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全,对冷较敏感,容易受凉感冒;空调房间空气不新鲜,负氧离子数量明显减少,阳离子过多,病原微生物易滋生繁殖,常可侵犯婴幼儿而使其致病。

给小儿喂药不宜“灌”

有些家长对不肯吃药的孩子采取捏鼻子硬灌喂药的办法,这样做很危险。

因为气管与食管相隔仅0.5厘米,呼吸时主要用鼻,其次用嘴。若孩子的鼻子被捏住了,就得靠嘴呼吸,而小孩吸气是每分钟30次左右,如正好小儿嘴吸气时投药,药物就有可能呛进气管,有时甚至造成婴儿窒息,严重时还会危及孩子生命;还有时孩子容易被水呛着,尤其是患肺炎的孩子被药水呛着以后,会大大加重原来的病情。

所以,给孩子喂药,只能采取诱导劝说的方法,鼓励孩子自己吞服,同时尽量消除小儿的恐惧心理,绝对不要捏着孩子的鼻子强行喂药。

婴儿添加辅食时间不宜过晚

所谓辅食,是指母乳以外的其他食品。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从4~6个月开始就该添加辅食了。有些妈妈在这个时期分泌的奶量仍很充足,孩子吃都吃不完,觉得没有必要添加辅食,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这个时期,即使提供的奶量比较充足,但是乳汁所含的营养素已经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了。一旦过了这个时期仍未开始添加辅食,不但会导致婴儿营养不良,还容易使婴儿出现“恋乳”现象,对断奶造成困难。

不宜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

有些年轻妈妈为了哄婴儿睡觉,经常把乳头放在婴儿嘴里,让婴儿边吃奶边睡觉,结果,往往婴儿嘴里还含着乳头就睡着了,这种做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婴儿鼻腔狭窄,睡觉时常常口鼻同时呼吸,含乳头睡觉将有碍口腔呼吸。此外,若母亲睡着了,乳房容易把孩子口鼻同时堵住,会造成婴儿窒息。经常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还容易使母亲的乳头发生开裂,并且容易养成婴儿的坏习惯,使其离开乳头就睡不着觉。所以,从小时候起,就不要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

不宜在夏季断奶

伴随婴儿的逐渐长大,光靠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婴儿发育的需要,所以从4个月开始,应当有计划地增加些辅食。当辅食增至一定程度后,再继续喂母乳就会影响婴儿进食其他食品,此时就该为婴儿断奶了。

给婴儿断奶必须早做准备,逐渐为婴儿增加辅食,并减少哺乳次数,最后完全停喂母乳。有些母亲事先不加辅食,想断奶时就突然停喂,甚至采取往奶头上抹辣椒等强制手法,结果使婴儿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能正常饮食,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断奶最理想的时间是在婴儿10~12个月时,若赶上炎夏季节,可以推迟到秋凉季节。因为夏季气候湿热,细菌容易生长繁殖,小儿极易患腹泻等消化道传染病,此时给小儿断奶是不适宜的。

入睡前不宜摇动婴儿

很多家长习惯用不停摇动婴儿的方法使婴儿入睡,这样做虽然催眠的效果不错,但是并不科学。

婴儿的头部大约占全身的20%,头颈骨非常娇嫩,若不停地摇动婴儿,摇得太厉害,就有可能引起婴儿颈部、头部脆弱的毛细血管破裂,甚至可能发生轻微的脑震荡,还可能使眼部视网膜毛细血管充血。所以,哄婴儿睡觉时,最好采用轻拍的方法,使婴儿渐渐入睡。

婴儿睡觉不宜捂头

在寒冷季节,有的家长怕小儿受冻,睡眠时把婴儿捂盖在母亲的被窝里。捂盖过严,产热大于散热,被窝里的温度越来越高,婴儿为了调节体温而大量出汗,结果造成严重脱水,发生循环衰竭,时间久了就会发生缺氧,从而造成缺氧性脑损伤,轻者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者可因严重缺氧窒息而死亡,所以这种情况要引起足够重视。

婴幼儿不宜睡弹簧床或软床

许多人认为婴儿睡软床会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有很多缺点。

儿童的骨骼较软,可塑性大,如果长期睡弹簧床或软床就会有碍脊柱的生长,破坏脊柱正常的生理性弯曲,引起驼背、脊柱畸形或腰肌劳损,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原因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