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要切实提高行政能力,在为经济社会服务中求发展。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提高行政能力,推进行政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要认真研究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新特点、新内容、新领域、新机制,及时为党委和政府的科技决策提出建议,形成上下互动、有效沟通的工作格局。要努力改革传统工作模式,创新项目管理体制,提高抓项目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改革和建立管理科学、运转高效、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监督得力的科技计划管理新体系。
(在甘肃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防震减灾工作
(2005年3月31日)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决不能麻痹松懈。我国地震多发,灾害严重,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局,统筹兼顾,加强能力建设,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甘肃省的防震减灾工作
(一)充分认识甘肃省的地震形势
甘肃省是一个多地震的省份,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甘肃省大中城市受到潜在地震的严重威胁,数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都是理论意义上的7级以上近源或直下型地震城市。二是全省地震烈度普遍偏高,县城所在地地震基本烈度在IX度以上的1个,VII度以上的79个,抗震设防要求之高在全国名列前茅。三是近十多年破坏性地震发生频度明显增强,基本每年一次,仅1990年以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亿元。四是近十年省内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地震重点危险区在2个以上,未来全省地震形势严峻。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好防震救灾工作既是甘肃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长远需求。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其根本要求是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这项事业,始终强调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摆在防震减灾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当前开展的以“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从党性分析的高度认真检查过去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宗旨意识,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真正把防震减灾当成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伟大事业去做,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防震减灾的各项工作中去。
(三)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
防震减灾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一是要提高预测预警能力,提高地震预测的科学水平,为政府及时、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要提高综合防御能力,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管力度,加强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增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是要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地震灾害。四是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甘肃省的防震减灾事业。
二、求真务实,扎实做好甘肃省的防震救灾工作
(一)认真做好全省防震减灾规划和“十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
根据国内外长期的跟踪研究和综合分析,甘肃省地震形势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不会趋于缓和。省地震局要认真编制好甘肃省的防震减灾规划,同时要积极配合省发改委把这一规划纳入到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及2020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去,确保“十一五”期间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力度不减,使防震减灾工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经过省地震局的努力,国家批准在甘肃省建设天祝地震前兆观测台阵和天祝古浪西部强震动观测衰减台阵,两个项目总投资1379万元,需要甘肃省配套667万元。这么高的配套比例对甘肃省而言实属难题,省地震局要积极向国家申请增加投入,省发改委也可考虑在甘肃省“十一五”规划中安排一部分投入,共同组织好这两个项目的实施。
(二)切实抓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
甘肃省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比较薄弱,农村民居和公共设施的抗震防震能力很低。近年来的破坏性地震,95%的地震人员伤亡是因房屋倒塌压埋所致,70%~90%的地震经济损失源自农村房屋破坏。所以,尽快改变农村民居和公用设施抗震防震能力低下的现状,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按照国家的要求,会后我们要抓紧组建甘肃省地震安全农居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实施方案。各成员单位将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工程的试点示范和推广工作,尽快提高甘肃省广大农村地区民居和公用设施的抗震防震能力。
(三)建立健全地震灾害预警机制
2000年以来,甘肃省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达7次,表明甘肃省地震活动处于一个活跃时段。2005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了9个地震重点危险区和6个注意地区,其中甘肃省就有2个地震重点危险区和一个注意地区,涉及甘肃省的30多个市、县,地震形势相当严峻。各级政府和各级地震部门要高度重视地震短临跟踪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计划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和经费到位,努力捕捉地震短临信息,力争实现具有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报。同时,省科技厅和省地震局要尽快启动实施“甘肃省2006—2020年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确定”项目,把这个课题做深做细,尽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的地震“预警图”。
(四)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系统建设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科学、有效应对地震突发事件,是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已经完成修订,即将发布实施。《甘肃省地震应急预案》(送审稿)已发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有关单位征求意见。省地震局要在认真听取各单位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预案,尽快上报省政府审批。《甘肃省地震应急预案》审批通过并发布实施后,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省地震应急预案的总体要求,抓紧修订完善部门预案,明确职责,细化程序,努力建立部门间快速反应、协调有序、相互支持的应急联动机制。
(五)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在应对地震突发事件中,要使地震应急组织领导机构指挥得当,地震应急救援队和现场工作队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平时的地震应急演练就显得十分必要。2005年我们准备在地震重点危险区进行一次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在地震重点危险区设定发生一次中强地震,实地检验省市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现场应急指挥部、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省市县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和广大群众面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演练使队伍得到锻炼,预案得到检验。但是,一定要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不能因为我们的应急演练造成当地群众的恐慌,影响社会稳定,也不能因为地震应急演练给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六)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以震灾预防为重点,适度、稳妥地开展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有利于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利于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行动。对地震重点危险区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要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和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防震减灾宣传网络,推进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教育部门要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当地中小学课外教学计划,达到教育一人、宣传一家、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三是由各新闻单位配合,在当地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四是重点危险区的市县政府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科普教育基地、群测群防点在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上的作用,组织创作和编辑一批防震减灾科教影视片、图书、挂图、展板等,坚持长期宣传。
(在甘肃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强化监测预报,完善应急准备,认真做好地震重点危险区防震减灾工作(2005年4月21日)
今天,省政府在岷县召开甘青川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情况通报会,与主要涉及的“二市一州”和12个主要县的政府分管领导和地震局长们一起,共同研究讨论进一步做好甘青川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防震减灾工作。
一、对两市一州防震减灾工作的简要评价
近年来,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定西市、陇南市和甘南州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建立了重点县市骨干宏观测报网,加强了市县地震监测台网建设与改造,对2003年11月13日岷县—卓尼—临潭5.2级、2004年9月7日岷县—卓尼5.0级和2005年4月9日宕昌4.3级等地震作出了较好的震后趋势判定意见,为政府采取应急措施和稳定社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颁布实施了防震减灾规范性文件和工作制度,初步建立了防震减灾法制体系,震灾预防逐步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三是制定和完善了各级地震应急预案,建立了各级地震灾情速报网,进一步加强了地震应急通讯和其他应急准备措施,地震应急和救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在近两年发生的几次破坏性地震中,迅速启动各级应急预案,及时采取了科学果断的应急和抗震救灾对策措施。四是坚持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开展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社会宣传,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五是在2003年岷县—卓尼—临潭5.2级地震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二市一州党委和政府把做好灾民安置和灾区重建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进度,千方百计赶在2004年入冬前让灾区群众住进了舒适宽敞、抗震安全的新居。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成效有力地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了二市一州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
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再一次用事实告诫我们,地震对人类的威胁、对生命的毁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创,绝不能轻视疏忽;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决不能麻痹松懈。甘青川交界地区是我国确定的地震重点危险区,我们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局,统筹兼顾,加强能力建设,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一)充分认识我们面临的地震形势
2000年以来,甘肃省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达7次,表明甘肃省地震活动处于一个活跃时段。2005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了9个地震重点危险区和6个注意地区,甘肃省就有2个地震重点危险区和1个注意地区,其中之一就是甘青川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涉及甘肃省5个市(州)和17个县(区),人口386万余人,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约66亿元,该地区在2003年11月13日发生了岷县—临潭—卓尼5.2级地震,2004年8月26日发生了礼县4.5级地震,9月7日发生岷县—卓尼5.0级地震,2005年4月9日宕昌发生了4.3级地震,共造成了1.5亿元的经济损失。上述事实表明,甘青川交界地区的震情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重视,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其根本要求是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这项事业,始终强调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摆在防震减灾工作的首要位置。两市一州和今天到会的10个县是甘青川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涉及甘肃省地域的重点市(州)、县,各级政府一定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特别是在当前开展的以“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从党性分析的高度认真检查过去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宗旨意识,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真正把防震减灾当成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伟大事业去做,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防震减灾的各项工作中去。
(三)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
防震减灾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甘青川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提高预测预警能力,提高地震预测的科学水平,为政府及时、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要提高综合防御能力,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管力度,加强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三是要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地震灾害;四是要提高把握舆论导向的能力,既要合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震灾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也要把握舆论导向和宣传尺度,避免引起恐慌和地震谣言的产生;五是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甘肃省的防震减灾事业。
三、紧紧围绕震情,扎实做好防震救灾工作
据专家分析,甘青川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发生大震的可能性较大。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震情观念,按照“内紧外松”的原则,按照防御大震强震的要求,认真安排部署和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