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施换心术
鲁国的公扈和赵国的齐婴两人都生病了,一道去请神医扁鹊为其诊治。在扁鹊的精心调理之下,他俩的病没用多少时间就痊愈了。可是,扁鹊却对公扈和齐婴说:“你们俩以往所求治的病,都是病邪从体外侵入到体内的五脏六腑所致,因此只需用药物和针灸治疗便能解决问题。但是这几天我发现你们身上还潜伏着一种病,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并随同你们身体的发育而一道生长的。这种病很危险,我愿意再给你们治一下,怎么样?”
公扈和齐婴回答道:“我们想听听这种病有些什么症状,然后再做决定。”
于是,扁鹊先对公扈说:“你有远大的抱负,又善于思考问题,遇事能有很多的办法,但遗憾的是气质较为柔弱,在关键时刻往往优柔寡断,不能当机立断而坐失良机。”接着,他又转向齐婴:“那么你呢?则正好与公扈相反。你对未来缺乏长远的打算,思想比较单纯,然而气质却很刚强,为人处世少用心计,喜欢独断专行。”最后,扁鹊对他俩说:“现在如果让我将你们的心来个互换,你们就都可以变得完美无缺了。”
公扈和齐婴听了扁鹊的分析之后,都欣然接受换心手术。于是,扁鹊让他们二人分别喝下一种麻醉药酒,致使昏迷三天不醒。在这其间,扁鹊便将二人的胸腔打开,取出心来,交换安放。手术结束之后,又在伤口处敷上神药,等他们苏醒过来后,仍如术前一样健康强壮,但言行举止间,公扈比原来多了一分果敢英气,而齐婴则多了几丝柔和谦恭。他们一同辞谢了扁鹊之后,就各自回国了。果然,他们以后都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哲理点拨: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人只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就会不断趋于完美。
埋两头蛇
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宰相,在楚国为相数年,将楚国治理的井井有条。
在他小的时候,一次跟村里的小伙伴出外游玩,看见一条长有两个头的蛇,他回头看了一下,发现别的小孩都离得较远,他们看不见那条两头蛇。他怕小伙伴们走近了会害怕,就拾起了块石头,把两头蛇打死,又远远地埋在田野里。
孙叔敖回到家中就哭了起来。他的母亲问他哭什么,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人见到了长有两个头的蛇,一定要死。我刚才遇见了两头蛇,因此我担心我会离开母亲死去。”
母亲说:“两头蛇现在哪里?”
孙叔敖说:“我怕别的人又看见它,就把它杀了,埋了起来。”
他母亲说:“我听说积有阴德的人,老天爷会以好处报答他的。你为别人好,杀了那蛇,你是不会死的。”
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全国人民都相信他的仁德。
哲理点拨: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为善,为人多做好事,你终究是会得到“好报”的,因为世事就是如此:有一分付出,终究是会有一分收获的。
指南车
上古时代,黄帝受到诸侯的拥戴,要立他为天子,可是炎帝的孙子蚩尤不服,他联合了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气势汹汹地来向黄帝挑战。
蚩尤非常勇猛,生性好战。黄帝生性爱民,不想发生战事,一直想劝蚩尤休战,但蚩尤不听。于是黄帝叹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了。现在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我只有惩罚不义!”于是,黄帝带领军队出征,与蚩尤对阵。
战争中,黄帝的军队被蚩尤围困,由于天黑,人马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敌人,形势非常危急。就在这危急关头,黄帝猛然抬头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转动而斗头始终不动,他便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指南车。
指南车看起来就是一种双轮独辕车,车上立一个木人,伸着手臂指向南方,不管车往哪个方向行进,木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黄帝的军队认清了方向,立刻士气大振,黄帝这才带领军队冲出了重围。
黄帝突围后,又率领军队回击蚩尤,蚩尤没料到黄帝这么快就冲出了包围圈,还回师杀来,猝不及防地被黄帝打得大败,本人也被黄帝俘虏后杀死了。
黄帝打败蚩尤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这就是轩辕(黄帝的名字)黄帝。轩辕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哲理点拨:认识了规律,我们就可以利用规律为我们服务。现实生活总是复杂多变的,只要善于观察,就可以透过现象抓住事物背后的规律。黄帝正是因为善于观察星星,发现不为人所知的规律,所以才能反败为胜。
孔甲养龙
传说夏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孔甲的国王,他平时不干正事,就知道吃喝玩乐。
当时孔甲喜欢养龙,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一雌一雄两条毛龙,但是他自己并不懂得如何饲养他们,正在发愁的时候,一个名叫刘累的人,自告奋勇地跑到孔甲那里吹嘘说能养龙。孔甲于是封他做了养龙的官。
没过多久,其中一条雌龙就被他养死了。可是刘累居然一点也不害怕,还叫人把那条雌龙剔甲剖腹,剁成肉酱蒸熟了送给孔甲吃,只说是自己打猎得来的野味,孔甲吃了,大加赞赏。可等到孔甲要看龙的时候,却只有一条精神萎靡的雄龙,孔甲几次追问之下,刘累支吾不过去,于是连夜逃到鲁县躲起来,再也不敢露面。
孔甲盛怒之下找不到刘累,只好作罢。后来孔甲又找到一个叫师门的人,是个真正的养龙高手。他来了之后不久,那条病怏怏的雄龙就变得精神抖擞,容光焕发起来,孔甲对师门的养龙术非常满意,又赐给他许多的金银财宝。
然而,师门是个耿直的人,他不喜欢孔甲那些无知的甚至愚蠢的言论,所以常常跟孔甲发生争执。孔甲养龙本来是为了娱乐,哪知道竟然常常弄得一肚子怒火,孔甲越来越不能忍受了。
一次,当师门又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毫不留情地批驳孔甲那些可笑的言论时,孔甲一下子大发雷霆,叫人立刻把师门拖出去砍头。师门的头被砍下来之后,孔甲怕他的鬼魂作怪,便叫人把他的尸首埋在荒郊野外。
谁知道尸首刚埋下,忽然狂风大作,骤雨倾盆,附近山野的林木都燃烧起来,怎么都扑不灭。孔甲站在城楼上看见城外火光冲天,心里也很害怕,只好亲自到城外去向被冤杀的师门祈祷,请他不要再作怪。
果然,火势渐渐小了,眼看就要完全熄灭。孔甲这才安下心来,坐上车子就回王宫了。谁知道到了宫门前,卫士打开车门一看,孔甲直挺挺地坐在车上,原来早已经死了。
哲理点拨: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决不能求全责备。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知识范围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
鲁班刻凤凰
我国古代着名的巧匠鲁班有一次在刻一只凤凰时,有很多人站在旁边观看,议论纷纷。
在翠绿的羽毛没有装上之前,有人说:“这哪里是一只凤凰啊,怎么看都像一只掉光了毛的鸡。”
在凤冠还没有刻好的时候,有人说:“你们看这头,就和秃鹫差不多。”
凤凰议论够了,人们又开始议论起鲁班来:“这小伙子,恐怕还是个学徒工吧?一看就知道没什么经验。”
“是啊!笨手笨脚的,看他拿刀的姿势就知道他不行。”
等到凤凰刻成了,翠绿的凤冠高高耸起,凤凰身上的花纹像云霞一样绚丽,翅膀张开后就像火花一样闪耀。
鲁班把手一放,凤凰绕着栋梁飞了三天也没有掉下来。这时候,再也没有人说鲁班笨手笨脚了,他的周围到处都是一片赞叹声。
哲理点拨:观察事物,不要轻易下结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应该在做了全面的了解之后再下结论。
虎死狼继
古时候,有个叫若石的读书人,他不想做官,于是带着家人从城里搬到了真山脚下居住。但是,在他住的地方,有一只老虎常常蹲在他家的篱笆外偷看。
若石对家里人说:“我们一定要小心这只老虎,千万不能让它闯到家里来。”
接着,他便发动他的家人在家的周围砌了围墙,还在围墙外面栽了很多带刺的植物。太阳出来了,他们就敲锣打鼓,把老虎吓跑;到了晚上,他们就在围墙外点起篝火,老虎因此不敢靠近。这样过了一年,老虎从来没有对他家造成过伤害。
后来,有一天夜里,老虎在山里没有抓到猎物,就想闯进若石家里去抓猪吃。它虽然害怕火堆,但它太饿了,也就什么都不顾了,猛地一跳,跃过篝火,把前爪搭在围墙上。围墙上的刺扎进了老虎的前爪,老虎疼得把爪子一松,一屁股坐在篝火上。老虎被烫得一下子跳起来,嚎叫着逃走了。
由于是冬天,山里的小动物都躲起来了,若石家里又进不去,过了几天,老虎就饿死了。
若石听说老虎死了,非常高兴,就对家人说:“现在好了,我们什么也不用怕了。”
就这样,他家的篱笆坏了,没有人修;围墙因为下雨倒了一角也没人管,那些带刺的植物因为长期没有人管,慢慢地都死掉了;没有了老虎,篝火当然是早就不生了。
一天夜里,一头凶恶的狼追赶一头鹿,经过若石家倒塌的围墙。鹿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狼听见院里有猪和羊叫,就想,鹿虽然跑了,弄只羊来吃吃也不错,就闯进院里抓羊吃。听到羊叫得凄惨,若石出来捡起一块砖砸狼。这只狼是狼群里的王,十分厉害,它转过身站立起来,用爪子在若石的咽喉上抓了一下,把若石抓死了。
后来,有人谈起这件事,就说:“若石只知道防备老虎,却不知道害人的东西远不止老虎一种,他是因为自己太不小心才死的啊!”
哲理点拨:“害人的东西远不止老虎一种。”生活中的危险也是这样,这些危险常常会以不同的形式突然降临,我们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千万不可大意。常言道:有备才能无患。做好必要的准备,是防止危险发生的有效手段。
望洋兴叹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只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啊!”
哲理点拨: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不应该骄傲自满。
鬼怕恶人
有一天,艾子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座庙宇,就坐下来休息。
这座庙宇虽然建造得矮小,但装饰得很威严壮丽,里面还供奉着一尊大王塑像。庙宇前边有条小河沟,有个人走到这里被河沟挡住了去路,他左右看看,没有可搭成便桥的材料,于是他回身到庙里把大王塑像搬出来,横在河沟上做成桥,踏着走过去了。
不一会儿,又有一个人走到这里,看见有人用大王塑像搭桥,再三叹息,说:“对大王怎么如此亵渎冒犯呢?真是岂有此理!”说着,亲手把塑像扶起来,用衣服擦拭干净,双手捧着又送回到原来的座位上,然后恭敬地跪下去,虔诚地说:“把大王塑像搬来搬去,多有得罪!”然后拜了又拜才离去。
过了一会儿,艾子听见庙中的小鬼说:“大王,您作为一方之尊居住在这庙里,本该受乡里人祭祀、崇敬才对,可竟被那个不懂道理的愚民所污辱,为什么不给他施加一些灾祸惩罚他呢?”
大王问道:“如果降灾祸,你说应该给谁施加灾祸呢?”
小鬼不假思索地回答:“那还用问吗,当然给前者了,因为他是那样无礼啊!”
大王说:“不对,应当施加给后来的那个人。”
小鬼迷惑不解地问:“这我就不明白了,前边的那个人踏着大王塑像过河沟,你受的污辱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了,您却不降祸给他;后来的那个人对您那样崇拜、尊敬,反而要施加祸患给他,究竟是为什么?”
大王听了,无可奈何地说:“我怎么不想给前边的那个人施加灾祸呢?但是前边的那个人已经不信鬼神了,我在他的心目中已经失去了尊严和威信了,我又怎么敢给他施加灾祸呢?”
哲理点拨:坏人只能欺侮善良的人,我们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任何邪恶势力都是不可怕的。
昭支显买牛
古时候,在南海边上的一个山区里不出产牛,这里的人也都没见过牛。
山区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叫昭支显。有一天,他一个人牵来一头幢牛,像獒犬那么大。牛角像蚕茧和栗子那么大。昭支显惊恐地问:“这是什么东西?”有人说:“这叫幢牛。”昭支显只见过一种叫貌牛的木雕,有八寸多高,一尺多长,比牛小多了。于是,他就把这头幢牛买了下来,逢人便夸这头牛多么大,是天下无双的。
他喜欢买牛的名声越传越广,不断有人到他家登门拜访,先后有人向他推荐了三头牛,一头三百斤,一头六百斤,一头一千斤,他都一一买下了,心里十分得意,认为自己的牛是天底下最大的牛。
又过了一些天,有个叫梁都之舟的人来拜访他。他牵出体重一千斤的那头牛,向梁都之舟夸耀说:“你见过这么大的牛吗?”
梁都之舟说:“这还不算大。合浦一带有一种犁牛,颈项上的肌肉隆起,颔肉下垂,体重有三千斤。你何不把它买来呢?”
昭支显一听,连忙派人赶到合浦,又把犁牛买回来了。见了犁牛他惊叹不已,连连说:“像这样的大牛,难道还有比过它的吗?”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又有一天,公孙伯光来拜访昭支显,昭支显牵出犁牛来,让他判断一下这头牛是否是最大的牛。
公孙伯光对他说:“这还不算是天下最大的牛。我听说岷山和峨眉山的山谷里有一种擎牛,它的体重有七千斤,你何不把它买来呢?”
昭支显听到公孙伯光的话,半信半疑,不相信吧,别人推荐的几头牛,从三百斤到三千斤,确实一头比一头大;相信吧,三千斤的犁牛已经够大了,怎么会有比它还大一倍以上的牛呢?于是他便说:“有这么大的牛吗?我要亲自去验证一下。”
于是昭支显告别家乡,从南海边上,长途跋涉,走了好长时间才来到岷山和峨眉山的山谷里。到那里一看,擎牛果然像公孙伯光所说的那么大。
昭支显深有感触地说:“假如不是别人告诉我,我始终认为幢牛是天下最大的牛,还为此而骄傲自大呢!”
哲理点拨:“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如果一个人孤陋寡闻,盲目骄傲,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
射箭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叫常羊的年轻人,他一心想学好射箭。有一次,他听一个人说,天下第一射箭高手屠龙子朱住在深山里。常羊马上追问那人道:“你见过屠龙子朱吗?怎么才能找到他?”
但那个人说,他也是听别人说的,根本就不知道屠龙子朱具体在什么位置。虽然这样,常羊还是决定去寻找屠龙子朱,他背上干粮,走进了深山老林。一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屠龙子朱。
在深山里转悠了一年的常羊已经像个野人,头发胡子乱蓬蓬的,身上衣裳破得不成样子。但是他仍然没有灰心,还是继续寻找屠龙子朱。
有一天,他突然看见前方站着一个干瘦的老头,拉开一张大弓,一支利箭正对着他。老头对他说:“站住!别动!”
常羊想:“遇到强盗了!”
接着,他只听耳边嗖的一声,那支箭已经贴着他的耳朵飞过去了。“啊呜!”身后一声惨叫,一只豹子从空中落下,死了。
常羊这才知道老头不是强盗,而是救命恩人。赶紧上去一拜,说:“多谢您的救命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