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语文大观园
27222600000038

第38章

词中颜渊、子路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祭孔时,他们也可受陪祭。因为颜渊很有修养,而子路性情刚烈,所以颜渊“微微笑”,子路“心焦燥”。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二国之间停留。楚国想迎接孔子到楚国去,陈蔡二国的官员担心孔子到楚国去做官会对陈蔡不利。于是,他们派人把孔子等人围住,不让他们走,孔子他们就连吃的东西也没有了。“饿莩”,就是饿死的尸体,这里是形容饿鬼的丑态。就连在陈绝粮的孔夫子都没有见过这样的饿鬼,可见这些抢祭品的人的丑态。

后来,这弹词又被人改为:

祭丁了,天将晓。殿门关,闹吵吵。抢猪肠的,你长我短。分胙肉的,你多我少。勾烛台的,挣断罔巾。夺酒瓶的,门槛绊倒。果品满袖藏,鹿脯沿街咬。增附争说辛勤,当霸又要让老。抢多的喜胜登科,空手的呼天乱跳。颜子见了微微笑,子路见了添烦恼。孔子喟然叹曰:“我也曾在陈绝粮,不曾见这伙饿莩。

这首词,对这帮文人龌龊相的揭露更加入木三分。他们不仅抢肉抢肠子,连烛台酒也不放过,而且拉拉拽拽,跌跌绊绊,袖里藏着果品,沿街啃着鹿脯。这种不要面皮的混乱,有辱斯文的扫荡,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读书人,最不济

清代名医徐大椿,江苏吴江县人。他曾写过一刺时诗如下:

读书人,

最不济,

烂时文,

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

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

两句破题,

摆尾摇头,

便道是圣门高弟。

可知道,

“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

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案头放高头讲章,

店里买新科利器,

读得来肩背高低。

口角嘘唏,

甘蔗渣儿嚼了又嚼,

有何滋味?

辜负光阴,

白白昏迷一世。

就教他骗得高官,

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该诗中,“三通”指《通典》、《通志》、《文献通考》,是我国古代三部最早的政书,它记载了我国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它们是我国古代四部较早的史书,习惯上称之为“前四史”。

清代,沿袭明制,以八股文开科取士。八股文也叫制艺,是一种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的应考文章。这种形式主义的文章,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才能。由于它的影响,使明清两代不少热衷于功名利禄的文人,倾毕生之力于八股文,像嚼甘蔗渣儿似的把那些烂时文读了又读。结果,真正的知识与本领则一无所有。这样的人就是骗得了高官,怎能不是百姓和国家的晦气呢?徐大椿的这首诗,极为形象地揭露了八股取士的巨大危害,在那个时代,的确是一首卓有见地的不可多得的诗作。

二十年前旧板桥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未成名时,从老家兴化来到扬州,无人赏识,默默无闻。后来他成名了,仍在扬州卖画为生。这时,求画者蜂拥而至,使他应接不暇。他感慨之余,自镌一枚闲章:“二十年前旧板桥。”意思是说我还是以前的郑板桥,只是你们对我的看法改变了。为了应付求画者,他还在画室的墙上贴了一副诙谐有趣的帖子: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君之所送,来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悦,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为此,他还做了一首诗云:

画竹多于卖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郑板桥还有一个作诗送贼的故事。那是他在家乡时发生的。有一年秋天,兴化县发大水,老百姓无衣无食,纷纷外出逃荒。

有一天深夜,郑板桥正饿着肚子躺在床上。忽然,他听到有响动。睁眼一看,在朦胧的月光下,本地的穷苦人贾四,正蹑手蹑脚走进屋来。他是想来偷点东西,以救燃眉之急。

郑板桥没有惊动他,只是翻了一个身,随口吟出一首诗来:

大风起兮月已昏,有劳君子到寒门。

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夜深不及披衣送,收拾雄心往别村。

贾四听了,知道郑板桥并未睡着,赶紧退了出去。

父子互嘲

李东阳是明代着名的文学家,他有一个名叫李兆先的儿子,很有才气。但是,李兆先喜欢出入妓院,因此大大影响了学业。

于是,李东阳就在自己儿子的书桌上题了几句诗:

今日花陌,明日柳街。

应举登科,秀才秀才。

在这里,李东阳是在用讽刺自己的儿子,老是沉浸在烟花巷内,结果考来考去,还是秀才依旧。李兆行看到这首诗后,也到父亲的书桌上题了几句诗:

今日猛雨,明日狂风。

燮理阴阳,相公相公。

“相公”,是明代对宰相的敬称,这里是指李东阳。“燮理阴阳”出自《尚书·周宫》“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意思是说,位列三公的宰相要辅佐皇帝,经纬国事,调和矛盾。这首诗的意思是,李东阳你今天像猛雨,明天像狂风,忙得团团转,处理乱麻般的政务,但也不过就是个宰相罢了。李兆先玩世不恭、放浪形骸的性格就从诗隐隐地透露出来。李东阳看了这首诗以后,也只有苦笑而已。

宫女题诗结奇缘

唐朝开元年间,皇宫里令宫女缝制一批军衣来颁赐边塞战士。军衣给战士们以后,有一个士兵发现短袍中夹有一张画。画面上是田园风光,远山有积雪,近山下有一个小村庄。虽然画的是冬天,但院内茅檐的前面,有个女子坐在小木凳上做针线活,老猫睡在身边晒太阳,小狗追着小鸡打架,画得栩栩如生,十分有趣,画上还题有诗一首: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棉,

今生已过也,重结来生缘。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沙场上作战守卫边境的士兵,你既辛苦又寒冷能睡得好吗?我亲手做的这件棉战袍,会落到谁的手里呢?在缝制的时候,我特别把针线缝得牢牢的,为了表达对你的情意,我还故意多添了一些棉花。今生已经过去了,但愿来生能与你结成姻缘。

这个士兵看到这首诗后,不敢隐瞒。他报告了主帅,主帅又将此事上告到皇帝那里。唐玄宗知道这件事后,拿着这首诗在宫中宣示说:“写诗者不必隐瞒,我不怪罪。”

画画题诗的宫女上前叩头,自称罪该万死。但是,唐玄宗不仅没有治她的罪,反而将她送到边塞,嫁给那个得诗的士兵。并说:“诗中说愿结后生缘,我让你结今生缘。”两人相见,宫女含着泪对士兵说:“我这是在做梦吧,想不到我和你结了今生缘。”见此情景,边防战士不禁都感激涕零。

唐僖宗时,有一个读书人在皇宫附近散步。时值深秋,草木凋零。有一条小河,潺潺清水从皇宫中流出。这个读书人走到河边洗手,他看到水面上漂着一片很大的红叶,叶上好像写着字,他捞起一看,上面有字迹端庄秀媚的五言诗一首: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诗意是说:流水啊!流水啊!你为什么流得这样急,我在深宫里整天都是孤寂愁闷。谢谢你呀!红叶,你把我的心意带到人间去吧!

这个读书人拾到红叶后,既欣赏书法的优美,又怜爱诗句的情怀。他心想,这水是从宫里流出来的,一定是有才华的宫女所作。于是,他把红叶珍藏在书里。有时,他也痴情地拿出来把玩。

两三天后,他又出来散步。这天,他发现另一条小河向皇宫流去,树上的落叶随水流进宫墙,于是,他萌发了一个主意。他找到了一片很大的红叶,端端正正地在叶子上题了两句诗:

曾见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

然后,他把叶子放在水上。叶子随流水流进了宫墙。他的朋友们知道他的这番举动后,有笑话他的,也有的人被他这片心意所感动。

这个读书人后来多次考进士不中,只好到一个当权的太监韩泳家去教书。不久韩泳对他说:“皇上恩典,要放三千多个宫女出来,让她们各自嫁人。其中有一个姓韩的,长得很漂亮,又有很多嫁妆,要找个老实丈夫。你年龄也不小了,又孤身一人,我给你做媒好不好?”这个读书人听了很高兴,与那个宫人见了一面,双方都很满意。

结婚之后,他们两人时而谈书论画,时而对弈唱随,伉俪甚敦。一天,韩氏偶然翻开这个读书人的书。她看到了书里有一片红叶,上面题的诗正是自己写的,大吃一惊,问丈大:“这是我写的红叶,你怎么得到的?”

这个读书人把从前的事情告诉了她。她说:“我后来也拾到一片红叶。”说完,她把红叶从自己的箱子里找了出来。这个读书人一看,正是自己所题的红叶。夫妻二人于是相对感叹:“真是天作之合!”

韩氏一高兴,拿起笔,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

今日却成鸳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她的丈夫拿起诗称赞说:“夫人真是秀外慧中,不愧是我闺中的良友。”说完,他也拿起笔写了一首诗:

独步天河岸,临流得叶时,

此情谁会得,肠断一联诗。

不过,这诗是说他以前的相思之苦。

夫妻两人都非常高兴。这时,韩泳来了。他们备酒杀鸡,感谢媒人。韩泳听完他们的故事,看了他们的题诗,要他夫妻二人都用宣纸将诗写成条幅,给他作纪念。

苦苦苦苦苦苦天

郑堂是明代文士,福建人,字汝昂。当时,他的诗文很有名气。有趣的是,他特别喜欢开玩笑。

有一次,当地郡守的妻子病死了,在她入殓前,两只眼睛还是睁开的。郑堂就自告奋勇地说,他能使她的眼睛闭上。他来到死者面前,吟了一首诗:

夫人一貌玉无暇,四十年来鬓未华;

何事临终含眼泪?恐教儿子着芦花。

诗中,“着芦花”的典故出自汉代刘向着的《孝子传》。故事是这样的:春秋时有一个鲁国人叫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弟子。他年轻的时候,受到后母的虐待。在十冬腊月,后母给自己生的二子穿丝棉,而让他穿用芦苇絮做的衣服。闵子骞的父亲看见儿子冻得发抖,十分生气,要休掉他的后母。闵子骞劝他的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他的后母被他这种宽容感动了,成了一个很慈善的母亲。

郑堂巧用此典,明是安慰夫人,实际上是在讽喻郡守。意思是说,夫人相貌像无瑕的美玉,年过四十也没有霜飞两鬓;可为什么临终眼泪汪汪合不上呢?原来是怕老爷续娶之后,她的儿子会忍饥受寒吧。据说,郑堂的诗一吟完,夫人就合上了双目。

后来,明朝的皇帝弘治死了,正德皇帝登基。一天,郡守想要到西湖游玩,郑堂故意不让路,冲撞了在郡守前面喝道的仆役。这在封建社会可是犯上的行为,可以拿去治罪的。郡守本来对郑堂就没好感,于是就借端生事,逼令郑马上作一首诗献上,如果作不好,就要拿他治罪。郡守掷给郑堂纸笔,大有点“七步成诗”的威势。郑堂接过纸笔后,故意作出为难发愁的样子,一口气写了好几个苦字。郡守看了之后,哈哈大笑,说:“你到现在才知道苦了吗?”谁知,他的笑声未落,郑堂已写成这样的一首七绝:

苦苦苦苦苦苦天,上皇晏驾未经年;

江山草木皆垂泪,太守西湖看画船。

晏驾,就是指皇帝之死。诗中说,苦啊苦啊苦,上皇逝世不到一年,江山草木都在流泪,可太守却要到西湖看画船。这里,郑堂用死天子来压活郡守,这招是很厉害的。郡守生怕惹出是非,只得向郑堂连赔不是。郑堂理也不理他,就大摇大摆地走了。

以数字为谜底的诗

据说,宋代着名女诗人朱淑真的丈夫是一个重利忘情的商人,他经常久居异乡不归,并另有新欢。朱淑真独自在家,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当她得知丈大另有所爱,早把她置之脑后时,便写了下面这首愤懑决绝名叫《断肠谜》的诗: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不归;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消!

这首诗写得情凄意以委婉动人。它一共有十个句,每个分句都隐含了一个数字:“下”去“卜”为“一”字;“天”无“人”是“二”字;“王”字去掉一直为“三”;“詈”字没有“言”是“四”;“吾”失“口”为“五”;“交”字有上部无下部是“六”;“皂”字无“白”是“七”;“分”字无“刀”为“八”;“仇”不靠“人”是“九”;“千”字去撇为“十”。从一到十,编排得十分巧妙,足见朱淑真才思超群。

与朱淑真的《断肠谜》相似,有一个妇女写的《怨妇词》也是隐含了十个数字,诉说对离人的思念,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子别了,天涯人不到,盼春回落日行人少,欲罢不能,你叫吾有口难分晓,好相交你;抛得税有上梢无下梢,皂热难分白,无人不为仇,千里相思还是撇去了好。

还有一首隐含一至十的数字的诗,用的也是思妇的口气,但更为泼辣大胆。与以上两首虽有雷同之处,但也各有千秋:

上长街去卜卦,问苍天人在谁家?恨玉郎,全无一点知心话。事临头,欲罢不能罢。从今后,吾当绝口不言他。论交情也不叉(差),染成皂,说不得清白话。要分离除非用钢刀来割下。到如今,抛得我手亏力又乏,细思量,口与心全是假。

幽默风趣的打油诗

有一个官员任期满后,吏部对他的政绩进行考查,因为其貌不扬,所以没能列入上等,他愤而在都门前题了一首打油诗:

为官不用好文章,只要须胡及胖长。

更有一般堪笑处,衣裳糊得硬绷绷。

有一个名叫吴伟的画家,画了一幅《骑驴图》,图上题了一首五言打油诗,诗画堪称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白发一老子,骑驴去饮水。

岸上蹄蹬蹄,水中嘴对嘴。

更有意思的是,有人竟把打油诗写到诗仙李白的墓前。李白墓在长江边的采石矾附近,一些文人墨客来到这里,往往都要题诗留念,表示自己曾经到此一游。有一个姓李的人看了这些诗以后很不满意,便在李白墓前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

采石江边一捧土,李白诗名耀千古。

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有一个叫高熬曹的人,曾经写过三首打油诗。这三首打油诗都俗得可笑,俗得可爱:

其一

冢子地握槊,星宿天围棋,

开坛瓮张口,卷席床剥皮。

诗的意思是:一个个坟堆分布在地上,如同握槊(古代的一种博戏);星星在天上,好像是一盘围棋;打开坛盖,瓮子便张开大口,卷去席子,床就像被扒了皮一样。

其二

相送重相送,相送至桥头,

一堆两眼泪,难按满胸愁。

诗的意思是: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桥头,两眼堆积着泪水,胸中的离愁简直按都按不住了。

其三

桃生毛弹子,瓠长棒槌儿,

墙欹壁凸肚,河冻水生皮。

诗的意思是:桃子长得像毛弹子,葫芦长得像棒槌儿,墙壁歪斜着像挺着肚子,河川结冰则像生了一层皮。

从前,苏州有个财主名叫时少湾,请人到家里教孩子读书,他对教师非常苛刻,从不以礼相待,所以教师很不满意,便用苏州话写了一首打油诗。诗是这样写的:

少湾主人吉日良(时),束修且是爷多娘(少)。

身材好像夜叉小(鬼),心地犹如短剑长(枪)。

三杯晚酌金生丽(水),两碗晨餐周发商(汤)。

年终算账索筵席(赖),噼啪之声一颇相(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