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下)
27170400000013

第13章 文化篇(13)

第二,首轮修志成效显著,工作进入扫尾阶段。按照甘肃省首轮修志计划,省、市(州、地)、县(市、区)三级志书编纂出版98部、264卷(册),其中市县两级志书97部、176卷(册),省志1部、75卷88册。经过全省各级修志机构和修志工作者20年的艰苦努力,目前已编纂出版省、市、县三级志书92部、188册,其中省志54册,市县志92部、134册。这些志书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了甘肃有史可稽以来的自然、社会、经济的历史与现状,反映了甘肃的省情、市情和县情,为当代、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修志工作的同时,各地修志机构还编纂出版了一些年鉴、人物志、风物志和专业志等多种地情资料。旧志资料的研究评述、类编和校点重印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整理出版了《甘州府志》、《庆阳府志》、《崆峒山志》等20多部旧志书,这些旧志书与编纂出版的新三级志书交相应对,相得益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第三,增强了精品意识,提高了志书质量。在首轮修志工作中,广大修志工作者正确认识地方史志的功能和作用,把修志工作当作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重要事业,树立千秋大业、质量第一的观念,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创新思维对待历史的发展与变化,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手段编纂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精品志书,做到了观点正确、体例科学、结构合理、内容真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以质量体现了志书存史于世、流芳后代的价值所在。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织的两次全国新编地方志评奖活动中,甘肃省有18部志书获得了国家奖,21部获得了省社会科学奖,115部获得了省地方史志优秀成果奖,这些志书成果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四,用志领域逐步拓宽,方志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为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地修志机构把各类志书以及丰富的地情资料开发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开辟了地方志为现实服务的新途径。目前用志领域和用志活动不断拓展,形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泛,效果越来越显著,为甘肃省“改革开放”、“富民强省”、“西部大开发”作出了贡献,展示了志书的价值,赢得了社会各方的好评。同时,方志理论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一些修志工作者深入钻研方志基础理论,探索新编地方志工作的规律,撰写和发表了一大批学术论文,出版了一些专著,有的被《中国地方志》、《甘肃史志》以及省内外其他刊物登载,有的还被评为全国、全省优秀论文。省地方史志学会也多次举办了方志理论学术研讨会,对推动和加快全省修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五,涌现出了一批修志工作先进典型。经过二十多年的修志实践,甘肃省已逐步造就了一支有较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修志队伍,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动人事迹,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这次会议决定表彰15个先进集体和88名先进个人。这次表彰是甘肃省修志工作开始以来的第二次表彰,所有这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是全省修志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修志工作者,甘肃省修志工作才能取得了显著成绩,修志事业才会有今天这样好的局面。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甘于清贫、默默奉献的优良品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砾石淘金的敬业精神,与时俱进、坚忍不拔的坚强毅力,是全体修志工作者的光荣,他们代表了你们的事业,代表你们的成绩,是你们的骄傲,全省各级修志机构和修志工作者应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二、20年修志工作的基本经验

过去的20年,是甘肃省修志工作取得成果最多的20年,也是积累经验的20年,主要经验和体会有以下几条。

第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领导体制,是搞好修志工作的关键。在20年的修志实践中,我们认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领导体制非常正确,是搞好修志工作的关键所在。这种体制一是有利于提高和统一各级党政领导对修志工作的认识,加强领导,为修志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二是有利于把修志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现领导、机构、经费、队伍、条件“五到位”。三是有利于形成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组织实施、部门协调配合的有效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修志中遇到的重大关键性问题,保障修志规划、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建立健全专职、兼职相结合的修志机构和队伍,是搞好修志工作的重要保证。修志以来,从省到市(州、地)、县(市、区)都建立了修志工作机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三级修志体系。在修志队伍建设方面,各地和各部门除了有一批素质较高的修志工作者,还有相当规模的热心于修志的兼职队伍,有的地方和部门还聘请一批熟悉地方情况的老同志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直接参与修志工作。他们体会到,只有坚持专职、兼职结合,相互合作,拾遗补阙,才能够编纂出高水平的新志书。

第三,形成制度化运作程序和运行机制,是保证志书质量的工作基础。要使修成的志书成为社会发展的真实记载和生动写照,服务当代,泽被后世,就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修志工作制度和审定出版制度。修志工作开展以来,甘肃省先后制定了《地方志书审定出版的暂行规定》、《地方志行文规范》和《地方志档案资料管理意见》等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志稿评议会制度和三审定稿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高质量志书的编写、审查和审批出版,避免了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疏漏,对把握志书观点的正确性、体例结构的合理性、史实的准确性和内容的完整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是推动修志事业的动力。现在修志由于指导思想、方法、手段和记述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既要延续和传承历史,又要突出贴近现实,突出区域特色,突出时代特色,使新编地方志更能从本质上反映社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甘肃省修志工作从始至今都遵循这一基本原则,以弘扬民族精神、服务当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坚持用新观点、新方法、新体例编修地方志。他们认识到,只有体现时代精神,才能推动修志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五,培养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是搞好修志工作的有效途径。修志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一项精细、浩繁和长期的工作,而同时修志工作机构又是一个辛苦、艰苦、清苦的“三苦”部门。多年来,全省先后有6000多人在“三苦”条件下,承担和完成了重要的历史工作任务。尽管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同志现在已离退休,但是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他们为甘肃省的修志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才干,奉献了自己的年华,这种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修志事业长盛不衰的有力保证。

甘肃省20年的修志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正确的修志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贴近时代脉搏,服务现实,修志事业才能得到发展,才能被社会所承认、所重视。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部门的精心组织和科学实施,更凝聚着全省广大修志工作者的艰辛劳动和智慧才华。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和省地方史志编委会,向全省修志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关心、支持修志工作的历届领导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参与修志工作的各行各业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做好第二轮修志工作

(一)第二轮修志工作面临的形势

尽管甘肃省修志工作20年来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中央的要求衡量,与其他省市的进度相比,同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任务对照,进行量化分析,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

按照全国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现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已开始了第二轮修志工作,而甘肃省第一轮修志任务尚未全部完成,总体进度既落后于全国,也落后于西北各省区,已经严重影响到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展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1.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有的地方党政领导思想认识不明确,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一纳入、五到位”方针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二是有些地方修志工作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办公条件较差,工作难以正常开展起来。全省地方史志工作机构目前已合并的有36个,撤销的有18个,部分市县的修志工作处于停动或半停动状态。三是工作进度比较缓慢,总体发展不平衡,修志的总体格局、内在联系和横向联系相脱节,使修志工作缺乏整体性。四是全省修志队伍年龄结构偏大,业务骨干欠缺,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人员整体素质与新时期修志工作的要求、与出版精品志书的目标相比尚有一定距离。

五是办公条件及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除了天水等个别地方的修志单位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全省大多数修志单位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手段仍比较落后,还停留在笔画、手写状态,已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修志工作的要求。六是在宣传修志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巨大成绩方面,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有相当一部分方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和延缓了甘肃省的修志工作,影响到全省首轮修志的总体进度。

2.尽快完成首轮修志的收尾工作。1984年,甘肃省修志工作是与全国其他省市同时起步的,目前其他省市都基本完成了首轮修志任务,《甘肃省志》还有32卷未编纂完成,占计划任务的36%;地、县志尚有24%的任务未完成。未完成任务的单位,大体分以下五种情况:一是有的单位开始时编修了一部分,后又停顿下来,再没有启动。二是原来没有纳入修志计划的一些单位,经本单位要求后列入了全省修志计划,但列入计划后又没有开展工作。三是有些单位没有按修志计划开展工作。四是有些单位修志初稿中下限跨度延伸,加大了工作量,拖延了工作进度。五是有些单位在机构改革中撤销、合并,致使修志工作中断。当前,亟待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修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树立修志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的观念,明确“上一轮工作结束之际,就是新一轮修志开始之时”,对修志工作作长期打算,统筹安排。未完成任务的地方和部门,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修志领导体制,实行首长负责制,明确行政主要领导是修志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签订责任书,保证按期完成首轮修志任务。各地要把“一纳入”、“五到位”落到实处,不要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号召和要求上。对在修志计划中做了安排,至今尚未开展工作或无法按期完成任务的单位,省史志办要调整修志计划,不要因个别单位的问题影响了全省修志大局。要加强督促检查,近期内省史志办要对各地和省直有关部门完成第一轮修志任务情况开展一次检查,将检查结果上报省政府。

3.明确指导思想,统一认识,做好第二轮修志工作。编修地方志,是借鉴历史、服务当代、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搞好第二轮修志工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特色文化大省建设,实现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甘肃省第二轮修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真实地反映时限内本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准确地记述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行各业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巨大成就,服务现实,推动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

基本思路是:坚持“修用并举,修以致用”的方针,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积极拓展服务领域,认真实施以志、鉴、库、馆及服务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强修志事业的创新能力、工作活力、发展实力,逐步实现由传统的、阶段性的、单一的修志业务向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长时期的、全方位的复合型社会服务事业转变,使甘肃省修志工作总体上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坚持这一指导思想,贯彻基本工作思路,必须明确以下认识: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修志工作,坚持在修志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和形式、方法和手段等各个方面贯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实质,不断增强史志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是必须牢牢把握修志工作的正确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资政育人,服务社会,认真实施精品战略,以高质量的史志成果为甘肃省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三是必须围绕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目标,加大用志力度,改革用志手段,努力拓宽服务现实的新领域。四是必须把培养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的修志队伍作为全部工作的基础,确保队伍健全,运转正常。五是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编委会统筹、史志办组织实施”的修志工作体制,不断强化修志工作是“官职官责”的观念,认真落实好“一纳入、五到位”。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胸怀全局,高瞻远瞩,放眼长远,着眼未来,开始第二轮修志工作。

(二)第二轮修志工作的主要任务

1.全面做好第二轮修志启动工作。国务院要求地方志20年左右就要续修一次,无论已经完成还是正在继续完成首轮志书编纂任务的地区,都要陆续启动第二轮三级志书编纂工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甘肃省第二轮修志工作2004年正式展开,至2010年全面完成。由于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各地、各部门要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研究新的工作举措,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

一是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为做好第二轮修志工作,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第二轮修志工作规划和省志第二轮编纂方案》,对开展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重要意义、修志范围、领导体制、组织实施、机构队伍、志书质量、经费来源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这个规划和方案,紧密结合甘肃省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成果,深入研究,全面分析,辩证科学地确定这一时期发展的主线脉络,把握内在规律,理清工作思路,按照总揽全局、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同步推进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第二轮修志工作规划,力争使修志规划和方案结构严谨,篇目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