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除掉政敌后,就想依靠邓艾等将领消灭蜀汉。邓艾从小丧父,为了生活,不得不给富人放牛。他长大以后,终于当了个看田的小吏。但是,由于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得到升迁。但他对钻研兵法非常有兴趣,一旦到了险峻的地方,就细致地观察地形,用手指点。众人都讥笑他好高骛远,邓艾却我行我素。
后来,太尉司马懿见到邓艾,为他的才华而惊叹,就用他为属吏。司马师掌权时,邓艾被封为南安太守,有了施展军事才能的机会。他在对蜀作战中,屡立奇功,受到魏国朝野的一致称赞。
公元263年夏,晋公司马昭派出十六万大军攻打蜀汉。大军共分三路:一路由钟会率领十万军队,直取汉中;一路由邓艾率领三万军队,进攻驻守沓中的蜀将姜维;一路由诸葛绪同样率领三万军队,向阴平附近的桥头进攻,断绝姜维的归路。
钟会的进军速度很快,攻下了汉中。蜀将姜维成功地甩掉邓艾和诸葛绪,退守剑阁。钟会人马虽多,但剑阁地势险要,一时难以攻克。
这时,邓艾带领军队赶到前线。他见钟会难以取胜,就想用偷渡阴平(今甘肃省文县西北)的险招深入敌后,打乱蜀国的军心。10月,邓艾带了一支精兵,以儿子邓忠为先锋,绕道到剑阁西面的阴平,向南进军。
从阴平到江油(今四川江油县),有七百里的羊肠小路,到处是悬崖峭壁。邓艾带领军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结果走到了一条绝路。大家看到山下是一个深谷,无法前进,都哭泣着说:“白吃苦了,白吃苦了!”
邓艾当时已经66岁了。他不畏艰险,用毡子裹着自己,从悬崖上滚了下去。将士们见主将如此英勇,也都鼓起勇气。有人也用毡子裹住身体滚下山去,有人小心攀着树木爬下山去。
他们下山后,继续往前去,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营垒。原来,当年诸葛亮怕有人偷渡阴平,在此处埋伏了一支军队。诸葛亮死后,后主就将这支军队撤走了。邓艾说道:“幸亏此地军队已撤走。否则我们全活不成了。”
邓艾的军队再往前走,就到了江油城外,于是立即攻城。江油的守将马邈没想到魏军会在背后出现,惊慌失措,不作任何抵抗就投降了。邓艾得了江油,进兵到涪陵。
此时,蜀将诸葛瞻前来抵挡。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他没有听从尚书郎黄崇“据险而守”的办法,结果被邓艾击败,只得退至绵竹(今四川德阳市东北)。邓艾派人送信给诸葛瞻,信上说:“如果你能带兵投降,我可以奏明圣上,让你做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杀掉信使,出城迎战。
邓艾命邓忠、师纂与诸葛瞻交战,结果魏军吃了败仗。邓艾大怒,对邓忠、师纂说:“咱们孤军深入,如果不能占领绵竹,定无生还的希望。你们如果再次失败,我就杀了你们!”
邓忠、师纂又带领人马投入战斗,由于魏军奋勇当先,就将诸葛瞻、黄崇杀了。诸葛瞻之子诸葛尚说道:“我们父子受皇上大恩,但眼见宦官黄皓专权而束手无策,活着也没意思!”他冲入乱军之中与敌人激战,也牺牲了。
邓艾率领军队直奔成都。后主非常惊慌,听从光禄大夫谯周之言,准备投降。后主之子北地王刘谌说:“成都尚有兵马,一定能抵抗魏兵。姜维若知这里的情况,必定回军来救。那时咱们内外夹击,定能取胜。为什么非要投降?”后主不听。
刘谌恨父亲昏庸,回家后杀掉妻子与三个儿子,到太庙哭祭,然后自尽。11月,后主反绑双手,带领群臣开城投降。
“乐不思蜀”的由来
姜维得知蜀汉已亡,只得暂时向钟会投降。此时,邓艾在成都驻军,擅自加封刘禅为骠骑将军,又封原蜀太子、诸王为都尉。公元264年。司马昭封邓艾为太尉,又派监军卫瓘(音guàn)劝邓艾不要独断专行,邓艾不听。
于是,钟会、卫瓘写信给司马昭,告邓艾谋反。司马昭大怒,命钟会对付邓艾,自己与魏元帝率兵到达长安,又派贾充带兵三万入斜谷。钟会命卫瓘率数十人入成都捉拿邓艾。卫瓘发了二十道檄文,说:“我奉诏捕邓艾,如有不降者,灭三族。”他顺利地接管了邓艾的军队,将邓艾父子捕入囚车,押往洛阳。
姜维为了恢复蜀汉,就劝钟会谋反。钟会说:“我听你的。事成就夺取中原,事不成就像刘备那样占据西蜀。”钟会怕众将不服,就将他们软禁于宫中。部将胡渊领兵在外,听到消息,带兵杀入蜀宫,乱箭射死钟会,姜维自刎而死。
邓艾部下趁机追赶邓艾,想释放他。卫瓘怕邓艾与自己为难,就令部下田续将他杀死,邓忠也死于乱军之中。
数日后,贾充赶到成都,统领诸将,成都才安定下来。司马昭担心刘禅留在成都还会惹出兵变,就将他召入洛阳。此时,元帝以司马昭功大,封他为晋王。
刘禅是个昏君。诸葛亮在世时,他还肯听众臣劝谏,做事谨慎。可是诸葛亮死后,他把朝中政务交给宦官,自己则沉湎于玩乐之中。刘禅去洛阳时,留在他身边的只有低级官员郤(音xì)正和刘通。刘禅虽然已经42岁,却没有处事能力,全靠郤正从旁指点。
司马昭让魏元帝封刘禅为安乐公,赐给他一座大宅院,又赏赐他一百名奴仆,供他驱使。一次,司马昭请刘禅等人饮宴。司马昭先让歌伎表演魏国歌舞,蜀国投降的官员都很悲伤,惟独刘禅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司马昭又让歌伎表演蜀国的歌舞。蜀国投降的官员都流下眼泪,而刘禅还是很高兴。
司马昭问刘禅:“安乐公在洛阳已过了一段时间,还想念蜀地吗?”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这里令我很快乐,我不想念蜀地。)
送走刘禅后,司马昭对贾充叹道:“刘禅向来无情,只是没想到竟达到这种地步。就算诸葛亮活到现在,也保不住他的皇位,更何况是姜维呢?”
郤正回到安乐公府,对刘禅说:“主公今天的表现并不好。您虽然已经亡国,但仍是汉室苗裔,怎么能让司马昭轻视您?如果司马昭再问您同样的问题,您就应当流着眼泪说:‘先人的坟墓在蜀地,我身在洛阳,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刘禅说道:“你说得很有道理,我听你的话。”
一次,司马昭又问刘禅:“我觉得对你的招待已算不错,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想起郤正的话,把郤正教他的话又背诵了一遍。他装出一副悲痛的样子,还想挤出几滴眼泪,但没挤出来,只好把眼睛闭上。
司马昭说道:“你今天的这番话好像出自郤正之口!”刘禅非常吃惊,老老实实地说道:“您怎么知道的?这正是郤正教我的。”司马昭和侍从们听了,都笑了起来。
司马昭见刘禅没有雄心壮志,对司马氏的统治没有威胁,就没有杀他。265年,司马昭病死,他的长子司马炎继位为晋王。同年12月,司马炎废掉魏元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从晋武帝到晋愍(音mǐn)帝,都建都在洛阳,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西晋。
王濬灭东吴
晋朝建立后,东吴尚未臣服。那时,乌程侯孙皓当上了吴国国君。孙皓非常残暴,经常残杀大臣,甚至剥人面、凿人眼。朝中大臣对他又怕又恨。孙皓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还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营造宫室,修建宫殿,国库为之一空。
孙皓治国无方,军心不振。很多东吴士兵都说:“以吴国现有的力量,怎么抵抗晋朝?若晋朝大军一到,我们就投降!”
为了灭亡东吴,晋武帝命益州刺史王濬(音jùn)在西川制造大船,训练水军。王濬制造了很多大船,在上面用木料建起城楼,每艘船能容纳两千人。人们管这种船叫“楼船”。
公元279年,王濬给晋武帝上了一道奏章,说:“从圣上命臣造船算起,已经过了七个年头。现在伐吴有三个有利条件,即孙皓残暴;我军楼船尚存;臣年已七十,但身体还健康。如果再过几年,情况可能发生变化,使伐吴之战变得艰难。陛下若决心伐吴,不可错过现在的机会。”
晋武帝接到王濬的奏章,说道:“王刺史所言有理,现在可以伐吴了。”侍中王浑却说:“现在孙皓正在整顿军队,想侵犯我国。如果马上伐吴,吴军士气正盛,对我军不利,不如推迟一年再用兵。”晋武帝听了王浑的话,又犹豫起来。
一天,晋武帝与秘书丞张华下棋,忽然接到镇南将军杜预的奏章。奏章上说:“孙皓近日有迁都武昌的打算。如果今年不发兵,孙皓会将荆州城墙修好,我军攻城会有困难。”晋武帝看罢奏章,还在犹豫,张华推开棋盘,说道:“现在若发兵平吴,容易平定,陛下不要再疑虑了。”
晋武帝终于下定决心,封太尉贾充为大都督,驻军襄阳,节制伐吴军队。武帝共调遣六路军队伐吴,共二十万人马。其中,王濬统领一路,沿江东下;杜预统领一路,向江陵进兵。
公元280年,王濬的水军来到吴国水域。孙皓早已命人在江面摆下铁链,又于江中设置铁锥。晋国大船如果前进,不但会被铁链拦阻,还会被铁锥刺破船体。王濬大笑,对部下众将说:“这算什么?我自有解决之道。”
王濬命令士兵造了几十个大木筏,在上面插上许多身披盔甲的草人,顺水而下。吴军见到木筏,认为晋国的大队人马到了,急忙逃走。铁锥扎在木筏上,被清除干净。王濬又在大船前面装上长10余丈的火把,将麻油灌入其中,这样就把敌军的锁链烧断了。王濬的水军扫除了障碍物,直奔建业而去。
此时杜预已夺取江陵,有人劝他休整军队再进兵。杜预说:“现在我军军威大振,正和劈竹子相同,劈了几节后,下面的竹子就容易劈了。咱们应继续攻城,不可停止。”(这就是成语“势如破竹”的由来。)
3月,吴主孙皓命张象、陶濬各率一支人马,抵挡王濬大军。张象带兵投降,陶濬的士兵见晋军人多势众,都四散逃走。王濬大军来到建业,让张象叫开城门,然后入城。
孙皓眼见大势去矣,就给大臣们写信,信上说:“当年陈平弃楚投汉,不是不忠的表现。你们如果投降,还能在晋朝为官,实现自己的抱负。”孙皓脱下上衣,反绑双手,领着一些大臣,去晋国军营投降。王濬亲手为他松绑,以诸侯王之礼相待。晋朝终于统一天下。
孙皓投降后,来到洛阳,被晋武帝封为归命侯。武帝赐给孙皓一个座位,说道:“这个座位是朕为你准备的,一直以来都虚位以待。”孙皓虽然昏庸,却有几分骨气,他说道:“为臣在建业也安排下一个座位,恭候陛下久矣!”晋武帝听了,不禁笑了起来。
石崇斗富
晋武帝统一天下后,过起了奢侈的生活。他不但将吴宫中的五千美女纳入晋朝后宫,还四处挑选美女,并在选美期间严禁百姓婚嫁。这样一来,晋朝宫中的美女多达一万多人。由于后宫浪费了大量钱财,晋武帝甚至像东汉桓帝、灵帝那样卖官,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由于上行下效,朝廷中产生了奢靡的风气。散骑常侍石崇、后将军王恺还互相斗富,炫耀自己的财产。
石崇是大司马石苞的儿子,从小不喜欢读书,整天打打闹闹,还养成了骗人财物的习惯。石苞临死的时候,把财产分给几个儿子,石崇是幼子,却没有得到一文钱。众人对石苞的做法感到迷惑不解。
石苞对石崇说:“在我的后人之中,你最有才能,一定能自己获取财富。我这点财产你肯定看不中,还是留给你的兄弟吧。”
在伐吴之战中,石崇屡立功勋,被任命为荆州刺史。他上任之后,拼命敛财,不但疯狂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钱,还干起了抢劫的勾当。如果有他国使臣或商人路过荆州,石崇就将他们杀了,将他们携带的金银财宝据为己有。没过多久,石崇就成为巨富。
后来,石崇被封为征虏将军,在徐州下邳驻军。一次,他与徐州刺史高诞一起饮酒取乐。两人因话不投机而争吵,甚至责骂对方。有人将此事奏知皇帝,晋武帝认为石崇没有当官的样子,就免去他的官职。
但石崇官运不错,不久又被召入京城,担任卫尉。他对太尉贾充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很受关照。他与贾充的外孙贾谧等贵族交情甚厚,结为“二十四友”,互相勾结,朋比为奸。很快,石崇就升任散骑常侍。
王恺是晋武帝的舅舅,早就听说石崇是个富豪,决心与他斗富。王恺用糖水刷锅,再用大米将糖擦掉,并说:“石崇虽然富有,但怎能与皇亲国戚相比!”石崇听说后,就用蜡烛烧火做饭。
王恺从府中调出紫色的丝布,在洛阳城外的道路两旁铺设了一条屏障,足有四十里长,便于自己出行。他还对别人说:“丝布在我家里连纸都不如!”石崇听说了这件事,就在出行前用珍贵的锦缎铺设了一道屏障,有五十里长。石崇说:“锦缎在我家里连麻布都不如。”
自西汉以来,皇后的中宫常用花椒和泥涂墙。王恺为了与石崇比富,也用“椒泥”在府中墙壁上涂抹。赤石脂是一种珍稀的石料,道士喜欢用此物炼制丹药。石崇为了斗倒王恺,就将赤石脂研碎,在自家墙壁上涂抹。椒泥虽是昂贵的涂泥,但与赤石脂相比,造价低得多。因此王恺又输了。
王恺很生气,进宫去见晋武帝,说道:“石崇太可恶了,与我斗富时屡占上风。陛下不能看着不管,必须向我提供帮助。”晋武帝不但不责怪舅舅胡闹,反而取出一株价值连城的珊瑚树,送给王恺,支持他斗富。
王恺非常高兴,就在府中请石崇等人吃饭。在宴席上,王恺说:“我最近得了一件宝贝,大家想不想看?”众人都说:“您府中既然有宝贝,就让我们一饱眼福吧!”王恺命人将珊瑚树抬了出来,谁知石崇拿起随身携带的铁如意,将王恺的珊瑚树砸碎。
王恺大怒,大声斥责石崇:“你的胆子太大了,竟然损坏皇上赐给我的宝贝。我决不善罢甘休!”石崇笑着说:“王大人不必动怒,既然我损坏了你的珊瑚树,赔你一株也就是了。”王恺说道:“你当然得赔偿。”
石崇吩咐自己的随从,要他们将府中的珊瑚树都拿过来,让王恺选一件满意之物。等到石府的珊瑚树送来时,王恺非常吃惊。这些珊瑚树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之多,至于与王府珊瑚树相似之物就更多了。王恺没料到石崇会有那么多的财富,只好认输。
周处为民除害
西晋时期,除了像王恺、石崇一样穷奢极侈的豪门官员外,士族官员也普遍存在着一种淫靡奢侈的风气。
但是在官员中,也有比较正直、肯干实事的人,像西晋初年的周处就是这样的人。他担任广汉(今四川广汉北)太守的时候,当地原来的官吏腐败,积下来的案件有三十年没有处理的。周处一到任,就把积案都认真处理完了。后来调到京城做御史中丞,不管皇亲国戚,凡是违法的,他都能大胆揭发。
周处原是东吴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年轻的时候,长得个子高,力气比一般小伙子大。他的父亲很早就死了,他自小没人管束,成天在外面游荡,不肯读书;而且脾气强悍,动不动就拔拳打人,甚至动刀使枪,义兴地方的百姓都害怕他。
义兴邻近的南山有一只白额猛虎,经常出来伤害百姓和家畜,当地的猎户也制伏不了它。
当地的长桥下,有一条大蛟(一种鳄鱼),出没无常。义兴人把周处和南山白额虎、长桥大蛟联系起来,称为义兴“三害”。这“三害”之中,最使百姓感到头疼的还是周处。
有一次,周处在外面走,看见人们都闷闷不乐。他找了一个老年人问:“今年年成挺不错,为什么大伙儿那样愁眉苦脸呢?”
老人没好气地回答:“三害还没有除掉,怎么高兴得起来?”
周处第一次听到“三害”这个名称,就问:“你指的三害是什么?”
老人说:“南山的白额虎,长桥的蛟,加上你,不就是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