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记忆地图
27324700000067

第67章 唇色泛白

身体异常

唇色泛白是血虚的特征,由于血液循环弱,患者在比较寒冷的季节会出现四肢冰冷发紫,还有一种症状是贫血,是由营养失调引起的。血虚在临床上表现在心肝二脏。心血不足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神志不安等。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雀目;不能濡养筋脉,则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肌肉动;由于中医认为肝主筋,爪为筋之余,肝血不足,爪甲失养,枯薄脆裂。头眩目花、耳鸣耳聋、面色苍白、心悸失眠、嘴唇、指甲、眼睑缺少血色,全身乏力,妇女闭经或经少,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血虚征象。

中医上讲的血虚,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贫血症,患者经常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失眠、多梦、月经不调等症状。

引发血虚的原因可以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

——脏腑失于濡养

中医上讲心主血,肝藏血,所以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心为肝之子,肝为肾之子。根据虚则补其母和阳生阴长的道理,在治疗时补心常兼补肝,补肝常兼滋肾。在血虚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补血方内还常加入补脾肺之气的药物。

——血不载气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临床常见血虚而致气虚的慢性失血证。特别是在大失血情况下,气随血亡而脱,此时气脱反而成为主要矛盾。大气下陷则出现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气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血虚患者可采取以下中医治疗方法:

——健脾和胃

血液生化的源泉就是脾胃,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因此,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可以经常服用一些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益气生血

精是血液的物质基础,而把精促进为血,则需要气为动力。清代李中梓《医宗必读》曾说:“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

常用的补气药有白术、黄精、黄芪、人参、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补肾生血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脏六腑后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同时,肾中之命门为原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温熙、促进血液生化的原动力之所在。所以,中医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临床上,治血虚,必当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

常用方剂有菟丝子饮、二仙丹等。常用补肾药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巴戟天、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

——祛瘀生血

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行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精髓化血,禀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脏六腑之精,亦赖经脉输送,汇于冲脉——血海,与肾之大络相会以滋肾,以营骨髓。如气血瘀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

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解毒生血

从中医学角度讲,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热之气最易耗血伤阴。内陷邪毒或七情郁火,又可阻络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热解毒。

常用清热解毒药有蒲公英、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黄连、大黄、紫草、茵陈、半枝莲等。这些药在临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

——药膳食疗

1.龙眼红枣粥

龙眼肉15克,粳米100克,红枣3~5枚。将这三种原料放入锅中同煮成粥,热温服。龙眼红枣粥养心补脾养血,滋补强壮的作用。

2.薏米红枣粥

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红枣15枚。把这三种放入锅中同煮成粥,食用时加适量白糖。常喝薏米红枣粥可以滋阴补血。

3.蛋黄羹

鸡蛋2个。取蛋黄打散。水煮开先加盐少许,入蛋黄煮熟,每日饮服2次。蛋黄羹具有良好的补铁功效,适用于缺铁性贫血的女性。

第七章 舌