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产后恢复与新生儿养育
27292500000015

第15章 新生儿的照顾(1)

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在母亲体内发育成长,并且吸取必须的营养及氧气之婴儿,出生以后,必须靠自己由肠子吸收养分,借呼吸吸取氧气而生存。因此,婴儿的身体构造,在短时问内便会产生急速的变化。 所谓的新生儿期,指婴儿诞生后至习惯外界的生活止时期,WHO(世界保健机构)以出生后4周止为标准,我国亦沿用此标准。

1.身高

出生时的婴儿身高,通常男婴较女婴稍长,男女婴平均在49~51厘米左右。出生时的身高,依人种、母亲年龄、生产次数而不同;除此之外,与母亲的体格、骨盘大小、妊娠中的休养及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

2.体重

出生时的体重,男婴3.0~3.4千克(平均3.2千克),女婴2.9~3.3千克(平均3.1千克)。与身高相同,体重亦受母亲相当大的影响。

由体重可了解婴儿的发育程度,这是最重要的参考,故出生时体重重的婴儿,大致发育良好,而体重轻的则发育较差。不过,这只是大致的标准,有体重轻但成熟的婴儿,也有体重重但未成熟的婴儿,不必为婴儿比平均体重轻而烦恼不安。

出生后第三天体重会减轻,这是因为胎便及尿的排泄,再加上皮肤及呼气的水分蒸发后,乳汁的吸取量少而引起的现象,通常约减轻出生时10%的体量。慢慢开始吃奶后,体重便增加,约10日体重会恢复出生时的体重,以后,每日约增加30~40克,一个月后约有4千克重了。

3.头盖

新生儿的头大,脸的比例较小,这是特殊的体格。新生儿头围在出生时,男婴平均35.5厘米,女婴平均33.1厘米,比胸围还大。

4.囟门

囟门分有两种:在前面的为大囟门,后面的为小囟门。出生时两种都是分开的:小囟门出生后不久便会关闭;在囟门约一年到一年半才关闭。

5.胸廓

新生儿的胸部与成人不同,呈圆筒状,即前后的幅度与左右的幅度几乎等长。肋骨也与成人不同,几乎呈水平。胸围男婴平均32.8厘米,女婴32.6厘米。

6.感觉

在触觉上,唇及其周围皮肤及舌头部非常发达,所以手指或乳头碰触,便立刻产生反应。其他皮肤的触觉并不完全,但是,触觉在母亲胎内时已存在了。

(1)痛觉

出生后,很快便有痛觉的存在,故注射时会号哭。

(2)温觉

嘴唇四周、舌头等能辨认温度,由不喜冷的东西及过热的牛奶可知。

(3)视觉

几乎无法分辨明暗,但是,向瞳孔照射光线,又多少有点反应,似乎又能区分些微的光度,一直要等到16周后才明显。刚出生时,婴儿是不流泪的。

(4)听觉

比较上,听觉较发达,有大的声音会惊吓。

(5)味觉

味觉也较为发达,在乳头上涂上糖水,会喜欢吃,但是涂上醋便不吃了。

(6)嗅觉

嗅觉亦极发达。

7.呼吸

新生儿的呼吸数,一分钟约40~50次,为成人的两倍半。呼吸的形成采腹式呼吸,几乎不用胸部。其特征是哭泣或转动身体,或改变身体位置时,呼吸次数便急速增加。

8.脉搏

新生儿脉搏跳动,一分钟130~160次,约为成人(60~70次)两倍半。睡觉时与哭泣时,次数大多不同。婴儿的呼吸数一般都在睡眠时计算。

9.体温

新生儿的体温在37℃左右,因为体温的调节机能不完全,‘汗腺也不发达,故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会有很大的起伏。因此,若不明此理,婴儿出生后,将房间弄得太暖或穿大多的衣服,体温便会升高。在测量体温时,此种因素必须考虑在内。

10.睡眠

新生儿几乎整天处于睡眠状态,若哭的次数太多,可能是某些地方有异常的现象。

11.皮肤

新生儿的皮肤呈红,全身长有胎毛,因汗腺不发达,不太流汗。在屁股、腰、肩、背部等,有青色斑点(蒙古斑)。

12.消化器官

婴儿的胃为酒瓶状,大致呈垂直。婴儿在喝过奶后,立刻放下来睡,或稍微振动便会吐奶,就是因为此种胃的关系。胃的容量刚出生时约50毫升,一次给太多的奶或水,也会吐出来的。

婴儿的肠约为身体的六倍长,比成人的四倍还要长,因为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力较成人为弱,若不能消化吸收,立即引起下痢。

13.免疫

刚出生的婴儿,由母体承受某种程度的抗体,所以,较不易感染传染病。但是,由病原所引起的结核、百日咳、水痘等,抗体难以移入婴儿体中,要特别留意。

新生儿的护理

1.尿布的折叠法

尿布有正方形、长方形等形状,尿布的折叠必须不妨碍到日渐发育的婴儿之运动。

(1)婴儿采腹式呼吸,故腹部不可束得太紧。

(2)婴儿的自然姿态是膝盖弯曲,因此,要使其能自由地伸曲膝部及屁股。

(3)更换尿布时,要仔细观察大便。

(4)屁股弄脏时,要用温水擦拭干净。

(5)在换尿布前后,手要清洗干净。

[1]股尿布的折叠法

新生儿期只要用一片尿布折叠便够了,再用尿布套固定在腰骨的高度。正方形、普通宽度的尿布即可,不论是什么形状的尿布,都要合于婴儿股的大小来折。

2~3个月以后的婴儿,手脚活动灵活,且尿便增加,尿布便要用两层,如下图般地折叠。

[2]三角尿布的折叠法

正方形的尿布如下图般地折叠。长方形尿布亦如图般叠,夜晚则折半幅尿布,塞于大腿下,便可安心了。

[3]尿布套

用尿布套可将婴儿的腹部及脚包得更好,但不要用绳子束紧,只要不滑落,轻轻地包住即可。尿布套用质料薄的较好,在出生一个月前,不要用卷式尿布套,、只要垫在下面就可以了。

[4]尿布的更换

换尿布时,若有大便擦拭时,要由前向后擦(尤其是女婴),然后再以温水浸湿的布擦干净,洒上痱子粉。刚出生的婴儿擦屁股时,可用纱布等柔软的布擦,以免伤到细嫩的皮肤。

2.婴儿的衣服

婴儿衣服的主要功能是,当气温产生变化或外伤时,用以保护婴儿的。因此,选择衣物时,当注意以下几个条件:

[1]保温、吸湿、通气性良好。

[2]不刺激皮肤,触觉良好。

[3]好整理、易洗。

由这几点看来,棉质料做内衣最好,毛料虽然保湿性好,但是刺激皮肤,不适合做内衣。

[4]容易换穿。

这时候的婴儿尚不能自由活动,故不能重视质料的伸缩性、机能性,柔软的形式较易换穿。

还有,要特别注意钮扣、暗扣的位置,及针脚等处,不要伤害到皮肤。这时期的衣服,实用性大于装饰性。

a.汗衣

良质的纱布、漂白布、针织等棉织制品都很适合,最好没有领子,开前襟,用绳子结扣起来。

汗衣至少每天换洗一次,夏天早晚各一次,故冬天要准备3~4件,夏天准备5~6件。

b.中衣

汗衣外直接穿上中衣,市面售有针织或绒的衣服,秋天至冬天都穿得较多,所以活动不灵活,袖子短的较容易穿。

冬季以外,只穿汗衣和中衣睡觉,也可养成让婴儿穿薄衣的习惯。

c.上衣

针织、绒料、毛料等可随季节变化来选择。上衣要比汗衣、中衣长,领干部分要选择舒适的。

d.背心

最好是针织或毛线编织无袖的背心,开在前襟,用绳子或自粘性贴布较方便。背心可视气温的变化,穿上或脱下方便。

e.外衣

外衣可以在婴儿睡觉时穿在汗衣外,很方便。

f.包衣

包衣是以保温为目的的衣物。在家中可用1米四方的毛巾来代替。四方形的一角放头,其他三角包起来,也容易抱。

g.短外套

御寒用的外套以毛线为主,其他还有许多质料。

h.帽子

在还不能外出前,并不需要,待须行日光浴和空气浴时才用得着。最好选择易洗的棉质料。

i.手套

主要目的为御寒,亦用于防止婴儿的指甲抓伤脸部。质料可用棉布、纱布、薄毛巾布等,形状是将整只手包起来的圆形状。

j.袜子

这时候的婴儿,都是穿长的衣服,足以将脚包住,故不需要穿袜子,但是,外出时即需要了。

k.纱布

纱布用于擦拭污垢,或是擦汗水、鼻水、眼睛都很方便,要放在随手可及之处。

3.围兜

在一个月大时,还可用纱布,但过了一个月后就需要围兜了。

(1)抱法

出生后一个月的婴儿,原则上并不需要抱,但是,一个月过后常会缠人,只要抱起来便不闹。这时候的婴儿,头部还很软,要像下图中抱法。注意不要使婴儿的身体直立超过30度,头和身体要呈一直线。

抱的时间以5~20分钟为要,抱的时间过长或次数太多,会养成要人抱的习惯。若抱10分钟以上,仍不停止哭闹,便要看看身体是否异常,最好脱光衣服检查;还要考虑是否肚子饿了,给他奶吃看看。如果仍然哭闹不止,便要请医生诊察了。

(2)睡法

出生后至一个月大的婴儿,不会自己转动全身,所以只能仰着睡。单就睡觉一事,也要注意许多事项,以免发生后遗症。

[1]睡眠场所

出生后不久的婴儿,尽量让他睡在光亮的房间,对这时的婴儿而言,睡眠就是他生活的全部,所以必须在睡眠中,间接地让他接受一些日光浴。尽量让他靠近窗口睡,但不要使阳光直接照射。也要注意架子上的东西,不要掉下来发生意外事件。

[2]移动床位(垫被)

婴儿虽是仰着睡,脸仍会朝着亮的方向,因此,如果都在同一个场所朝同一方向睡,头便会偏向一方,引起扁头的现象。

所以,预防是最重要的。每天一次,将头和脚的方向整个垫被调转过来。已经成为扁头而要矫正的话,纵使将头转向未扁的一方,也很难转了,最好是全身都倾斜过去,如已三个月大,可用垫被支撑半身较为理想。

[3]枕头

原则上,婴儿是不用枕头的,但是,薄的羽毛枕可使肩部保温,外部来的力量亦平均地作用于头部,可达预防扁头的效果。

[4]盖被子

婴儿的脖子短的几乎看不见,盖被子时注意不要盖到鼻子处。 大部分的婴儿,都不可能会举起两手或将手插入被子里,故房间的温度不要太低,也不要比外界高出太多。

4.婴儿与沐浴

婴儿的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容易脏,一点的刺激便会使皮肤溃烂、受伤。沐浴可使身体保持清洁,给予皮肤刺激,使血液流畅,助长发育,对婴儿而言是重要的一件大事。

(1)沐浴必备之物

婴儿澡盆、洗脸盆、热水壶、纱布、手巾、浴巾、肥皂、棉花棒、痱子粉,能够的话,最好还准备量热水温度的温度计。

(2)沐浴的顺序

沐浴时,室温要保持20℃以上,至少在三个月大以前,需在此温度的房间洗澡。尽量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进行。

a.在放人热水之前,先将换洗的衣服和尿布,准备在床上。天气太冷时,先用暖炉烘暖和再用。

b.将热水倒入洗澡盆,水温度在39~40℃前后,冬天水容易冷,热水壶内要准备热水,以便调节适当的水温。在加热水时,要抱起沐浴中的婴儿,将水混合好。

c.脱光婴儿的衣服时,先用纱布或薄毛巾包住身体,然后放人热水里。

d.由热水中抱起,再用浴巾包住,小心地擦干全身;此时要注意身体有否变化。身体擦干后,放在所准备的衣服上,在腋下、屁股等容易脏的地方,擦上薄薄的痱子粉,然后穿上衣服。

嘴不要用纱布擦。

(3)油浴

每天洗澡的健康宝宝,并不需要用婴儿油等来洗。

(4)沐浴的时间和次数

沐浴要在喂完奶后,经过1个小时以上,一天当中以10时至下午2时最恰当。

沐浴时间约10分钟,次数夏季一天2次,其他季节一次便够了。

(5)沐浴的观察

沐浴前要注意观察婴儿的健康状况。发烧、情绪不佳、咳嗽、有异常时便中止沐浴,若怀疑有某种征兆时,必须找医生。

(6)剪指甲

要剪婴儿的指甲,在沐浴后最恰当。婴儿的指甲薄,长得快,稍不注意便会抓伤,所以要经常剪短。

(7)浴室的利用

—个月内的婴儿,皮肤抵抗力弱,容易由皮肤感染病原菌,所以,澡盆必须保持清洁。两个月后的婴儿,可用家庭的浴盆洗澡了。

5.母乳

(1)母乳营养

婴儿喂以母乳是天经地义的事,尤其是新生儿,必须给予初乳。母乳的营养有许多是优于人工乳的。

[1]营养素

母乳的营养素至少能供给婴儿长至5个月,如果母亲只吃普通的饮食,除母乳外,还要添加其他维生素剂。

[2]营养生理

母乳所含的蛋白质及脂肪,最适于婴儿的发育,且消化、吸收、利用度都比牛奶、奶粉更好。

[3]预防感染

母乳中含有抵抗各种病原体的因子,因为初乳大多含有免疫抗体,所以,医生都强调喂予新生儿初乳。

[4]过敏症

牛奶或奶粉会引起牛奶过敏症,而吃母乳便不会有过敏症的现象。

[5]罹病率·死亡率

婴儿的罹病率、死亡率,给予人工营养的婴儿比母乳喂养的婴儿要来的高,这也不单是营养成分的不同,环境因素也要考虑在内。

[6]亲子的肌肤之亲

母乳喂养的婴儿,亲子间有满足感和安定感,而母亲也因育儿而带来自信。亲子间的肌肤之亲,给予婴儿精神方面良好的影响。

(2)喂母乳的方法

婴儿能喂以母乳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第一个孩子刚开始喂时,母乳的分泌常会不顺利。以下就其原因进行分析。

[1]母乳分泌的原理

虽然用手去挤压,母乳也是不容易出来的,为了让母乳涌出,必须让婴儿吸吮以刺激乳房。

婴儿吸吮母亲乳头开始,乳汁分泌便会增加。初产之际,分娩后不久,母乳的分泌都不尽理想,但是不要灰心,继续让婴儿吸吮。通常出生3~4天后,乳汁分泌量会增加,10~14天,一般都能分泌至必须的量。

[2]帮助母乳分泌的方法

a.到了妊娠后半期,抓住乳头根部,旋转向前方轻拉,并轻轻按摩乳房。

b.让婴儿吸母乳是最好的刺激。

c.母亲不可偏食,要吸收充分的营养。

d.母亲必须要有适当的休养及运动,精神上亦要保持安稳的状态。

e.婴儿吃剩的母乳要挤出来。

[3]测知母乳的量(哺乳量的测定)

若不知道自己乳汁分泌不足,会使婴儿发育不良,因此,有必要知道婴儿所吃的母乳量。

[4]授乳的顺序

a.授乳前将手洗净,以沾温水的纱布、脱脂棉或消毒棉,将乳头至乳房擦拭干净。

b.不单是乳头,连黑色的乳晕也要让婴儿口含着。

c.用两根手指夹住乳房帮助挤压,不要堵塞婴儿的鼻子。

d.吸完一边的乳房,再换另一边。多余的乳汁要挤出来。

e.授乳完后,将婴儿垂直伏在肩上,将吃下的空气吐出。

[5]新生儿期的授乳法

分娩后,母亲经过休息,婴儿已不喘气,呼吸也渐平稳时可试着授乳。通常的在分娩后8~12小时。

初乳是必须给婴儿吃的。出生后2~3天,母乳的分泌不理想,也不要立刻改喂牛奶,要一直让婴儿吸母乳。生出后一周左右,母乳分泌即会正常;婴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内,授乳时间难以控制,每隔2小时半便要吃一次。

[6]乳儿期的授乳法

出生后经过一个月,母乳分泌正常,婴儿也适应周围的环境。授乳的间隔不需要强制执行,婴儿想要吃的时间再给他吃;在婴儿哭号时,须正确判断是否是因肚子饿才哭的。

母乳分泌量多时,自然形成规则性的授乳间隔。一直都无法确定授乳间隔,可能就是母乳不足。授乳间隔大体上的标准是:出生后一个月为3小时,2~3个月时为3小时半,以后为4小时。

一次的授乳时间,若母乳分泌量足够的话,约15分钟即可完成。吸了30分钟以上也可能是母乳不足。15分钟后将乳头拿开,当婴儿吃饱时,最初的5分钟所吸的是全量的50%~60%。

[7]不能喂母乳的情况

母亲生病倒卧在床时要停止授乳,感冒或咳嗽时必须注意不传染给婴儿。有乳腺炎时也要停止授乳,将乳汁挤掉。

母亲生病必须长期服药时,药物可能会渗入乳汁内,给予婴儿不良影响,最好能事先和医生商量。

6.人工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