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上)
27169500000028

第28章 教育篇(28)

要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契机,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的建立,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

(四)强化监督检查,搞好舆论宣传

各级政府在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要把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与投入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级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要改进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通过齐抓共管,真正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成为德政工程和阳光工程。

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工作,各地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深入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办学方向,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教育公平,大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的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行为主体是人民政府。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区域内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的差距,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薄弱学校的问题。要重视政府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努力使农村每一所学校都成为有好校长好教师、教育设施齐全、校园安全整洁、校园文化积极向上的合格学校。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推进素质教育

党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是素质教育本质所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就素质教育问题所作的重要批示,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当前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倡导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是深入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四是改革教育教学评估和考试制度,营造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实施素质教育责任在学校,更在政府,关键在于体制环境和外部制度。各级政府要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事关全局的一件大事,加强领导,坚持不懈地抓出成效。

(三)重视和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第一,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治本之策,为从源头治理农村教育乱收费提供了制度保障。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全面检查清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情况,下决心杜绝乱收费行为。要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完善普通高中“三限”措施,进一步搞好阳光招生,规范高校收费;严格控制农村中小学教科书的种类和价格,推行教科书政府采购,逐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反对向学校摊派、“搭车收费”等错误做法;坚决制止一些学校受利益驱动乱收费,坚决防止和纠正一些单位在学生身上“打主意”,巧立名目、变换花样牟取私利的行为,维护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

第二,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对学校安全工作,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要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和使命,重视重视再重视,尽心尽心再尽心。要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建立和完善校长、教师、管理人员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及时检查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遏制校园安全事故多发的势头;严格事故报告制度,一旦有事故发生,必须按要求立即如实上报。

第三,加强教育系统的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教育系统以前被看做是清水衙门,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人权、财权、事权都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集中,教育部门的权力和责任越来越大,在大量的资金投向教育的情况下,事实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构建具有教育系统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审计工作,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坚决查处各种贪污、受贿、索贿、挪用、私分公款公产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

(四)进一步完善教育监督机制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我们应当进一步实现教育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务求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责任落实,各项政策到位,各项教育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同时,要切实加强教育管理中的监督环节,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估作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目前,全省各市(州)、各县(市、区)都建立了督导机构,但个别市县没有明确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性质,应尽快从名称和职责上加以明确。各地都要把教育督导放在政府管理教育的重要位置,保证开展教育督导工作必需的人员编制,选配素质较好的督学,设立教育督导专项经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之真正做到“督有权威,导有水平”。

2004年,省政府建立了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这标志着甘肃省督导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两年对36个县级政府的教育工作进行了综合督导评估,今年安排了27个县(市、区),明年完成对全省各县(市、区)第一轮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每年向省政府呈送报告,并向各市县政府通报情况。县级政府每年都要搞好自评,市级政府要搞好督察。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都要重视对督导评估结果的应用,纳入对县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有关项目立项、专项拨款、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使教育督导真正起到落实责任、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作用。

(在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暨“两基”攻坚工作会上的讲话)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自学考试的生机和活力

(2006年1月25日)

“十一五”期间,如何保持和加快自学考试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这是自学考试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充分认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党的“十六大”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同“三个文明建设”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刚刚结束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母机”,直接担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近年来,甘肃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实现了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转变,但甘肃省经济的较快发展是建立在总量较小、水平较低的基础上的,与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起点有较大差距。要加快发展,必须把经济增长的方式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目前,甘肃省各类专门人才队伍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质量上、结构上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都存在较大差距,劳动者素质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巨大的人才需求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自学考试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开发人力资源、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为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新贡献。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人数有所减少,但是我们应看到,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将转向稳步扩大和内涵发展,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和形式将更加多样化;高等教育将更加开放,学习方式将更加灵活;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和终身教育将得到更大的发展,而且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人们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人们的职业岗位变动频率增大,转岗就业培训等继续教育需求也将日益增加,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人们学习各种知识的愿望也越来越高,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学考试开放灵活,有利于调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充分调动起全社会所有人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满足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继续教育和继续学习的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教育成本,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选择专业方向、挖掘自身潜力的机会。自学考试非常适合为终身教育、继续教育需求提供服务,在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发展甘肃省高等教育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够为甘肃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为提高公民素质、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学考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根据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现实情况,我国高等教育要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大约还需要10年的时间,到2020年我国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甘肃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到2010年,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5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左右。甘肃省国民受教育年限以及高等教育入学率(2005年为15%)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还很艰巨。2005年甘肃省高考录取率为52%,今年报考人数剧增,这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潜力巨大。自学考试制度突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框架,为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办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为重要的是自学考试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良好的社会信誉为“十一五”时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学考试竞争力

实践表明,只有坚持改革和创新,才能增强自学考试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推动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考试机构要抓住当前自学考试发展的最佳机遇期,坚持改革创新,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改革创新,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多年来,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学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承担主考任务的高等学校是自学考试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与普通高校的合作共同推进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的发展,扩大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大力促进自学考试职教“双证书”的发展,积极稳妥推进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沟通与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大力发展本科教育,为在校学生提供学历提高和双学历学习的机会,共同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

(二)加强合作,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

进入21世纪,全国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兴起了前所未有的“考证热”。2002年以后,自学考试与行业、部门合作,逐步改变单一的学历教育模式,推动学历证书与部门、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积极推行“双证”教育的试点,和许多部门、行业协会以及高等学校共同开发了多种资格证书考试。这些考试,有些完全是非学历的,有些是学历和非学历互相沟通的。实践证明,非学历教育也是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学考试发展的一大亮点,这几年发展很快。随着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提速,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转岗的频率与日俱增,各类培训和证书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刚才王萍同志谈到省考委与兰州大学联合探索资格证书考试的意见很好,自学考试就是要大胆出击,积极探索自考与行业部门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依照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开考或承担符合部门和行业特点的各类单科证书、合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以高质量、严格有序的考试服务于社会。

(三)保证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

质量是自学考试的生命线,关系着自学考试的信誉,关系着自学考试今后的发展。自学考试部门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时刻注意维护国家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任何时候都不能以降低考试标准为代价来争生源、谋发展。如果没有质量,自考就没有了生命力、竞争力,自学考试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价值。自学考试要注意科学把握质量标准,根据甘肃省经济发展的需求确定开考专业,遵循科学发展观,注重科学质量观。关键要提高自学考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好命题、考务、教材、服务等环节工作。21年来自学考试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这是基础。但也要看到,自学考试作为大规模、社会化、开放式的高等教育形式,面多量大。各级自考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精心打造自学考试的质量品牌,坚持不懈地加强安全保密工作和考风考纪管理,维护自学考试良好的质量和信誉。

(四)强化服务,积极向农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