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6日)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踏着春天的脚步从四面八方汇集兰州,共同庆贺由大家精心培育和辛勤耕耘,在甘肃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的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胜利关闭。
大家还记得,2001年10月,中欧项目就是在这里启动的。五年多来,在欧盟委员会的高度关注和指导下,在省、市、县项目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各位专家、各级项目办密切协作、共同努力,把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同甘肃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和资助贫困学生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项目在甘肃41个国家级贫困县创建了688个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为农村教师和校长搭建起了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开发编写了8门适应农村教师和校长自学的培训教材,为教师、校长提高教学技能、改善管理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帮助;培训了1.8万名省、县骨干教师和技术支持人员,建立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创新意识浓、培训方法新的基层培训者队伍;对8.9万多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以“新课程、新技能和新方法”为内容的全员校本培训,使41个县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有438名小学教师和1210名初中教师完成了学历培训,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项目还对6000多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和百名市、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技术、学校管理能力;为项目市、县的教育局配备了计算机办公设备,为项目县配备了2.2万单人套课桌凳,为688所学校配备了712套231种课外读物和资源库,有效地改善了部分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条件;项目还资助贫困学生10.35万人次,使他们能够安心在校继续完成学业。同时,项目的成果向全省46个非项目县推广和扩散,为这些县培训了210多名骨干校长和840多名骨干教师,分发13万册教材供农村教师、校长使用,使项目成果在全省开花结果。
项目的实施,使全省41个县的265.6万中小学生和10.5万中小学教师直接受益,也使46个非项目县的90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和2.7万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从项目成果扩散中受益。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大大提升了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的能力,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始形成,学生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新方法开始实施,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新形式开始尝试。中欧项目不仅为甘肃省实施“两基攻坚”、巩固“普九”成果、实现贫困地区儿童入学机会的平等和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创造了新的条件,也为我们如何在贫困地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等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甘肃贫困地区实际、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新路子。受到了项目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也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极大兴趣。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欧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欧项目领导小组并以在项目中受益的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孩子们的名义,向欧盟委员会及驻华使团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甘肃人民的关爱,提供无私援助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向教育部、商务部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多年来对甘肃教育事业的关怀,把众多的项目安排在甘肃,并对项目给予有力的指导;向各位国内外、省内外的专家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为项目在培训体系创新、教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的技术支撑;向项目市(州)和县的政府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对项目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向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办的同志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不辞辛劳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工作,使项目不断地成长、成熟和最终走向成功。向所有为项目作出努力和付出辛劳的人们说一声——谢谢你们!回顾中欧项目经历的探索和实践之路,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有许多有意义的事值得我们记忆。但是,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创新活动,尤其是在教师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上的一系列创新活动,正是这些创新活动,才使得中欧基础教育项目能够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是在项目设计上的创新。项目在论证设计时,就从甘肃省基础教育的实际出发,从提高教育质量、管理能力和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发展,关注贫困地区、体现教育公平”的项目理念。把项目80%以上的资金投放到农村教师、校长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贫困学生的资助上。这对习惯于以盖房子、配设备为重点的农村教育来说,确实是一个创新。
二是在教师培训体系上的创新。项目从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着眼于队伍建设的长远考虑,建立了县、乡两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和教师学习支持系统,利用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农村教师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按照“学有所需、学有特色、学有成效、学以致用”的原则,创造性地在农村中小学开展以教师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学区教研活动为支撑、以信息资源为支持的校本培训,使农村教师不出远门、不脱离岗位就能接受高质量和不间断的培训,初步建立起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的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体系。这个培训体系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许多省份和教师培训项目在借鉴和采用。
三是在教师和校长培训内容上的创新。项目从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入手,提出了“让所有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利用远程教育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对所有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使教师能够应用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对所有教师进行新技能的培训,使教师能够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全员培训的内容计划。项目根据甘肃省农村教师和校长的实际,自主开发编写了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和校长管理能力的自学系列培训教材。这些教材受到广大农村教师和校长的喜爱,也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被教育部评为教师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在全国推荐使用。
中欧项目的成功实践,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1.坚持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工作是项目成功的基础。中欧项目是以开发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外援项目。项目涉及的活动之多、覆盖面之广、要求之高和执行难度之大,是我们过去执行的项目所没有的。大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按照项目目标的要求,虚心向中外咨询专家学习,向教育理论学习,向项目实践过程学习,在学习中摸索,把所学到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与甘肃省实际紧密结合,在创建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开发面向农村教师的培训教材、建立教师培训支持系统、培训者培训和围绕资源中心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中,积极、大胆地探索,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果。
2.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是项目成功的根本。大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把农村教师作为甘肃省教育事业发展的人才,从尊重农村教师、理解农村教师、关心农村教师成长出发,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设计和谋划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全员培训,为农村教师提供共同发展的机会;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农村教师构建终身学习的体系;通过学历培训,帮助农村教师达到从事教师专业的基本标准;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为农村教师和校长提供独立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新课程和新技能的学习,帮助农村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改变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让农村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通过合作学习,让农村教师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人交流经验,提升自己。让农村教师在项目的支持下,按照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
3.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在过去的农村教师培训中,多是借鉴城市教师培训模式和机制,经常出现以会代培、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中欧项目从一开始,就组织专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调查了解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状况、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和愿望。在培训内容上更加注重农村教师的特点,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方法上,选择参与式,通过教师的平等参与,转换角色,调动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验培训活动中蕴含的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形式上,注重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多层次、多形式地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得培训更加符合教师的意愿。教师们普遍反映这样的培训,方法灵活,内容翔实,能学到自己教学中需要的东西,提高很快。
古人常说“十年磨一剑”,中欧项目从论证到完工,细细算来,也已接近十年的时间。这十年里,项目就像一粒种子,从发芽到长成,从种植到培育,最终,在大家的关爱抚育下,结出了累累硕果。但要让这果实变成大片树木,还需要我们大家的支持和培育。所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能因项目关闭而松懈。要进一步完善和扩散好中欧项目的成果,要加倍努力地去探索、去实践,在建立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长效机制、开展校本培训的有效方式和可持续发展上创造新的经验,为正在甘肃实施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和中英甘肃义务教育项目等提供借鉴,让更多的农村教师受益,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受益。
中欧项目是全体参与者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中欧人民友谊的象征,它已经成为中欧双方相互合作和交流的桥梁,成为连接中欧之间深厚友谊的纽带。我真诚地希望和热切地期待,中欧之间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以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愿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003年2月26日)
甘肃省防震减灾工作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地震系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防震减灾政府职能和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继续提高,以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为代表的震灾预防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地震应急措施进一步落实,防震减灾十年目标起步良好,全省防震减灾工作出现新局面。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甘肃省的防震减灾工作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形势,同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甘肃省地震环境、面临的地震形势还不相适应,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加强甘肃省的防震减灾工作
党的“十六大”是我党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次会议,会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各级地震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用“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提高对加强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联系甘肃地震工作实际,让防震减灾工作为加快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西部大开发、甘肃大发展服务。只有做到这一点,防震减灾工作才能切实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把甘肃省的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国是世界上深受地震灾难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甘肃又是一个多地震的省份,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南北地震带和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横穿省内大部分地区,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全省14个市、州、地历史上都曾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或受到邻区大地震的波及破坏和影响;境内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6个地级市和85%的县城位于VII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1996年国务院批准中国地震局划定的全国2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甘肃省境内就有2个,涉及9个地(州、市)、35个县(市、区)。近年来中国地震局每年划定的重点危险区和重点注意地区在甘肃省至少有2个以上,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就发生在省地震局划定的2002年度地震重点注意地区附近。所有这些,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监测预报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景泰地震不是甘肃近期地震停止活动的句号,而是预示着甘肃及邻近地区进入了新一轮中强地震活跃时段。因此,我们肩负的防震减灾工作任务是相当繁重的。
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甘肃省的经济与社会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人口城市化高度集中,人民群众对社会生活中的防震减灾问题将更加关注。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各级政府,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对人民和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从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和“防患于未然”,为西部大开发和全省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为广大人民群众站好岗、放好哨。
二、加快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步伐,提高甘肃省整体防震减灾能力
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领导下,在兰州等有关市、州、地政府的支持下,“甘肃省防震减灾观测技术系统改造与建设”、“甘肃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建设”和“兰州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等“十五”重点项目已正式启动实施。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要结合“十五”项目实施,做好项目配套和经费落实工作,加快全省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步伐,提高整体防震减灾能力。
(一)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地震预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