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切实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发展民族教育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民族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民族教育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大力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民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实行民族教育工作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民族教育工作的实绩作为地方党政干部考评的重要内容。要认真研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有效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加快民族教育立法进程。省上正在修改的《甘肃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将对甘肃省民族教育的发展作出一些新的规定;教育厅和省民委要组织力量,做好调查研究,为国家《民族教育条例》下发后制定甘肃省的实施意见做好准备,努力为民族教育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要营造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加快民族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要大力宣传民族教育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省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要使民族地区广大干部和群众树立教育意识,真正认识到改变民族地区的面貌要靠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靠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要靠教育,而且要使全省各级干部认识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重大意义,鼓足干劲,多办实事。通过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所需的各级各类要才,推动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
三是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民族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省市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和落实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支持民族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负起民族教育的发展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的责任,计划部门要依法保障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的优先位置,财政部门要在资源配置中依法保证教育的资金需求和增长比例,建设、人事、扶贫等部门也要对加快民族教育的发展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对民族教育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共同为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四是要抢抓机遇促进民族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九五”以来,甘肃省民族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速度加快,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这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许多国家教育项目的实施带来的机遇。“九五”以来,全省民族地区各类教育投入累计达7亿多元,使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这次会议之后,我们要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意见,紧紧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理清民族教育发展的思路,以“两基”为重点,以信息技术教育为突破口,推动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
五是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发达地区的帮助,但更重要的要靠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民族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宁可少盖几座楼、少买几辆车,也要挤出钱来办教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认真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满怀信心、奋发有为,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依靠自身努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彻底改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的面貌。
(在甘肃省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努力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
(2004年3月5日)
为了做好2004年的高校招生工作,春节前后,省教育厅、省招办就200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使用新课程教材试卷、考生报考、招生录取批次调整、“照顾政策”调整、专科(高职)补录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分别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在贯彻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会议的基础上,确定了200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方案。
一、认真做好200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
(一)继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使管理与改革并重
1999年以来,根据教育部对高等教育和高考制度改革的重大部署,我们完成了高考科目设置改革、音体美术科考试改革、外语听力考试改革、录取方式改革、远程网录取改革、专升本招生改革、高校扩招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改革促进了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满足了群众接受高等教育愿望,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赞誉和认同。
2004年高等学校招生还要实行两项改革:一是高考使用新课程教材试卷的改革;二是照顾政策和定向招生政策的调整与改革。
关于2004年甘肃省高考使用新课程教材试卷的改革,我们已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在全日制普通中学推行新课程教材的通知》精神,认真准备并实施了3年。2001年,教育厅申报教育部批准,并向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出通知,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高中一年级学生使用新课程教材。2004年夏天这届学生毕业,正好适应高考使用新课程教材试卷的改革。新课程教材方案有三个特点:一是调整中学培养目标,强化了热爱祖国,增强了民族责任感,加强了国际竞争意识和环境意识的教育。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三是将活动课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的改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有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教材方案,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事,也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特别是对往届生怎样组织和指导参加高考,引导他们顺利参加考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希望各媒体加强宣传和引导,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做好考前的宣传工作,引导工作,服务工作,让每一个考生都能适应这一改革。
关于照顾政策和定向招生政策的调整与改革,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及招生工作规定所作的调整与改革。可以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甘肃省为了促进民族教育、老区、边缘地区教育及农林地矿院校的发展,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照顾政策。这些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缩小了教育水平的差距。随着时代的发展,差距的缩小,根据教育部规定,2004年我们要取消一些照顾政策,如散居少数民族考生、老区考生加分政策,报考农林地矿院校第一志愿加分投档政策等。同时提高对定向生投档录取的标准。这一系列改革,都进一步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性,也符合国家的规定和省情,希望大家能从改革的大局出发,切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保证这一改革顺利实施。
可以说,在改革年代我们总是讲改革多,相对来说,强调管理不够,管理中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当前,为了能使改革持续深入地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管理,以管理保证改革,以管理促进发展。从甘肃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的实际出发,当前招生管理重点需要从三个方面加强:
一是加强安全保密工作。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国家绝密事项,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公正、公平和社会的稳定,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高考改革成果,树立政府和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安全保密工作规定》,成立由政府、教育、公安、保密、纪检、监察、招生、高校等部门组成的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保密领导小组,加强对安全保密工作的领导。第二,加强省、市(州、地)、县(市、区)保密室和保密制度的建设,对各级招办的保密室进行一次普遍检查,限期改正。凡在考前保密室建设不达标的地、县级招办,均不得发给高考试卷。第三,加强高考试卷的印制、分发、运送的管理,确保试卷的安全。第四,制订《重大问题报告制》和《高考泄密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突发事件,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扩散。总之,在安全保密方面,我们一定要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确保高考安全,维护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是加强考风考纪建设。考风考纪是教育考试的生命线。考风考纪的好坏,不但关系到学风、教风、校风的建设,而且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教育考试的权威性和高校录取新生的质量。对此,2004年抓考风考纪工作重点抓四项:第一,严抓细管,把考务管理落到实处,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做到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第二,优选监考,强化培训,提高考场管理的质量。第三,贯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即将下发的《关于综合治理考试环境的若干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考试环境的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第四,加强对考前的巡视与检查,考前巡视会和考试巡视检查组要重点检查考点设置、试卷保管、监考培训、听力考试设施、考试组织、交通及环保的落实到位等情况,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考试期间,不组织大规模的巡视检查,不安排任何宴请活动,确保教育部门、招生部门、考点工作人员集中精力做好考试组织工作。这一条将作为今后考试巡视的一条纪律。
三是加强招生计划管理和录取政策的管理。所有招生学校都必须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不得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不得擅自录取不符合规定的考生,不得先招生后审批,不得通过中介组织招生,不得乱发录取通知书。对严重违规的招生学校,教育厅要给予停止下年度招生的处罚,对学校负责人追究领导责任,对违纪招生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形成良好的招生秩序和招生环境。
(二)广教严罚,文明应试,使教育与处罚并重
2004年教育部将颁发《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规定》,同时要求所有考生都要在考前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为加强对考试的管理,省上还要制订《考试分级管理责任制》、《招生过程督查制》、《违纪舞弊通报制》等,使招生考试走向法治化的轨道。
在依法治考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处理好教育与处罚的关系。首先是要对考试纪律和考试规章广泛宣传,使广大考生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违规的,提高法治意识,提高文明应试的自觉性。同时也要加大对考试舞弊处罚的力度,形成对违纪舞弊高压、强压的社会舆论,使考生不敢作弊,也不能够作弊,使舞弊者付出应有的、沉重的、得不偿失的代价,从严治考,使考风考纪从根本上得到好转。
(三)发展规模,提高质量,使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展速度并重
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发展规模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近些年来,甘肃省的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的发展。2003年省属普通高等学校达到31所,1998年只有18所,6年期间增加学校13所,增长了72%。省内学校在校学生规模总量达到18.2万人,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2.4倍(1998年省内高校在校生总量为5.4万人),全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总量达7.6万人(1998年只有1.86万人),增长了3.1倍,考生录取率由21.9%上升到50%以上。可以说,这些年高等学校的招生改革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从此,甘肃高等教育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中国教育历来有重视质量的传统,我们要深入研究并加以发扬光大。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首先,要树立新的质量观,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新标准。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德育、体育,全面发展,把“成人”与“成才”作为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其次,通过新的制度安排,构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化、透明化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促进学校公平竞争,形成以教育质量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发挥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改革学生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利用新的方法和技术革新,特别是要把教育的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手段。第四,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教育的活力,深化产学合作,大力推广订单式的培养,鼓励连锁办学等新模式。第五,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政策引导和规范监管,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在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情况汇报
(2004年3月8日)
甘肃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但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的战略,充分认识人才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坚持走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路子。近十多年,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教育部历届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甘肃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期间,教育部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两期“义务教育工程”先后给甘肃省投入5.19亿元;两期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投入4.25亿元;2004年甘肃省被确定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省,补助6935万。最近,在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地区“两基”攻坚会议上,为了保证西部“两基”攻坚任务按期完成,分4年向甘肃省投入8亿元资金。此外,在引进国外资金促进甘肃基础教育发展,利用国债加快甘肃省高等教育的发展等方面都给甘肃省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使得甘肃省的教育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对此,全省2600多万各族人民铭记在心,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对教育部多年来给予甘肃省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到部里来,我们主要是专题汇报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