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的推原神话可以举为例证的,还有土家族的《牛王》。故事大意说:人本来是吃草的,每天只吃一餐。牛王看了很同情,就去和玉帝商量,叫人吃饭。玉帝同意了,但只准三天吃一餐。牛王听错了,叫人一天吃三餐。玉帝大怒,把牛王贬下凡间,罚它吃草,世代给人拖犁头。又有布依族的《铜鼓的来历》,大意是说:从前布依族老人死后每每苦于不能上天,只能下到十二层海的地府。后来天上的太白星托梦给英雄布杰,叫他上天去向天神乞讨一面铜鼓。老人死后,敲响铜鼓,叫天神知道,才可以接引死者上天成仙。布杰遵从太白星指示上天乞讨铜鼓,天神出题诘问布杰:“天上地下,什么最大?”布杰回答:“天上地下,爹妈最大。”天神见布杰有孝心,便把铜鼓给了他。布杰回家时欢喜过甚,从南天门一跤跌下来摔死了,铜鼓的一面也跌破了一个洞。从此以后人间便有了铜鼓。等等。
傣族神话《布桑该与牙桑该》的前段说:有一只叫做■列岭的小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普通的点水雀,或称牛屎雀。当它飞行高空的时候,看见大地平展,好像一片树叶浮在水上。它想,这小小的一片土地,没有什么了不起,决心用自己的尾巴将它戳穿,让它沉到水底去。于是便从天空落下,用尾巴试去戳它。当它落到地面时,发现大地竟无边无际,甚至比天堂还宽广,十分舒适,从此它就不愿离开大地了。直到现在,它的尾巴还不断地上下滴打,作戳地的模样;也用尾巴来点水,所以称它为点水雀。回族传说《穆罕默德与蜘蛛、鸽子》的末段说:穆罕默德因逃避敌人的追兵,躲进一个岩洞里,受了蜘蛛在洞口结网、鸽子从洞内飞出的掩护,敌人以为岩洞里绝不会有人,便撤兵走了。穆罕默德从死里逃生,祝愿蜘蛛今后生养千千万万勤劳勇敢的子孙,将美丽的银网织在比人高的地方,自己稳坐中央,让苍蝇、蚊虫等像魔鬼一样的害物飞到嘴边成为丰盛的美餐。又祝愿鸽子今后在华丽的宫殿、寺庙檐下做窝安家,多养子孙,每年抱十二窝蛋。说时用右手在鸽子的脖子上轻轻抚摸了一把,从此,鸽子的脖子便成了五颜六色。
从以上所举,可以看到:在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中,推原神话原是普遍存在的。
◎风俗神话推原神话又和风俗神话关系密切。在某个风俗神话中,叙述、说明某种风俗和习惯的起源,自然也可算是一种推原,只不过推原神话所推的原是具体的事物,而风俗神话所推的原是风俗和习惯罢了。
有关风俗的神话或传说、故事,在汉族是所见不鲜的,整个岁时节日的来历,以及在这些节日中所做的种种活动,几乎都有一些风俗神话的零片点缀其间,作为它们的说明。从大年初一开始,单就《荆楚岁时记》记叙的正月这一个月的活动而言,就繁多无比。元旦这天早上,“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这就牵连到有关山臊(■)的神话;“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又牵连到重明鸟和神荼、郁垒的神话;“以钱贯系杖脚,回以投粪扫上,云令如愿”,关涉到彭泽湖青洪君的神话;“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关涉到蚕神的神话;“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关涉到紫姑神的神话;“正月夜多鬼鸟度,家家捶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关涉到姑获鸟的神话;等等。一个月当中的节日、风俗、习惯等,便已经有这许多神话故事可说,一年之中累积起来,更不知道要关涉到多少神话故事。宋代陈元靓撰写了一部《岁时广记》,共四十卷,三十多万字,其中就记叙了不少有关节日风俗的神话,虽然常常是零星琐碎,但却可以供我们参考。
少数民族当中,风俗神话也占着一个显著的地位。拿火把节这样一个节日来说吧,就为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如白、纳西、彝、佤、普米、拉祜、傈僳等族所共有,且各有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的不同的神话传说。目前我所搜集到的,白族、彝族各有两个,纳西族有一个,一共是五个,恐怕还不止此数,你看多么丰富!现在便将杨亮才记录的纳西族的《火把节的来历》移录于下,略见一斑:有一个名叫子劳阿普的天神,一天在银河边游玩,忽然听到民间有歌舞之声。他往下一看,看到人间生活非常美好、幸福。于是他十分恼怒,便差一个天将到人间去,要他把大地烧成一片火海。这位天神到了人间,看到人们都很善良,不忍心将大地毁灭。他就叫纳西人家家准备火把,到六月二十五日一齐点燃。这一天天神子劳阿普到银河边查看,果然满山遍野都是火把,把他的眼睛迷住了。子劳阿普以为大地确已烧毁,方才罢休。纳西人因而避免了一场灾难。从此,每年六月二十五日就成为纳西族的火把节。(《火把节试辨》①)其他的一些节日,如像苗族的芦笙节,壮族的达媓节,傣族的泼水节,仫佬族的依饭节,布依族的牛王节,哈尼族的竜日(“竜”音“long”,竜日,即祭龙之日,自然也要算是一个节日),等等,也都各有它们的神话传说。拿傣族的泼水节来说,就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种是相传古时有魔王,水淹不死,火烧不亡,弓箭刀矛都不能伤害他,因此作恶多端,常出外劫掠金银财货和奴隶美女等。已经掳得六个妻子,又掠来第七个美妇。一天晚上,这个美妇趁魔王高兴,试探地问他道:“听说你本领高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你,那么你就将会永生在这世上了?”魔王答道:“这也难说,我也有我的短处啊!”美妇问道:“你又有什么短处呢?”魔王低声说道:“这话我只对你一个人说:我最怕人拿我的头发来勒我的脖子。”美妇因想,能杀死魔王,为民除害,自己也免受践踏。便趁魔王睡熟,从他头上拔下一丝头发,试图去勒他的脖子,魔王的头果然应手而落。殊不知魔头落地时,地上马上起了火焰,火焰中现出种种魔怪。美妇恐惧大呼,其他先掳来的六个妇女听见呼声都跑来了。其中有个聪明勇敢的,赶紧从地上抱起魔头。魔头刚离开地面,火焰登时熄灭了,火焰中的种种魔怪也都消灭了。于是大家都不敢让魔头再着地,便商议轮流抱持魔头,一人抱一年,这样一连抱了七年。当魔头未全死的时候,颈脖上常流血,因而在每年替换之际,大家便对抱头的和休息的都用水泼去,为的是洗掉她们身上的血污,也防止魔头再起火焰。轮换七次泼,水也泼了七次。七年满了,魔头才全死。从此以后,每年到了这天,傣族所有的居民便都互相泼水,用以解禳求福,叫做“泼水节”,相传下来,便成了傣族人民的风俗。另一种传说是说,英叭平息了大火和洪水以后,便派天神叭奔到大地去安排时令和季节。叭奔安排许久,总未能将节令安排妥帖:冬天刚过,夏天便到;夏天过去,雨季又来;雨季过去,又是秋天。英叭怒责叭奔,叭奔不服,和英叭争论。英叭更是恼怒,便叫叭奔的七个女儿去弄断叭奔的头,说谁能做到,便娶谁为妻。从长女到第六女都尝试去做,但都不敢杀她们的父亲。最小的女儿很想做英叭的妻子,便拿叭奔所做的弩勒断了叭奔的头。不料头刚落地,立刻燃起了熊熊烈烈的大火。小女儿只得从地上抱起父亲的头。英叭知道了,叫她马上把头续在她父亲的脖子上。续了许久,始终续不上去。后来用一个大象的头续上去,才续合了。从此以后,必须用清水来洗叭奔的头,否则还会从头上起火,于是有了“泼水节”这样的风俗。可以看得出来,两种传说实际上不过是同一传说的不同分支,它的中心思想无非是除殃降福。
更有意思的是布依族的“牛王节”神话。相传远古时候,人们都刀耕火种,生活极艰苦。当人们烧山开荒时,火烟熏到天宫,触恼了玉帝,想叫人饿死,以示惩罚。乃派遣神牛到人间传旨:三天准吃一餐。神牛怜悯世人困苦,便擅改旨命为一天吃三餐,所以至今世人一天都吃三餐。事情给玉帝知道了,玉帝恼怒,立刻贬谪牛王到人间去。牛王下凡时,不慎跌落了上牙巴,所以至今牛没有上牙骨。牛王虽然被贬谪,却并不后悔,到了人间,便辛勤为人耕田犁地,人们都敬他爱他。从这以后,世人便把四月初八牛王下凡的这天定为“牛王节”,每逢这天,便要煮黑糯米饭来敬牛王,并且听任耕牛休息一天。看得出来,这也是有关风俗的神话,其中还包含了两个小小的推原神话:其一,人为什么一天吃三餐;其二,牛为什么没有上牙骨。
节日神话大概就是这样,不多讲了,现在大略讲讲纯粹属于风俗的神话。例如瑶族每逢年节,或喜庆丰收,或祈祷祭祀,或驱魔赶邪,都有击黄泥鼓的风俗。这一风俗的来源,传说是高辛王当国时,龙狗杀番王有功,高辛妻以第三公主,封为南京十宝殿盘护王。盘护王与公主共生六男六女,虽为王者,仍教子女田猎耕织,让他们学习谋生之道。一天和诸子在山间打猎,遇一大群山羊,诸子各拿箭射山羊,几头山羊应弦倒地,其余的都逃跑了。一头雄山羊中箭负伤,跃到巉岩上。那时盘护王正攀登巉岩,雄山羊用犄角向他猛触去,盘护王翻身跌死在悬岩大树上,山羊也坠岩跌死。天晚了,六个儿子各背猎物回家,只有盘护王未回。后来才发现他的尸首挂在悬岩大树上。儿子们见状号啕痛哭,便斫下大树,抬了盘护王的尸身回去。一家人见了都相聚哭泣,年老的公主更甚,几乎痛不欲生。于是便把山羊皮剐下来蒙鼓,用黄泥浆将它糊起来,重重地敲打它,严惩这个肇祸者,使盘护王在九天之上、九地之下都能听见。于是就把这鼓叫做“黄泥鼓”,后来便成了节日祭祀不可少之物。又如壮族某些地区的“牛头舞”,蒙古族的“保牧乐”(将一指宽的牛皮缠在牛骨头上以为天神的象征而奉祀之),满族祭祖时所祭的“北极星”,东乡人婚礼时有呼“哈利”的习俗,等等,都各有一段神话传说,以作这些风习来源的诠释。
德昂族所传的一段神话,说明德昂妇女为什么拿项圈、腰箍等物作为装饰品,更富意趣。神话说:据说螃蟹是水的娘,她走到哪里,哪里就要发洪水。有一年,螃蟹发了一次大洪水,一下子把大地上的人和动物都淹没了。幸好,在螃蟹发洪水的时候,释迦佛祖给人间放下一只大葫芦,一部分男人躲进葫芦里,一些动物也躲进葫芦里。
洪水过后,人和动物从葫芦里走出来。走出来的人是德昂人,有葫芦才有德昂人,可是,这些德昂人都是男的,没有女的,怎么繁衍人类呢?这时,从天上飞下来一个女的。她帮助男人做活,做完就飞回天上去了。后来男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用藤子做了项圈、腰箍、手镯,把她拴起来。从此,女的再也飞不走了,便和德昂男人生活在一起。从此就有了人类。(《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德昂人拿项圈、腰箍等物将妇女拴了起来,使她成为爱情的俘虏、家庭的奴隶,这大约意味着母权制氏族社会结束了,代替它的是父权制氏族社会的兴起吧。
◎征服自然神话以上所说的三种神话——解释自然现象神话、推原神话和风俗神话,大抵都偏于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生活现象作解释。神话进了一步,就有要征服自然、支配自然和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生活的愿望,这就产生出了一批征服自然和曲折地反映阶级斗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民族斗争的神话。后者大都演化做了民间神话,留待下节中讲民间神话时再说。现在单说征服自然的神话。
征服自然的神话在汉族神话中是常见不鲜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等等,所表现的都是对自然的征服。少数民族神话表现的,则比较集中在射日月尤其是射日这件事上。瑶族神话有格怀射日,壮族神话有侯野射日,水族神话有旺虽射日,布依族射日神话则最为丰富,有年王射日、王姜射日、伏羲射日或伏羲兄妹射日,等等。也有日月兼射的,如像彝族神话说,英雄支格阿龙采得神草足罗八鸟一束,向天空撒去,天上就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但所出的太阳是六个,月亮是七个,一下子把地上的草木都晒枯了,人们热得活不下去。支格阿龙用神箭将多余的日月全都射下来,把它们压在黄石板下面,天上只留一日一月,人们才能够正常生活。水族神话伢俣开天叙写的情况也大体相同,写开辟女神伢俣,用清气创造了太阳和月亮各十个,由于造得太多,岩石泥土都融化,人们无法生存;伢俣又将多余的日月全射去,只留下一双,日明月朗,“温暖不烫”,这才使得大家都欢喜。又还有流传在贵州省西部和云南省东北地区的苗族神话叙事诗《杨亚射日月》,讲的是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大意说:天上的日月是六个铜匠和七个铁匠铸造的,他们铸造日月各有八个,运行天空,使大地焦赤,万物和人类都受到惨重的灾难。英雄杨亚愤恨极了,决心将多余的日月全部射下。那时有棵岩桑树,生在河边,还未被晒死。杨亚便砍倒岩桑,用主干作弓,削树梢作箭,扛了弓箭走到日出的地方。于是到了天边,站在大海畔的山头上,拿起弓来就向日月射去。一共射了七箭,天上的七日七月全被射落,大地顿转阴凉,万物和人类都获得苏生。剩下的一日一月,都惧怕中箭不敢出来,大地一片漆黑。杨亚叫牯牛去呼唤日月出来,牯牛声音洪亮,日月听了,更不敢出。又叫公老虎去呼唤,也不成功。最后叫雄鸡去。雄鸡夜半喔喔啼叫,日月听了欢喜,都轮流出现在天上,人们才能够正常地生活与劳作。为奖励雄鸡报晓之功,人们送给它一把木梳。雄鸡笨拙,将木梳倒转来戴在头上,便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鸡冠。雄鸡呼唤太阳这个有趣的附加情节,好些民族的射日神话中都有,如像瑶族的格怀射日、壮族的侯野射日、布依族的伏羲射日等。这大约在初民幼稚的想象中,把鸡鸣和日出作为因果关系看待,因而有雄鸡呼日出这个情节加在神话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