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连海点评《史记》
27198500000096

第96章 励精图治,横扫齐国

“原文”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馀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馀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啗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译文”

当时,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他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旧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别人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啗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诱劝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非常高兴,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

“点评”

乐毅一生中最主要的军事实践活动,就是统率燕、韩、秦、赵、魏五国联军攻破齐国,大获全胜。这场战争,史称五国代齐之役。乐毅的卓越军事天才在此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一、燕国欲报深仇

燕王哈三年(公元前318年),发生了因燕王哈“禅让”事件而引起的内乱。齐国乘机出兵燕国,仅用了五十天就攻下了燕国的国都蓟城,控制了整个燕国。然而齐军在当地烧杀抢掠的残暴行径,终于激起燕国民众的强烈反抗,其他诸侯国也纷纷向齐国施加压力,齐军无可奈何,不得不撤离燕国。但此事毕竟埋下了两国间仇恨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矛盾势必激化。

燕昭王即位之际,齐国如日中天,是当时东方最为强大的霸主,各诸侯国都臣服于他。燕昭王立志讨伐齐国,时刻不忘洗雪国耻,但他也深知燕国残破弱小,目前还不能与齐国相抗衡,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人才。

燕昭王表面上维持同齐国的关系,暗中却积极备战,发愤图强,准备伺机攻打齐国,报仇雪恨。为改变燕国积弱的局面创造克齐的机会,他特地建造一座“黄金台”网罗天下文武奇才。

燕昭王对乐毅的才名素有所闻,所以当他出使燕国时,燕昭王对他优礼备至。燕昭王的器重,使乐毅很受感动,而燕国欣欣向荣的气象,又使乐毅备受鼓舞。他认定燕国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建功立业场所,于是留燕效力。

燕昭王任用乐毅改革内政,悄悄壮大实力。乐毅一面训练燕军,一面辅佐燕昭王进行政治改革。内修政务,外结同盟,使燕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燕国民众殷富,国库充盈,士卒乐战,为进攻齐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乐毅本人也在这一过程中际会风云,成为一颗脱颖而出的璀璨将星。

二、全才外交说服五国

当时齐国非常强大,齐湣王率齐军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的势力于观津,接着与三晋攻秦,助赵国灭中山,打败宋国。扩地千余里,诸侯各国在强大的齐国面前都表示臣服,齐湣王因此骄矜自满。由于齐湣王的骄横自恣,加上对内欺民而失其信,对外结怨于诸侯,造成齐国政治局势不稳,形势恶化。

燕昭王认为时机成熟,欲兴兵伐齐,遂问计于乐毅。乐毅回答说:“齐国系霸主之余业,地广人多,根基较深,且熟习兵法,善于攻战。对于这样一个大国,虽有内患,仅由我们一国单独去攻打它,恐怕很难取胜。如果大王一定要去攻伐齐国,必须联合楚、魏、赵、韩诸国,使齐国陷于孤立的被动地位,方可制胜。”这就是所谓“举天下而攻之”的伐齐方略。

昭王问乐毅,用什么办法才能联合各国共同攻齐。

乐毅认为,赵国与燕国是邻国,且关系密切,应该联合赵国,赵国同意攻齐,韩国必定随从;魏国痛恨齐国,燕、赵、韩起兵攻齐,魏国必定响应。燕昭王听从乐毅的计策,命他出使赵、韩等国,又派剧辛为使分别到楚国和魏国进行联络,组织联军共同攻齐。

乐毅先到赵国游说赵王,赵国答应出兵助燕。此时,秦国的使者正在赵国,乐毅游说秦国使者,讲明伐齐对秦国的意义,使者答应回秦后对秦王说。

秦王担心齐国强盛对自己不利,同时也不愿让各国疏远秦国,因此,决定派兵参加攻齐之战。魏国和韩国也都同意发兵,于是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军攻打齐国的意见正式形成。

三、率军横扫强齐

乐毅见伐齐时机基本成熟,就在获得燕昭王授权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发起攻齐之役。

公元前284年,乐毅与赵、秦、魏、韩等国约期会师。乐毅以燕国上将军的身份,佩带赵国的相印,率领燕、赵、韩、魏、秦五国的军队联合进攻齐国。

此时齐国的民众和士兵,已极其痛恨齐湣王,无人愿为之效力。五国联军攻入齐地,乐毅身先士卒,奋勇当先。联军很快渡过黄河,向济水挺进。

齐湣王命令触子为主将,达子为副将,率领齐国的主力迎击敌军。齐国的军士苦于连年征战,已经斗志消沉,疲惫不堪。齐湣王实施暴政,用“不上前线打仗就要杀头,挖祖坟”相威胁。

当联军向齐军发起猛烈进攻之时,齐军主将触子下令退兵,自己只身逃跑了。副将达子收拾残兵退守临淄,破齐之战一举获得胜利。

破齐之后,各国军队出现争功抢利的苗头。乐毅及时察觉了这一情况。利益不明,内乱必生,乐毅深明此理。他当机立断,厚赏参战的秦、韩两国将帅,然后打发他们率兵回国。让魏国的军队进攻齐国侵占的宋国之地,建议赵将率领自己的军队去进攻河间一带的地域,答应两国的将领,攻下这些地盘之后,这些地域就归其国所有,他们可以此向自己的国君去报功了。由于乐毅为各国将帅分配的利益符合他们各自的期望,因此,各国将帅高高兴兴地率军离去。联军的行动到此结束。

打发走各国的军队,消除可能发生的内乱之后,消灭齐国的任务就落在燕军头上。乐毅坚信燕军有这个能力,他准备亲率燕军直捣临淄,消灭齐国。谋士剧辛反对长驱直入,认为燕军无力灭齐。但乐毅却认为,此时齐国的主力已被消灭,齐国内部局势混乱,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应一鼓作气,消灭齐国军队。经过辩驳,剧辛认为乐毅的计划可行。

乐毅于是率军大举进攻,围困齐国都城临淄,齐将达子请求齐湣王犒赏将士,以便鼓舞士气,激励将士死战,齐湣王不仅不听,反而斥责达子。齐军将士情绪更加低落。燕军很快攻破临淄,达子战死,齐湣王出逃后被楚人杀死。

乐毅用连续进攻、分路出击的战法,陷城夺地,攻入齐都临淄后,尽收齐国珍宝、财物、祭器运往燕国。

燕昭王大为欣喜,亲自到济水前来犒赏、宴飨士兵,为酬谢乐毅的功劳,将昌国(在今山东省淄川县东南)城封给乐毅,号昌国君。

四、抚民心,图谋齐

乐毅不仅具有将才,而且有政治头脑。为了彻底消灭齐国,他设法减少齐国人的敌对情绪,严明军纪,严禁抢掠民众,对投降者封官、封地,减轻百姓负担。在军事上,他兵分多路,一路攻胶东,一路攻泰山以东地区,一路攻阿、鄄之地。乐毅自己坐镇齐国都城。燕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很快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齐国的最后灭亡已经指日可待。

在燕军的强大攻势下,腐朽的齐国统治集团一败涂地,齐国将士因厌战而不堪一击。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这两座小城是齐国尚存的标志,是齐国不亡的希望。在这里集结着齐人的精华。他们愿以血肉之躯捍卫齐国的存在。这里的齐人团结一心,其战斗力足可以一当十。乐毅是位明智的将军,他深知当人民醒悟的时候,就会产生出不可抗拒的力量。因此,下此二城要比克以往的七十城更难,所以,必须改变进攻策略,变强攻为瓦解,通过抚慰使齐人看到燕君比齐君对他们更好,以此打消其敌意,瓦解其斗志,达到最终灭齐之目的。

乐毅指挥军队,一面围困莒、即墨两城,一面休兵养士,下令废除暴政,消减赋役,想通过得人心的政策收买齐人。

乐毅围困莒和即墨,三年未攻下,于是退兵九里,想通过施恩感化两城的齐人,让齐人自动投降。

就这样,在齐国,齐王无力进攻回复故土,而乐毅也不进攻,他们占领着齐国的土地,用齐国的资源养活着攻克齐国的燕军。而燕国的国势就蒸蒸日上了。

当然,有战略眼光的燕昭王并没有从齐国掳掠走任何东西,他们要用齐国的骨头去榨齐国的油,而不必着急一时。齐国的抵抗意志渐渐地放缓了,他们甚至可以与燕军和平往来了。

眼看,乐毅的战略目的就要达到,只剩几个月光景了,而最后的攻击就可以展开,齐国就彻底地完蛋了,齐国的人就会成为燕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