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互助与关爱
27295000000005

第5章 恩重如山(1)

拯救

【扬·布鲁斯】

来自法国北部鲁贝的佩尔利克一家与多尔多涅省的波尔歇力村民素昧平生。鲁贝这个地方多雨,为了沐浴阳光,米歇尔·佩尔利克和妻子屈格蒙带着自己的10个孩子,驾车外出野营,偶然来到波尔歇力村。他们发现这里阳光明媚,景色怡人,便在村外一块空地上搭起两个帐篷,父母和3个最小的孩子住一个,剩下的7个孩子住另一个。当他们进村采购物品时,10个金发小脑袋晃来晃去,十分惹眼。在多尔多涅省,孩子们的头发都是深色的。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的面包师突然为他们送来了刚出炉的月牙小面包;不一会儿,村长贝罗奈特也来了,并以村民委员会的名义邀请他们全家明天晚上出席专为他们举办的宴会。父亲米歇尔对此颇为费解,他决定把丑话说在前头。米歇尔明确告诉村长,他是失业者,不要指望他能支付许多旅游费。村长立刻表示,不是要钱,而是出于对如此一个大家庭的尊敬。此外,村长本人还愿以实际行动来表达这种尊敬——他是肉店老板,佩尔利克一家在逗留期间,可以随时到他那里免费取肉。

米歇尔是矿工的儿子,从未享受过生活的特别恩惠,他从生活中懂得,世上没有便宜事。他猜他们认错了人,或许是把他当成了在电视问答比赛中得了头奖的什么人。于是,他再一次对村长重申,他名叫米歇尔·佩尔利克,失业者,家住鲁贝。“认识您非常荣幸,”村长说,“恭请您全家明晚准时到本地饭店赴宴。”

在第二天的宴会上,当正餐吃到最后一道时,村长拿起一瓶香槟酒,边开塞子很随便地问米歇尔对本村的印象如何。米歇尔回答说:“实在太美了。”村长欣喜异常,决定以村民委员会的名义,向这一家免费提供一幢6室的房子,工作可以由米歇尔自由挑选。担有一个条件,10个孩子必须在这里上学。

在法国,有11000多所只有1个教师和1个教室的学校。学生定额为17~25名。如果学生少于17名,学校就得关闭。以前人们认为,一个村子如果关闭了教堂就要毁灭;后来认为,一个村子如果关闭最后一个咖啡馆就要衰亡;现在则认为,一个村子如果关闭了学校就要没落。

波尔歇力村的学校就只有1个教师和1间教室。由于有一家带着两个孩子搬到了城里,学校便只剩下了15名学生。这意味着这所乡村学校要关门了。对波尔歇力村来说,这是最大的悲剧。当佩尔利克夫妇带着10个孩子进村采购物品时,村长贝罗奈特猛然意识到,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他立即召集村民委员开会。大家一致决定,竭尽全力挽留佩尔利克一家。由此而引出了月牙小面包、宴会、免费住房和职业的许诺。有了这10个孩子,学校在若干年之内就不会再出现危机了。而对于佩尔利克一家来说,除了可以得到住房和工作外,这里的条件也不错;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早上可以吃着香喷喷的月牙小面包开始一天的生活,晚上可以喝着清凉的香槟以结束一天的忙碌,何乐而不为?佩尔利克夫妇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波尔歇力村的盛情。

为了表达全体村民的感激之情,波尔歇力村人在为国捐躯者烈士墓旁立起了一块永久性的大理石碑,上面写着:屈格蒙和米歇尔·佩尔利克以及他们的10个孩子,拯救了面临灭亡危险的波尔歇力村。

【意林札记】

波尔歇力村村民认为,一个村子如果关闭了学校就要没落。这是对教育莫大的尊重。一个如此重视教育的村庄,理应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常说,发展教育是振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以如此虔诚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教育呢。向波尔歇力村的村民学习,那么,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便指日可待。(张斌川)

远去的歌

【素玉】

亚平宁半岛的春天来了,两个来自瑞士的青年——莫雷尔和他26岁的朋友丹尼尔·萨特也一同踏上了这片洋溢着罗曼蒂克情调的土地。

性情豪放的的莫雷尔对着萨特大叫:“伙计,这里是意大利,有何感想?”深沉的萨特沉吟片刻,微微一笑:“和你一样,太激动了,莫雷尔。”是的,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绝对是百分之百的相同。

按照计划,他们参观了幸福喷泉、比萨斜塔之后。将在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的奥斯塔河谷登山,然后再于晚些时候前往“威尼斯商人的故乡”领略“文艺复兴”时期的古韵遗风。

他们满怀壮志来到阿尔卑斯山脚下,仰望这庄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高山,在心中祈祷平安之后,他们开始攀登。登山的第一天,天气简直棒极了,这种感觉和游玩,没什么分别。莫雷尔说笑道:“就像在家乡的小路上散步。”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就下起了暴风雪,两人不得不在恶劣的条件下寻找下山的路。但即使如此,他们仍然斗志昂扬。

当暴风雪下到第四天时,他们迷路了,接着又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很快食物也将告罄,此时河谷中两个饥肠辘辘的登山者赖以充饥的食品,只剩下不足1磅的牛肉了。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如果不能尽快找到出路,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对于饥寒交迫的登山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都很清楚。当莫雷尔吃下最后一口食物时,萨特已将所有的登山器械背到自己身上,并将维系两人的一条绳索做了最后一次检查。

一阵寒风卷着鹅毛大雪呼啸而过,萨特一失足,身体摔向谷底……

几个小时过去了,莫雷尔尝试着各种手段,以期挽救萨特,无奈两人身边都没有得力的救援器械,加之萨特的手臂严重受伤,所以两人的努力一再付之东流,处境也在一步步恶化。

时间一分一秒地在寂静的河谷中流逝。“再不割断绳子,莫雷尔也在劫难逃。”身体悬在岩壁中间的萨特想道。此时,头顶又传来莫雷尔的声音:“萨特,坚持。上帝与我们同在,我们会走出困境!”眼看夜幕即将降临,莫雷尔的喊卢仍然在萨特的耳畔回荡。“朋友,不要做无谓的努力了,你应该活着……”萨特喃喃道。此时,他想到了死,为了不连累莫雷尔,他决心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蓦然,在幽幽的河谷,萨特看到了自己美丽的妻子,他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又一次与妻子荡舟于风景如画的日内瓦湖……不能再犹豫了。萨特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他要以“死”去实现他生命的意义。“莫雷尔,听着,只有牺牲我,你才可以脱险,我要割断蝇子。祝你好运,永别了!”说着他拔出了随身携带的登山匕首……雪光下,萨特的脸庞如阿尔卑斯山的岩石般坚毅,蓝色的眼睛熠熠生辉,仿佛熊熊火炬照亮了幽暗的河谷,尽管头顶又传来了莫雷尔近乎愤怒的劝阻声,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割断了绳索,任由自己的躯体向深谷下坠,下坠……

悲痛欲绝的莫雷尔在两天后获救了,而英勇的萨特却不在了。在出事地点,教援了人员看到了积雪中的萨特,他静静地躺着,在他的腰间,人们看到了一条被斩断的绳子,这是他的生命线,是他亲手割断的生命线。

奥斯塔河谷悲壮的一幕,在莫雷尔看来,似一首远去的歌,一首远去的悲歌……

【意林札记】

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是每一个有思想的生命体对自身灵魂的必然拷问,纵然它达不到人类终极关怀的高度,却依然闪烁着朴素无华的平民思想火花。“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我们要毕生思考的命题。生存这一事实本身,就和“爱”字分不开,活着就意味着生“存”下来了,那正是爱以某种形式所显示的生命力强大的后果。——活着便是爱,要活下去,便要由爱中找出意义。(张斌川)

谢谢你的灯照亮我的门

【张翔】

三年前,我独自远涉重洋,去美国的南加州法律大学上学。

在学校旁边的一个平民小区里,我租了一间破旧的民房,开始了清贫而孤寂的留学生涯。

平民小区的建筑古老而陈旧,透着一种类似北京老胡同一样古朴的气息,似乎总让人的思绪百转千回,但它的凌乱与拥挤也让人头痛,比如我房间中只有一扇采光的大窗户,正对着的却是另一栋旧楼的走廊,阳光被对面的建筑无情地阻挡而去了。我实在忍受不了这异国的昏暗,只好装了一盏很亮的灯。

每天我回到家,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总是将灯打开,让每一个角落都亮堂起来,只有这样我才会感到温暖和平静,而不被那无边蔓延的孤寂包围。然后我会抱卷临窗,落座而读。

每天晚上,我总能看到对面楼上的一位老太太迈着蹒跚的脚步,经过我的窗前,微笑着注视我,然后借着光掏出钥匙,去开窗户对面的门。开门,进门,然后再对我微微的一笑,关上了门。

她的微笑和蔼而慈祥,像极了祖母的笑容,总让我感到无尽的温暖。日复一日,每天都是如此,她的微笑成了我窗外一面美丽的风景。日子如水般流逝着,很快就到了圣诞节。

圣诞节的加州,到处灯火辉煌,充满着浓重的节日气氛,人们都走上街头去狂欢去了。

之前,一伙同学曾邀我去参加加州政府组织的狂欢夜,我婉言拒绝了。觉得孤僻的我,似乎永远无法完全融入到这异国的风俗中,月亮是别人的月亮,灯火是别人的灯火,我只是孤独地在别人的城市的灯火中行走而已,灯火投给我的只能是无边的孤寂。

于是我拖着孤独的身心回家,选择独坐窗前,任孤独恣意地蔓延。想想故乡的春节,也该是此般的热闹吧。想着想着,心里有点窒息,泪居然流落下来。就在这时,我的门铃意外地响了,这样的狂欢夜,有谁还会记得我这个异国的漂泊者呢?

我迅速地抹干泪,拉开了房门。居然是她——我窗外对门的那位老太太,她提着一个装满糖果和鲜花的花篮递给我,冲我微笑着说道:“节日快乐,孩子。”

我赶忙接过花篮问她:“您需要我帮忙吗?”

而她微笑着对我说:“不,孩子,我这只是为了感谢你……”

“感谢我?”我一时糊涂了。

“是的,亲爱的孩子,你知道吗?你每天坐在窗前读书的样子像极了我的儿子,你常常让我想起他,真的,他太棒了,他考取了英国的牛津,想到他我就开心,就不孤独了……”

我的心忽然一颤,她那温暖的微笑,又何尝不是每天让我想起远方的母亲?

老太太慢慢地谈起了她远方的儿子,眼睛渐渐地湿润。“就为这(我的背影让她想起儿子)送我花吗?”

她摇摇头,充满感激地对我说:“不仅仅因为这,其实我送花是想感谢你的,谢谢每一个晚上,你的这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的家门。真是太感谢了。我儿子离开之后,你知道吗?它就坏了,你的灯光不仅让我的视野明亮,更让我觉得温暖,就像我的儿子还在身边一样。”

我心顿时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就为那窗口的一盏灯光,她以花相报。其实,她那温暖的微笑又何尝不是一盏明灯,每天都照亮着我孤寂的心门?而我却从来都没有心存感激过。我的心中顿时划过一丝惭愧。

话说完,她就起身微笑着走了,然后又路过我的窗前,借着我的灯光掏出钥匙,开门,进门,然后回头给我一个温暖的微笑,关门。

看着满篮的鲜花,我孤寂的心忽然温暖而开朗起来,眼睛忽然又止不住流落下泪来,这是我在加州流下的最温暖的泪水。

后来,我离开了加州,去了很多的地方,风雨兼程的一路上,我总是常常记起那位老太太,记得要心存感激地生活着。因此,无论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哪怕只有一盏微弱的灯光照亮我回家的路,我都会投去温暖的一瞥,因为我只是一个旅人,而它却依然为我点亮,这时,我总能感到自己的心不再孤寂,而是被浓浓幸福包围着。

【意林札记】

漂泊是一种生活状态。人生的长路上,谁都可能栖身在这样的状态中,这并不代表孤独。当文中的留学生感到自己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时候,袭上心头的是在别人的城市里他一个人孤独地行走着。这是他错了,他那时忘了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忘了这点他就忽略了向他投来的微笑。那微笑正是一颗母亲的心在向他悄悄走来。那母亲的微笑是有内涵的,正如他的灯光的内涵——不仅仅是被人借光而已,在于他,在于那位母亲都不是。那是两代人的两颗心的相互温暖,那是一缕灯光同时照亮了两个人的心路,当留学生醒悟时,他一点都不晚,因为从此,他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上路了。所以他从那以后的日子再也不感到孤独了。(端木)

厉害女人

【杰里·威廉斯】

约翰逊夫人是公司的总机接线员,我17岁就进了这家金融公司干活。她的电话总机就设在信件收发室,我是那些小信差中的一个。第一天上班,我就见到了约翰逊夫人。她坐在那里编织毛衣。一个小同事悄悄跟我耳语:

“她是有名的厉害女人,盯住我们的一举一动。收发室她说了算。”

他没瞎说。有天早上,我赶到收发室时,8:30刚过了2分钟,约翰逊夫人尖厉地指出:

“你迟到了。”

“只晚了2分钟。”

“最好早到2分钟,迟到的人别想有出息。”

只要电话总机上一没事,她就一边织毛衣,一边监督我们。喝茶休息时,她把咖啡从休息室端到收发室喝,还是边织边看我们搞什么花样。午休时也编织个不停。

自我买了双新皮鞋以后,我深信她开始厌恶我了。那天早上,我穿着新鞋急速溜进收发室,担心又会迟到。

“好漂亮的皮鞋,”约翰逊夫人说,她放下手中的编织活,“让我看看你的新鞋。”

正如我料到的,她说:

“鞋底太滑了,这样的地板不宜穿这种皮鞋。不然准保你摔跟头。”

“别担心,我会走得好好的。”我大声回敬了她。

每天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司经理办公室的那些暖瓶注满饮用水,并把它们端回办公室,穿上新皮鞋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一不留神滑了一交,把总经理的那只银质水瓶掉在地上摔了个大凹痕,里面的内胆立刻粉碎。我吓坏了,慌忙跑回收发室,想让同伴出个主意。

“你干的好事!现在惟一能做的,”约翰逊夫人说,“马上直接去见总经理,告诉他你干了什么。”

“他会把我解雇的。”我喘息道。

“也许会,也许不会。”约翰逊夫人说,“可你得正视自己犯的错误。”

穿着那双该死的皮鞋,我双脚颤抖,站在总经理面前。他默默无语地听着我叙说。然后伸手接过暖瓶,平静地说:

“我是该换个新水瓶了。”

我心里顿时暗自兴奋起来:约翰逊夫人想把我给坑了,可我逃脱了。

由于我脑子里想的尽是这件蠢事,所以3天后当听说我被选为去银行帮存取款业务时,我深感意外。

“我会尽力而为的。”我报到时发誓说。

会计部主任微笑着说:

“是约翰逊夫人推荐你的,她认为你有责任心能干好工作。”

约翰逊夫人?我有点吃惊。这怎么可能!

圣诞节到来时,我终于对约翰逊夫人的看法全部改观。哈,她给我们小信差每人一件礼物。“打开看看。”她笑着说。

里面是一件漂亮的菱形图案手编毛衣。原来她天天是在为我们织毛衣。我一直以为她跟我过不去,如今我明白她只是把我们往正道上引,为了我们好,她是个真正的朋友。我热泪盈眶,套上毛衣,语无伦次地说着谢谢。圣诞节过后第一天上班,我一大早来到公司,把一瓶美丽夺目的鲜花放在约翰逊夫人的总机台板上,我想让她惊喜一下。可我看到,这一次,是她热泪盈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