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阖闾打算进攻楚国,正在考虑用谁为将的时候,有一个齐国人,名叫孙武的求见。吴王问其所长,孙武呈上他的著作兵法十三篇。吴王每看一篇,口里都称赞不已。看完,对孙武说:“你的著作我都看过了,论述精辟,确有独到之处,你可不可以用小规模的形式演习一下那练兵、将兵的方法?”孙武说:“可以。”吴王说:“可不可以用妇女做试验?”孙武说:“可以。”于是,吴王阖闾从宫中挑选了一百八十名美女给孙武。孙武把她们分成两队,以吴王的两个爱姬为队长,要她们手执武器,排成两行站好。孙武首先问她们:“你们知道前后左右的方向吗?”她们说:“知道。”孙武告诉她们转动时应注意的原则,并且宣布了纪律,设立了军法处,三令五申,要大家认真严肃。交代清楚,一切准备工作做好,然后擂鼓,命令向右方转移。那些宫女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合,觉得很新鲜,很好玩,像演戏一样,所以行动的时候,嘻嘻哈哈的,队伍凌乱不堪。孙武见此情景,马上停止操练,对大家说:“要求不明确,命令不熟悉,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把开始提出的注意事项又强调了几遍,然后擂鼓继续进行训练,命令队伍向左方转移。结果,情况还是一样,参差不齐,笑语不绝。孙武这下可生气了,马上下令停止,非常严肃地说:“军士对要求不明确,对命令不熟悉,这是将帅的过错。要求既已明确而不按要求去做,这是队长的责任。”下令将两名队长推出斩首。吴王阖闾正在台上观看演习,忽然看见绑了他的那两位爱姬准备去斩首,大惊失色,急忙派人给孙武传令:“我已经知道你用兵的能力了,我如果没有这两个美人,那以后吃东西都不知是什么味了,请不要斩。”孙武说:“我已接受任命为将,将在军中,不接受君主的命令。”于是,斩队长二人以号令全军,然后任命原来队长的助手为队长,再擂鼓操练。真是惩一儆百,两队人员觉得这不是好玩的,都严肃认真了,各种动作均能按要求完成,没有哪一个敢大声出口气。操练完毕,孙武派人请吴王阖闾验收,吴王正伤心爱姬被杀,还有什么心情去检阅呢?回复说:“你回宾馆去休息吧!我不想下台去看了。”孙武听到吴王回报,很失望地说:“吴王只是一个空谈家,而不能实干。”阖闾心情平静以后,觉得孙武做得对,说得好,确实善于用兵,终于任命他为大将军。
公元前512年,吴军伐楚。他们开始采取轮番袭扰的战术,使楚每年都苦于吴军的入侵而疲于奔命,消耗了实力。到公元前506年,吴联合唐、蔡两国发动了全面攻势。吴攻楚,从水路是逆水而上,孙武用兵的一个特点是“兵贵神速”。于是,他把战船都留在淮水港汊多而又比较隐蔽的地方,军士上岸急行军,这样,出楚不意,迅速到达汉阳,驻扎在汉水北岸。这时,楚军驻守南岸,两军夹汉水而相对峙。楚将认为吴军只习惯于水上作战,陆地交锋不是他们所长,趁吴军刚到,就渡汉水进行突然袭击。孙武早料到这一点,设伏兵大败楚军。楚军仓皇退到柏举(湖北麻城),而吴军则越过大别山,也到达此地,正与楚军相遇。吴王的弟弟夫概请求立即领兵出击,阖闾比较慎重,认为全盘规划还没有研究好,没有同意。夫概血气方刚,吴王不同意也要干,他说:“为臣的要见义行事,不必等待上级的命令,这是一般的道理。今日我出击即使牺牲了,然而可以攻下楚的都城。”于是,他带了自己的所属部队五千人直往楚营冲去。孙武听到夫概已出击,恐怕有失,忙派伍子胥领兵予以接应。吴、楚之间的柏举大战就这样展开了。结果,楚军大败,楚将子常感到无面目回国,逃奔到郑国去了。吴军乘胜前进,五战五胜,所向披靡,直入楚都郢(湖北江陵纪南城),楚昭王带了一部分大臣仓皇逃走。这次战争,对楚来说是一次空前的浩劫。
楚昭王逃到云梦(湖北安陆县南)。那是一个地形复杂的水乡,由于楚王的暴政,被迫走投无路的民众聚集在这里组成了一支几百人的武装,非常活跃。他们看到有几只船经过,料必是达官贵人,晚上就去进行袭击。楚昭王没有带警卫,无法抵抗,有大夫高声说:“这是楚王,你们不要胡来。”那些人说:“我们不知道什么楚王不楚王。”一箭将昭王射伤了。昭王丢尽资财,在一些人的护卫下逃到郧(湖北安陆)。郧公的弟弟怀说:“昭王来得好,楚平王杀了我的父亲,我今天杀他的儿子,也算是报仇了。”郧公劝阻不住,为了昭王的安全,就与昭王一道投奔随国(湖北随县)。吴军听说楚昭王到了随,即发兵围随,并派人给随君送去一封信。信中说:“在淮水、汉水之间所有周王室的同姓国,全被楚灭掉了,你们是周王的子孙,为什么还要为楚君效劳呢?”这封信激发了随国一些人的仇恨,要杀昭王。但王子綦把昭王藏了起来,给吴军回信说:“楚君确实曾到过这里,但只呆一天就走了,不知投奔到什么地方。”
伍子胥到处搜寻楚昭王,没有找着,盛怒之下,掘开楚平王的墓,打开棺材,拖出尸体,用九节钢鞭对他猛抽了三百下,吴军入郢的时候,申包胥躲在附近的山中,听说伍子胥挖墓鞭尸,觉得很难过,写了封信,派人送给伍子胥。信中说:“你报仇太过分了吧!人多势众,虽然能逞凶暴于一时,但决不会长久的。你原先是平王的臣,他死了,你对他进行这样的侮辱,真是悖天逆理到极点了。”伍子胥看完信,对来人说:“请你为我感谢申包胥,并请转告他:我志在报仇,常常担心自己死去不能实现这个愿望。今天,好不容易得到这个机会,我还能考虑什么伦理道德呢!譬如一个人外出旅行,前面路程还很远,而天色已晚,那就只顾急急奔走而不会想到其他问题了。这样的情况,你怎么能要求我按情理道义办事呢?”伍子胥觉得鞭尸还不能雪恨,一定要找到楚昭王,把楚彻底消灭。楚国危在旦夕。申包胥看到情况越来越严重,就从山中化装溜了出来,逃到秦国告急,哀求秦国出兵相救。因为楚平王的夫人,即楚昭王的母亲,是秦哀公的女儿,申包胥想,凭这个关系,秦也不能坐视不理。哪里知道秦哀公有所顾虑,不愿意出兵。申包胥仅存的这一线希望破灭了,眼看楚国即将灭亡而无能为力,就站在秦廷之上大声痛哭起来,不论什么人相劝也劝不住,七天七夜,哀号之声不绝,莫说吃饭,就连一滴水也不曾进口。他的忠心诚意,终于感动了秦哀公。哀公说:“楚王虽然残暴,但想不到还有这样的忠臣,楚国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于是,发五百辆兵车救楚,在稷丘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为了满足伍子胥的要求,到处搜寻昭王,因此,在楚呆了比较长的时间。阖闾的弟弟夫概趁这个机会,偷偷地溜回国去,自立为王。阖闾听到国内有变,王位被夺,立即引兵而归,击败夫概,平定了叛乱。两年以后,阖闾再派太子夫差率领军队攻楚,夺取了楚的番邑,迫使楚国迁都。
【智慧金言】
真正的仁义之士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遵循大道的,他们是有智慧的人,却从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们不会让自己的家庭不和睦,让社会不安定。他们是社会的有识之士,他们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不该因为社会混乱才有忠臣出现,也不该因为家庭不和才提倡孝子的作为,更不该因为聪明才智的增长而产生虚伪的行为。
【本经原典】
《道德经·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
慧智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
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
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不和睦了,才彰显出孝慈。
国家昏乱动荡不安了,就会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经典语录】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
【语录释义】
人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是王公却用来称呼自己。
【解读】
老子在此用大道的衍生规律,告诉我们万物都在大道之中,也告诉了我们万物是如何从大道中产生出来的。看过《易经》的人都知道《易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中的这个太极就是我们所说的“道”,也就是一,它是混沌的、浑圆的、没有分割开的,是无所谓两仪,也无所谓阴阳的一个物质。这个被称作“一”的是个自然形成的东西,它就是道,道就是它,是它生成了道,也是道生成了它。就像我们人在出生前,刚在母体中落户时一样,是个单核的细胞组织,辨别不出是男是女,也没有姓名,直到出生以后,才知道了性别,也拥有了名字。这个被称作“一”的物质,后来就裂变为阴阳两个部分,就像太极生两仪一样。在我们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叫盘古的人,是他用大斧劈开了天地,天地一分,“一”也就被分开了,变成了“二”,也就分出了阴阳。“轻清上升者为阳、为天,沉浊下降者为阴、为地”。由于人们也将阳比喻成男性,把阴比喻成女性,男性负阳刚之气,女性有阴柔之美,古人还认为天地分而万物始,所以也将天称作父,将地称为母。有了天有了地,有了男女,有了父母,而使阴阳交感,自然会有子孙繁衍生息。由此类推万物又分阴阳男女,阴阳相交,男女相配,就有新的生命体产生。人类如此,动物、植物也是如此,世间万物都是如此。阴阳不交,万物不生,阴阳相交,万物滋萌。不仅万物相互之间是这样,就是一个独立的事物也是有阴阳之分的。比如一个苹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是太极、是道,那么它就有阴阳的分别,也有阴阳的交感。苹果红的一面就是阳,而青的一面就是阴,红青相间的地方就是阴阳相交的所在。
【活学活用】
阴阳是相对立的,又是相融合的。说它们对立是因为它们是分割裂变来的,具有相排斥的天性;说它们融合是因为它们是从同一个物质中生成的,来自同一个物质:太极,也就是道,就是一。正因为它们具有的这种对立又融合的特性,才会使它们糅合在一起成为和气,也是这种和气,才使万物得以安宁生存。由此来看世界说复杂又不复杂,说简单又不简单,只看我们是如何理解和看待了。
就拿和气来说,我们人类是万物的一员,和气便是人气,和气是阴阳二气相融而成。而我们人也是由阴阳而生,所以和气为人,才是阴阳相会,才是我们人类的至高品性,才是合乎大道规律的。我们都知道和气生财,和气是我们得以平安相处的根本,是人与人、人与物和平共处的基础。而这种根本和基础是建立在阴阳相融上的。但是,阴阳除了相融还有对立,也就是说,还有矛盾产生,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矛盾呢?这就不是简单的和气就可以解决得了的,和气只会使矛盾简单化,只能让矛盾不恶化。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矛盾的发生,或是说避免产生矛盾,就只有依靠老子所说的:损之而益!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吃亏是福。
甘愿吃亏的人,就没有太多的虚荣心,就不会贪图便宜,也就不会给自己招灾惹祸。所以我们不要因一时的运气不济或是灾难痛苦而垂头丧气、丧失斗志,更不要因此而断绝希望,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相对的,都是不断相互转化的。就算暂时蒙受一些耻辱,遭受一些损失,也要保持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这样我们就会看到绚丽多彩,迎来光明与辉煌!
【智慧金言】
我们不可因一时的荣耀和成绩就骄傲自满、不可一世,甚至看不起别人,因为我们并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自己都是由大道供养,从阴阳中诞生的,有什么不可一世的道理呢?当我们看不起别人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同样被别人看不起,这时阴阳就只有分割,而没有交融,就会产生矛盾,就会使我们本来的顺利和成绩变成不顺利和灾祸的起端。古人说:谦受益,满招损,是很有道理的,这也正是老子所讲的“益之而损”的真意!
【本经原典】
《道德经·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吾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道是一个无极(道产生时,各种元素处于混沌状态,这种状态就叫无极),一个无极生两仪(两仪就是太极阴阳,分出阴、阳),两仪生天地人三才,由三才而产生万物。
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人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是王公却用来称呼自己。
所以一切事物,减损它有时反而得到增加,增加它有时反而受到减损。
别人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人。
“强狠霸道的人绝没有好下场”,我把它当作施教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