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产后恢复与新生儿养育
27292500000031

第31章 小儿疾病的预防护理(5)

容易与流行性腮腺炎相混淆的疾病有颈部淋巴结炎和化脓性腮腺炎。颈部淋巴结炎与流行性腮腺炎的不同处在于它的肿大部位不是在耳下方,而是在下颌骨之下,而且让病儿张嘴可看到腮腺管口不红肿,但咽部查有明显病变,如扁桃体炎、咽峡炎等。化脓性腮腺炎多发生于伤寒、白喉和腥红热晚期,仅出现一边腮腺而不是两侧都有,用手摸肿大的腮腺,感觉有波动感,用力压之,则可看到有脓液流出。

(3)家庭治疗与护理

[1]休息

病儿要卧床休息,病情减轻或热退后可以适当活动但不可过于劳累。病儿的居室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每天中午应开窗通风,也可以让病儿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这利于病情好转。

[2]饮食

病儿的饮食要安排合理,患病后,病儿常因张嘴和咀嚼食物引起疼痛,因此,要给病儿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食和稀饭,如稀饭、面片汤、鸡蛋羹等。不要给病儿吃酸辣、甜味及干硬食品,因为这些食品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使肿痛加重。要给病儿喝开水,这样有利于毒素的排出。

[3]口腔的护理

注意口腔卫生,经常用温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对于年龄小的病儿,家长应帮助他们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4]发热的护理

对于发热超过39℃的病儿,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的方法,或在医生指导下服退热止痛药,如阿斯匹林等。

对肿痛部位,可把紫金锭、青黛散或如意金黄散用醋或茶水研开后调成糊状涂于局部,每天1~2次,有清热解毒、止痛消肿的作用。也可服用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消肿作用的中草药,但需遵医嘱。

[5]隔离与消毒

小儿患腮腺炎后,应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病儿所用的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也要与健康人分开。由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低,病儿的居室定时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就可达到消毒的目的。病儿所用的碗筷、杯盘等,煮沸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由于这种病毒对紫外线很敏感,照半分钟即可被杀,所以,病儿的衣服、被褥、玩具、文具或其他不能采用煮沸消毒的物品,可在室外曝晒。病儿所用的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开水烫1~2次。隔离时间需3星期。

[6]注意发现并发症

患腮腺炎的病儿大约有10%可合并脑炎,常在患病后一个星期发生。病儿可出现高热、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脖子发硬,严重的可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等;有些年长儿还可能合并睾丸炎、卵巢炎等。因此对患腮腺炎的病儿要注意观察,常摸摸病儿的睾丸是否肿大,因为双侧睾丸炎可影响将来的生育能力,发现并发症后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8.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将病毒性肝炎分为三种类型:即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

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音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或血液、污染食品、食具、手而经口传染。另外,可通过各种注射、血清制品等途径而传染。苍蝇、蚊子都能引起直接或间接的传染作用。其中甲型肝炎以经口传播为主。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注射器、针灸针、手术器械等传染。

肝炎的潜伏期:甲型为2~4周;乙型为6周~6个月;非甲非乙型介于两者之间。

(1)疾病特点

如果小儿与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有输血的历史,进而出现乏力、没精神、不想吃饭、肚子胀、恶心、厌油腻、右季肋部隐痛、尿色发黄变深或眼睛发黄,经医生检查肝脏肿大有压痛,化验肝功能时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则说明小儿已染病。如果需要弄清小儿患的是哪一型肝炎,还要作进一步化验测定。一般情况下,甲型肝炎预后大多数良好,经过休息和治疗后,90%以上的病人在3个月内可恢复健康。乙型肝炎病程长,病情较重,有少数可转成慢性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情较乙型略轻,但容易转成慢性肝炎。

识别方法:病毒性肝炎要与许多亦能引起肝区疼痛、皮肤发黄的疾病相区别,只有请医生方能做到,对家长来说较为困难。

(2)家庭治疗与护理

目前国内外对肝炎都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精心护理、认真进行消毒隔离、照顾好病儿的饮食休息,对病儿早日恢复健康、防止病情迁延和恶化起着重要作用。

[1]隔离与消毒

隔离的时间,从发病之日起不少于30天。小儿患肝炎后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如果在家疗养,首先要进行消化道隔离,对病儿吃的、用的以及粪便、尿及呕吐都要进行消毒。肝炎病毒怕高热、紫外线和漂白粉,可把病儿用过的碗、筷、勺、水杯等用锅煮一下,待水开后煮沸30分钟以上即可。病儿的衣服、被褥、文具、纸张等,在室外暴晒4~6小时即可。病儿的粪便和呕吐物内含大量的肝炎病毒,未经消毒的不能倒掉,对这些排泄物可撤上20%的漂白粉,搅烂后放置2小时后再倒掉。此外,还要注意消灭蚊蝇,它们既传播肝炎,又影响病儿休息。

[2]休息

患肝炎后,因肝细胞受损,病儿可出现不想吃东西、热量不足、肝脏功能紊乱等。通过休息可使全身及肝脏代谢降低,减轻肝脏的负担,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减少肝脏的瘀血,有利于肝脏病损的恢复。如果小儿患的是黄疸型肝炎,整个急性期都要卧床休息,直到黄疸消退,在此期间最好不给病儿洗澡。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病儿也要卧床休息,控制活动量,待自觉症状好转后,逐渐下床活动,直到恢复期,病儿的症状已基本消失,经医生检查肝脏已无触痛,血清胆红素低于1.5毫克/100毫克时,方可在小范围内做短时间的活动,要以不感到疲劳为度。要注意让病儿在饭后静卧半小时。病愈后再休息3个月,然后经医生检查允许后再恢复活动。但在半年之内家长应注意不要叫病儿做剧烈运动,以防复发。

此外,不管小儿患的是哪一型肝炎,无论在病程的任何阶段,在未治愈前都要保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否则可使病情复发或恶化。

[3]饮食

家长要根据病儿的口味和病情的不同合理调配多样化饭菜,以促进病儿的饮食。由于肝脏直接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患肝炎后这些代谢就会发生障碍,而且胃液和消化酶分泌也减少,胆汁排泄受阻,影响了蛋白质和脂肪等消化吸收。因此在疾病早期,不要给病儿油腻大、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如鱼、肉、蛋类和豆制品等,应多吃糖和维生素高的清淡饮食,可用米面粉调制各种果汁,每日3~4次。进食应本着既要补充足够的营养,又要避免饮食过多而增加肝脏的负担的原则。这样不仅能减轻病儿食欲不振,厌油的症状,而且通过对糖和维生素的消化吸收能增加肝细胞内糖原的储存,在黄疸达高峰的前后,由于病儿食欲的好转,可迅速恢复到病前,有的病儿出现食欲亢进,要注意控制病儿的主食量,限制肉类及蛋类的数量,以防蛋白质及脂肪过量而加重肝脏负担。有的病儿可在一次暴食后加重病情,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这些都应警惕。

恢复时期病儿可吃普通饭菜,食品要注意多样化,防止小儿偏食。此期无必要补充过多的维生素和葡萄糖,但要求婴幼病儿不要暴食。对患慢性迁延性肝炎的病儿,可吃可口的普通饭菜。对慢性活动性肝炎病儿,饮食同急性期(由于这种病儿血浆蛋白低于正常,因此在转氨酶和胆红素未恢复正常前,不要过急的给予高蛋白饮食,这样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待转氨酶和胆红素正常后可适当增加鱼、蛋、鸡肉、瘦肉等,每次量不易过多,但应保证餐前都有。

[1]恶心呕吐的护理。应予以清淡可口的流食,少吃多餐,间断给予果汁以适量为度,不要勉强多次,防止呕吐。对于呕吐严重者,要请医生诊治。每次吐后要用清水漱口。

[2]腹胀的护理。患肝炎时由于胃酸和消化酶减少,肠蠕动缓慢而常出现腹胀,以晚饭后显著。对此可将每日三餐的饮食加以调整。早饭、中饭可适当多吃,晚饭少吃。不吃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并要适当减少食糖量。对腹胀的病儿还可口服酵母、乳酶生、多酶片和山查丸等助消化的药。

[3]瘙痒的护理。多见于黄疸较重的病儿。瘙痒较轻者,可用温水擦拭皮肤,勤换内衣,每周2~3次,以减少痒感。重者应求医。

(3)病情观察

家长要密切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重症肝炎和肝昏迷的前驱表现。如病儿沉默、急躁、无原因哭闹、叫喊、谵妄等,鼻腔、口腔胃肠粘膜有出血倾向,消化道症状加重,有恶心、呕吐、腹胀、无食欲等,黄疸加重、尿色变深、大便呈灰白色等均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4)正确进行药物治疗

实践证明,绝大多数病例通过适当休息、合理营养,即可恢复健康,使用药物过多反而加重肝脏负担,甚至可以破坏肝细胞。即使吃药、也要遭医嘱,不要给病儿滥用药物,以招致不良后果。

9.麻疹

麻疹,常称之为“出疹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晚春为多。在使用麻疹疫苗之前,半岁至5岁的小儿易发病,在广泛进行计划免疫后,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

麻疹病儿和带病毒小儿是主要传染源,麻疹病毒可在病儿上呼吸道进行大量繁殖,随咳嗽和打喷嚏喷出的飞沫带出大量病毒。出疹前5天和后5天传染性最大。如小儿没有出过麻疹,或新近没注射过麻疹疫苗,吸进了空气中的麻疹病毒,就有可能传染上麻疹。

(1)疾病特点

麻疹,平均10~11天的潜伏期,也就是说从感染麻疹病毒到发病有10余天时间。然后,小儿出现发烧,体温可高达38~39℃,同时有流鼻涕、流眼泪、咳嗽、打喷嚏,眼睛怕光、结膜充血、精神不振等症状。发烧2~3天后,在病儿的口腔内颊粘膜上呈现充血变红,上面可见许多白色针尖大小的斑点,周围有红晕。最开始有几个,且非常小,故不易被发现,因此,应在光线好的地方进行观察。只要发现病儿口颊粘膜上有这些斑点,一般可以肯定是麻疹。发烧3~4天后,病儿身上出现疹子。最先在病儿的耳后、颈部,然后在面部,最后在躯干、四肢出现疹子。一般来说。只有待四肢及手、脚心都出了疹才算出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发烧渐退,出过皮疹的地方像麦鼓样的脱皮,并留下棕色斑痕。要经过1~2周方可完全消失。

(2)家庭治疗与护理

[1]休息

病儿应卧床休息。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新鲜湿润。避免冷风直吹病儿,强光直射病儿眼睛。此外,要多饮开水,也可用芦根30克煎水喝,以清热解毒。

[2]饮食

多吃易消化而又富有营养的食物,不需忌口,高烧出疹期间,可给小儿吃母乳、米汤、豆浆、藕粉、米粥、面片汤等。不要吃油腻大的食物,小儿开始退烧退疹时,要增加饭量,吃米饭、鸡蛋羹、蛋糕、瘦肉、猪肝、鱼、水果以及胡萝卜、西红柿等青菜。

[3]发烧的护理

发烧是小儿本身的一种机体反应,有利于透疹,所以家长不要一见到小儿发烧就给小儿吃退烧药,这样易导致疹出不畅,甚至可继发肺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如果体温达39℃以上,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小量退烧药或温水擦浴。一般体温降到38.5℃即可,不宜把体温降得太快、过低、出汗也不宜太多,以保证病儿出疹顺利,安全康复。

[4]眼、鼻、口腔的护理

要常用温水擦洗病儿的眼睛和鼻子,保持口腔清洁,年长儿可以漱口,对小婴儿可用纱布、棉花蘸温开水清洗口腔。

[5]隔离与消毒

发现小儿患麻疹后要立即进行隔离。有条件时,病儿要单独居住,条件差者也要将患儿与未出疹的小儿分开居住。麻疹的隔离时间为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的病儿要延长隔离时间。

由于麻疹病毒的抵抗力弱,一旦离开人体很快就会失去致病力,因此,对病儿的居屋只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就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病儿的衣服、被褥、玩具等拿到室外晒1~2小时就可以了。

[6]注意发现并发症

单纯的麻疹通过良好的护理大部分能很快恢复健康,但年龄过小的婴儿及有佝偻病、营养不良或慢性咳嗽的小儿患麻疹后,由于身体抵抗力进一步降低,就易发生并发症。常见有肺炎、咽喉炎、结膜炎及中耳炎等。因此,应注意早期发现并发症:

发热时,疹子迟迟不出或出不齐,疹色发暗,或疹退后体温仍不退,病儿出现气短、气喘、咳嗽加重,可能是并发了肺炎;如果病儿发憋,哭不出声来,可能是并发了咽喉炎;眼睛发红,多为并发了结膜炎;耳朵流脓,年龄大的病儿说耳朵痛,小儿哭闹、摇头,可能是并发了中耳炎。

如果发现以上这些现象,就应尽快就医。

10.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咳嗽得厉害的小儿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率高。这种传染力很强的病,从几个月的吃奶婴儿到7~8岁的小儿都可有患病。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这种杆菌在百日咳病儿的唾液中含量很高,病儿咳嗽或打喷嚏即可能将病菌传染给健康的小儿。

(1)疾病特点

初起往往与伤风感冒差不多,有低烧、流鼻涕、鼻塞等,表现为日轻夜重。经过2~3天发烧感冒症状减轻,但咳嗽日以加剧,以晚上为甚,以后逐渐发展为阵咳,咳起来连着几十声,咳嗽最后有吸长气的声音,像公鸡叫一样,人们称之为“加勾”。这种剧烈的咳嗽使病儿血管膨胀、脸憋得发红、发紫、流眼泪、鼻涕,有时还会呕吐,甚至咳出血来,严重时鼻子和眼睛也会出血。这种病好起来很慢,严重的常需2~3个月的时间,当痉挛性咳嗽开始缓解,阵发次数逐渐减少时,则标志着病情的好转。

(2)家庭治疗与护理

[1]休息

室内空气要新鲜,避免烟尘刺激,室外活动要穿暖,小婴儿可包好被子,抱到室外晒太阳,这样可使病儿多呼吸新鲜空气,减轻咳嗽症状,促使病情好转。

[2]饮食

给病儿吃富有营养的饭菜,如各种蔬菜、水果、面片汤、鸡蛋汤、挂面、米粥、米饭等。饮食的温度要适宜,过凉过热均会引起病儿咳嗽和呕吐。

[3]咳嗽的处理

去除诱因,减少咳嗽次数,咳嗽发作时,家长要镇静,想法转移注意力,少让孩子生气、哭闹,周围的人咳嗽时,要避开,不要让病儿听到,以免诱发咳嗽,夜间咳嗽比白天多,常影响孩子休息,可在睡前服点安眠药。

[4]呕吐的护理

呕吐时要把病儿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人气管。呕吐后要及时漱口。呕吐厉害时,要少量多次的进餐。吃的好,吃的合适,就不易呕吐了。

[5]口腔的护理

注意口腔卫生,每次痉挛性咳嗽后或呕吐后,要让病儿用温水漱口。对年龄小的病儿家长需用棉花蘸淡盐水为其清洗口腔2~3次,以免发生溃疡性口腔炎。

[6]隔离与消毒

发现小儿患了百日咳,应马上隔离。需隔离一个半月的方能入托儿所、幼儿园或学校。同时,也不要让病儿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以免传染给别人。病儿的鼻涕,唾液要吐在废纸里烧掉,用过的玩具、文具等可用2%~3%来苏儿水浸泡1~2小时。病室每日通风一次。

[7]注意发现并发症

如出现发热、气喘,可能是合并了肺炎。如果头痛厉害,烦燥不安,抽风、昏迷等,可能是合并颅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